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70章:信息量太大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70章:信息量太大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170章:信息量太大

史书有记载楚君轸聘任孔子为官的记录,只是没有提到拿出什么官职。

同时,史书还记载孔子南下遭到了陈人和蔡人的围堵,导致孔子以及一帮门徒被困在旷野动弹不得,后面饿死和病死了不少。

按照史官的尿性,围困孔子以及门徒的绝对不是什么普通黎庶,一定是陈国和蔡国的贵族带兵围困。

那么说史官不带恶意的偏见,春秋时代普通黎庶不在史官的记录视野范围之内,往后记录历史的方式更会差不多演变成为帝王史,关于普罗大众只会在某个大事件中少少的提到几笔。

“所以,后人说孔丘是个官迷,倒也不全是诋毁?”智瑶总算知道孔子为什么会急匆匆南下了。

这个被改变的历史版本,孔子目前只到过卫国、宋国和晋国,去宋国就是纯粹的路过,待在晋国的时间最长。

孔子到晋国是受到智氏的招待,然后智瑶只对吸纳一帮门徒有兴趣,从头到尾没有邀请孔子担任一官半职。

在卫国那边?孔子前后两次抵达卫国,有一次受到了南子的招待,卫国同样对一帮门徒有兴趣,没有对孔子提出招揽。

宋国的话?孔子在鲁国时期就动辄黑宋国一把,以至于宋国之君和公族明明跟孔子的祖先同伙,却是选择了对孔子的无视。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嫡系来着,他反复黑继承殷商道统的宋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一再被黑的宋国能够允许孔子多次平安过境,要么是忌惮那多达一两千的马仔,不然就是没有意料到孔子会在以后得到那么多光环。

“瑶可有南下之意?”智申问道。

什么意思啊?

也就是说,陈国和蔡国还会对孔子有更大的动作?

智瑶问道:“大人从何得知?”

智申说道:“子申来告。”

这个子申是宋国派到晋国的使节,主要是想得知晋国对宋国试图吞并曹国会有什么态度,顺便讲了一些见闻,其中就包括孔子在陈国遭受的困境,以及那些“儒”的悲惨遭遇。

关于宋国对曹国有吞并意图这一点,该知道的国家早就看出来了,连带曹国自己都门清。

曹国并没有向晋国寻求帮助,原因不是别的,纯粹是曹国觉得晋国君不君臣不臣的,不屑再与晋国有过多纠缠。

看看,只因为精神上有洁癖,导致连求救都不愿意,曹国不亡,谁亡啊?

智瑶都能肯定一点,但凡曹国真的向晋国求救,哪怕晋国只有付出没有收获,一样会选择相救曹国,一切只因为宋国干涉了晋国的内政,并且能还了曹宣公的恩情。

这个曹宣公就是在晋国讨伐秦国时,战场上力战而被秦军冷箭射死的曹君庐。

“曹君阳在宋。”智申说道。

这件事情智瑶知情。

大概是“铁之战”那会,宋国出兵将曹君阳给“请”了回去,随后一直将曹君阳软禁在“帝丘”好吃好喝。

当时,好些晋国的贵族就私下猜测曹国的国祚到了曹君阳这一代就要完蛋,很好奇当时的智跞会有什么处理方式。

后继的发展之中,智跞更多的精力是在解决内部事务上,压根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国外。

智瑶问道:“‘元戎’态度如何?”

智申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目前赵鞅自己的麻烦一大堆,对赵氏内部要改革,国家又有相当多的事务亟待处理,对外只会关注吴国,其余国家估计没闲工夫去管。

过了一小会,智申才说道:“厘清田亩一事不了了之,‘元戎’深陷少水西岸一事难以自拔。”

这个智瑶还是知情。

眼见着范氏已经灭亡,以魏侈为首的好多贵族开始追究上一次在少水西岸遭遇埋伏的事情,一直让赵鞅给出一个解释。

不知道赵鞅是性格强硬,觉得别人越是逼迫就越不想搭理,又或者是那次战败有着诸多巧合,总之赵鞅就是没有给出什么解释。

所以了,赵鞅建议厘清田亩的事情被耽搁了下来。

那纯粹是贵族不想被干涉家族事务,拿少水西岸战败的事情在倒逼赵鞅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赵鞅的威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有句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赵鞅第一把火没有烧起来,接下来想做什么估计同样不容易,晋国历代“元戎”还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智瑶所料不差的话,只有等吴国的消息传递过来,才会让赵鞅有新的动作了。

果然,就听智申说道:“‘元戎’近日频召各‘卿’前往,确认吴国有出兵北上之举。”

智瑶知道还有后文。

智申顿了顿再继续往下说道:“窥知吴国北上乃是攻陈,瑶以为可信否?”

怎么说呢?

吴国肯定会挑战晋国,这一点丝毫不用怀疑。

只是吧?智瑶认为吴国会先把中原几个有实力的国家先后揍一遍,震慑那些可能会出兵相处晋国的诸侯,最后才会对晋国发起挑战。

所以了,吴国去年已经揍了齐国,还有鲁国、宋国、郑国没有打一顿,甚至还需要联络秦国,短期内直接招惹晋国的可能性不大。

“我都能想到那里,没道理几位‘卿’想不到吧?”智瑶心想。

其他人不好说,反正智申没有去动那个脑子。

智瑶对智申讲解时局,主要提到赵鞅就是要将吴国塑造成为续楚国之后的大敌,为的当然是加强属于“元戎”的权威。

“我家有瑶,无忧也。”智申是真的感到高兴。

不用自己费脑子,费了脑子也不一定能想到正确答案,有儿子能够对大小事做主,家主当得可真是不要太美滋滋啊!

智瑶吹捧道:“有大人,我家之喜也!”

父子俩对视,一起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智瑶不过问怎么没有得到相关的奖励。

什么奖励?智瑶可是连续为国家立功,以前两次击败诸侯联军,后面率军进入“临淄”并掠走齐国礼器,后面更是又出兵帮赵鞅解决了新一波的联军,乃至于进一步削弱了郑国。

不止智瑶没有得到赏赐,其余出战的人同样没有。

他不问的原因在于现在哪怕是春秋晚期,其实也还是春秋时代。

在这个时代,本身没有一官半职就不在国家赏赐范围之内,得到了什么战利品,同样不需要交税。

用专业的理解角度,智瑶好几次率军出击叫“家族私战”或“义战”,也就是“志愿军”的一种,没有得到赏赐算正常情况。

智瑶向智申汇报完“邯郸”一地的发展进度,随后出了门。

“瑶何其晚也?”魏驹已经喝得满脸通红。

他们之前就互相约定聚会。

智瑶过来扫了一眼,讶异地看到了赵伯鲁的身影。

“伯鲁何时来‘都’?”智瑶脸上的讶异很真实。

按照道理来说,失去世子位的赵伯鲁不该是被冷藏吗?再次出现,尤其还是现身“新田”,很难不让人多想的啊。

比如,赵鞅对赵毋恤感到很失望,有可能重新让赵伯鲁当世子。

“家中有事,故此来也。”赵伯鲁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那么问,回答也是重复性质。

智瑶觉得赵鞅应该不会那么儿戏才对?

赵鞅不久前才将赵伯鲁的世子位撸掉,换上赵毋恤不久再次更换?真的出现那样的事情会让赵氏成为笑话的。

有另外一个可能性,不排除赵鞅会那么干。反正赵氏被笑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是吧?

家事?听到赵伯鲁那么说,其他人就不能再继续追问了。

他们这一帮二代有条件就聚会一下,长辈们还是很乐意的。

聚会期间,除非是有意透露,要不然根本不会提到自家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是无目的在聊天打屁。

韩庚就在提到关于周王室的反应。

上一次,赵鞅不是邀请周天子阅兵吗?周天子根本没有给予任何回应,背地里却是派公卿到韩氏,询问晋国是不是要继续扛起大旗。

这就是韩氏有意让韩庚在聚会时提起,试探各个家族的反应了。

智瑶本来在思考赵鞅让赵伯鲁重新出现带着什么用意,听到有人提及楚国誓要保护陈国,注意力才转了过去。

说话的人是魏驹,根据他的描述,消息来源是宋国。

现如今的晋国有很多东西变了,有些却是依旧在遵行,例如韩氏负责跟周王室的邦交,魏氏负责跟宋国的邦交展开。

“依尤之见,我亦当出兵南下。”狐尤说的是晋国。

看来狐氏的内部改革有点成效?要不然不会那么急切想要有所表现。

智瑶比较郁闷狐尤说话就说话,一双眼睛一直订着自己在看做什么。

纳闷的是,其余人也是看向智瑶,一副在等待的模样。

之所以郁闷,主要是智瑶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开口说道:“方有喘息之机,如何大动干戈?”

晋国的内乱刚停,得到新封地的家族太多,亟需时间去进行消化;没有得到封地的家族也想喘口气,必然不想出兵的。

智瑶说完,发现他们非但没有期待感减少,相反是越加期待,转念一想:“这是好几次都能收获满满,盼着我带他们再去取得收获啊?”

晋国肯定不会干涉吴国攻打陈国,打赢了从长远来看有好处,物质上有收获还要上缴四成,等于亏本的机率会很大。

以各家族出动私兵去掺和一把,有什么收获都能装进自家口袋,性质就不一样了呀。

智瑶真的不想动弹,要开口免了众人的期待时,台狐凑过来说,子路、子贡、冉有、宰予等人急切来见。

这是他们得知孔子以及师兄弟被困陈国,想来求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