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19章:这一定是开玩笑的吧?

第119章:这一定是开玩笑的吧?

无为而治的精髓在于无所不为。

顺其自然的核心是因势利导。

所以,觉得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管的放任,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智瑶已经将老子《德道经》中的《德经》差不多吃透了,好多规则就是从中进行借鉴。

至于说完全照搬的拿《德经》来治理智氏?世界上就没有一种完美的制度,牵扯到规则也绝对没有什么完美,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需要的,可千万不能没有这种认知。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大概是世上最好笑的笑话了,因为里面就没有正儿八经关于治国的教导。

智瑶从老子的积极性品味出了一些东西,比如智氏新动作的大体框架已经完成,不需要老子再事事参与了。

那个《德经》是什么呢?简约概括就是一步出于礼而又合乎于礼的著作,里面包含了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完全不懂治国可以拿起来用,治军也能够适用。

当然,那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为前提,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加入自己想要的规则,也能对一些不需要的规则进行删除。

智瑶已经很久没有跟老子论道,见老子的积极性那么高,自己手头没有太急切的事情需要处理,肯定要抓住机会汲取知识上的营养。

一阵聊下来,老子发现智瑶借鉴《德经》在书写属于自己的著作,看不出有什么生气的地方,相反对智瑶能分辨什么是智氏需要,删掉智氏不需要的那一部分,打从内心里感到欣慰。

绝不是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欣慰啊!

老子是个骄傲的人,谈不上什么高傲,哪能不知道规则都有其适应性呢?他也听出了另一种味道。

“世子因何如此急切?”老子问道。

智瑶对老子只看规则的制定发现里面的急切感,老实说没有感到诧异。

制定规则本身就代表着制定者的思想和意志,懂行的人一看就能看出制定者想要达到哪些目标。

比起老子从品德上的追求为内核,智瑶制定的规则更趋于法家的那一套。

然后,智瑶走的“法”并不是现代的法律,其实还是以服务统治者为出发点。

很多人以为法家是站在普罗大众这一边,该认知在封建王朝是错误的。

事实上,法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屁股坐在了统治者那一边,制定的规则可以是为了追求国家的强大,又或是帮助统治者去约束治下生民。

当然,哪怕法家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当权者,也是起到了保护生民的责任。

毕竟,有规则总比没有规则要好。

老子跟智瑶讲了许多,主要提到了晋国律法上面的严苛。

晋国各个家族的律法是很严苛,体现在动辄奔着残害肢体而去。从而可以在晋国看到失去手掌、脚掌、手指、脚趾、鼻子、耳朵的人,分辨他们是不是曾经犯过事。

类似的风格并不是晋国独有,好些个强国都是这副模样,某种程度上来认知的话,是不是可以认为规则有利于促进和谐与团结?

相反处罚力度低,乃至于根本不将律法当回事的国家,他们内部的仇杀以及各种社会恶**件极多。

“文王行‘画地为牢’一事,实乃祸害千年之举。然,其提倡信约,有助于德。”老子已经到了可以胡说八道的岁数。

再则,老子不是贵族,再加上那样的岁数,别说是指责早就死了的周文王,跑去某个诸侯指着鼻子骂,那个诸侯除了笑眯眯听着,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姬周啊?立国之前就一再搞各种神神鬼鬼的操作,什么凤鸣岐山,又搞什么吉星高照,为的是展现姬周取代殷商是得到上天的支持。

因为周王朝是以下犯上进行篡国的关系,还是趁着殷商主力在外获取胜利果实,后面更是搞骚操作逼反了武庚,很难去否认得国不正的事实,肯定就需要想方设法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免总爱搞一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很早之前,姬周以及各分封国,“巫”的权力大到不像话,某种程度上就是姬姓跟宗教联合起来谋夺殷商基业的一种证明。

在那个时期,“巫”不止是掌握着祭祀权,还能一言而否决大军的出征。

春秋早期的祭祀权其实就代表着收税权,也就是有资格制定每年各个群体的税收额度;有资格否定大军出征则是因为“卜卦”,当时以及现在,大军出征前都会卜上一卦,卦象的解读权力就在“巫”的一张嘴巴上;更早之前审判某人也会卜卦,该死的话,得到一个大吉的卦象也能变成无罪。

老子讲那么多就一个意思,肯定了智瑶全面忽视宗教,认为不能缺少了品德的教育,制定的处罚更应该趋于劝人向善。

忽略掉宗教对律法的影响,不该是一种基本操作吗?反正智瑶“前一辈子”就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之下,一点都不认为有什么需要得到赞赏的地方。

智瑶没有感到诧异,还是因为他知道宗教的影响力在减弱,远没有以往那么豪横了。

“无有斩去肢体,劳动使其改造,有何不可?”智瑶诧异的是这个。

老子说道:“世子定此,非为黎庶罢?”

去掉了残害人肢体的刑法,暂时看不出好坏,失去震慑力度则是明摆的事情。

所以,制定那些律法的人,他们未必对伤害人的肢体有特别兴趣,只是想要有更大的震慑力度。

什么律法残不残忍,需要以当时的社会定论,不能适应到所有的时代。

比如说废除死刑,人比恶魔还恶魔,不该死吗?想着白养,一直到寿终正寝,乃至于还能减刑得到自由,受害者绝对要死不瞑目了啊!!

智瑶没有回答老子的问题。

老子那么问,肯定是看到了智瑶的志向,今天民典用在黎庶身上,未来的某一天将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智瑶从老子的一些话品味出了儒家的味道。

用德行去教化,又或者说是感化?小错当然没有问题,大错还那么搞,先问一问受害者愿不愿意了。

智瑶说道:“有错必罚,世间之大善也。”

没有人能在一生之中都不犯错,什么样的错得到相应的惩罚,不存在任何的不应该,智瑶坚持这一点。

老子看出了智瑶的坚决,说道:“望智氏子嗣秉承此志。”

呃?

智瑶有点不好接这一句话了。

常说人老成精,难道老子已经看出智瑶想干些什么了吗?

老子说道:“仅‘邯郸’一地,便是成道之基。世子如此气魄,志必壮也。”

有鉴于老子的身份,讲一些话总会让智瑶产生联想。

听一听,成道之基,换句话来讲就是可为道统,哪天是不是会来个举霞飞升?

智瑶苦笑摇头,说道:“只求无有族灭之危。”

特么的。

在晋国当贵族很危险,作为卿位家族更是有点朝不保夕啊!

只有想方设法,乃至于不折手段变强,智瑶才能够拥有更充足的安全感。

他也就不知道“智瑶”的脑袋变成了赵毋恤的饮酒器,要不然应该明白有时候只是强大远远不足够,更要有识人之明。

因为老子参与进来的关系,关于民典的进度非但没有加速,反而是速度遭到了减慢。

一个冬天过去,新的春暖花开时节到来,时间走到了前489年。

智瑶再一次视察“邯郸”周边的建设,暂时放下了民典的著作进度,遵从召唤赶往“新田”了。

民典嘛?怎么可能花一年的时间就写成,耗费个几年乃至于是十几年,其实都是应该的。

智瑶来到“新田”立刻感受到了气氛上面的诡异。

“多人南下追随孔丘?”智申今年才收到这个消息,往下继续说道:“复来,不予招待也。”

指的是孔子,不是那些门徒。

所以是智申以为孔子品德恶劣,自己不告而别又耽误了智氏的建设。

智瑶不得不解释道:“辞别之人并无过错。”

“我闻多人冻毙于陈,此便是孔丘之德?”智申说道。

啊?

那些南下去追随孔子的人,他们在冬季赶路出现意外了吗?

不对啊。

智申怎么会知道那些消息的?

智申又说道:“孔丘恶陈君,陈人深恨之。”

哈!?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智申再次补刀,说道:“蔡人亦为孔丘侃侃而谈而深厌之。”

智瑶此刻满心迷惑,不了解孔子到底干了什么事情,导致陈人和蔡人会对孔子充满仇恨。

按照道理来说,一个张嘴仁义闭嘴道德的人,不应该深受人们的喜欢,哪怕不喜欢也不至于仇恨的吗?

智申说道:“孔子南下乃是楚君相聘。”

这就说得通了。

说白了就是孔子响应了楚君轸的聘任,然后楚国对陈国和蔡国有吞并的意图,陈人和蔡人恰好知道孔子要去楚国当官,从而觉得孔子不是什么好玩意。

“楚君聘师孔???”智瑶纳闷孔子不是周游列国十几年,没人愿意让孔子在本国当官吗?

另外,智瑶记得孔子没少骂楚国是蛮夷,怎么一听到楚国要给官职,迫不及待就往楚国跑来着?

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