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四十四回 段先奉旨入徒河

第四十四回 段先奉旨入徒河

徒河平狄将军府邸

自慕容霸奉命镇守徒河以来,训练士卒,奖励耕织,虽是边城,然商贸繁盛,百姓安居,几为幽平之地一乐土。

自去岁以来,石赵境内多兵事,西与凉国交恶,北与拓跋,南与晋室,皆相互攻伐。石赵势大兵多却不能克,兵连祸结,四方硝烟不息。

近年来其国中又大兴土木,赵国肇建伊始已有两都:襄国、邺城。石虎还嫌不足,遣民夫四十余万大肆营建洛阳、长安宫室。尚书大臣朱轨苦苦相劝,要爱惜民力,竟被其杀害。

如今石虎据有十州之地,财货人口富甲天下,其人虽崇佛事,然其暴虐无常古之未有,中外所献珍宝不能满其欲,民众财货不能填其贪。竟掘历代皇帝大臣之墓,如邯郸之赵简子墓,得其珍宝列于室。又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皿。穴中散落遗骸曝于野,无人收。此灭无人伦之举,令人发指,汉族大臣无不泣血豪哭不能克制。

如今,又宠幸妖僧吴进,其人假托谶语曰:胡运将衰,晋当复兴。进言道:宜苦役晋人以厌其气。石虎命人征发邺城附近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五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不巧忽逢暴雨,死者数万人,石虎却不加抚恤。百姓女子中稍有姿色者尽被掠入宫中。城郭之内十室九空,典妻鬻子,易子而食,析骨以爨几为人间炼狱。郡县路旁两侧瘐毖,投环自尽者不绝于途。

中原汉人已不堪忍受零星有举义起事,劫掠官府之举,然其大部分皆四散逃命,逃亡河西、南渡晋室、北上燕境者数不胜数。此恶行,众人皆腹诽盈天,国政几成累卵之势。

此乃赵国之近忧。

然其远忧者更甚:石虎诸子争斗,如今太子石宣虽已立,然秦公石韬、燕公石斌、彭城公石尊皆是手握重兵,虎视眈眈。石虎如今又宠幸昭仪刘氏幼子石世,石宣动辄得咎,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加之如今石虎年老体衰,身形渐缓,力不能骑马,目力昏暗,恐不久于人世,强臣如蒲洪、李农、石闵、姚弋仲等皆为一时人杰,石虎在时尚能压住,若石虎一旦薨逝,赵国内乱将起,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

这几日,幽州的流民涌入徒河昼夜不歇,慕容霸命都尉遍开城门,打开府库,放粮赈济。

“霸公子。南部都尉孙泳禀道,今日又有两千流民入我燕境。幽州之地多流民,我徒河之地已然收纳不下。”高弼忧心忡忡的说道,自从慕容霸镇守徒河以来,高弼便随着慕容霸也一并前往徒河。

“苛政猛于虎,石虎之暴政真是恶于老虎。石虎妄崇佛事,然古云:‘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慕容霸郑重的对高弼说道,“百姓被苛政所迫,走投无路,方才四散逃离。凡入我燕之境者,尽为我燕之国人,传命孙都尉,只管城关打开,城门大开,只管放入城内。”

高弼还是心忧不已,“霸公子,胸襟宽广,囊括四海,吾辈不能及也。只这一事若被监国世子知晓,恐以为霸公子招降纳叛,扩充实力,有不臣之心。我们还是谨慎行事。”

慕容霸决绝的说道:“高参军,此中之事,吾自有分寸,但开城门,广纳流民。”

“如此,臣不复多言。”高弼只侧立其身后。

不多一会儿,一军士入府中言与高弼,报称府外有燕王特使求见。

高弼正欲向慕容霸转告,那军士急忙拉住他说道:“此使甚怪,为一女子。”

“女子?!”高弼闻听先是一怔,随后恢复常态,心中已大略知晓那是何人。只匆匆出帐,远远看到一人身披铠甲、披风,虽是女流却有一阵飒爽之姿。

高弼匆匆走过去,忙为其牵马执鞭,说道:“我说今日来慕容霸怎么心绪不宁呢,原来是故人前来,快请快请。”

“原来是高贤弟,速速领我去平狄将军处。”

高弼揶揄道:“微臣遵命。”

到了府前,只见慕容霸已等候在府门前。见段先前来忙上前迎接,只一箭步,就把她抱下来,直接捧入府中大堂。左右侍从,军士皆掩面而笑。段先却是有些恼了,急忙推脱,忙唤着放她下来。

只见段先整理了发髻,整了整身上的衣服,严肃的说道:“平狄将军慕容霸接燕王口谕。”

慕容霸略一迟疑,只见段先目光坚毅,嘴唇轻闭,确是有王诏。只一会儿便跪下,说道:“儿臣接旨。”

段先把之前平伯所说之事复述了一遍。慕容霸拜谢,领旨谢恩。

问询完毕,段先正色道:“左右,都退下,我有要事与慕容霸商谈。”段先看向高弼,高弼已然明了,边领府中众人等退出堂外,只留段先和慕容霸在此。

“可把我累死了。”段先卸下宣诏之时的冷峻的神色,直接坐在府中帅案之上,率性而为。

“你倒是离了燕都的纷扰,如今是蛟龙入海任驰骋。”段先说着,撒娇道,“奴家许久未见你,你却似像木头人一般,无趣。”

“哎呀,我的段姑娘。”慕容霸原是陷入燕王诏问之沉思,倒没曾注意到段先,忙说道,“鄙人愚钝,不解风情,还望段使赎罪。”

只见段先装模作样,假意正告道:“嗯,霸公子知错能改,孺子可教,吾封你为‘奉榻将军’。”说完把手拍了拍旁边的席子。

慕容霸得令,忙坐于她侧,两人搂着而坐。

慕容霸与段先互诉衷肠,相说离愁别绪,过了许久。慕容霸渐问起都中之事来,段先言道,此中最引人注目之事当属燕王受奉,封赏群臣,天下大脯。慕容霸闻听段先之言,对如今的燕都也心驰神往,忽而慕容霸转变神情忧愁起来,想到临别之际,父王身体欠佳,便问道:“段先,最近燕王安康否?”

段先也一收初见慕容霸时的欢快神情,却有些伤神的回道:“如今燕王深居简出,寻常国事一般都是世子代劳,只闻得王城宫人传言其一直咳嗽不止,似是早年忧虑过甚,须静养修身以延寿。”

慕容霸久久的端详她,这段先穿铠甲却是有一股英气,更是喜爱了。听闻段先言及父王却是心头一沉。若有所思,说道:“静养修身,焉能得也?夫天下列国,攻伐无度,民乞活于列国,士奔走于途。如今石赵内乱将起,我燕国若不发奋,安于这塞外之地,止于如南越、夜郎之小邦尔,不勠力奋进,南下叩关入主中原。倘若中原复宁,山河一统,我燕国如土丘并于泰山,河流复归入海,势不能守也。”

段先听罢此言,却甚是开心,慕容霸果有见地。

段先只崇拜之情,“慕容霸,想不到你自镇守徒河以来,眼界更为广博,所虑比之养于深宫之人更为透彻。”

慕容霸略叹一声,“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中原人主多患之。今我慕容王族,发迹于草原,质朴清理,国多战事,我王族中人,只有陷阵涉死之将,未有欢宴淫乐之公,故燕国兴旺。”慕容霸紧紧的抱她,说道,“王朝初创,诸公当戮力同心,团结一致,若天下承平日久,结党营私,心生嫌隙。狂风起于微末,大船毁于斑蝥,祸由内而生,亘古不变也?”

段先略一点头,道:“我在城中闻听,原不习兵事世子入平郭与慕容恪一起,扫平扶余叛乱,不日便回都叙功,世子威势正盛,看来燕王之后几成定局。”

“世子原也是监国有功,如今又悉得兵事,我辈定当全力辅佐。”

段先看着慕容霸清澈的眼睛,甚是欣慰,“那是当然,只那燕王召闻如何应对?”

“为臣者,不隐恶,不虚美,据实以对。吾之举,对燕国有大利,当坦坦荡荡。”

龙城王宫

燕王立于宏光门城楼之上,城门外广场前立起高台。只等世子慕容儁,领燕国大军凯旋而还。

平扶余的大军,从龙城南门进来,过朱雀大街,往御道而驰,前面兵士擎大纛旗开道,凯旋的队伍跟随后方,将到广场处。太祝命有司立鼓乐、仪仗,一时之间钟鸣军乐鼓声大作,燕都众人纷纷围观。

只见慕容儁令王玄肉袒牵羊,舆榇衔璧于前。慕容儁登上高台,遥拜燕王禀道:“我燕国大军,赖我王天威,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今俘敌首,特来献捷于阙。”

燕王俯视楼下之燕国大军,只一挥手,平伯宣道:“大典开始。”

内侍近臣上告天地,言语战事艰难,燕军有勇,主帅有谋,克敌制胜,献俘虏于燕国先祖,以为告礼。

随后,侍者以白练为缚带,裹挟王玄引入献俘之位,召命有司历数其罪。

众人皆曰可杀之。王玄战战兢兢,双股打战。此乃一走过场。燕王看此甚为满意,便大手一挥道:“鄙远小邦,侵我上国,百身莫恕,我燕国有好生之德,不复追究。”

众人皆曰:“天恩浩荡。”王玄知趣,顿首俯身,感谢燕王不杀之恩。

世子焚香拜首,礼成。燕王昭告有司刻石记功于其上,奉于太庙,召史官笔录,永为传颂。

当夜,燕王特设凯旋大宴,奖赏三军,与众位军士痛饮。席间燕王看向已换布衣服饰的王玄,说道:“扶余小邦,不知王化之声,汝可知否?”

王玄出列叩首道:“粗鄙小邦不知天朝之威,如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罪臣谨叩首再拜。”

燕王闻听此言却是大喜,“没想到鄙远小邦之主也能受我燕国王教之化,燕国幸甚。”

见此世子慕容儁遥望燕王作揖道:“今我燕国,皆赖父王天威,儿臣谨祝大王寿,我王千秋无期,天威远播。”

众臣皆举杯为燕王道贺。

“扶余小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燕王遣平伯宣读诏命:“诏命王玄为镇军将军,复镇扶余,永为燕之番邦,赐以车服,以孤之女妻之,永为盟好。”

王玄闻听此诏,感慨莫名,深深拜道。

只见世子缓缓举起酒杯,向众人说道,“儿臣恭贺我王,我燕国与扶余约为亲戚。今王玄妻之以女,则扶余为姻亲之国,汝之子便为燕王之外孙,扶余永为燕之屏障,恭贺我王的婿如此。”

众臣举杯为燕王、王玄道贺:“臣等恭贺我王,镇军将军。”

燕国朝中汉臣甚为振奋,国相封弈为首起身说道:“今我燕之王化传播鄙远,然今四海中原之内,已为鬼蜮,石赵粗鄙,未有远略。中州黎庶涂炭,民生凋敝,臣请为天下计,我燕国之师当解民于倒悬,奉王道以荡涤贼寇,复我衣冠。”

阳鹜也起身道:“国相乃肺腑之言,臣闻今中原流民入我燕者众。我燕国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然晋室不复振作,中原不闻晋声久矣。我燕国必代为行王师,以除暴虐。”

慕容恪上前道:“臣闻霸弟守徒河,悉引流民入我燕之境,济以粮米,于是路有颂声。”

慕舆根听此言,正欲起身,却见世子示以眼色,让其不要发作。

只问慕容恪继续说道:“今儿臣提议,当此之时,我燕国定要秣马厉兵,当为南图中原做准备。”

世子举杯遥祝慕容恪道:“恪弟之言,吾之肺腑,我燕国必将大出于天下。”

东夷校尉刘翔起身奏道:“今我燕国流民者众,当罢侨治郡县以为我燕国郡县,悉与国人同,以安流民。”

罢侨治,置郡县,燕国此举意为不再以土族、侨族、鲜卑各族为划分,熔为一体。

燕王沉思良久,此中之事却是未曾细想,如今燕国新收纳部族,流民几欲百万计,若不能化入于燕,空有人口而为之大害,今刘翔此提议确实恰逢其时。

“此中之事干系甚大,孤欲平天下,必将仰赖诸公之力,然今为凯旋大宴,孤举这一觞以谢诸公。”燕王望向刘翔及众位大臣道:“此中之事,东夷校尉并诸位大臣细细谋划,务使今岁之中,悉化入燕境。”

“臣谨遵燕王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