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四十五回 罢侨置以纳流民

第四十五回 罢侨置以纳流民

龙城王宫承乾殿内

“燕王,段姑娘回来了。”平伯入室内禀道。

燕王室宫内,氤氲之气弥漫,太医使药物熏蒸于其中,保燕王康健,此时燕王正沉沉的睡在药瓮之上,闭目养神。

“哦,是吗,速扶寡人更衣。”燕王闻听此言,忙唤左右内侍扶起他,起身更衣。

段先则在偏殿等候,旁边的小内侍涅皓说道:“段姑娘,请稍待,我王稍候便到。”

却见涅皓未有退却之意,段姑娘甚奇,只见涅皓眼神狡邪,嘀哩咕噜的转,上下打量其人,惹得段先不快,说道:“若无要事,可先行退下,我自待之。”

“段姑娘,想来是刚来这燕王宫中,我已久侍燕王,燕王对你也有多品评,不知姑娘愿意听否?”说完脸上露出高傲之色,双手插于腹前,神情倨傲。段先倒是明敏,原是索贿来了。

段先定睛一看那一人,却也眼熟,脑中忽一思索,确是那日传旨刺杀慕容翰的副使,不由得怒火中烧,怒目而视道:“原是矫杀忠良之人。”

涅皓大惊,转瞬见已认出那日在慕容翰府外之人。“姑娘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却是有些慌乱,“吾辈谨奉诏遵命尔,冤有头,债有主,与我何干。”

“今我燕国痛失一柱,燕王圣光烛照,奈何尔等宵小,蝇声蛙噪烦忧圣心。”

“你,姑娘。”涅皓大囧,虽心中愤懑,无奈就是个寺人,在王公大臣言中与奴仆无异,不成想被这个姑娘也连连而怼,无奈只能低头连连认错。

就在这时,平伯前来,唤段先进去回话,段先只轻蔑地略过他一眼只往燕王寝殿而去。涅皓

看着段先离去的背影,撇着眼睛向上斜视看她,却是阴鸷。

平伯领段先进入宫内,向燕王禀道:“大王,段姑娘来了。”

段先躬身致礼,“鄙女段先,谨奉诏面见我王,恭祝我王千秋无期。”

燕王兀自从榻上凭几之上撑起,室中有些昏暗加之燕王目力渐有不济,伸手说道:“近前回话,平伯赐座。”

段先起身上前,来到燕王案前,端坐席上。

燕王自那日,棘城旧都偶见段先之后已经多年未见她。常听得段部亡国故公主中有一人生的标致美丽更兼聪慧,燕王原也不在意什么,美人见多了,只恐有妹喜、褒姒之祸。

只见段先近前,燕王看到是那,眼含春波而不露,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出落得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爱之,甚配吾儿。”燕王喃喃自语道,心下已有应许之意。

然燕王收敛神色,不露声色只问道:“今闻徒河镇将慕容霸,招降纳叛,广树私恩,徒河虽为燕土,几为慕容霸之门庭,段姑娘可有其事?”

段先不卑不亢的答道:“谁人言此,当诛。”

“哦,所言者众,寡人欲尽诛我燕庭诸人吗?”燕王反问道。

段先平和的回禀道:“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平伯大急,“段姑娘大胆。”

“且听你一说。”燕王笑着说道。

“燕王之所欲者,非此平州一隅之地。臣闻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今燕虽强,然可与赵竞乎?”

平伯欲拉段先下来,燕王只示意段先继续讲下去。

段先眼神坚定,“如今我燕国虽小,却屡逆赵军之缨,何也?原我鲜卑三族,慕容部最为弱小,土地不及宇文,人口不及段部,然今慕容独霸北境,却是为何?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先王威以殄奸,德以怀远,故九州之人,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向使先王不尊晋勤王,不引中原侨族入燕庭,岂有我燕国今日之盛。我燕国怎可对欲入燕境之流民有拒纳之理?”

燕王点点头,继续问道:“卿之意所言,孤亦许之,然慕容霸镇守徒河,未奉王命,其有所过。”

段先却是大忿,大声道:“霸公子所过者乃为燕国所屡甚深。今石赵大乱在即,向使我燕国不取中原,只图自保北境,止闭关自守即可,然我燕国岂止于这蛮荒方寸间?若叩关而出,并力南下,则赵国之臣民尽为我燕之臣民,徒以今日之逡巡不前,而令有投奔燕国之意者尽失所望,所非图远。故霸公子为我燕国计,定要广纳流民而不拒,悉引世人而不却。”

段先离席,庄重的跪下道:“霸公子心之诚,天日可鉴,公子只憾不能侍奉双亲于跟前,未有招降纳叛之意,若使霸公子离徒河而别就,当无二话,只憾公子未能为我燕国之南下大出,而献绵薄之力也。霸公子谨托我,闻安燕王于都中,谨再拜。”

“我燕庭之中聪慧明敏者,无复段氏女者。”燕王,示意段先更靠前来,从旁边盒子中,拿出一玉觽给段先。

段先见此却是连连摆手,直呼玉乃君子所佩,贵重之礼却是不能受。

燕王慈祥的看着他说道:“非为汝,而为汝之言。古有,孔子项橐相问书,圣人拜七岁儿童为师,今姑娘金玉之言受之亦可。”

“既如此,我替慕容霸收下了。”说完段先道谢,退出燕王寝宫之外。

燕王遥遥见段先离开,对平伯说道:“平伯,霸儿果然识人,非为美色,聪慧明敏,我见犹怜。”

“恭喜燕王,霸公子得此女襄助,必能再建功勋,为我燕国柱石。”

燕王点头,“汝之言,俱是我意。”

说话之间,一内侍匆匆进殿,“启禀燕王,刘翔及列位大臣已在东堂等候。”

燕王示意平伯扶起他,“天下巨变在即,为我燕国计,当早做谋划。”

刘翔携封弈、阳鹜、皇甫真等众臣及世子、王公等俱在堂下等候,内侍一阵尖细的嗓音叫到:“燕王驾到。”

众人纷纷归位,分列于两侧。

燕王缓缓走来,端坐于高堂之上,坐定,示意众人不要多礼,关于如今石赵流民之事,大家皆可畅所欲言。

国相封弈率先起身道:“臣闻今岁以来,流民者众,比之往昔更甚,然我燕国今日之广,燕军之盛亦异乎往昔,臣请广纳流民以充军资,罢侨置各郡以安其民。”

慕容军上前道:“然我燕国立侨置郡久矣,胡汉分置奉行多年,骤然去之,恐国生变。”

慕舆根也道:“老臣也是这个意思,那流民都不聚在一起安置了,到处流窜,我燕国如何能治理。”

闻听此言,司隶阳鹜辩解道:“今我燕国,胡汉杂处已是常态,我都中已悉迁入宇文、高句丽、扶余近十万户,且在我王化之下,和谐共处,未闻有杂处而有生变者。”

封裕也上前说道:“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虽是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然各部之间散落于各处,徙于西境边城,化而入之,已俱为我燕国之民,奈何为中原侨族而另设郡县。”

燕王见堂下议论纷纷,一时未决,却见刘翔端坐已坐上,神情平和,只沉默不语,胸中似有丘壑,便问道:“东夷校尉刘翔,出使晋室,所见甚广,孤意,且听汝之言,我燕国如何处之?”

刘翔奋起而跃,慷慨激昂道:“启禀燕王,我燕国当悉撤侨置郡县,以为流民皆为我燕国人。”

燕王眼前一亮,“哦,所欲为何?”

“晋室所患流民之忧久矣。中原沦丧,徒以晋室之诏,上承天命,世族百姓莫不云景而景从,拱卫晋室?然多患之,何也,不以国人视之。”刘翔整理下衣冠,理了思绪,眼中却有些许晶莹,向在座各位一一行礼。

“燕王、诸位王公大臣,晋之所赖民力、财力,皆不逊于石赵,且其国中祖逖、郗鉴俱为一时人杰,民心俱有收复中原之志,将士咸于用命,然晋室止步于江淮,使中原不复振作,何也?流民民力虽丰而晋室以流寇视之,做侨置州郡以隔土人,南徐州、南兖州、南青州等悬置江北,绝大江不使其民南渡。流民不得以窥测形势,以谋自存。其民虽多不能用,其将虽勇不能使,徒使羯胡欺凌。”

慕舆根发问道:“刘大人,向使流民作乱,我燕国当如何自处?”

刘翔整理了思绪,“折冲将军,恕在下之言,管窥蠡测,岂不知晋室多赖以保全。晋室苛政,门阀专横,然流民之中心向晋室者众。向使王敦、祖约之乱,无复流民之中勤王之师,建康几度倾覆。犬不离穷家,儿不弃丑母,人同此心,晋为政如此,流民尚且不弃。向我燕国能为政平和,赏罚分明,流民皆视我燕国乃再生父母,若国中有变,被敌国侵扰,必毁家纾难以助燕。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若视流民为草芥,则民必视君为刍狗。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臣请为中原之人求得我燕国之容身之所,切莫以流民之身而困其民,臣再拜道。”

“刘翔之言,俱是肺腑,望父王采纳。”慕容恪进言道,“今我辽东政通人和,将士咸于用命,加之燕王大行宽宥之策,士卒甚为感佩,皆欲入我燕军报效,儿臣深感民心可用,望父王纳刘翔之言。”

燕王望向刘翔、慕容恪二人,赞许的点点头道:“自慕容历代先王倾心慕华数十载,永嘉之乱以来,广纳流民,引世族入燕庭,不闻出处,择贤才而用,方使我燕国有今日之盛。先王本意,华夷之别甚大,力避冲突方才侨置郡县以置流民。然奉行今日,所弊甚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古之善教也。孤意,悉变侨置之法,以安其民。”

众臣皆曰:“大王明鉴”。

燕王命封裕草拟诏书,燕王览过,甚合燕王之意。

燕王传命平伯宣道:“悉罢成周、冀阳、营丘等侨置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悉隶燕国,流民不闻籍贯,来去自便。”

诏命完毕,众人伏身向燕王致谢。

国相封弈起身说道:“燕王胸襟,虽唐虞、商汤不能及也。今燕国虽罢侨置,以乃安人心,然流民之中有异能才华者众,若放于民间,犹如美玉弃于野,臣窃为燕国计,当擢邀世族子弟中聪慧贤明者入我庠学,以为我燕国所用。”

韩桓之前受韩寿之乱牵扯,虽已查明没有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韩桓突然起身向燕王进言道:“大王,臣窃以为不可。”

“哦,韩景山,有何高论?”燕王缓缓的看向他。

燕王其实一直对韩桓如骨鲠在喉,其人虽久居辽东,燕王平崔毖之时与高瞻、石琮等被先王延拦入都。其人虽有名望,然迂腐过甚,先王在世,燕国其势日彰,想上表称王,众臣皆言:“勤诚王室,位卑任重,不足以镇华夷,宜表请大将军、燕王之号。”慕容廆欲纳之,独韩恒反驳道:“自群胡乘间,人婴荼毒,诸夏萧条,无复纲纪。明公忠武笃诚,忧勤社稷,抗节孤危之中,建功万里之外,终古勤王之义,未之有也。夫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故桓、文有宁复一匡之功,亦不先求礼命以令诸侯。宜缮甲兵,候机会,除群凶,靖四海,功成之后,九锡自至。且要君以求宠爵者,非为臣之义也。”

先王大怒,欲杀之而后快,众臣皆为其求情,先王虑其为辽东世族之领袖,骤然杀之,恐群情激愤,故贬为新昌县令。

后当今燕王登基之时,辽东暴乱,欲收世人之心,方才下诏入宫,复位官爵。

只见韩桓庄重的说道:“我燕国当行晋之旧制,行九品中正制,按家世选拔贤良子弟,方才是任用正道。”

“参军之言大谬,我燕国如日方升,且能重蹈晋室覆辙,其人该诛。”只见长史刘斌怒而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