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四十一回 燕王迁都入龙城

第四十一回 燕王迁都入龙城

这一年的开春,燕主携文武百官,宫中眷属,匠人百工,豪门大族等浩浩荡荡的将燕都从棘城迁往龙城新都。

这新都宫殿巍峨,庄严肃穆,加之凭高山之势,水运之便,商贸繁盛为辽东罕有。更为紧要之事乃燕都从辽东故地迁徙至辽西靠近幽州之地,若无十足军力把握断无此行。

当此之时,若论国土、人口、军力那石赵虎踞中原乃当之无愧第一大国。

晋室虽南渡长江,久失中原。但拥有荆杨交湘之地,其势稳固如常。加之如今与赵国共分豫徐益之地,连江带海,占据两淮,进可攻退可守,亦为大国。

然其二国皆有内忧,石赵内部诸胡、汉族混杂,内政不修,兵多内守。晋室所赖之兵俱为世族大家之私兵部曲,保境安民可以,欲拓土开疆诚为难也。

唯慕容燕**政一体,大军如臂指使,号令一统。加之其四面段部、高句丽、夫余、宇文皆服,慕容家经多年征战,比之先王在时已拓地三千余里,迁宇文、高句丽十万户入燕都,加之中原流民纷纷涌入,人口比之旧时太康年间已大为增长,隐隐有独霸北境之势,唯一南部石赵与之争锋而已。故燕国名为小邦,其势却彰,其南下之阻碍只一石赵尔。

去岁岁末至这今年开春,燕国诸事烦扰,所赖皆安然而度,韩寿、慕容翰之乱迅速平定,未伤筋骨,燕都太平,辽东大安,燕国内政为之一新。

加之燕国之军经过整肃,如今步军,并马军,战车已有近二十万之众,皆是锐卒精兵。若天下有变可长驱南下,图霸中原。

燕王整饬法令,淘汰苛政,以为修养黎民,如今坐在这龙城新都和龙宫里,自矜之情意欲言表。

随着侍者一声高亢的上朝之声。众臣穿宏光大门,鱼贯进入前殿,燕王坐在这崭新的大殿俯视群臣,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龙城新都首次大朝便是为慕容霸举行冠礼与都乡侯之封。

在宏光门与前殿的广场之上,设置高台,燕王已在高台处等候,慕容霸缓缓拾级而上,走向高台。

平伯上前宣道:“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兄弟具来,咸加尔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敬慎威仪,惟人之则,寿考维祺,永受景福。”

内侍上前奉衮冕服,进贤冠,双珮山玄玉,金印紫绶,形制类比亲王。霸儿接过,戴冠易服接受百官朝贺。

礼毕,燕王与众臣和王公,退入到前殿内,举行大朝会。

只听到内侍喊道:“霸儿上前听宣。”

慕容霸迈步拱手,“儿臣在”

燕王示意平伯宣读诏令:“少子慕容霸,忠勇体国,不惧强暴,天纵英才。于灭宇文一役中,斩杀敌将涉夜干,立下殊勋,今封为都乡侯以为褒奖。”

“儿臣谢父王。”慕容霸跪下接封,接受诏书。

慕容霸正欲起身,却听到侍者再有诏令。

“诏命:慕容霸为我燕国徒河镇将,保我燕之南境,以为国之屏障。燕王十三年。”

燕王大声说道:“霸儿,接兵符。”

“儿臣领命,以抗石赵,保我南疆无虞。”慕容霸慨然领命,起身接过内侍传递过来的兵符。

“霸儿,如今我燕国已遣都龙城,欲大争于天下。今之徒河乃我南部锁要,独挡石赵,如今四海皆平,只石赵为大患。霸儿,你在任上定要整固城防,多加防备,以保我燕国无忧啊。”

“儿臣定不负父王之托,定不让石赵踏入我燕国半步。”

众臣皆贺燕王英明,预祝慕容霸在徒河之任上能立殊勋。

只见世子慕容儁款款上前,向慕容霸说道:“霸弟,国之要害在徒河,望你能扬我燕军之威,莫要有失啊。”

“世子,燕王。”慕容霸向两人躬身,执笏板拜道:“臣定不负燕国。”

“霸弟,吾本欲为之践行,无奈今我燕国方迁至此新都,诸事烦扰,恕不远送。”世子一手执笏板,一手抚腰带,神色严峻。

“世子切莫为此事烦忧,国事为大。”慕容霸收起笏板,向燕王、世子先行告退,整顿所部兵马,于今日向徒河开拔。

世子慕容儁看向一旁的慕容评、慕舆兄弟,及其一干党羽,皆相视而笑。这慕容霸不在燕都,不在燕王身侧,可谓幸事。

燕王远远的看着慕容霸离去的身影,神色冷峻,一言不发。

这新都大朝,要定燕国以后之基调。只见他安坐于大殿,与众臣说道:“自古天下,国之所以兴者,唯农与战也。今我燕国兵势、土地犹多,然荒芜者亦甚众,孤欲开垦地力,以充国用。”

大司农刘斌上前道:“燕王深谋远虑,我燕国之幸也。古云: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今天下纷扰,兴兵甚多,应趁此承平之时,积蓄粮草以备无虞。”

只见宋该也上前说道:“今我燕国新都田地荒芜者众,耕牛亦备之,使牛假于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则人安其地,地尽其力,吾燕国财货军资皆能备也。”

燕王赞许的点点头,已然离开御座,指示有司欲以此草昭,颁行天下。

却见堂下一人愤然挺身而出道:“宋常伯所言大谬。”

燕王定睛一看却是记室参军封裕,其人慨然而立,鄙夷的看了一下宋该,向燕王禀道:“臣闻圣王之宰国也,薄赋而藏于百姓。古者什一而税,天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晋,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犹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襁负而归之者,若赤子之归父母。是以户口十倍于旧,无用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继统,南摧强赵,东兼高句丽,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万户;是宜悉罢苑囿以赋新民,无牛者官赐之牛,不当更收重税也。”

“封参军其言大谬,舍牛就民,已属非常,奈何尽让其利与百姓,于我燕国有何益焉?臣恳请燕王不纳封参军之言…”宋该意欲争辩。

未等宋该说完,封裕从袖口拿出一份奏表,高高端起,立正说道:“臣有表要奏,弹劾宋该。”

一时之间众臣哗然,这新都大朝只到半途,按例只是走个过场,怎奈如今却被封裕之奏章搅乱,上朝之际燕王确是志得意满,以为如今燕国内乱已平,可夸耀一番,这封裕一封奏章确是让他下不了台。

燕王命内侍拿上封裕的奏章,细细的看起来,封裕表章言辞激烈,历数燕庭赏罚不明,放纵宋该,实则打燕王的脸。燕王大忿,平伯看到燕王脸色严峻,欲要发作,便匆匆吩咐左右暂且退朝。

那新都兰妃寝宫,与段后分立左右两边,为燕王入后宫最近的两处寝殿。只如今兰妃宫门敞开,兰妃端坐于正堂之上,兰建在旁侧立,众人皆静静看着堂下跪着之人。

“儿臣拜别母亲”慕容霸抬起深深低下的头,“儿此一去,不知何时再见,今徒河要塞为燕之南部锁要,未得王命不得轻回,儿臣再拜别母亲殿下。”

兰淑仪坐在正位之上还是纹丝不动,还是一言不发,惹得旁边侍女小艾大急道:“兰妃,霸儿如今领兵出镇边城,不知何时再见,边关凶险不知……”

“他自己惹得事端,他自己解决,本宫只当做没这个儿子。”兰妃好不生气,只一言便在无话语。

“霸儿,霸儿,你这次出镇要万分保重,若有器用不足赶紧通知你舅舅,我定当想办法为你送上。”兰建在一旁小声的说道。

“多谢舅舅美意,为将者戍守边疆,为国举义。”慕容霸看了一眼母亲说道,“若不幸身死,定当马革裹尸而还。”

小艾大急道:“霸公子不要胡说。”看向兰妃,只见兰淑仪还是莫不做声。

慕容霸泪眼婆娑,向众人拱手作别道:“母亲、舅舅,儿今当远离,万望各位保重。”

“霸儿,你且看看段先吧。”兰淑仪终于忍不住道,“这几日他屡屡到我宫门我不见,若上天垂怜,吾必许之,余下的,为娘也甚无可说。”

“儿臣多谢母亲。”慕容霸起身拜别。

待霸儿出宫不久,只见燕王气冲冲的到兰妃居所,不发一言,冠冕、腰带随手解开散落别处,箕踞而坐于正室榻上。兰妃收拾妆容,忙唤小艾烧水烹茶,侍奉燕王。

茶水整备完毕,兰妃看着燕王不悦的面容,慢慢靠近于他身侧,双手奉上,说道:“大王新都首朝,万象,是何人惹得大王如此不快?”

燕王猛啜一口茶道:“孤作这燕王何来快意,每日如履薄冰,难得如今诸事皆平,奈何尽有儿孙、臣子给孤出难题。”

兰妃退后,躬身致礼道:“若为霸儿之顾,臣妾领罪,未有教导之功,深负大王之意,擅定亲事。”

“爱妃,霸儿的事情过去了,且叫他戍守我燕之南境。若幸能守我徒河,建功立业,以拒赵军,孤也首肯纳这段先入我慕容王族,霸儿娶这段部女亦非一时轻薄孟浪之举。”

“大王为霸儿远计,臣妾铭感无内,且看这两少年男女能否体谅大王之心。”

“如今列国纷争,群雄逐鹿,孤本意许他,娶我燕国世代友好之鲜卑拓跋代王之妹,以为我燕之外援,奈何霸儿非娶段先不可?若霸儿幸能成势,孤自当扫榻相迎,愿改前非,就随他娶段先。”

“臣妾感谢大王,只望霸儿能体谅为人父母之苦心,我王族中人,那有这般随心娶妻。”

“爱妃请起。”燕王伸出他浑厚的手,探身扶住兰妃的腰身。

兰妃坐于燕王一侧,悉心服侍,却见燕王愁眉不展,不悦之色尚有,便知还有他事烦忧。

便小心翼翼的说道:“自汉时吕后乱政以来,政事后宫不得干预。然大王非昏庸之主,臣妾亦非妄言政事之人。汤王武丁有贤后妇好,其国得治,阴丽华辞后位助光武,方稳汉室。自古明君贤后必相辅相成。今主上贤明,士心皆附。”兰妃起身退后,恭敬的深深躬身说道,“后宫也必有贤后相衬。”

“爱妃,好一张利嘴。来来。”燕王示意兰妃坐其侧,相拥道,“今天本是新都首次大朝,朝堂之上无非是历数功绩,奖励众臣,走个过场。这参军封裕倒好,历数孤之失政之处,要弹劾大臣,孤甚为扫兴。”燕王便细细的说与他今日上朝之事。

只见兰妃挣脱出来,让平伯收拾起燕王的冠冕,自己跪在地上,托起冠冕,恭敬的呈于燕王面前。

燕王疑惑不解的问道:“爱妃这是何意?”

“臣妾闻得,自古明君有铮臣,昏主有奸佞。今我燕国得此铮臣,正是我燕国繁盛修明之兆。”

“爱妃此言甚奇。”

兰妃抬首,直视燕王,“商纣得比干而挖其心,故而群臣噤声不言,赵王迁有李牧而害之,国失柱。自古先有明君者,后贤臣方可用。今我燕国得封参军铮臣如此,当褒扬显名,不塞忠言之路也。”说完兰妃低下头,双手高高的举起燕王冠冕,越过头顶。

燕王看着自己的冠冕,如今天下纷乱,裂土为王者不知有几人,然国祚绵长者几无存一。今我燕国之势虽如旭日,然人主若懈怠国政,荒疏政务,也如流星划破夜空,倏忽一灭。

得人者兴,失人者灭。我燕国正是因历代先王虚怀引纳,爱重人物,受流民世族之心方使我燕国由鲜卑一小邦如今蔚然成也。若如今功业未成而自傲,大厦倾覆为时不远矣。

“爱妃之言如醍醐灌顶,孤受益匪浅,孤在燕王位一日,便一日从善如流,反躬自省。”

“臣妾谨再拜,燕王千秋无期,燕国万年。”

“爱妃免礼,快快起身。”燕王欲起身出兰妃宫室,往燕王寝殿承乾殿而去,处理政务。

只见兰妃拉住燕王的手道:“大王之贤明也不在一时,今日且休息片刻,臣妾刚习得中原风味之小菜,大王赏脸,晌午就在妾之寝宫小憩如何。”

“兰妃,看来不仅贤,也颇能投孤之所好。”燕王大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