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军情捷报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军情捷报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军情捷报

汪广洋此人真是越来越讨喜了,而且他的能力其实也着实不弱,否则朱元璋也不会特意把他调回来升任左丞相,当年他败给杨宪的关键因素就是朱元璋希望杨宪赢。

现如今被磨砺成了个好好先生,也不知是好是坏,不过朱标还是颇为欣赏的,最起码他知道敬畏,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走的长还。

约好下午一起商量的事情后,朱标亲自送汪广洋走出了奉天殿,等他千恩万谢的躬身告退后,朱标扶着腰看向了远处,注意到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

刘伯温已经这么老迈了,朱标也很久没有注意他,自跟杨宪决裂后,刘伯温就一直游离于中枢之外,极少参与朝政,可能这个聪明人看透了许多人的未来,也正因此才会被朱元璋囚禁在这京城之中,求退而不得。

朱标看了几眼后就转身回去了,今天的奏章也送过来了,他还得尽快批阅完,然后去中书省跟汪广洋商量一下,想必很多官员都忐忑不安了,毕竟每次变动都会影响许多人的仕途。

回御书房后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批阅完了今日奏章,现如今的奏章好批多了,都是干货一目了然,而且琐事居多,很好决断。

朱标刚让人把批阅完的奏章送到老朱那边,正准备出门去中书省,结果就被兵部尚书迎面拦下了:“殿下,圣上何在?西南送来六百里军情急报,还有一封夏国国主明升的亲笔信,现在急需圣上决断。”

朱标一听赶忙领着他朝谨身殿走去:“看尚书的脸色应该是好消息,汤和过江了?还是傅友德攻进阶州了?”

兵部尚书一路急步走的有些喘,听到朱标的可话喘了几口说道:“殿下明鉴,汤帅虽然依旧被江河所阻,但德庆侯廖永忠已在其前攻克瞿塘关,打通了前路,汤帅也可直入夔府了。”

朱标闻言也是眼睛一亮说道:“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但是若能尽快攻入腹地,依仗堂皇大势有望在一个月内结束战斗,如此我大明就能省下一大批粮草了。”

兵部尚书闻言笑道:“殿下可说错了,德庆候够快,但是颍国公更快,已经连破阶州、文州、汉州,进围成都,其余地方的守军也都望风而降,老臣以为这时候覆灭夏国的捷报也在路上了。”

朱标闻言也忍不住乐了起来,正好此时到了谨身殿,兵部尚书进呈军情急报,还有早些时候明升亲手写的求和信。

朱元璋面色平淡的看完了急报,至于明升的信根本懒得拆看看,然后看向朱标说道:“得胜不过早晚的事,至于如此高兴吗?”

朱标闻言笑着说道:“得胜是小事,不过能在秋收前得胜可太让儿臣高兴了,今日庆阳府和平凉府都来了奏报,其境内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到了秋冬恐怕还需要朝廷赈济,现在能省下粮草自然再好不过。”

一旁的兵部尚书感叹道:“殿下爱民如子实乃国之幸事。”

朱元璋笑了笑转头向兵部尚书吩咐了几句,他的判断也是一样,彻底大胜的捷报应该在路上了,朝廷现在就得准备些高级官员接管巴蜀州府,务必要做好安民事宜。

巴蜀物阜民丰,朱元璋希望能接受的是一个富庶的天府之国,而不是又一片断壁残垣,于是又传令中书省立刻制定计划,六部官员予以配合。

就在朱元璋安排事务的时候,朱标也翻看了一遍西南送来的军情急报,原来颍国公傅友德当日受命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夏,汤和率廖永忠等乘舟从水路攻瞿塘,傅友德率顾时等以步骑出陇西。

等到了地方后召集诸军声言兵出金牛,而暗地里却率军直趋陈仓,攀援岩石,昼夜行进,抵达阶州,击败夏将丁世珍,攻克此城。

当地守军战败后弄断白龙江桥,希望能暂缓傅友德大军锋芒,结果傅友德连夜修桥渡江,攻破五里关,进取文州。

然后渡过白水江,直趋绵州,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于是想到了攻心之计,便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文、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夏兵见此自然军心大乱,傅友德一鼓作气拿下多城进取成都。

朱标看的欣喜,有勇有谋不愧是大明第一将,放下奏报后对朱元璋说道:“此战论功以颍国公为首,父皇应大力嘉奖。”

朱元璋闻言有些无奈,本来是想让汤和立下大功的,他选的那一路也远比傅友德那一路好打,结果却被江水暴涨所阻。

不过好在汤和到底是大军统帅,部下的功绩本也是他的功绩,以此恢复个国公之爵也够了,其余人也不会说什么,自然傅友德也得好好嘉奖了。

只不过都到国公了也确实不好在升了,朱标提醒道:“李善长升任太子太师了,那太子少师的职位也可作为嘉奖。”

朱元璋听后点点头说道:“看来你还挺喜欢傅家人的,他那个小子你不都是当亲随用的吗?”

朱标笑道:“哪怕多疑如曹操都喜欢典韦许褚呢,儿臣自然也喜欢憨厚的武将。”

过了一会儿汪广洋胡惟庸领着六部主官走了进来,行礼后就开始商讨该派何人去主持大局,商讨了好一会儿都定不下来,实在是顶级文官紧缺。

巴蜀刚刚被平定,其内百姓肯定是人心惶惶,有威望有能力安抚的文官基本都在这儿了,可他们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去了巴蜀,那他们留下的坑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填。

杨宪身死的时候可牵连了不少人,浙东文官损伤惨重,哪怕没死也都贬到地方上去了,更何况现在还要整顿官署衙门。

朱标在旁听了一会后说道:“不如让诚意候刘伯温去,此人威望能力都足够安抚巴蜀百姓,想必到明年就可正常征收赋税了。”

其余人听到这儿都没有说话,谁都知道刘伯温的本事,可所有人也都知道圣上不希望刘伯温离京,所以没有人敢主动举荐他。

朱元璋基本就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也不知为何他就是不喜欢刘伯温,开国之后更是如此,不把他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是不放心。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