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373章 四世袁家的自信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373章 四世袁家的自信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373章 四世袁家的自信

三国之西凉兵王

皇帝刘宏太过胡来,自中平元年之后,能顺利担任一年半年的三公都是极为不易,可即便如此,袁隗也极为自信,自信只要袁家能够掌控一切,就一定能够压得住骤然崛起的董卓、董虎叔侄。

袁家第一代当家人是袁安,历经汉明帝、章帝、和帝三代帝王,先后担任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以刚正严明著称,和帝刘肇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车骑将军窦宪欲要领兵北击匈奴,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以及朝中九卿皆反对,袁安仅摘掉官帽与太后力争就有十余次,尽管最后还是没能阻止窦宪讨伐匈奴,之后窦宪四次北击匈奴,迫使着北匈奴不得不西迁……

自大汉朝立国时就与匈奴人干仗,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北匈奴也还是时不时南下侵汉,自汉章帝时就有北伐匈奴人的廷议,而袁安也是极力反对的一员,按理说,匈奴人每每侵汉,只有一方彻底倒下,这场战争才会停止,经过汉章帝在位时的十年休养生息,北伐匈奴也算不得什么,但有三个事实不可忽视。

其一是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匈奴人已经在走下坡路,一旦干掉了北匈奴,草原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强大草原势力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方?南匈奴?鲜卑人?对于大汉朝来说,北匈奴、南匈奴、鲜卑人三方混战且实力相当才是最为有利的事情,正如董虎所领的董部义从、美稷单于庭、弹汗山鲜卑三方相互厮杀,且谁也干不掉谁时,对于大汉朝来说才是最为有利,哪一方势强就打压哪一方,哪一方势弱就支持哪一方,只有彼此混战消耗实力才最为符合大汉朝的利益,正如窦宪四次北伐匈奴,打残了北匈奴,迫使着北匈奴西迁,也造就了另一个强大的鲜卑草原霸主。

其二是大汉朝崩溃的财政,自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到汉章帝病逝仅有六十年,王莽篡汉,帝国经历过一次天下大乱,虽然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想要极力恢复经济,但此时的大汉朝不是一开始立国时的大汉朝,世家豪门太多了,刘秀仁德善待功勋大将是不假,但也并未从世家豪门手里夺回财政大权,反而因为少府、大司农、水衡都尉合并缘故,让本属于皇室的财赋丢了个精光,即便三代帝王六十年休养生息,崩溃的帝国财政也并未得到太多的缓解、恢复、增长。

其三窦家是外戚,窦宪北伐匈奴本身并不是什么为国为民,而是为了掌控军队,借此掌握天下大权,王莽就是借助外戚篡汉的,这才过去几十年,各大家族不愿意窦家借此掌握大汉朝的兵马大权。

总之一句话,司徒袁安敢带着三公、九卿与窦家对怼,袁家也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天下群臣之首,在各大家族中的威望一时无两。

袁安死后,成了大将军的窦宪一时权倾朝野,甚至有废掉汉和帝的心思,中常侍郑众联合司徒丁鸿,一举杀了窦宪门下党羽,迫使窦宪交出兵马大权,最后窦宪及其几个兄弟全都服毒自杀,中常侍郑众因功成为大长秋,宦官因此而登上历史舞台。

汉和帝的生母是梁氏而不是窦太后,在窦太后病逝后,汉和帝便为梁氏平反并重用梁氏一门,也就成了后来的梁氏后戚……

袁家起于袁安,因与窦氏外戚对抗而成为群臣之首,死后其子袁敞承其志,因其父与窦氏对抗,在汉和帝铲除了窦氏一门后,袁敞也因此官路亨通,一路做到了司徒一职,汉和帝死后,其皇后邓氏顺利地成为太后,废长立幼册立不足一岁的汉殇帝刘隆登基,不久后刘隆夭折病逝,又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即汉安帝。

汉安帝年幼无法理政,太后邓氏以及其兄邓骘联合中常侍郑众、尚书令蔡伦垂帘执政,随着汉安帝逐渐年长,对太后邓氏、大将军邓骘逐渐不满,清流士大夫也不满宦官和外戚掌权,袁敞和一些人就想一举弄死了邓骘,然而事机不密,其子与尚书郎张俊吃酒时走漏了风声,袁敞被迫自杀。

袁安的另一个儿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生子袁汤,汉安帝弄死了外戚邓氏一门,病逝后由太后阎氏垂帘听政,迎立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然刘懿登基大半年就病逝了,是为少帝。

刘懿病逝,太后阎氏、车骑将军阎显、中常侍江京、樊丰秘不发丧,中常侍孙程、张贤、孟叔、马国等十九位宦官发动宫廷政变,迎立汉安帝的儿子刘保为帝,即汉顺帝,汉顺帝死后,由其皇后梁妠垂帘听政,也就开启了大将军梁冀的时代,汉冲帝在位两年,病逝时仅三岁,八岁的汉质帝刘缵仅在位一年,被大将军梁冀毒杀,其后汉桓帝刘志登基……

袁安与大将军窦宪对怼,其子袁敞更是参与了推翻大将军邓骘的政变,另一个儿子袁京虽然远离雒阳政治,然而袁京的儿子袁汤随着顺帝刘保的登基,每每与外戚顽强争斗的袁家就受到了重用,袁汤的仕途也算是四平八稳,先后担任司空、司徒、太尉,大汉朝的三公让他轮流做了个遍,但汉顺帝刘保病逝后,大汉朝又迎来一个强横的外戚梁氏。

怎么办?袁汤继续与大将军梁冀对怼,但他没能斗得过大将军梁冀,最后被免去了所有官职,数年后病死在家中。

袁汤没斗过梁冀而免去所有官职后,权势滔天的梁冀却在数年后被汉桓帝刘志联合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弄死,因刘志亲身经历梁冀的跋扈,因袁家喜欢与外戚争斗,在梁冀死后,袁汤的儿子袁逢、袁隗也再次进入朝堂政治,但这个时候与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政治不一样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梁冀后,这位亲身经历过梁冀勾结外廷文武的二十年,极为厌恶“大将军”三字,也不信任外廷文武,转而亲信内廷宦官,也从这个时候,宦官的权势一跃超过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而且还开启了党锢时代。

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与外戚争斗了几十年,在清流官吏、文人中有着难以想象的威望,也造就了强大的汝南袁家,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梁冀,在皇帝亲信宦官,开启了党锢时代后,大汉朝朝堂上政治争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本的皇权与大将军外戚的争斗,转而变成了内外廷的激烈厮杀,而且还是皇帝支持的内廷宦官与外廷文武的厮杀。

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与外戚大将军厮杀、对怼,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祖孙三代都是隐形站在皇帝、皇权一边的,也因这个关系,无论祖孙三代最后是如何的失败,一旦皇帝执掌了皇权,一旦皇帝干趴下了外戚大将军,袁家总是能顺利再次崛起,再次获得重用,但在汉桓帝刘志弄死了大将军梁冀后,党锢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皇帝站在了内廷宦官的身后,也就是皇帝与宦官捆绑在了一起,袁家还与谁争斗、对怼?

与宦官争斗、对怼?那就是站在了皇帝刘志的对立面,就会被党锢干掉!而这个时候,一个叫“袁赦”的中常侍宦官的出现,解决了袁逢、袁成、袁隗三兄弟的困难,袁家自此在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两代帝王时,转变成了夹在内宫、外廷之间的“墙头”家族。

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时,一直以“刚正不阿”闻名天下,一直是清流中的扛把子,可现在的袁家却因为“党锢”而自保选择了“墙头人”角色,在清流官吏中难免遭受非议,不仅如此,即便袁家内部也同样有一些人极为不满,诸如袁隗的侄子袁闳就极为不满,情愿做个隐士也不愿意袁隗举荐入仕,甚至在“司隶校尉阳球事件”时,袁闳也在朝廷抓捕清流党人名单中,当然了,因此时的袁家与曹操曹家差不多,即便曹操打死了中常侍蹇硕的叔父,内宫宦官们在曹腾斡旋下,蹇硕的叔父死了也就死了,同样的,在袁逢、袁隗的低姿态示好下,内廷宦官们对袁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袁家为了在党锢之下自保,选择了“墙头人”角色,但袁隗并不甘心如此,精明若鬼的袁隗能不知道袁绍、曹操私下里结交清流党人,帮助清流党人躲避抓捕吗?但他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私下里予以帮助。

袁隗想要恢复袁家在“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的荣誉、威望,在中平元年黄巾军造反后,皇帝刘宏彻底结束了对清流党人的党锢,袁隗也迅速与内廷割裂开来,可袁家毕竟在“墙头人”角色上玷污袁家的名望,如何能够洗刷这些年遭受的耻辱?

只有一个法子,彻底干掉整个内廷宦官!

只有重新成为干掉内廷宦官的急先锋,才能恢复“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时袁家名誉,才能与上三代一样,让袁家成为清流官吏、文人中的扛把子,成为天下官吏中魁首!

袁隗极为自信,自袁安时代开始,先后经历了大将军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势强外戚,这五位大将军哪一个不比何进、董卓强大?可最后又如何?还不是个个身死族灭?他袁隗就算应允了董卓“司空”一职又如何?

何进同样极为自信,正如袁家四世子孙所经历过的五任大将军,他们又哪一个不是在活着时候威压天下?只要妹妹做了太后,只要自己做了真正大将军后,区区一个董卓、董虎又如何能翻出手掌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