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九十章:数日之闲

我,刘辩,雄主 第九十章:数日之闲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九十章:数日之闲

解渎乃乡下之地,生活环境自远不如雒阳汉宫,别看此时已临近中秋,但蚊虫什么的却一点也不少。

这不,刚到不久,刘辩手上就被蚊虫叮了一个包。

可恨那蚊虫还偏偏叮咬在指甲缝间,气得刘辩咬牙切齿。

赵淳忙命随行的小宦官点莽草驱蚊,看着这些人兴师动众的模样,蔡琰捂着嘴揶揄刘辩道:“殿下娇生惯养,怕是不曾受过蚊虫叮咬之苦吧?”

“文姬这就太小瞧我了。”刘辩挑了挑眉,笑着说道:“别忘了,本殿下可是自小被养在民间的。”

事实上,他其实并没有被养在史道人家中的记忆,但前世被蚊虫叮咬的经历他可一点都不少。

“哦?”蔡琰嗤笑道:“所幸已临近中秋,又是在河北之地,倘若殿下身处于季夏的吴地,怕此事已气急败坏了。”

见蔡琰一副过来人的模样,刘辩心下暗乐:你不知我上辈子就是江浙人么?

他反过来调戏蔡琰道:“未见得。文姬口津甘甜,想必血也甘甜,若是文姬与我一同,蚊虫必然都奔文姬去了,岂还顾得上我?”

蔡琰闻言俏脸微红,轻啐一声。

结果,两人都被咬得浑身是包,倒是在旁赵淳、夏侯渊以及一干小宦官没怎么被咬,私下暗暗嘀咕:莫非蚊虫真的专挑血甜的人叮咬?

本来刘辩与蔡琰还想趁机机会在周边看看风景,这下也没了兴致,晚上过后便躲入了屋内的纱帐中,聊起了蔡琰当年在吴地的生活。

刘辩这才知道,蔡琰这位才女当年干过许多农活。

“喂鸡、喂鸭我信,捕鱼?”

刘辩怀疑地看向蔡琰,脑海内幻想着蔡琰赤着脚丫,在河畔举着鱼叉的模样,不得不说这令他感到有些神奇。

“当然了。”见刘辩一副神奇的模样,蔡琰倒觉得颇为理所当然。

毕竟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寻常人家小孩都会的事,也就只有刘辩这种养尊处优的皇子才会觉得惊奇。

次日清晨,见闲着没事,刘辩带着蔡琰、赵淳、夏侯渊等一干人来到了附近的一处河旁。

看着河里的游鱼,他调笑着对蔡琰道:“我未来的皇后,给我露一手怎样?”

看了一眼在旁的赵淳、夏侯渊几人,蔡琰羞恼地白了一眼刘辩,不过却不肯认怂,昂着头说道:“只要殿下不怕有人说闲话……”

刘辩笑着说道:“我与爱姬嬉戏,外人说什么闲话?”

这一声爱姬,说得蔡琰有些羞涩,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毕竟她从去年起,在雒阳汉宫住了一年半,期间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出格,可见心中也憋得慌。

见此,刘辩便吩咐百名羽林骑到四周警戒,不许任何人靠近,就连赵淳与夏侯渊,他也想赶走。

然而赵淳与夏侯渊怎么敢离开,万一出现了闪失怎么办?

于是最终,二人站在河岸上,提心吊胆地看着刘辩与蔡琰双双脱下靴子,踩着河畔的烂泥走到了水中。

不同于刘辩只是单纯想玩水,蔡琰倒是真给刘辩露了一手,折下河畔旁一棵歪树的树枝当做鱼叉,还真的从水里插中了一条鱼,看得刘辩一愣一愣。

“怎样?”蔡琰一脸得意的问道,脸上洋溢着刘辩从未见到过的笑容。

刘辩一怔,旋即故作不屑道:“没什么了不起的,看我的。”

说罢,他也折了一根树枝,叫夏侯渊用利剑削尖,旋即举在手中瞄准了河中的鱼,猛地刺了下去。

呃,没中。

蔡琰捂着嘴笑了起来。

刘辩不以为意,重新寻找目标,口中说道:“用鱼叉刺鱼的秘诀,在于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有折射……”

说罢,他猛地刺下。

只见哗啦一阵水声,刘辩缓缓举起手中的鱼叉,鱼叉果然插中了一条鱼。

“不愧是殿下!”

岸上的赵淳兴奋地抚掌赞叹。

看着他激动的模样,夏侯渊很想提醒他:你小心别掉下去。

再看蔡琰,只见她一脸不可思议,半响怀疑道:“殿下肯定学过。”

“哪有?”

“不然怎么学得这么快?肯定是史道人教过殿下。”

“真没有,你相信我。”

“我不信,你总是骗我。”

蔡琰的怀疑让刘辩哭笑不得。

没办法,他故意骗她、捉弄她的次数太多了。

不多时,二人便开始比赛捕鱼,看着二人有说有笑的模样,不知为何,就连夏侯渊亦露出了笑容,心中顿生一个念头:我当守护这两位。

忽然,他听到身后脚步声,猛地回头,旋即便看到灵帝带着张让、董重与出巡百官正朝这边而来。

“陛下!”夏侯渊连忙抱拳行礼。

“唔。”灵帝点点头,旋即目视河中的刘辩与蔡琰,脸上隐隐露出几许回忆。

此时,董重在旁说道:“陛下,臣说得没错吧?史侯果然在河中嬉戏,堂堂皇子,竟如此不顾身份……”

在他说话之际,一干侍中亦议论纷纷,反观太尉曹嵩、司徒崔烈则不以为然。

“行了。”

灵帝挥了挥手,打断了董重的话。

此时,在河中的刘辩、蔡琰二人也注意到了灵帝一行人,不同于蔡琰羞得满脸通红,刘辩举其插着一条鱼的鱼叉,笑着对灵帝道:“父皇,儿臣与文姬收获了几条鱼,愿献于父皇,添做中午的菜肴。”

听到这话,董重讥笑道:“陛下千金之体,岂……”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见灵帝笑着点头:“好。”

仅一个字,就让董重将未说完的话咽回了肚中,愕然的看着灵帝。

他哪知道灵帝对这条河有着极深的感触。

而见此,司徒崔烈忙叫儿子崔钧命虎贲卒下河捕鱼。

中午用饭时,灵帝果然命随行的庖厨将捕上来的鱼都做了烤鱼,其中刘辩与蔡琰补到的八条,父子俩各分四条,灵帝自己吃了一条,将其余三条分给了董太后、奶娘程夫人以及儿子刘协,而刘辩亦吃了一条,将其余三条分给了赵淳、夏侯渊,以及被人看到光着脚丫在河里捕鱼而自认为社死,躲入老宅里不出来的蔡琰。

其余出巡百官,则分食由虎贲卒捕捉上来的鱼,为投灵帝所好,一个个赞不绝口。

午饭罢,灵帝吩咐众人准备祭祀之事,准备祭祀祖父刘淑。

完事后,再行前往博陵,祭祀生父刘苌。

隔日,就在众人筹备祭祀之事时,忽有冀州刺史王芬的使者前来。

当时灵帝正在向刘辩、刘协讲述他年幼时在解渎的经历,忽听王芬派使者前来,灵帝与刘辩的面色皆是一凝。

灵帝正色对刘协道:“协儿,你先去陪你祖母。”

“是。”年幼的刘协拱手领命,奇怪地看了一眼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的兄长刘辩,却也没有多想。

等待刘协离开后,灵帝这才唤入王芬的使者。

只见王芬的使者入内,递上奏章。

看到奏章内容,灵帝顿时皱起眉头:“黑山军作乱,攻劫郡县?”

刘辩一听就猜到是王芬那边要动手了,忙给灵帝使眼色。

灵帝会意,在思忖片刻后,点点头道:“好,朕知晓了,既黑山军作乱……允冀州刺史王芬率军征讨。”

说罢,他吩咐张让取印玺,在王芬的奏章中盖章。

“遵命!”

来使接过盖章的奏章,躬身而退。

也不知是否巧合,王芬的使者刚走,太史令王立匆匆而来,对灵帝道:“陛下,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恐是祸兆。”

刘辩觉得好奇,出去看了看天色,这才知道太史令王立所谓的赤气,其实就是赤色的霞云,通俗的说法就是火烧云。

在刘辩看来,这不过就是正常的天象,但历史上这王立以此为推断,恰巧破坏了王芬的阴谋,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不过不同于历史上灵帝的猜忌,此次灵帝已经事先洞悉到王芬的意图,自不会被王立说动。

而刘辩这边,亦立刻写下一封信,唤来夏侯渊嘱咐道:“妙才,涿郡都尉公孙瓒乃我同门师兄,你带着这份信去见他。”

见刘辩神色严肃,夏侯渊不敢怠慢,立刻带着刘辩的书信前往涿郡。

为了打消公孙瓒与刘虞仅有的怀疑,刘辩还在征得灵帝同意的情况下,叫张让在信上盖上了天子印玺,以免公孙瓒与刘虞怀疑是他刘辩想对灵帝不利——虽然这份怀疑其实很小。

数日后,王芬派遣的使者回到冀州治所邺城,将盖有天子印玺的奏章交换于刺史王芬。

王芬得此奏章,心下大喜,连忙调集兵马,率军直奔河间而去。

邺城与河间,中间隔着巨鹿郡与安平国,等王芬的使者回到邺城,夏侯渊也已经抵达涿郡,见到了都尉公孙瓒,将刘辩的书信交给后者。

公孙瓒拆开书信一瞧,却见信中写着冀州刺史王芬预谋造反一事,惊地面色顿变。

倘若是其他人送来的信,公孙瓒还会怀疑,可这是史侯刘辩命人送来的信,况且信上又有天子印玺,这足可表明是天子命史侯调兵,公孙瓒哪还会有怀疑?

鉴于刘辩在信中命他不得透露给除幽州刺史刘虞以外的任何人,公孙瓒不敢禀告涿郡太守温恕,遂以搜捕流寇、顺带练兵为名,召集五千军卒,与夏侯渊秘密前往河间。

出发前,他命堂弟公孙范持刘辩书信前往广阳郡的蓟县,将王芬密谋造反一事告知幽州刺史刘虞。

数日后,还没等王芬的兵马抵达安平国,公孙瓒的军队就已抵达了涿郡与河间郡的边界。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并未立即率军跨郡界,吩咐部将严纲统军,而他则乔装打扮,前往河间去见灵帝与刘辩。

在证实此事后,灵帝命公孙瓒驻军于两郡边界,一旦王芬袭击解渎,立刻驰援。

又过几日,公孙范抵达广阳蓟县,将刘辩的书信交给刘虞。

刘虞又惊又怒,当即集结一万军队,直奔河间。

而与此同时,王芬率领的军队已跨越安平国,直逼解渎。

心情亢奋的他,根本不知前方有什么在等待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