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八十九章:平原、河间

我,刘辩,雄主 第八十九章:平原、河间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八十九章:平原、河间

在寂静的屋内,灵帝皱着眉头观阅着曹操的书信,脸上逐渐露出惊恼之色。

张让见此惊疑,从旁偷偷窥视信中内容,旋即脸上亦流露出惊骇之色,转头看向刘辩,旋即低声吩咐身后两名小宦官:“去外面呆着,谁也不许进来。”

那两名小宦官依言而去。

不多时,灵帝这才放下了手中的书信,微皱着眉头问刘辩道:“这便是我儿认为冀州凶险,想要劝阻朕前往的原因?……这封信我儿几时收到的?为何藏匿不禀?”

刘辩听出灵帝有些不悦,拱手解释道:“父皇恕罪,非是儿臣藏匿不报,只是这件事……干系甚大,况且又无凭无据,单凭曹孟德片面之词,儿臣也不知父皇是否会信……”

“我儿怎知朕不会信?”灵帝睨了一眼刘辩,随即目视着手中的书信,半响冷冷道:“朕信!”

单听这话,刘辩就猜到这昏君对士人成见极深,摊摊手说道:“就算父皇相信,又能做何?派人抓捕王芬?就单凭曹孟德片面之词?这样只会打草惊蛇。”

“……”

灵帝沉默了片刻,忽然抬头看向刘辩,颇有深意的说道:“看来我儿早有谋划?”

“是的。”

刘辩也不隐瞒,压低声音说道:“儿臣此次陪同父皇出巡河间,就是想看看那王芬是否当真如曹孟德所言,私下密谋造反,倘若是……儿臣不敢说为父皇扫除此獠,或我父子可以联手,将其除去,狠狠挫一挫士人的气焰。”

听到这话,张让当即抚掌赞道:“陛下与殿下联手,当可无敌于天下。”

反观灵帝,闻言表情古怪。

他还不至于将张让的奉承当真,但不可否认刘辩的话,触动了他的内心,毕竟他父子迄今为止除了下下棋,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经历的回忆。

父子联手铲除奸臣?

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有点带感。

想到这里,灵帝低声问道:“我儿有何打算?”

“很简单。”刘辩摊摊手道:“佯装不知、静观其变,待其发难,再后发制人,确保证据确凿,令其百口莫辩。”

“唔。”灵帝赞许地点点头,旋即故意问道:“仅凭虎贲、羽林二军,我儿有把握?”

刘辩笑了笑,道:“若是兵力不够,父皇可以调涿郡乃至幽州的军队。儿臣知道幽州刺史刘虞、刘伯安乃父皇信任之人,而涿郡都尉公孙瓒,其乃卢师门生,亦是儿臣的师兄,只要父皇召唤,他二人必然会派兵赶来勤王。”

灵帝惊讶的看着刘辩:“看来我儿已经谋划好了?”

刘辩拱拱手道:“不敢说万无一失,只是事关父皇安危,儿臣不敢不上心。”

听闻此言,灵帝愣愣地看着刘辩半晌,旋即脸上露出了笑容,带着几许欣慰点点头道:“我儿有心了。”

随即,父子二人做了一些简单的商议,除张让以外,无人知晓。

晚上,灵帝按照此前的安排,在楼船上设了筵席,与百官庆贺。

可能是因为得知了王芬的图谋,灵帝对这次筵席兴致大减,仅仅只是出于掩人耳目而参与了此次筵席。

太尉曹嵩、司徒崔烈皆善于察言观色,感觉出灵帝兴致不高,遂旁敲侧击探问究竟,于是灵帝便谎称晕船,这才打消了陪同出巡的百官的疑惑。

似这般过了三日,在八月初八这一日,顺流而下的船队抵达了平原郡的渡口。

船队在渡口靠岸没多久,平原王刘硕便领着国相等一干藩国之臣前来相迎。

之前提过,平原王刘硕乃是桓帝的弟弟,目测大概四、五十岁,论辈分,灵帝也得唤一声叔父,而刘辩、刘协就得唤叔公了。

“臣刘硕,拜迎陛下。”

“平原王免礼。”

彼此都是河间刘氏一支,况且灵帝又是继承的桓帝的衣钵,平原王刘硕待灵帝一行人,双方相处还算是融洽。

为何说还算融洽呢?

灵帝在前来平原的途中向刘辩透露过,其原因就在于桓帝另外一个弟弟、渤海王刘悝。

桓帝时期,其弟刘悝被封为渤海王,后因有叛乱的迹象,而被灵帝贬为廮陶王。

考虑到当时桓帝已经除掉了梁冀,与皇权作对的只有朝中士人,不难猜测渤海王刘悝的叛乱一说,并非空穴来风。

可即便如此,桓帝还是没有杀死弟弟,仅是削减了弟弟的食邑,只给刘悝留下一个城,可谓仁至义尽。

后来,刘悝心中后悔,便联络桓帝身边的中常侍王甫,以五千万钱作为答谢的条件,换王甫助他恢复曾经的渤海国。

王甫答应了刘悝,两年后桓帝驾崩,在遗嘱中果然下令恢复刘悝为渤海王。

没想到,刘悝却以此乃其兄长遗愿、并非王甫之功为理由,拒绝向王甫交付那五千万钱作为答谢。

这可是整整五千万钱啊,王甫能饶了刘悝?

于是在灵帝登基之初,怀恨在心的王甫便诬陷刘悝,称刘悝怨恨其兄桓帝没有传位给他,遂想要密谋造反。

当时灵帝初继位,朝中有窦武、陈蕃准备效仿梁冀之举,他唯一能仰仗的宦官,还是以曹节、王甫这批桓帝时代的‘二朝元老’为主,还不是张让、赵忠等人,他能做什么?

于是在张让的建议下,灵帝默许了此事,坐视王甫陷害渤海王刘悝,致使后者在狱中经不住拷打,最终被迫自杀,其妻儿与府上百余口家仆,亦尽数死于狱中。

顺便一提,这件事也为日后宋皇后被废埋下了伏笔,原因就在于灵帝当时的皇后宋氏,正是渤海王李悝妻子宋氏的侄女,王甫害怕日后宋皇后报复他,遂以宋皇后用巫蛊诅咒灵帝为名,将宋皇后害死。

而正因为有宋皇后被害,几年后何皇后才能因诞下皇子刘辩而上位。

平心而论,在得知这些辛秘之后,即便是刘辩不认为灵帝当时有什么过错,毕竟当时灵帝说难听点只是一个傀儡天子,虽说窦武、陈蕃等人被除掉了,但却依旧受到曹节、王甫等桓帝时期宦官的控制,他又能做什么?

等到熬死了曹节、王甫这老一批的宦官,等到张让、赵忠等人上位,灵帝还算是真正执掌了皇权。

但不可否认,当初确实是灵帝以天子的名义问罪了刘悝,因此他与平原王刘硕这一支,多少还是有些芥蒂,双方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即可。

于是就像灵帝之前在船上所说的,他们大队人马在平原住了一宿,受到了平原王刘硕的热情招待,次日便踏上了前往河间的路途。

河间郡亦有国,国主即河间王,当代河间王名为刘陔,是初代河间王刘开之后的第五代河间王,而灵帝的生父刘淑,与第二代河间王刘政同辈,而灵帝则与第三代河间王刘建同辈,换而言之,当代河间王刘陔得唤灵帝一声从祖父,得唤刘辩、刘协一声叔父。

当然,事实上河间王刘陔并未这么喊,而是恭恭敬敬地唤灵帝为陛下,唤刘辩为史侯,毕恭毕敬之余,隐隐带着几分畏惧,与平原王刘硕大不相同。

就在刘辩不解之际,他隐约听到灵帝对刘陔道:“……朕对你父亦既往不咎,又岂会迁怒于你?你不必拘束。”

刘辩私下询问灵帝:“父皇与上代河间王有什么芥蒂么?”

“也没什么。”

灵帝事后轻描淡写的告诉了刘辩,无非是他家当初窘迫时,曾向刘陔之父、他的侄儿刘利借粮、借布帛,不曾想刘利非但不愿借,反而出言嘲讽,令后来的董太后、灵帝母子颜面大损。

后灵帝继承大位,随即又在张让、赵忠等人的相助下逐步收回皇权,专程回到河间与刘利相见,这才扬眉吐气。

出了心中恶气,这件事也就了结了,甚至于七年前刘利过世的时候,灵帝还专门派人来慰问,自不会再与孙子辈的刘陔计较什么。

河间王的住城在河间乐成,但灵帝一行并未在乐成停留,而是径直前往乐成西北的解渎。

正所谓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解渎别说是县,其实连乡都不是,充其量只是一座庄园,围绕着解渎亭侯府邸而坐落的庄院,中央即是灵帝与董太后当年居住的老宅,周围则是依附的平民,还有一些当年的旧仆。

但由于近几年冀州频繁生乱,尤其是张举、张纯叛乱,曾经居住在解渎一带的平民与旧仆死的死、逃的逃,就连老宅也被乱军破坏,以至于哪怕冀州与河间国皆心系着派人翻修,此刻呈现于灵帝、刘辩等人面前的,还是一副人烟稀少、田地荒凉的景象,唯独重新翻修的老宅倒显得富贵堂皇。

“于四下警戒!”

随着羽林中郎将桓典一声令下,虎贲军与羽林军在崔钧、董承、曹纯的带领下于老宅四周布下防御。

旋即,灵帝便亲自扶着董太后,在张让、董重、刘协、曹嵩并一干出巡官员的陪同下,一同朝着老宅而去。

唯独刘辩知道董太后不喜欢他,没跑去凑热闹,拉着蔡琰的手,带着赵淳、夏侯渊与百名羽林骑,随意参观之余,顺便看看是否有险可守。

倘若他没记错的话,不出几日,冀州王芬就会以张燕的黑山贼攻劫郡县为名,派人向灵帝求得起兵,以讨贼为名,实则率军围攻灵帝所在的解渎。

“快点动手吧,王芬……”

目视邺城方向,刘辩暗暗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