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九十一章:王芬谋反

我,刘辩,雄主 第九十一章:王芬谋反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九十一章:王芬谋反

冀州刺史王芬,并不知某对父子已经针对他设下了陷阱,在得知灵帝果然出巡河间的消息后,他与回到邺城的许攸合谋,决定实行兵变,用武力废除昏君,拥立合肥侯。

八月下旬,王芬得到灵帝允许其调军征讨黑山军的命令,心中大喜,忙一边命魏郡太守栗攀集结军队,一边派人去邀请故太尉陈蕃之子陈逸,并于次日率领魏郡两万军队直奔河间。

得知此事,巨鹿郡太守陈邵便去拦截王芬,询问后者目的。

王芬告诉陈邵:“我奉天子之命,前往河间征讨黑山军。”

他就是这么告诉他麾下两万军队的,此刻也以这个理由告知陈邵。

但陈邵却不信,原因就在于巨鹿郡当初是受黑山军攻劫最严重的郡,张燕的‘义父’张牛角,就是在攻打巨鹿郡瘿陶县时被流矢射中而身亡,因此虽说后来张燕投降了朝廷,使黑山军摇身一变成为了官军之一,但黑山军中的旧人,即昔日张牛角的旧部,依然对巨鹿郡抱持敌意,时不时就在巨鹿作乱,恨得巨鹿前太守郭典屡次向当时的刺史刘焉上报,恳请朝廷撤销张燕的官职,讨伐黑山军。

后来郭典病故,朝廷派李邵为巨鹿太守,李邵不如郭典强势,选择退让讨好黑山军,这才换来与黑山军的各自相安,因此王芬要征讨黑山军,李邵其实是支持的,可问题在于黑山军主要在常山、赵郡、中山、巨鹿一带,你王芬征讨黑山军,跑河间去做什么?你应该去赵郡、常山啊。

王芬也知道瞒不过李邵,遂将自己的谋划告知李邵,并拉拢李邵与他一同图谋灵帝,可把李邵吓地不轻,连连拒绝。

于是王芬又向李邵借兵,称:“你既不敢为天下行正义,便借我一些兵,事成之后,亦有回报。”

不得不说,王芬在中平元年就当过冀州刺史,又是八厨之一,在冀州名望不小,纵使李邵也不好拒绝,再加上又被王芬的许诺说动,虽最终决定借五千兵给王芬。

当然,借兵的名义是助王芬征讨黑山军,其他李邵一概不知。

而这五千军队,就由李邵的部下,都尉司马朗统率。

司马朗,即‘司马八达’之首的司马朗,司马懿的长兄,不过当前司马朗都只有十六岁,他七个弟弟年纪更小,自然还不存在‘司马八达’的赞誉。

不过相较弟弟司马懿,司马朗的才能毫不逊色,他十二岁便通过经学考试成为童子郎,名享河北诸郡,李邵初任巨鹿太守时,就听说过此子的名声,特地派人去征辟司马郎,在征得其父、河内书佐司马防的允许后,司马朗被李邵拜为府上书佐。

尤其是在显示才华后,李邵更为喜爱,只可惜司马朗年幼不好提携。

直到前年张举、张纯在冀州作乱,司马朗奉李邵之命,协助刘焉、孟益、刘虞讨贼,安抚流民,李邵便以此功劳表司马朗为都尉,可谓待后者如子侄一般。

考虑到王芬的举动连李邵都感觉不对劲,司马朗自然也感到怀疑,私下对李邵说道:“黑山贼在西,然王冀州却率军往东剿贼,或有蹊跷。我听说前段时间陛下出巡视河间老宅,如今就在河间郡,莫非……”

李邵待司马朗如子侄般,见后者察觉不对,遂将王芬的图谋相告,司马朗大惊失色:“这、这是谋反啊!”

李邵摇头道:“非是谋反,而是行正义此举,伯达莫要多问,遵从王冀州之命即可。”

李邵对司马朗有提携之恩,连他都这么说,司马朗也只好照办,率五千郡军与王芬汇合。

当然,临行前李邵也叮嘱司马朗,叫司马朗不可泄露此事。

当时与司马朗同行的,还有几人,比如瘿陶长董昭。

九月初,王芬率两万五千军队抵达安平国,先是与陈蕃之子陈逸汇合,旋即又马不停蹄地直扑灵帝所在的河间解渎。

不得不说,陈逸在得知王芬的意图时,也是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王芬竟然袭击灵帝,不过心惊之余,他亦支持此事,忙带着与其交好的襄楷赴安平国与王芬汇合。

相较历史上与王芬合谋此事的陈逸、许攸、襄楷等人,事实上被牵扯的人更多,比如魏郡太守栗攀、刺史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从事程涣,还有部将麹义、张郃等等,这些人有的参与了王芬的图谋,但大多都不知情,只知道王芬此次率领他们出来是为了征讨黑山军,没想到王芬却带着他们来到了安平国,这让他们感到怀疑。

比如张郃,他就私下问骑都尉沮授:“刺史率我等外出讨贼,为何来到安平国?”

沮授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这段时间,王芬亦分别召见他们,将心中的图谋相告,此时沮授才知道这位刺史大人竟然要干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忠君爱国的理念,促使沮授当抵制甚至举报此事,但当今天子长年以来的昏昧传闻,也让沮授心生了怀疑:若刺史王芬拥立合肥侯,会不会比当今天子更加贤明,有利于天下呢?

正是这份复杂的心情,再加上王芬身为八厨之一的名声,使得沮授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

期间,又有知情并主动参与了王芬图谋的耿武、闵纯、李历等人呵斥军中将士不得私下妄议,因此大部分的将士虽然感到奇怪,但也不敢探究,只能听命行事。

两日后,率小股兵力前行一步的麹义在武遂一带与王芬汇合,向后者禀告:“据某派人打探,确认天子就在解渎,从旁只有虎贲、羽林二军。”

王芬心中大喜,毕竟在他看来,他此次率领的军队有足足两万五千,而虎贲、羽林加在一起还不到四千人,岂有失败之说?

他私下与参与其中的诸人商议,任别驾从事的许攸说道:“虽虎贲、羽林兵少,但终归是天子禁军,为防军卒倒戈,我等最好给一个说辞,比如,称张燕挟持了天子,图谋不轨。”

王芬大为赞叹,当即命人告知军中,称张燕造反,趁天子出巡河间之际将其挟持,故他王芬率军前往解救。

这样的说法,总算是向军中像张郃这样的将领做出了解释,但依然有人对此抱有怀疑:张燕挟持天子,几时?为何从未收到这样的消息?

但由于王芬的名声,纵使有将士感到怀疑,却也没有人想到王芬居然会做出谋反的举动,毕竟王芬乃是八厨之一,是天下士人标榜的品行兼优的模范。

在大多数军士朴素的想法看来,德高望重的王冀州,肯定不会带他们去做恶事。

期间,许攸又向王芬提出建议:“为防有人看穿,不如夜袭虎贲、羽林二军。”

王芬深以为然,毕竟他虽然假称张燕的黑山军挟持了灵帝,但事实上解渎一带并没有黑山军,只有虎贲、羽林二军,倘若白天去进攻,他麾下军士在遭到虎贲、羽林二军反击时必然会心生疑虑,而夜晚去进攻,暴露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

于是他当即唤来沛国富豪、他所任命的兵曹从事周旌,命后者率五千军队先袭亵渎。

周旌领命而去,率五千魏郡军先行前往解渎。

然而这五千人才刚靠近解渎,就被曹纯麾下的羽林右骑发现,后者急忙禀告曹纯,而曹纯也立刻禀告灵帝与刘辩:“……有骑士发现一支军队靠近,看旗号,似乎是魏郡的兵马。”

天子闻言轻笑道:“之前王芬向朕征求出兵讨伐黑山贼,怎么讨贼跑到河间来了?”

话音落下,除了张让在旁陪着笑,就只有刘辩轻笑一声,桓典、崔钧、董重、董承几人皆神色严肃,其余出巡的百官,除早已知晓的曹嵩、崔烈以外,已有人感觉情况不对劲,私下询问二人道:“曹太尉、崔司徒,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曹嵩、崔烈皆是刘辩一方的老臣,早已知道王芬图谋造反一事,闻言笑着安抚百官道:“诸位同僚不必担忧,有什么事,自有陛下与史侯做主。”

他俩并未告诉众人实情,天知道陪同天子出巡的百官中,是否有人其实与王芬抱着相似的心思,在得知实情后跑去向王芬告密?

至于桓典、崔钧、董重、董承、曹纯等人,其实已经做好了严密的防范,包括此刻就在河间北部驻扎的公孙瓒、刘虞,就等着王芬做出袭击天子卫队的举动。

九月初五夜里,王芬部下周旌率五千军队攻入解渎,一头撞进了虎贲军设下的埋伏。

“杀!”

随着虎贲中郎将崔钧一声令下,虎贲军率先做出攻击,以一波先声夺人的箭矢激射,打懵了周旌麾下的军卒。

倒不是说崔钧草菅人命,事实上他也知道,就算王芬图谋不轨,其麾下的军士未必得知阴谋,但在涉及到天子安危的情况下,崔钧只能先下手为强。

当然,在下令厮杀的期间,他也不忘自报身份,瓦解敌军的斗志:“……对面听着,我等乃天子所御虎贲士……”

当时张郃就在周旌的麾下,在遭到虎贲军的伏击后本欲反击,一听这话就懵了。

什么?虎贲士?

不是张燕的黑山军么?

不少像张郃的将领也感到惊疑,不知所措,以至于五千军队竟被虎贲军一千七八百人给打懵了。

见此,周旌暗暗着急,大声喊道:“诸军卒听令,天子已被张燕反军挟持,虎贲军已反投了张燕,速速将其杀退,解救陛下!”

说罢,这位沛国富豪出身的兵曹从事,又许下财帛许诺,总算是使麾下军队恢复了一些斗志。

问题是,他的话能欺骗普通的军士,却骗不了张郃等将领,张郃仔细打量对面的虎贲士,丝毫看不出这支天子御卫有被黑山军控制的迹象。

这不禁让他们心生一个恐惧的念头。

莫非造反的不是张燕,而是王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