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八十一章:崔烈、崔均、崔钧

第八十一章:崔烈、崔均、崔钧

谁也没有想到,大将军何进推荐府掾王允,而骠骑将军董重推荐族弟董承,结果双方都没得到虎贲中郎将的职位,反被司徒崔烈之子崔均得到,这个结局可谓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是何人在陛下面前推荐的崔均?”

在获悉此事后,何进询问左右心腹。

左右心腹打探后告知何进:“乃是史侯。”

“史侯?”

何进一怔,心中对于失去虎贲中郎将这一阵地的愤懑倒是消退了几分,不过他依旧感到困惑,皱眉问道:“无缘无故的,史侯为何会推荐崔均。”

有知情者告知何进道:“许是太尉曹嵩所为,这段时日,曹嵩与崔烈走得颇近。”

“哦……”

何进微微恍然,也不意外于曹嵩与崔烈为何会走到一块。

当初曹嵩因为买官一事遭到朝中士人的排挤,谁也没想到这毫无廉耻的家伙竟然借助宦官,顺势就投身到了史侯那边,弄得何进也不好再放任士人继续攻击、排挤曹嵩。

崔烈的事也差不多,‘宦侯’事件后,当初花五百万钱买到司徒之职的崔烈也像曹嵩一般受到了朝中士人的排挤,而现如今曹嵩靠上了史侯,崔烈找上曹嵩,希望后者拉他一把,倒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问题是,现如今灵帝将虎贲中郎将的职位授予了崔烈之子崔均,这可怎么办?

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将虎贲中郎将的职位授予王允?

抛开陛下的态度不谈,此举无异于同时得罪史侯与崔烈啊——当然,得罪崔烈不算什么,问题是史侯……

一想到自己那个年纪小但异常固执的外甥,何进亦感到颇为头疼,他可不想再来一次‘董卓关羽事件’了。

他私下请教幕僚何颙,何颙慎重地说道:“当务之急是查证崔烈是否投靠了史侯。”

何进深以为然,遂派人请来太尉曹嵩,询问情况。

被请来的曹嵩笑着承认:“确有此事,前几日崔司徒主动向我示好,请我代他向史侯转达效忠之意,我便在史侯面前推荐了他,安排他与史侯见面。”

曹嵩故意说反了,事实上并非崔烈向他示好,而是他奉某位史侯之命,故意结交崔烈。

原因很简单,刘辩的阵营中暂时没有合适的人取代袁术出任虎贲中郎将之职——没错,刘辩事先就猜到袁氏多半会牺牲袁术,因此早早在就虎贲中郎将一职思考人选。

而目前刘辩这方阵营,主要由两方人员组成,一支是以张让、赵忠、郭胜为首的宦官,肯定是无法染指虎贲中郎将一职的;另一支则是以卢植、羊续、曹嵩三位朝中大臣,但很可惜这三人身系要职,都无法兼任虎贲中郎将,且卢植的门生刘备、公孙瓒,羊续之子羊秘、羊衜、羊耽,以及曹嵩之子曹操、曹彰几人,目前都还没有资格担任虎贲中郎将——其中曹操勉强够资格,但这位枭雄在历史上的所为,也让刘辩对其抱有几丝警惕,更何况曹操还是袁绍的至交。

因此,刘辩想到了先前丁原任并州刺史时表功过的西河郡太守崔均,也就是司徒崔烈之子。

崔烈此人,在历史上并无太大的恶名,除了花五百万钱买了一个司徒,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他在凉州叛乱事件中提议朝廷放弃凉州,结果被傅燮一通怒骂,但人对汉室还是忠心的,历史上李傕、郭汜率军攻长安事,时任城门校尉的崔烈力战而死,堪称失小节但不失大义。

鉴于此,刘辩便授意曹嵩去接触崔烈。

而当前的崔烈,说难听的就是朝中的墙头草,在何进与董重两边摇摆不定,尤其是在‘宦侯事件’后,崔烈遭到朝中士人的排挤,自然也难免逐渐被董重拉拢,以至于去年在朝廷商议凉州叛军时,崔烈还站在董重那边说话,可得知曹嵩是奉某位史侯之命来与自己接触,崔烈便毫不犹豫地投到了刘辩这方——这可是将来的太子,还犹豫什么?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司徒崔烈摇身一变也成为了支持史侯的臣子,而刘辩也举荐了其子崔均出任虎贲中郎将,以取代袁术。

这些,曹嵩就没有必要告知何进了,就像他同样知道,某位史侯不喜袁氏。

在听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何进也放下了心中的猜忌,在他看来,只要虎贲中郎将这个职位不被董重那方得到,无论王允担任,还是投靠他外甥刘辩的司徒崔烈之子崔均出任,其实也相差不大。

于是在曹嵩告辞之后,他命人唤来王允宽慰了一番,又许下了一些承诺,以安抚有些失望的王允。

相较于何进,骠骑将军董重在得知此事后大为懊恼,毕竟他与刘辩可不是舅甥,自然不会因此息事宁人,当即召集孙璋、渠穆商议对策。

尚书常侍渠穆一边暗自嘲笑董重,一边装得为其考虑的样子劝说道:“骠骑,以咱家之见,虎贲中郎将一职为崔烈之子崔均所得,也并非一件坏事……”

“并非坏事?”董重质疑道:“渠常侍可知,那崔烈已投靠了刘辩小儿!”

“那又如何呢?”渠穆摊摊手,风轻云淡地说道:“崔烈虽是名士,但在朝中根基不深,无甚靠山,那位史侯派人去拉拢,他自然乐得投靠,难道骠骑还指望崔烈严词拒绝,得罪那位史侯?骠骑太看得起那位崔司徒了。……而反过来说,崔烈不愿得罪那位史侯,难道就愿意得罪骠骑么?咱家敢保证,就算崔烈投靠了史侯,也不敢得罪骠骑,这种情况,岂非远比被何进的人再次得到虎贲中郎将一职要好得多?”

“果真?”董重被说得有些心动。

渠穆信心十足地说道:“骠骑试试不就知道了?”

他当然信心十足,就像他毫无负担地‘出卖史侯’,毕竟这件事本身就是那位史侯的授意嘛。

以那位史侯的聪慧,相信早就嘱咐过崔烈了。

于是,将信将疑的董重便派族弟董承去接触崔烈。

在见到董承后,崔烈先是解释他投靠某位史侯是被迫无奈,旋即又保证绝不伤害董重一方的利益,无论董重日后想在虎贲军做什么,他都会叫儿子崔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配合的态度,就算是董重也不好再奢求更多。

于是朝中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原先何进与董重为虎贲中郎将一职的归属吵得不可开交,然而结果灵帝却将此职位授予了崔烈之子崔均,何进与董重竟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

别说朝中有人看不懂,就连十余日来到雒阳赴任的崔烈之子崔均,他也看不懂。

说起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留下典故,而且相当有爱。

当时已官拜三公的崔烈询问已当上虎贲中郎将的儿子崔均:“如今我居三公,天下人如何看我?”

崔均回答道:“父亲大人年少时便有英名,历位卿守,世人皆论当为三公,而如今您登其位,世人却十分失望。”

崔烈不解:“为何?”

崔均答道:“论者嫌你有铜臭。”

崔烈大怒,举起手仗就要打儿子,时任虎贲中郎将的崔均狼狈而逃。

见此,崔烈边追边骂:“死兵卒,父亲打就跑,这是孝子么?”

崔均回头道:“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跑,非不孝也!”

于是崔烈惭愧而止。

不过这次,崔烈倒没有问儿子天下人对他的看法,因为他已经攀上了某位与太子同等身份的史侯,自然不必再担心仕途,反倒是他的儿子崔烈,对于父亲在雒阳竟能左右逢源而感到十分诧异,入京后便问老爹道“父亲大人究竟是投靠了大将军,还是投靠了董骠骑?”

崔烈很得意,捋着胡须对儿子说道:“明日你就知晓了。”

崔钧暗暗称奇,询问时担任议郎的兄长崔均,崔均笑而不语。

不错,崔烈生有二子,长子名均,字元平,时任朝中议郎;次子名钧,字州平,即刘辩此次推荐的虎贲中郎将。

次日,崔烈领着次子崔均进宫去拜见史侯,待看到刘辩时,崔均这才惊悟他小看自家老爹了,他老爹攀上的居然是史侯!

他连忙向刘辩行礼:“前并州西河太守崔均,拜见史侯!”

“卿不必多礼。”刘辩笑着扶起崔均。

或许是因为崔氏父子那则有爱的典故,他对崔钧印象颇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正是因为崔钧响应曹操、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崔烈与其长子崔均才被董卓抓捕下狱,好在父亲崔烈与兄长崔均侥幸逃过了这一劫,可惜却牺牲于后来李傕、郭汜寇犯长安一役。

此后崔钧便游历天下,不再出仕。

顺便一提,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遇到的崔州平,即崔钧。

总而言之,崔钧算不上是袁绍的人马,纯粹只是看不惯董卓在雒阳的恶行,才响应曹操、袁绍的起兵,这在刘辩心中得到不少加分,因此刘辩也不介意拉着崔钧的手,将一些秘密告知后者:“……虎贲、羽林,一直以来我汉室禁军,但不知从何时起,两军成为了富家子混资历的场所,卿昔日便当过虎贲中郎将,自然自晓军中积弊,今我欲逐步重振禁军,望卿不吝精力,为我汉室逐步扫除禁军积弊。”

见眼前这位史侯年纪虽小竟有如此雄伟目标,崔钧又惊又喜,在父亲崔烈的催促下正色答应:“臣当竭尽全力!”

在一番交流后,崔烈、崔钧父子欣喜离去,而刘辩则回到殿内,目视平铺在桌上的那张纸。

只见那张纸上,写着‘城门校尉’、‘卫尉’、‘执金吾’、‘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字。

皆是雒阳诸禁军所属的官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