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八十章:渔翁得利

我,刘辩,雄主 第八十章:渔翁得利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八十章:渔翁得利

当日晚上,袁隗将袁基、袁绍、袁术三名侄子招到府上,商议对策。

汝阳袁氏自第三代司徒袁安起开始兴盛,传承至今已有八代,其中袁隗乃第六代子孙,安国康侯袁汤之子。

当时袁汤在家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哥哥叫做袁彭,袁彭生袁贺,袁贺又生袁闳、袁忠、袁弘兄弟三人,为袁基、袁绍、袁术的堂兄弟,骠骑将军董重弹劾袁氏勾结葛陂黄巾,其实主要说的就是这一支,可以称之为汝阳袁氏。

而当时袁汤与弟弟袁盱则选择出仕,大部分时间定居于雒阳,也可以称作雒阳袁氏。

袁汤生四子,长子袁平、次子袁成、三子袁逢以及四子袁隗。

袁平早夭,由由二弟袁成继承父亲袁汤的席位,袭封安国亭后,后又官拜左中郎将,然而他亦无后而终,于是排行老三的袁逢便将庶出之子袁绍过继到二哥这支,继承二哥的家业与爵位。

换而言之,袁绍与袁基、袁术既为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又是堂兄弟,且从此被视为袁成这一支的嫡子,严格来说不再被视为庶子。

而这也是袁术暗暗嫉恨袁绍的原因:袁逢有三个儿子,庶长子袁绍、嫡长子袁基,以及袁术,本来袁绍应该受到与袁术一样的地位,甚至因为庶出的关系还不如袁术,然而袁绍却有幸被过继于袁成一支,一下子从庶子变成了袁成一支的嫡子,而袁术却依然还是个弟弟,上面仍有真正的嫡长袁基看,如此情形,袁术岂能不嫉恨袁绍?

当然,目前袁绍与袁术还未发展到像历史上那样反目成仇的地步,他二人与袁基,皆受到叔父袁隗的看重。

根据袁隗对三个侄子的安排,袁绍被安排到大将军何进身边,走何氏这条路,关键程度不必多说。

袁基被荐为太仆,执掌马政,亦是极其关键。

而袁术则荐为虎贲中郎将,以结交虎贲军、羽林军——众所周知,自灵帝卖官鬻爵起,大量卖出虎贲军与羽林军的名额,以至于这两支汉室禁军当中挤入了大量的‘中富士族子弟’,结交这些士族子弟,可以极大提高袁氏在雒阳的声势,也是相当紧要。

现在问题来了,在袁绍、袁基、袁术三人中,派谁去围剿葛陂黄巾?

权衡利弊,也只能是袁术了,谁让他所负责的方向,不如袁绍与袁基紧要呢?

眼见三人都看向自己,意识到自己将被迫做出牺牲的袁术又气又恼。

要知道此时离开雒阳,就相当于主动放弃原有的官职,无论是袁氏现如今视为敌人的骠骑将军董重,还是在背地里主导这件事的刘辩,都不会错失良机,必然会试图将袁氏吐出来的权柄收下。

说白了,就算袁术他日凯旋而归,虎贲中郎将的职位大概率也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这固然是整个袁氏的损失,更是袁术个人的损失,毕竟他那是好不容易建立的人脉。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自然不情愿,不肯接受。

不同于从小就自私自利的袁术,袁绍与袁基向来视他袁氏的利益高于自身利益,因此愈发得到袁隗的欣赏,见袁术一脸不情愿,二人对视一眼,看在袁术好歹是他俩同父异母的弟弟,便主动开口想要担下此事。

但袁隗却一口回绝,直白地说出了袁绍、袁基目前所负责方向的紧要,对他袁氏的重要性,旋即目视袁术,以叔父的身份逼迫袁术答应,甚至放出了重话:“若公路不愿为宗族牺牲,那日后也莫要再借我袁氏之名!”

换而言之,不答应就驱逐宗族。

看看曹仁与他亲弟弟曹纯的经历差异,就知道被逐出宗族是什么下场,饶是袁术心中愤懑,此刻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得老老实实地答应。

次日,司空袁隗上奏灵帝,恳请灵帝允袁术率军征讨葛陂黄巾,以证明他袁氏的清白。

灵帝自然一口答应,倒不是说他要削弱何进,他真正想要削弱的是朝中士人,借董重之手顺水推舟将袁术调离雒阳,重创袁氏在雒阳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

没想到袁隗也狡猾,趁机又奏道:“恳请陛下允公路于京兆尹张温新募的军中选拔军士。”

灵帝闻言皱了下眉,从旁张让盯着袁隗暗自冷笑一声,当即劝阻道:“陛下,此事不可,张京兆征募的新军,乃是为平定凉州叛军而设,汝南葛陂黄巾不过疮癣之疾,凉州叛军才是大恶!况且前段时间传闻王国、韩遂、马腾兴兵寇犯汉阳,说不定都乡侯与张京兆随时都有可能率军支援前方,岂能抽兵?”

“唔……”

灵帝点头沉吟,假装被张让说服。

开什么玩笑,朱儁、皇甫嵩、张温三人筹建的新军,花的都是他的钱,再考虑到三人对汉室的忠诚,三人所掌的军队可以视为真正忠于他汉室、忠于刘氏皇家的军队,灵帝怎么可能派给袁术,使其成为袁氏的部曲?

见此,袁隗又恳请由朝廷拨款,由袁术组建新军。

目前朝廷有钱么?

说实话,没钱,但拨款给袁术组建一支几千人的军队还是够的,问题是张让在刘辩的引导下,对一心想要铲除他们宦官的袁氏暗生恨意,怎么可能会让袁隗如愿?

于是他不怀好意地在灵帝面前对袁隗说道:“据咱家所知,当初袁本初蓄养数千死士,何不让袁公路率这些死士去围剿葛陂黄巾?”

袁隗微微色变,连忙说道:“何来的死士,不过是本初的一些奔走之友而已,张常侍岂能轻信这等无稽之谈?”

张让轻笑一声,意有所指说道:“朝廷财政困难,司空是知道的,张京兆、都乡侯三人征募新军,花的也是陛下的钱,如今国家困难,袁氏作为天下士人的领袖,何不表现一下忠君爱国,自筹钱粮用于讨贼呢?……鉴于葛陂黄巾贼与袁氏的关系,说不定袁氏一发话,葛陂贼便会望风而降呢?”

袁隗义正言辞般驳斥道:“此乃董骠骑对我袁氏的污蔑!我袁氏对陛下、对汉室忠心耿耿,岂会勾结不臣?”

张让哂笑一声,不再刺激袁隗。

总而言之,要钱没有,袁氏自己想办法组建新军去讨贼。

消息传到骠骑将军董重耳中,董重哈哈大笑,称赞张让打了一波好助攻。

其族弟董承刚来雒阳,不知雒阳各势力的复杂关系,不解问道:“张让不是何氏一支的么,为何暗助兄长,对袁氏落井下石?”

董重笑着解释道:“我弟不知,张让固然是何氏一方不假,但他与赵忠、郭胜等人投靠的是何皇后、何苗以及那个十岁的小儿刘辩,与何进虽无怨隙,却深恨劝何进铲除官宦的袁绍等人,以往也没少暗中对付袁氏,何进虽气恼,但张让有何皇后、何苗、刘辩说情、撑腰,何进也拿他没办法。”

董重这才恍然大悟,旋即一脸遗憾道:“可惜无法拉拢。”

“是啊。”

董重亦惋惜附和。

他不是没想过拉拢张让,弥合张让与孙璋双方的矛盾,问题是张让已经投靠了与太子同等身份的史侯,且那位史侯也默许他宦官在不触犯底线的情况下贪点钱财——有这等在张让看来万分英明的幼主,他为何要选择董太后一方?

不夸张地说,以刘辩先前对宫内宦官的态度,除了孙璋等被刘辩故意打为敌人的,其他大部分都暗中支持刘辩,支持这位宽待、善待他们宦官的幼主,宦官势力早已暗中被刘辩整合,何进想要插一脚、拉拢张让还有可能,而董重一方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

但即便如此,这次能把袁术调离雒阳,这对董重而言也是一场不小的胜利。

他先是进宫向董太后报喜讯,旋即又在自己府上设宴庆祝,可惜受邀的朝中士人大多都选择借故拒绝,以至于董重这场宴席到最后弄得跟家宴似的。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心情。

次日,虎贲中郎将袁术还未离开雒阳,赴汝南组织人手平叛,董重便迫不及待地举荐族弟董承为虎贲中郎将,又请董太后出面说情。

见董重吃相如此难看,何进、袁绍皆大怒。

袁绍愤慨地对何进道:“董重阴谋算计我袁氏,欲害大将军,我弟公路大义为公做出牺牲,不曾想董重竟如此贪婪,是可忍孰不可忍!”

何进亦是心中愤慨,要知道此前他通过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袁术掌控虎贲军,虽说虎贲军早已经烂透了,但它终归是禁军之一,何进岂能眼睁睁看着这股力量落入董重之手?

问题是,谁来代替袁术呢?

他可不是董重,可不能随随便便派个人顶替袁术。

袁绍想了想道:“王子师可以。”

王允、王子师昔日曾为侍御史,只是遭张让等人陷害才被罢免,论资格与能力,确实配得上虎贲中郎将之职。

于是何进立即带着袁绍进宫,气愤填膺指责董重因私害公、攻讦同僚,随后又举荐府掾王允出任虎贲中郎将。

董重闻讯,连忙带着族弟董承赶去,与何进一番争吵。

灵帝烦不胜烦,命人将双方赶出清凉殿。

就在这时,赵淳匆匆而来,对张让耳语了几句,又给张让一份奏章。

张让不敢怠慢,立刻入内禀告灵帝:“陛下,方才史侯遣赵淳前来……”

灵帝当然知道赵淳,闻言狐疑问道:“何事?”

只见张让取出刘辩的奏章,堆着笑说道:“史侯表司徒崔烈之子、并州西河郡太守崔钧此前助丁原平叛有功,请荐为虎贲中郎将。”

灵帝一愣,接过奏章看了几眼,旋即表情古怪地问道:“我儿几时接触的崔烈?”

张让躬了躬身,低声道:“其实是太尉曹嵩……他这段时日与崔烈走得颇近,在他的引荐下,史侯前几日在宫内接见了崔司徒……”

“哦。”

灵帝轻应一声,脸上闪过几丝微妙的神色,待玩味一笑后点了点头:“准!”

当日,灵帝征司徒崔烈之子、并州西河郡太守崔钧出任虎贲中郎将,即日赴任。

消息传开,何进、董重两边都为之愕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