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八十二章:因势利导

我,刘辩,雄主 第八十二章:因势利导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八十二章:因势利导

历来拱卫雒阳的军队,大致可分为外军与内军两支。

外军即河南军,由河南尹执掌,主要负责整个河南的治安,非特殊情况不参与雒阳城的保卫,保卫雒阳一事由内军负责,即禁军。

禁军大致可分为五支。

第一支是城门校尉,其负责保卫城墙及十二处城门中的十一处,手下有约两千士卒,还有十一个城门侯,分别管理十一处城门,每名城门侯手下约有士卒百人。

现城门校尉乃是赵忠的兄长赵延,可以视为刘辩的人马。

第二支即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这五营军队由大将军执掌。

为了防止由外戚出任的大将军再次做出类似王莽、梁冀、窦武等人的举动,朝廷在五营校尉之上又设北军中侯,以六百石的小官监督比两千石的五营校尉,钳制大将军,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如今北军五营被调入凉州平叛,其中屯骑、步兵、射声三支由朱儁执掌,皇甫嵩执掌越骑,张温执掌长水,目前都不在雒阳,这道防线可以说是空了。

当然,这也是暂时的,等到朱儁、皇甫嵩、张温三人训练的新军可以独当一面,抵挡住凉州叛军了,亦或是在此期间朱儁三人讨平了凉州叛军,北军五营还是会回到雒阳,重新由大将军执掌。

第三支是执金吾,执金吾负责内城——也就是南宫与北宫城墙以外的区域,每月饶两宫巡视三圈,同时也负责处理雒阳的防洪防涝以及武库的守备。

而当前的执金吾由羊续出任,亦可视为刘辩方的臣子。

至于第四支,即卫尉,负责南宫、北宫除禁省以外的区域——所谓禁省,即天子的住处,天子住在哪个宫殿,哪个宫殿便是禁省。

卫尉手下有宫掖门司马、左右都侯,与南、北宫卫士令。

其中不归城门校尉管辖的南墙平城门,便是由宫掖门司马中的南屯司马把守,其余还有苍龙、玄武、北屯司马等等。

另外,左右都侯负责在宫内巡逻,而南、北宫卫士令则负责管理两宫卫士的住所。

比如曹纯,他如今在宫内的住所,便受南宫卫士令管辖。

第五支是光禄勋,负责皇宫省外宫殿的保卫。

手下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及羽林中郎将,其中五官中郎将与左右中郎将合称三署郎,以往大多由年轻士人担任作为后补郎官,因实力较弱而渐渐不受天子信赖,因此地位也每况如下,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甚至成为为灵帝卖官时的创收之一。

真正负责保卫宫殿的,还得是虎贲中郎将与羽林中郎将,名义上听命于光禄勋,但实际上光禄勋根本无法调度。

虎贲中郎将手下有左右仆射与左右陛长,仆射负责训练,陛长负责警戒,总共约有一千七八百人。

羽林中郎将,手下相较虎贲军更为繁杂,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羽林郎,名额一百二十八人,由天子亲率,现如今也沦为灵帝卖官的创收官职;另有羽林左、右监,分别掌管羽林左骑与羽林右骑,两骑人数也约一千七八百人,与虎贲军人数相当。

目前羽林中郎将由桓典担任,此人乃前太尉桓焉之孙,曾在袁隗担任司徒期间任袁隗的府掾,历史上亦与何进同谋铲除宦官,一看就知道此人也是袁氏的‘故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五支,雒阳汉宫实际上还有第六支秘密的禁军,即张让执掌的武装宦官。

历史上张让杀何进,就是靠的这些人,而受灵帝喜爱的蹇硕,其属于其中。

而随着张让投靠刘辩,这些武装宦官中的大部分也可以视为刘辩的人马。

随着崔烈之子崔钧取代袁术出任虎贲中郎将,雒阳当前执掌各支武装力量的官员,就只剩下卫尉和羽林中郎将刘辩暂时还插不上手。

或者说,不好插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绕着卫尉、羽林中郎将两个职位,何进与董重早已展开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卫尉一职,原本由张温担任,张温迁调京兆尹后,董重便想要兼任卫尉,削何进一方的权势,何进岂能让其如愿?

双方一番争夺,最后灵帝任命相对中立的杨彪担任卫尉,虽说杨彪娶了袁氏之女,但他是朝中士人中相对识时务,不过分威迫皇权且对汉室也忠心耿耿的臣子,不至于令灵帝反感,更别说当前杨彪在意识到某位史侯的聪慧与强势性格后,尽量不再参与何进、袁绍、袁术等人想要铲除官宦的谋划,在朝堂中保持中立,灵帝这才同意了何进的举荐。

而董重在谋取卫尉一职失败后,亦一度将目光盯上了羽林中郎将,只因羽林军的地位要稍稍高过虎贲军,且战斗力也比虎贲军稍强,因此在招来族弟董承后,便急切推荐董承为羽林中郎将,甚至为此请动董太后出马说项,但此事遭到了何进一方的强烈反对,且何进亦说动妹妹何皇后出马,以至于左右为难的灵帝最后来一个调稀泥——继续由桓典担任羽林中郎将,但由董承担任羽林左监一职。

乍看是双方各退一步,但事实上,灵帝还是暗助了董重一把,削弱了何进。

与董重一样,刘辩此前也盯上了羽林军,因此将曹纯荐为羽林郎,有意叫曹纯日后取代桓典,毕竟这个桓典虽说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但同样也是袁氏的故吏,刘辩可不放心一直由此人执掌羽林军,哪怕这桓典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坏。

奈何他手下实在没什么人,寄以厚望的曹纯目前也太过于年轻,因此刘辩也只是暂时韬光养晦,静观桓典与董承在羽林军中斗法。

不过说实话,考虑到‘董国舅’的能力,刘辩觉得董承大概率是斗不过桓典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叫曹纯打着相助桓典的名义假意去与董承抗衡,借机曹纯升迁——为了不引起何进、袁绍的怀疑,刘辩不好过快提升曹纯的官职,但倘若是何进与袁绍授意桓典主动提拔曹纯呢?

想到这里,刘辩不禁笑出了声。

然而没笑两下,他耳畔就传来了蔡琰的声音:“做什么呢?一下面色阴沉,一下又莫名发笑。”

刘辩抬头一瞧,这才看到蔡琰不知何时来到了殿内。

“没什么。”刘辩笑了笑,随即瞥了一眼在旁的赵淳,后者露出一个无辜的神色,小声解释道:“殿下,是您让臣莫要在您沉思时出声的,且蔡姬也……”

“行了行了。”刘辩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随即向蔡琰招了招手。

彼此已相处了一年多,虽说还未有真正的夫妻之实,但肌肤之亲什么的,蔡琰早已适应,且内心也接受了这位小她五岁的夫君,顺从地走到刘辩身旁,一边任由他揽着她,一边看向纸上的字。

待看到城门校尉、卫尉、执金吾、羽林郎等字样时,聪慧的蔡琰亦敏锐地猜到了什么,带着几分抱怨对刘辩道:“就不能像个十一岁的小孩,好好专心学业么?”

“那可不成。”刘辩搭着蔡琰腰际的手缓缓朝下,敏感的蔡琰白了一眼,抓住了刘辩不安分的手,却被刘辩顺势搂在怀中亲了一口。

见此,赵淳很识趣地退下了。

片刻后,待蔡琰羞涩逃走后,刘辩唤入曹纯,问道:“这几日我叫你笼络羽林郎,你做得如何?”

曹纯恭敬说道:“臣不敢怠慢。……仰仗史侯,臣已在结交了一批人,虽不能指望他们共患难,但平日作为眼线,传递消息还是足够的。”

“唔。”

刘辩点点头,授意道:“今董重谋虎贲中郎将一职不成,必然会再次将精力放在谋取羽林中郎将之事上,其族弟董承与羽林中郎将桓典必有一争,你且密切关注此事,倘若两者果真相斗,你想办法叫你在羽林郎中结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在桓典面前举荐你,最好让桓殿主动提升你为羽林右监。”

曹纯那是何等聪颖之人,一听就懂了,领命而去。

事实正如刘辩所料,在崔烈奉他之命暗中示好董重的情况下,董重也不好揪着‘其子崔钧夺虎贲中郎将’一事不放,果然是一边拉拢崔氏父子,一边命其族弟董承设法夺取羽林中郎将。

为此,董重还与孙璋、渠穆合谋,试图网罗桓典的罪证,在灵帝面前诬陷后者。

渠穆是刘辩的人,自然表示赞同,毕竟桓典、董承二人不斗,曹纯又如何凭现如今的年纪成为羽林右监呢?

在董重一方的逼迫下,桓典压力倍增,只得向何进求助。

何进立即派人召来新任虎贲中郎将崔钧。

崔钧觉得很为难,毕竟羽林军的事,他虎贲中郎将怎么插得上手?

回去后,他将此事告诉父亲崔烈,崔烈笑着说道:“我儿说得不错,羽林军的事,你这虎贲中郎将确实不宜插手,就这么回覆大将军即可。”

崔钧知道父亲这几日与骠骑将军董重私下还有来往,但却不知真相,闻言忧虑道:“若大将军发怒,该如何是好?”

崔烈十分镇定地笑道:“你是史侯推荐的,大将军再气恼也不至于罢你的官,更何况羽林军的事,你这虎贲中郎将本来就插不上手。”

崔钧虽然觉得父亲这话很有道理,但为了不惹恼大将军何进,他还是想帮一把桓典。

可惜在刘辩的授意下,张让几句话就把崔钧给打发了,连灵帝的面都没见到。

而与此同时,曹纯结交的那群羽林郎,在得了好处之后果然在桓典面前推荐了曹纯:“……太子舍人曹纯,目前亦为羽林郎,此人乃史侯心腹,中郎将何不提拔曹纯对抗董承?以史侯袒护手下的性格,若董承与曹纯结怨,必讨不到便宜!”

桓典闻言先是一喜,旋即又有些犹豫:“曹子和不过十八岁,提拔为羽林右监,是否……”

拿不定主意的他,便将此事告诉何进。

果然,何进与袁绍倒认为这主意不坏,当即授意桓典举荐曹纯为羽林右监。

至此,羽林军一半由董承执掌,一半由曹纯执掌。

羽林中郎将桓典,已在不知不觉下被架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