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七十八章:二董暗合

我,刘辩,雄主 第七十八章:二董暗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七十八章:二董暗合

挑唆二舅何苗趁机将奉车都尉董旻从河南尹府扫地出门,这可谓是让刘辩去除了心中一块心病。

毕竟在历史上,正是吴匡与董旻二人‘默契’地联手除掉了何苗。

吴匡杀何苗,是因为何苗厌恶他,吴匡自忖无法像在何进身边时那样成为何苗的得宠之人,与其就这么淡出权力层,还不如杀掉何苗,投奔袁绍或袁术——在他看来,只要何进、何苗一死,汉室朝廷理所当然就是由袁氏把持。

而董旻作为董卓的亲弟弟,他暗怀鬼胎的程度毫不亚于吴匡,不过他想的却不是袁氏,而是他兄长董卓。

于是他倒戈一击,借吴匡那‘何苗勾结宦官、害死亲兄’为罪名,与后者默契地杀死何苗,同时立刻派人通知兄长。

当时董卓就驻军在长安——事实上,连郑泰都劝何进,称董卓野心勃勃,不宜参与铲除宦官这种大事,但袁绍却竭力劝说何进召董卓进京,原因很简单,董卓在向何进示好的同时,也没忘向袁氏示好,使袁绍误以为董卓是己方的助力。

事实证明袁绍太过于刚愎自负,二何死后,雒阳大乱,董卓在弟弟董旻的提醒与催促下迅速从长安赶到雒阳,坐享渔利,窃取了一切,汉家刘氏以及宦官、何氏、袁氏四方皆输,董卓一人独赢。

但凡吴匡当时遇到的不是董旻,而是一个忠于何氏、忠于何苗的部将,历史说不定就会改写。

正因为如此,刘辩一直暗中视董旻为何苗手下的一颗毒瘤,重视程度毫不亚于何进身边的毒瘤袁绍,如今有机会将董旻扫地出门,刘辩自然心中欢喜。

而比他更欢喜的,无疑就是骠骑将军董重。

他私下与族弟董承商议:“今二何不知因何生隙,或许我等可以拉拢何苗?”

董承听罢十分无语,心说何苗就算真的与其兄何进发生了什么龃龉,也不至于联合政敌危害自己兄长吧?

然而董重却不知怎么很有信心,对董承说道:“弟不知,何苗本姓朱,与何苗虽有兄弟之名,实则异父异母……”

董承刚被董重拉来,不欲惹族兄不快,再考虑到试试也无妨,遂表示赞同。

于是,董重便派心腹私下解除何苗。

结果不言而喻,他派出的心腹见到何苗后刚透露来意,却被何苗厉声喝退。

事后何苗将这件事告诉刘辩,刘辩也对董重的脑回路感到有点无语——何苗就算不是真的何家人,与何进的关系也谈不上太亲近,可他与其母舞阳君、其妹何皇后的感情却做不得假,董重为何会以为能策反何苗?

再者,别说现如今刘辩与何苗的关系,就算是历史上,何苗也不会帮着外人去对付自己的亲外甥啊。

这种人不帮衬帮衬,肯定要被袁绍收拾掉。

思忖片刻,刘辩秘密召见尚书常侍渠穆,将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旋即叮嘱后者:“……我怕董重恼羞成怒,对我二舅不利,若果真如此,你要明确提醒他,他再怎么针对我二舅,也不可能罢免我二舅的官职,只会激怒我二舅;再者,当前他的敌人是袁氏,只要削减袁氏几人的权柄,便能断大将军一臂。”

“臣遵命。”渠穆领命而去。

事实证明被刘辩料中,董重拉拢何苗不成,果然恼羞成怒,在永乐宫聚集董承、孙璋、渠穆几人私下商议,商议如何报复何苗。

值得一提的是,但凡被委派作为奸细的人,除非意志坚定,否则往往都会暗自将双方逐一对比,倘若被刺探的一方各种条件都优于己方,奸细倒戈也未尝不可能。

但看着恼羞成怒的董重,渠穆却生不起丝毫要背叛的想法。

在他看来,董氏这一枝在各种方面都差史侯太远了,尤其是董重与刘辩本人的对比,越与董重几人相处,渠穆便越发能看出双方的差距。

牢记刘辩叮嘱的他,正色劝阻道:“二何生隙,乃是天大的好事,骠骑何必因为何苗不愿背叛何进而恼恨他呢?骠骑莫要忘了,何苗纵使不与何进亲近,可他终归是何皇后的兄长,史侯的舅舅,他再怎么样也不会心向董侯啊。”

在旁的董承挑了下眉——这正是当日他想说的。

见董重面色稍霁,渠穆继续劝说道:“当务之急是针对袁氏,若能削弱袁氏权柄,相当于断何进一臂,何苗若与其兄生隙,袖手旁观,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何必再得罪他?”

董重点点头,随即问计于渠穆:“我原先拉拢何苗,本意是叫他暗命丁原放缓剿贼之事,借机将孟益的军队留在河东,使朝中无力赴汝南平叛,然何苗拒绝与我亲善,如之奈何?”

渠穆早就得到了刘辩的授计,闻言笑着说道:“骠骑糊涂了,此事为何要找何苗?找董旻啊。……据咱家所知,前两日何进宴席朝中士人,不曾想董旻竟在宴席中质疑何苗,抱怨何苗不该赞同史侯之意,使丁原取代其兄董卓为河东太守。……目前河东仍有不少董卓的旧部在丁原麾下参与围剿白波贼,观董旻的态度便可知,这些人必然也对此事大为不满,骠骑只需暗中派人拉拢董旻,许下承诺,挑唆董旻联系河东的董卓旧部,叫他们故意怠慢剿贼,何必借何苗、丁原之手?”

“常侍高见啊!”

董重大为叹服,连带着董承与孙璋等人也对渠穆另眼相看。

“不敢。”

渠穆低头拱手故作谦逊,实则为了掩饰心中对这些人的轻蔑。

一群被史侯持为棋子却不自知的蠢货!

此后两日,董重几人密切关注着何进、何苗、董旻三方,得知何苗竟驳回何进的要求,坚决拒绝恢复董旻的官职,董重心中大喜,暗命族弟董承去接触董旻。

正好此时董旻也心闷,他没想到何苗因他抱怨了两句就撸了他的官职,更没想到何苗态度坚决,连何进的命令也不服从,以至于他好好的奉车都尉,如今却只能沦落为大将军府的闲散人员。

这一日,就在他在城内酒肆买醉时,董承找上了他,亲热地呼为兄长。

董旻姓董,董承也姓董,只不过一个出自陇西郡,一个来自河间郡,但董字却是同一个,再加上董承有意亲近,双方很快就变得熟络。

期间,董承自然也不忘暗示董旻:“我兄骠骑,对贵兄失却河东太守之职亦颇感愤恨,一个十岁小儿,有何资格在庙堂指手画脚?既然何进无法使令兄恢复原职,董校尉何不劝说令兄投奔太后,一同辅佐董侯呢?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我等才是自家人啊。”

还别说,董旻对何进无法令何苗就范亦感到颇为不满,对董承的拉拢也颇为心动,可一对比何、董双方的势力差距,他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然,他并未回绝董承,而是说得十分含糊——毕竟,说不定日后就有用到董重的地方呢?

董承也猜到了这一点,并不在意董旻的搪塞,低声将来意告知董旻,即让河东的董卓旧部故意拖累丁原。

一听这话董旻就意识到,董重等人还真的在针对袁氏,但这与他兄弟又有何关系呢?

尤其是在董承许诺会竭力恢复他兄弟二人原来官职的情况下。

于是,二人私下达成默契,董承回去向董重覆命,而董旻一方面写信给兄长董卓,一方面写信给兄长的女婿牛辅,令其故意拖累丁原。

说实话,以牛辅为首的董卓旧部,当前在丁原帐下听用,本来就不尽心,如今得到了董旻的授意,他愈发放肆,丁原叫他去剿敌,他就拖拖拉拉地带着军卒随便找一个山头搜寻一番,白耗十几日,结果自然连个白波贼的影子都没看到。

如此明目张胆,丁原麾下又不是傻子,岂会看不到?

这不,丁原麾下部将张辽、张杨二人就看在眼里。

别看二人都姓张,张辽乃是出自并州雁门郡马邑的士族,而张杨则是出身并州云中郡的士族,前者为豪族,后者为寒门,但论勇武果敢,二人却不相上下,乃是丁原麾下最得宠的部将。

可即便张辽、张杨皆劝丁原重惩牛辅,丁原也没有听从,摇头说道:“河东太守本是董卓,是史侯厌恶董卓,强迫大将军将我二人互调,据我所知,大将军多次为此事指责何尹,若我处罚牛辅,董卓的旧部必然向大将军告状,介时何尹的处境必然愈发为难。”

张辽、张杨二人无奈,只能作罢,老老实实率军去讨贼。

好在中郎将孟益不敢介入朝中的明争暗斗,既然灵帝派他来讨贼,那么他就安心讨贼。

丁原、张辽、张杨得到孟益这股生力军,声势大涨。

期间,前长沙太守王匡被调到河内担任太守,作为何进的下属,袁绍的好友,王匡上任后自然也尽心协助河东征讨白波贼,使丁原方又得一股强援。

在两股强援相助下,纵使牛辅这支董卓旧部故意怠慢战机,局势也逐渐朝着对朝廷军有利的一面发展。

六月十一日,丁原、孟益、王匡三军于河东临汾一带汇军,合四万军队,围剿白波谷。

白波军首领郭泰率张奉、韩暹、李乐、胡才等人奋力抵抗,却抵不住张辽、张扬、黄盖三员猛将的攻势。

双方厮杀数日,白波军颓败,逃入白波谷内,试图借该山谷的复杂地形抵挡官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