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七十一章:王芬、刘焉、羊续

第七十一章:王芬、刘焉、羊续

王芬,前后受到桓帝、灵帝两次党锢之祸波及,逃亡长达十九年的党人,八厨之一。

所谓厨,即家境殷富、能以财救人者,刘辩对这些人的印象大抵就是及时雨宋江那种。

中原元年黄巾之乱爆发,灵帝唯恐党人与黄巾联合,遂在中郎将皇甫嵩、中常侍吕强的建议下废除党锢,于是一大批党人重新得到启用。

羊续、王芬,都在此列。

在朝中士人的推荐下,王芬被任命为冀州刺史。

不可否认,这王芬确实有能力,到任后收纳流民、安抚叛乱,很快便使冀州恢复安定。

没想到冀州当时又出现了张燕的黑山军,王芬带兵去征讨,反而被黑山军击败,无力阻止黑山军攻入冀州,自身也在战事中负了伤,于是灵帝罢免王芬,改由太常刘焉代任,去收拾黑山军导致的烂摊子。

然而意外的是,张燕其实并不愿一直做贼寇,在击败王芬后,他断定汉室朝廷无力征讨他,于是主动派使者向灵帝投降,因此得到了平难中郎将的职位,至此成为冀州一股官不官、贼不贼的势力。

如今刘焉请求调任,朝中士人自然就想到了前刺史王芬,于是上奏推荐后者再次出任冀州刺史。

对于这个人,刘辩了解地不多,但他知道王芬在历史曾经想做一件大事,即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为帝。

结果嘛,谋划不成、畏罪自杀。

真是巧了,刘辩在与灵帝一番长谈后,才对所谓三君、八顾、八俊之类的标榜士人心生防范,这王芬说不定就立马要送一个把柄给他。

想到这里,刘辩就巴不得王芬立即谋划废黜灵帝之事……

正想着,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灵帝适才在园中池亭里与他交谈时的景象,心中不禁又有些犹豫。

平心而论,若抛开对灵帝的固有成见不谈,灵帝确实对他不坏,虽说没有册封他为太子,可那不是受到了董太后的压力么?

甚至于,灵帝能顶着董太后的压力,默许他刘辩自由出入崇德殿,这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希望王芬用武力废黜灵帝,真的合适么?

“……那王芬又没得逞,大不了到时候我提醒他就好了……”

在一番迟疑后,刘辩暗暗对自己说道。

五月下旬,幽州刺史刘虞、中郎将孟益的奏书,送到了雒阳,叙说张举、张纯叛乱得以平定,二张的首级也送至了雒阳。

有过上次叛臣黄衍的经验,刘辩这次可没再好奇张举、张纯长什么模样,挥挥手示意赵淳叫人将盛放二张首级的木盒挪走,旋即与同样满心欢喜的卢植,一同阅览了刘虞、孟益二人的奏章。

卢植欢喜说道:“正好请孟中郎将率得胜之军去平定葛陂黄巾……”

“……”

刘辩笑了笑,没有说话。

葛陂黄巾,又名汝南葛陂黄巾,是继白波黄巾之后再次出现的又一股黄巾。

当然,在刘辩看来,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黄巾,无非就是借着黄巾之名而已。

就在前几日,尚书常侍渠穆私下将汝南太守赵谦的奏章率先送至刘辩手中,使刘辩得知了汝南葛陂黄巾起义之事。

遥想去年他接二连三得知地方叛乱,心态失横,于崇德殿内一脚踹翻桌案泄愤,而现如今,地方奏章所言及的那一桩桩叛乱已经让他逐渐习惯甚至麻木了。

叛乱就叛乱呗,历史上都能撑过去的事,没道理在他的监督下撑不过去。

先什么都不想,撑到十几个月后再说。

但话说回来,葛陂黄巾相较其他叛乱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发生在汝南郡的叛乱。

提及汝南,会想到谁?

袁氏啊!汝南可是袁氏的老家。

因此在看到汝南太守赵谦的奏章时,刘辩的第一反应就是能否借机将袁绍或袁术调至汝南去平叛——你袁氏的老家闹叛乱了,你二兄弟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正因为如此,方才卢植提出让中郎将孟益率凯旋之师去平汝南葛陂黄巾,刘辩心底其实是不愿的。

或有人会说,难道刘辩就无视汝南郡的百姓么?

说实话,刘辩还真不担心,因为葛陂黄巾既然冒以黄巾之名,就说明这股叛军想要走甲子年黄巾的老路,吸纳贫苦的百姓一同叛乱,换句话说,这支叛军应该不会在平民阶层多做抢掠、杀戮,只会针对当地的士族、官吏。

汝南郡那可是袁氏的老家,郡内各县大多是袁氏的父兄亲朋、门生故吏,他刘辩犯得着去为这些人担忧么?

于是他一笑置之,心下已做出决定,等中郎将孟益率军回京,就将其派至河东,助河东太守丁原去围剿白波黄巾。

说到白波黄巾,刘辩不禁有些惊讶。

他原以为有丁原、张辽、张杨这等猛人,白波黄巾很快就能平定,但没想到,双方竟打了一个难分上下。

这其中固然有董卓的女婿牛辅在暗中拖丁原的后腿,但也足以证明,白波黄巾确实有能人。

看看白波黄巾的将领,杨奉、李乐、韩暹、胡才,这些人在历史上可是护送过献帝的。

尤其想到杨奉麾下还有徐晃,刘辩也不确定拥有张辽、张扬二将的丁原能否迅速将白波黄巾剿灭。

数日后,刘焉回到雒阳,拜为益州刺史,准备前往益州赴任。

倘若刘辩想要阻止,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不过在深思之后,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需要刘焉代他去收拾益州当前的烂摊子,等到刘焉将益州治理地恢复了旧日的殷富,介时他再出面摘桃子也不迟。

大不了就派刘备三兄弟去嘛。

相较刘焉,刘辩觉得更应该在意的其实是另一块地方,汉中。

历史上,刘焉入川后不就便逐步暴露野心,杀死了汉中太守苏固,擅自举荐张鲁出任。

据野史称,刘焉推荐张鲁,是因为与张鲁那位貌美的母亲有染,就这关系来看,张鲁岂非刘焉的义子?

但没想到张鲁得势后却背叛了刘焉,截断交通、割据一方,以至于双方结仇。

不过失了汉中,刘焉也占到了一些便宜,即从此他就可以以‘米贼张鲁截断交通’为由,中断与朝廷的联络。

当初在看到这里时刘辩就不禁有些疑问,怀疑张鲁杀死张修,割据汉中背叛刘焉,是否是这义父子俩演的一出戏,毕竟双方都有获利嘛。

至于刘焉麾下别部司马张修被杀,事实上这位才是五斗米教的真正的祖师,再一想到后来张鲁成为五斗米教的首领,其中真没有什么猫腻?

当然了,不管真相如何,只要汉中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刘焉就翻腾不出什么风浪来。

更别说刘辩阻止了废史立牧一事,刘焉在益州的权柄远不如历史上那般,一旦他对汉中动手,汉中太守苏固未必还会被刘焉、张修、张鲁等人击败。

更别说刘辩日后准备加强三辅、长安的守备军,驰援苏固,绰绰有余。

于是在刘辩并未干涉的情况下,刘焉匆匆入京,又匆匆赶赴益州而去,跟历史上一样,仅带走了三子刘瑁,与改任蜀郡属国都尉的董扶,其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幼子刘璋,皆留在雒阳,与其说朝廷不信任刘焉,留下其几个儿子作为人质,倒还不如说是刘焉自己心中有鬼,留下几个儿子表示忠心。

恐怕这会儿他也没有想到,他这辈子就四个儿子,且他一同带入益州的三子刘瑁,英年早逝。

换句话说,只要刘辩叫人盯紧刘焉其余三个儿子,莫要像历史上那样,在刘焉故意称病时派刘璋前去看望结果却被刘焉趁机留下,就能轻松拿捏刘焉。

转眼又过数日,前南阳太守羊续入京赴职。

得知消息,其子羊秘、羊衜、羊耽一同出城迎接父亲与母亲,将父母请到三兄弟目前居住的府邸。

不得不说这座府邸占地不小,远比羊续在南阳居住的太守署要大地多,于是羊续又惊又疑地质问兄弟三人:“你兄弟在鸿学任门下侍中,俸禄不过六百石,如何能购置这等府邸?”

兄弟三人对视一眼,不敢隐瞒,由长兄羊秘代为解释:“是城门校尉赵延为我等安排的……”

“赵延?”

羊续曾在太尉杨赐府上任府掾,岂会不知赵延就是中常侍赵忠之兄?

他怒声喝斥三个儿子:“赵延之弟赵忠,乃十常侍之一,你等不知?竟敢收下他家的赠予?”

三兄弟都畏惧不敢说话,羊秘的妻子在旁也不敢开口,唯独羊衜之妻蔡贞姬开口解释道:“阿公莫怒,此乃史侯授意。”

“……”羊续顿时哑然。

既然是与太子同等身份的史侯授意,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郁闷之余,他多看了两眼蔡贞姬。

在他的印象中,二子羊衜的续妻以往是十分低调的,没想到今日,却居然敢在他发火的情况下,不亢不卑地向他解释。

这与其妹蔡琰深得史侯宠爱是否有关呢?

一想到这,羊续就有些郁闷,毕竟他是很反感裙带关系的,可现如今,他三个儿子都因为这种裙带关系而获利,说不定连他自己都是,这让他不禁有些难以适从。

就在他气闷之际,太中大夫杨彪前来拜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