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六十五章:废史立牧?不!

第六十五章:废史立牧?不!

“……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明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三月上旬,刘辩终究还是在崇德殿看到了冀州刺史刘焉这份意在‘废史立牧’的奏章。

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张让还是尚书常侍渠穆,都没有截留这份奏章率先交给刘辩过目,可见二人并未意识到这份奏章的将对汉室造成的破坏性,甚至于,就连卢植也没有预测到,刘辩到崇德殿的那会儿,这位卢尚书正仔细琢磨着刘焉的奏章,权衡利弊。

待卢植与刘辩讨论这件事时,刘辩仅草草扫了两眼,便毫不犹豫地给予驳斥:“不可!”

“为何?”卢植一脸纳闷,毕竟他觉得刘焉的奏章还是挺有道理的

为何?

因为‘废史立牧’乃是造成汉末地方军阀割据的罪魁祸害,这是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事,还需辩论什么?

他刘辩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怎会给予地方坐大的机会?

于是他委婉地对卢植说道:“刘刺史所言州牧,兼管各州军事与内政、权力太大,难以制衡,一旦州牧滋生野心,所造成的祸事远非李相如、黄衍、张举、张纯等人可比。”

卢植沉思着点点头,觉得刘辩的担忧却有道理,但同时他也觉得刘焉的建议也不无道理,犹豫道:“因此刘刺史建议由宗亲担任地方州牧……”

“宗亲?”刘辩嗤笑一声,以表达心中的轻蔑。

东汉末年的汉室宗亲,有真正忠于汉室的么?答案是有,但真心不多,比如去年再次出任幽州刺史的刘虞,那就是一位刘辩亦暗自敬重的汉室宗亲。

但刘焉不是,历史证明,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初衷,就是想得到一块可以割据的地盘,从此天高皇帝远。

因此,刘焉最初属意的其实是交州牧,毕竟交州离朝廷最远,他在当地可以安心做他的土皇帝,直到侍中董扶私下对其言,称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这才想改为益州牧,可见其野心。

当然,这些就不必对卢植名言了,无凭无据的,只会让卢植怀疑刘辩是不喜刘焉。

没办法,自从半个月前刘辩在朝议中力呈己见,使并州刺史丁原出任河东太守,将董卓打发为并州刺史,朝中就难免出现了一些对他不利的风声,说刘辩是为了替喜爱的将领关羽出气,假公济私,报复董卓,暗指刘辩心胸狭隘。

刘辩哭笑不得之余,心中自然也有点不高兴,私下叫太尉曹嵩想办法去追查谣言的源头,可惜并未有什么收获。

于是他只能安慰自己:以他与太子同等地位的身份,脑袋上顶着一个‘小心眼’、‘伺机报复’的标签,对朝中大臣其实也不失是一种威慑。

但反过来,在卢植、杨彪等刘辩希望拉近关系的臣子面前,刘辩也得愈发注意,免得卢植等人心生误会。

因此他委婉对卢植说道:“宗亲固然值得信赖,但州牧依然权力过大,一旦用人不当就造成一州割据的局面,危害远胜一郡叛乱。”

“唔……”

卢植看似被刘辩说服了,捋着胡须沉思不语。

但刘辩却未因此而放松心情,毕竟这么大的事,卢植一人并不能做主,需要由灵帝召群臣商议——以卢植的性格,既然他看到了这份奏章,就必然会上禀灵帝,由灵帝定夺。

于是刘辩干脆抢了这事,带着刘焉的奏章去见灵帝,以便第一时间劝说灵帝。

约一炷香工夫后,刘辩便带着赵淳来到了温室殿。

别看三月上旬春季早已来临,但就因为气候仍有几分寒意,灵帝依旧躲在温室殿内,估计要等到下旬才会从温室殿搬到玉堂殿。

得知刘辩亲自到来,张让匆匆迎出殿外,带着几分惊讶道:“殿下昨日不是才来见过陛下么?莫非是老臣算错了日子?”

他指的,正是刘辩最近隔日便来向灵帝请安的行程。

刘辩微笑说道:“张公并未算错,我今日是为此事而来。”

说着,他将手中的奏章拍在张让胸前。

张让惊疑地接过奏章,还以为又出现了类似前长安令杨党的例子,待看到刘焉奏章中的内容这才松了口气。

只要与他后宫宦官无关,那就一切好说。

“殿下请稍后,殿下需要……呃,需要一点时间来整理。”

“唔。”

刘辩微微点了点头,也不着急。

他也明白张让口中的‘整理’是什么意思,毕竟灵帝再荒淫,在儿子面前还是想保留作为父亲的自尊与威严,因此只要刘辩前来拜见,灵帝就会立刻遣退侍酒的宫女,无论是之前还是这几日。

“我弟董侯有这待遇么?”他好奇地问张让。

张让一愣,半响才明白刘辩的意思,压低声音幸灾乐祸般说道:“仅有殿下,若是董侯,陛下会让老臣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出面。”说罢,他又怏怏地补充了一句:“不过孙璋此人狡猾,他亦知陛下的习性,一般都是上午巳时陛下初醒时带着董侯前来拜见。”

“哦。”

刘辩微微点头,心下有些惊讶,看来灵帝对他还是有特殊对待的。

至于原因,他也猜不透那昏君。

不多时,殿内便整理好了,有小宦官出殿提醒张让,于是张让便将刘辩请到了殿内。

踏入殿内,这次刘辩倒没有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意,嗅到的胭脂香气也比半个月前突然来见灵帝的那一次要淡得多,转头一瞧他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殿内的窗户都敞着。

由此可见,灵帝上一回其实也察觉到了,这次没有犯同样的疏忽,可惜刘辩还是嗅到了淡淡的胭脂气。

跟着张让走到内殿,刘辩便瞧见了半醉的灵帝正坐在一张矮案后,案上摆的并非是酒菜,而是棋盘。

这就要提到这段时间刘辩隔日便来拜见灵帝。

鉴于之前被灵帝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刘辩自是想再好好装一装孝子,顺便稍微履行一下作为儿子的义务,而灵帝似乎也希望与儿子亲近一些,奈何父子二人实在没什么共同语言,再加之刘辩内心深处对这昏君亦有成见,父子二人每次见面,干坐着闲聊难免有些尴尬。

直到当时灵帝随口一问:“我儿会弈棋么?”

刘辩回答:“略知一二。”

于是自那之后,刘辩每次前来拜见,都会与灵帝下一盘棋,而灵帝也命人已提前准备好棋盘,父子二人一边下棋,一边灵帝再询问刘辩一些生活、学业上的事,总算是避免了父子二人面对面干坐着的尴尬。

“儿臣拜见父皇。”

“坐。”

因为已有过几次的相处经验,父子二人相处时也少了几分尴尬与疏远,待刘辩依言坐在矮案的对面后,灵帝带着几分不解问道:“若朕没记错的话,我儿昨日才来见过朕,下一回要等到明日……”

从旁张让连忙替刘辩说话:“殿下也是怕陛下厌烦,否则,殿下恨不得日日伴随在陛下左右。”

“呵。”灵帝笑了一声,也不回覆,只是看着刘辩。

刘辩没来由地感到一些压力,遂从怀中取出刘焉的奏章,岔开了话题:“父皇,请您先看看这份奏章。”

“唔?”

灵帝接过刘焉的奏章仔细观瞧,旋即神色逐渐变得肃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刘辩今日为何而来。

半晌,他放下奏章,正色问道:“我儿怎么看?”

刘辩拱手道:“儿臣以为‘废史立牧’不可取……”

说着,他见灵帝抬手做了一个下棋的手势,遂持白棋先下。

这也没办法,毕竟他的棋力比灵帝差得远了,别看父子二人每次都能下满整盘棋,但其实刘辩也知道,这是灵帝收着力,想多跟儿子聊聊罢了——不可否认,这昏君在琴棋书画方面的造诣,都要远胜刘辩。

“为何?”

灵帝随手下了一子,随口问道。

刘辩一边下子一边说道:“州牧权力太大,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灵帝皱着眉头说道:“可据刘焉所言,委任州牧,可加强对郡县的控制……”

“儿臣认为刘刺史言过其实。”刘辩摇了摇头,正色对灵帝道:“儿臣亦知晓,我汉室当前对地方郡县的控制,确实是比较弱,尤其是在士族势力庞大的郡县,一郡太守的话其实并没有当地士族豪强的话管用。但废史立牧,当真能加强对郡县的控制么?”

他想到了历史上的荆州刺史刘表,摇摇头说道:“刺史也好、州牧也好,都是朝廷任命,其孤身一人赴职,必然会遭到当地郡县士族的排挤,面对这种情况,他也只有两个选择,其一,与当地士族抗衡,有本事的,压倒士族,反之,则被士族压制。若斗得狠了,不排除当地氏族肝胆杀官,甚至是叛乱,若一州士族皆沆瀣一气,联合对抗那刺史或州牧,朝廷也只能将其罢免,以平息众怨,父皇您说是不是?”

“唔……”灵帝微皱着眉点了点头。

见此,刘辩下了一子,继续说道:“因此,我想大多数的刺史或州牧都会选择第二条路,即与当地士族亲善、合流,久而久之,州牧不再是该州的外人,而好比是该州士族的领袖,他们拥护州牧,而州牧则庇护他们,长此以往,该州就出现了一个以州牧为首领、各郡太守为爪牙、境内士族为暗助的庞大势力,介时若朝廷颁下的政令与该州士族利益不符,怕是整个州都会站出来,反抗朝廷。那时朝廷所要面对,就不是一个郡的叛乱,而是一个州的叛乱。”

“……”

灵帝沉思不语,皱着眉头思忖着刘辩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