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六十四章:中平五年

我,刘辩,雄主 第六十四章:中平五年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六十四章:中平五年

中年五年二月十四日,灵帝于崇德殿设朝,召群臣商议讨伐白波黄巾一事。

这次,何进与董重倒是没有祸害对方的想法,或者说有这个想法却不敢,毕竟河东、河内离雒阳实在是太近了,倘若耽搁久了,搞不好那些白波黄巾就渡河攻雒阳了。

于是,何进开口就恳请调回河东太守董卓,令其率军讨伐白波,董重也难得地保持沉默,默许了何进的建议。

见此,刘辩心下暗道一声:果然!

说起来,此次言及白波黄巾起事的奏章,正是董卓的女婿牛辅派人送至雒阳,刨除张让与尚书常侍渠穆,刘辩依然先朝中一步得知。

当时牛辅在奏章中就有恳请调回董卓主持讨贼一事的恳请,刘辩自然不难猜到何进的建议。

但他却不能认同。

看这次白波黄巾攻入河东、河内,使朝中人人惶恐就知道,河东、河内的地理位置太过于关键:从河东南渡大河,向西可以威胁到三辅,向东可以威胁弘农,继而威胁河南;而从河内郡南渡大河,则可以直接威胁到河南。

这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上为何是董卓出任河东太守,而王匡出任河内太守,因为这俩都是大将军何进的人,至少何进是这么认为的。

但在刘辩看来,王匡姑且可以出任河内太守,但董卓,却万万不能由其继续担任河东太守。

以往他没有机会将董卓从这个职位上调离,而现如今董卓远在汉阳,坐镇河东的只是他的女婿牛辅,这岂不是趁机将董卓势力从河东扫地出门的大好机会?

想到这里,刘辩朝灵帝拱手拜道:“父皇,儿臣以为召回董卓一事不妥。”

听闻此言,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大多数人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刘辩,其中亦包括何进,毕竟前段时间董卓与关羽一事,朝中人人皆知。

“史侯,事关雒阳安危,不可意气用事啊。”司空袁隗温和的劝道。

刘辩转头看了一眼袁隗,反问道:“在袁卿看来,我是意气用事的人么?”

这话说得殿内不少人都暗暗嘀咕,毕竟当日刘辩喊着‘关羽是我喜爱的猛将’,强迫何进惩罚董卓,这事但凡与何进亲近的人都知道。

而刘辩也不管这些人的神色,正色对灵帝说道:“父皇,儿臣虽不喜董卓,却也不敢因私人喜好而坏国家大事,儿臣之所以劝阻,是考虑到董卓目前身在汉阳郡,先派使者过去,随后董卓再撤军返回河东,这一去一回,儿臣估计最起码也得四十日,这四十日,恐怕白波贼已然攻到雒阳了。”

“唔。”

在灵帝点头之际,似袁隗等朝臣大臣们也是恍然大悟,心下暗暗称赞:史侯虽年幼,虽确实明事理。

何进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笑着补充道:“史侯的顾虑臣等也考虑到了,因此,臣等原本向下令并州刺史丁原协助讨贼,拖住白波贼,直至董卓率军返回河东……”

听到这话,刘辩毫不意外,毕竟并州刺史丁原刚刚平定义屠各胡,朝中众人印象深刻,考虑到与司隶河东接壤的州郡,冀州还有张举、张纯等人叛乱;荆州叛乱刚熄,但仍有区星、周朝、郭石的余党,数来数去也就只有并州目前有余力跨郡讨贼。

更别说丁原还是个猛人。

于是他故作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还是大将军想得周到……”

何进抚了抚自己日渐发福的肚子,正要谦逊两句,却见刘辩忽然故作不解地问道:“既然命丁原讨贼,何不就改任他为河东太守呢?不然以并州刺史的身份暂时统领河东军队,名义上说不过去啊。”

“呃,这……”

何进面露犹豫之色。

从旁,袁隗、袁绍、袁术、杨彪、马日磾等一干臣子面面相觑,毕竟他们之前还在赞叹这位史侯虽年幼但明事理,不因私人恩怨而坏国事,结果这位史侯很不给面子准备让丁原取代董卓的位子。

这算是报复董卓陷害他喜爱的关羽么?

袁隗小心翼翼地问道:“史侯,董卓无过……咳,虽于汉阳郡犯下小过,但也不至于罢了他的官吧?”

刘辩转头看向袁隗,平静说道:“我几时说过要罢他的官了?这样吧,丁原的并州刺史一职,就让董卓来做吧,一个太守,换一个刺史,他也不亏,对吧?”

不亏?亏死了!

似河东这等殷富之地,又靠近长安、雒阳,此地的太守,岂是并州那等贫瘠之州的刺史之职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看着眼前这位疑似有点小心眼的史侯,袁隗也不敢乱说话,免得也被这位史侯记恨上。

而此时,刘辩转头看了一眼太尉曹嵩,后者立即拍马赞同:“臣附议!”

说罢,他拱手对灵帝道:“陛下,臣附史侯建议,推荐并州刺史丁原出任河东太守,征讨白波贼。”

这老东西!

袁绍、袁术几人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曹嵩,暗自鄙夷。

他们当然知道这曹嵩如今已经攀上了史侯。

若非如此,似白波贼起事这么大事,曹嵩这个太尉岂有不背锅卸职的道理?

无非就是没人想得罪史侯,因此不提这事罢了。

此时,袁术收到了何进的目光示意,猜到何进不认同刘辩的安排却又不想得罪这外甥,遂示意他开口劝阻,他心下暗骂之余,正色劝道:“史侯虽安排妥当,但恐怕会令董卓寒心,怨恨史侯,怨恨朝廷……是不是,杨大夫,马侍郎?”

“呃……”

被问及的杨彪与马日磾尴尬地对视而笑,不敢声援袁术。

“中郎将此言差矣!”刘辩转头看向袁术,笑着说道:“我尝听说,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朝廷需要丁原出任河东太守,围剿白波贼,暂且委屈董卓也是情非得已,倘若是忠君之臣,理当体谅朝廷,岂有怨恨之说?”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坐在殿中皇位的灵帝轻声念叨着这句话,点点头没来由地表示认同,旋即沉声道:“好,就依我儿建议,命丁原出任河东太守,即刻率军赴河东平叛!”

听闻此言,何进叹了口气,无奈地看向刘辩。

他倒是没多想,毕竟丁原既然是他弟弟何苗的人,那么同样也是他何氏的人,倒也不必像防着董重那样防范,只是他回头该如何向董卓交代啊,好好的河东太守,变成了并州刺史。

他并不知道,其实刘辩如此安排也有点嘀咕,毕竟他至今都还未看到吕布的名字,万一吕布此时还未投奔丁原,那岂不是让董卓占了便宜?

他唯有安慰自己:历史上吕布可以背叛丁原,投奔董卓,这次若吕布先投了董卓,未尝不能背叛董卓而投奔丁原。

相较吕布一人,还是让丁原出任河东太守更为重要。

旋即,刘辩又向灵帝举荐:“父皇,昔长沙太守王匡讨贼勇猛,不妨令其调任河内太守,协助丁原一同围剿白波贼。”

“唔。”灵帝点点头看向何进,这次何进倒没什么意见,他也倾向于将河内郡交到心腹手中。

随后,刘辩又奏道:“为防白波贼从河东渡河,截断河南与长安的联系,可令张温、皇甫嵩率军于潼关、华阴作为防范。”

经刘辩提醒,灵帝这才想起三辅驻有张温、皇甫嵩新征募的军队,心中对白波贼的恐惧褪去了几分,当即应允。

而与此同时,何进、袁绍、袁术等人则有些愣神地看着刘辩,听着从后者的嘴里蹦出‘潼关’、‘华阴’等地名——若非事先准备过,一个十岁的皇子能知道这些确切的地名?

这位史侯,这是准备要监掌朝政了么?

殿内诸朝中大臣相视一眼,有人暗喜,有人着急、有人忧虑。

比如袁隗、袁绍、袁术几人,此刻心中就有点嘀咕,毕竟据他们所知,这位史侯对他们袁氏有一些成见……

当日,朝廷派出使者,迁并州刺史丁原为河东太守,又调长沙太守王匡出任河内太守。

不得不说,后一条任命,让刘辩感觉有点愧对孙坚,就因为他的干预,孙坚错失了封侯的功勋不说,还失去了结识黄盖这位猛将的机会,只能日后给予一些补偿了。

十余日后,并州刺史丁原得诏。

此时他已击败白波黄巾进攻太原的部分兵力,见朝廷任命他为河东太守,他二话不说便率领军队南下平贼,进击白波黄巾的老巢白波谷。

而与此同时,董卓的女婿牛辅也收到了朝廷的任命,见朝廷竟不召回他岳父,反而命丁原出任河东太守,牛辅大惊失色,忙派人前往汉阳郡,通知董卓。

直到三月,身在汉阳郡的董卓才知道这件事,猛地色变,但却不敢发作,毕竟他的家人老小还在河东。

他只是乖乖从命,被拜为并州刺史,继续征讨凉州叛军。

当然,写信给何进鸣冤诉苦,那自然是免不了的,而何进也得好生安抚一番,许下一些承诺。

而与此同时,冀州刺史刘焉上奏朝廷,刘辩等待已久的‘废史立牧’一事,终于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