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章:中平六年!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章:中平六年!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一百章:中平六年!

数日后,灵帝下令嘉奖在王芬谋反一事中的护驾功臣。

嘉奖首档六人,分别是曹操、刘虞、公孙瓒、桓典、崔钧、以及董重。

除先前在河间时就已赏赐封侯的曹操以外,幽州刺史刘虞奉为郯侯,享食邑五千户;公孙瓒拜为魏郡太守,封令支侯,享食邑八百户;桓典、崔钧皆封为乡侯,食邑两千户。

最后便是董重,赐爵中水侯,享食邑五千户,与刘虞同级。

得知消息,朝中哗然,大将军何进带着一干人抗议反对,毕竟刘虞可是有着先前讨张举、张纯的功劳打底,这次才得到如此爵禄,董重凭什么?

就凭他在护驾时被流矢射伤?

但很可惜,只要董太后还活着,董重就注定会受到特殊照顾。

而除以上几人外,董承、曹纯二人也受到嘉奖,各被封为校尉。

董承暂且不论,曹纯以区区十八岁的年纪拜为校尉,这令许多人羡慕不已,包括夏侯渊与新投刘辩的张郃。

顺便一提,虽然张郃在王芬谋反一事中情节较轻,属于是被王芬蒙骗的一众,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被允许入宫成为刘辩的近卫,因此刘辩便将他推荐至二舅何苗麾下担任司马,同理还有情节比较重的沮授,亦在刘辩的推荐下,在何苗的府上出任府掾。

说到沮授,刘辩并未失信,在带沮授来到雒阳后,便安排沮授与卢植、羊续、杨彪等人相见。

毫不意外,卢植、羊续、杨彪三人严厉批判王芬,称王芬如刘辩所说的那般,是假正义之名行不轨之事,这让沮授受到很大冲击,羞惭地回家之后试图服药自杀,所幸刘辩早有预料,召来沮授的弟弟沮宗看着其兄,这才及时救回沮授。

事后,刘辩只得再次请卢植、羊续出面,狠狠将沮授批了一顿,这才打消沮授轻生的念头,老老实实担任何苗的府掾,为国家效力,以此赎罪。

其弟沮宗,也被何苗任为府掾,不过这家伙历史上表现一般,刘辩也就没太关注,主要是让沮宗看着沮授,毕竟那可是他花大力气保下来的人才,可不希望空欢喜一场。

沮授的能力那自然是不必多说,论兵法不亚于荀攸,论内政不逊荀彧,自他出任何苗的府掾,府内上下都打理地井井有条,让何苗大感惊异。

同样令何苗感到惊异的,还有张郃。

本来何苗手下就没几个能用的文吏武将,刘备三兄弟去了汉阳,奉车都尉董旻又因质疑何苗而被驱逐出府,自后河南军就是何苗自己在带,无论出操还是演习,而张郃的能力,自是不用多说,完美地填补了董旻的空缺。

如今何苗文有沮授、武有张郃,倒也逐渐空闲起来,时不时便进宫看望何皇后——其实主要是为了见见外甥刘辩。

似这般到十一月,因处死王芬的后遗症慢慢隐现,各地方的士人都对朝廷处死王芬,并有意削弱士人名望一事感到不满,纷纷请各地的太守上书,劝阻朝廷在言及王芬的事上着重强调‘八厨之一’、‘士人领袖’等词汇。

其中以颍川郡最让朝廷在意。

毕竟颍川郡人杰地灵,有才有德之人颇多,颍川四长,即荀氏、钟氏、陈氏、韩氏四大士族,虽不及袁氏,皆是天下有名望的士族。

这四个士族联名颍川太守李旻,上书朝廷。

甚至于,颍川荀氏的当家,前司空荀爽,还亲自跑到雒阳,向大将军何进说项,随后被何进任命为从事中郎。

要知道,此前五府——即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曾征召过荀爽,包括当时的执金吾袁隗,但荀爽都不曾应命,而如今却主动跑到雒阳,受辟于大将军何进,这未免不让人遐想。

没过几日,大将军何进便上奏灵帝,请求修改当朝史记,在史载中有关于王芬的记载中,抹去八厨、名士之类的词。

事实上,自王芬谋反作乱证据确凿之后,朝中以卢植、郑泰、羊续、袁隗等士人便皆与王芬划清界限,甚至于郑泰还力主收回王芬的八厨之名,但灵帝为了削弱士人的影响力,无论是对外宣扬,还是记录于当朝史记,皆继续称王芬为八厨之一,为士人领袖。

顺便一提,不止大将军何进那边的何颙、郑泰、王允等人希望更改,就连卢植、羊续甚至蔡邕都私下求过刘辩,希望刘辩可以出面,可惜刘辩与灵帝一个心思,打定主意要在一定范围内敲打士人,顾左言他,让卢植与羊续叹息而退。

这可不是单纯为了恶心士人,而是抓住了士人的把柄,日后士人劝灵帝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灵帝就可以回覆:“你们士人的领袖还造反呢,你还敢来说朕?”

对于日后注定要坐上灵帝位置的刘辩来说,道理也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卢植、羊续才会那般愤恨王芬,恨王芬一人玷污了所有士人的名声。

而如今大将军何进受荀爽所托,上奏灵帝希望修改当朝史记,变更王芬的称谓,这自然遭了灵帝的忌讳。

奈何灵帝不好自己出面,于是张让又一次与以大将军为首的士人杠上了,还叫城门校尉赵延去抓了几十个为王芬鸣不平的太学生。

虽说通过刘辩与张让、赵延等人的关系,卢植、羊续虽然没能救出那几十名太学生,但至少保证了这些学子的安全,不至于像曾经那段昏暗时期那样莫名其妙死在狱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士人与宦官的争斗又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而在这件事上,大将军何进的表现或者说态度,无疑是让灵帝十分失望:你是外戚啊,你理当与皇室站在一起,怎么能倒向士人呢?

或许,这也是灵帝此前重赏董重的原因,至少董重在作为外戚方面十分称职,每每以皇家的利益为重,而何进呢?却居然帮着士人对付皇室。

一日灵帝与刘辩在温室殿下棋时,灵帝有意无意的提及此事:“……大将军启奏修改有关于王芬记载,你怎么看?”

刘辩很坦然的回答:“自然是不允,好不容易抓到的把柄,岂有放手之说?”

“咳。”

灵帝咳嗽两声,责怪地看了一眼儿子: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太过于直白,一点都不懂得修饰。

想了想,他对刘辩道:“若你大舅闹得凶,朕难保不会惩罚他,就怕我儿与你母后误会,你母后跑到朕这边来哭诉。”

刘辩不禁莞尔,笑着对灵帝道:“父皇不妨招二舅商议此事,二舅冷静慎重,与朝中士人不近不远,相处得当,有二舅劝说母后,母后自不会来烦扰父皇。”

“唔。”

灵帝点点头,事后遂招何苗进宫商议此事。

何苗也是一位合格的外戚,知道自家的根基在哪,虽然拉不回已被名望冲昏头脑的何进,但他本人却还是站在皇室、妹妹以及外甥这边,遂遵从灵帝之命,去劝说何皇后。

何皇后将信将疑,一度怀疑是董太后的诡计,不过鉴于灵帝承诺在削弱何进的同时也会加强何苗的权势,何皇后最后还是同意了,甚至还听从灵帝的指示,请母亲舞阳君出面劝说何进。

可惜舞阳君并非何进的生母,后母之言,何进当面虽唯唯诺诺,但真正听没听进去,谁也不知。

仅看他之后还是带着袁隗、袁绍等人在朝中攻击张让等宦官,这证明他根本没听进去。

转眼到了中平六年,正是灵帝驾崩的这一年。

也不知是否是命数如此,灵帝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脑袋昏沉、四肢无力,时有头昏目眩。

张让急招养子太医令张奉,为灵帝诊断。

张奉不敢怠慢,仔细为灵帝诊断,最后诊断出是风寒所致。

风寒,其实算不得什么大病,身体健壮的人就算不喝药都能扛过去,真正的病因还是灵帝长期沉迷酒色,致使肾气亏空、心气耗损,以至于就算服了汤药,一时半会也不见转好。

刘辩去探望灵帝时,看到灵帝昏昏沉沉躺在榻上,心中亦颇不是滋味。

倘若他记得没错的话,此时的灵帝就只剩下四五个月的寿命。

不得不说,他一开始对这昏君是十分不屑的,但不可否认,这两年来的相处,灵帝确实待他不薄,更别说通过相处,刘辩也逐渐认识到这位昏君其实并不算太过昏昧,除了好色等个私德问题,主要还是受到的掣肘太多,因而逐渐对其有所改变。

如今突然意识到灵帝只剩下四五个月的寿命,刘辩心中亦顿生难舍之心,甚至于,眼眶亦有些湿润。

这让在场的张让等宦官都大感惊诧,毕竟自刘辩进宫以来从未有过落泪。

“陛下、陛下。”张让轻声呼唤灵帝,显然是希望灵帝能看到,但却被刘辩阻止。

片刻后,刘辩迈步走出玉堂殿,目视着宫内的白皑,徐徐吐了口气,以平息复杂的心情。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希望灵帝早点驾崩,早点由他继位。

可现如今亲眼看到灵帝卧病,他反而有些不舍了,甚至希望灵帝再活几年、十几年,毕竟他想要阵振兴汉室,身为皇子其实也能做,反正没有人可以夺走他的地位。

但可惜命数使然,灵帝多半还是撑不过历史上的那一个命劫。

而这也意味着,他刘辩将被迫逐渐站到台前,与试图把持朝政的大将军何进一方做面对面的争斗,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在不惹人怀疑的情况下私底下做一些小动作。

“这也是迟早的……”

喃喃说了句让赵淳、夏侯渊都不明白的话,刘辩迈步走下台阶。

无人知晓,一头深藏不露的雏虎,即将显露爪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