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零一章:皇子监国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零一章:皇子监国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一百零一章:皇子监国

晚上,待灵帝苏醒、精神稍稍转佳时,张让忙将刘辩白昼前来探望的事告诉前者。

不可否认,今日刘辩在看到病重的灵帝时,确实情不自禁地双目湿润,然而张让却添油加醋,称史侯在榻旁暗暗垂泪,这让灵帝颇为惊讶:“当真?”

张让含笑道:“当时殿内众人都瞧见了,陛下若不信的话,随便唤一人询问即可。”

说罢,他唤来两名当时在殿内的小宦官。

这些小宦官都是张让的手下,况且确实看到那位史侯眼眶泛红,自然毫不犹豫地将亲眼所见告知灵帝。

灵帝听罢十分感慨与欣慰,惋惜道:“阿父当时为何不唤朕?”

张让笑着说道:“是史侯不让。……史侯见陛下沉睡,不许老臣惊醒陛下。”

灵帝微微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当初刘辩那敷衍似的孝心,根本无法骗过他的眼睛,这也让他感到十分遗憾,因此才希望儿子与他多亲近一些,想不到这次他偶然患病,那个儿子竟会有这等真情流露。

当然,鉴于张让等人本来就支持刘辩,灵帝并未全信,待次日刘辩再次去玉堂殿探望他时,他故意问道:“听说朕昨日昏睡之际,我儿在榻旁垂泪?”

刘辩微微皱眉瞥了一眼张让,旋即在灵帝期待的目光下挣扎了片刻,最终含糊承认。

他这种别扭的承认,反而让灵帝更为相信张让的说法,欣慰之余,笑着说道:“些许小疾,朕很快便能康复,我儿不必担忧。”

“是……”

刘辩勉强挤出几分笑容,附和道:“儿臣亦祝愿父皇早日康复。”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他心底知道,灵帝很有可能是熬不过命里的这一劫。

他这强颜欢笑落在灵帝眼里,却属于真情流露,让灵帝愈发相信这次是儿子发自肺腑的孝心。

然而就像刘辩所担忧的那样,灵帝的身体状况并未像他所说的那样转好,反而陆续迸发许多症状,比如发热、盗汗、咳嗽,每顿的食欲也越来越差。

张让又惊又急,几次责问养子太医令张奉,张奉亦感到十分为难。

虽说他是仗着养父张让的势力才当上太医令,可他手下的太医却不是摆设,几乎所有太医都诊断出灵帝的病灶在于以往沉迷酒色,不爱惜身体,导致肾气亏空,心气虚弱,才会小小风寒有机可趁,这属于无法逆转的病症,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只能向张让建议,请灵帝多服用滋补汤药,余下的,他也无可奈何。

张让怒其不争,愤然将养子赶走,随即一边命太医煎熬补药,一边派人召赵忠商议。

商议什么,自然是商议朝中士人的反扑,或者更确切点说,是大将军何进一方士人对他宫内宦官的反击。

要知道先前王芬一事,张让等宫内宦官可谓是替灵帝背了黑锅——事实上朝中似卢植、羊续、杨彪、袁隗等士人都明白其实是灵帝要王芬、陈逸等人身败名裂,但有些事他们并不好明说,只是默认是十常侍教唆天子所为,忽略了十常侍早已成为过去,张让、赵忠等人早已与孙璋、段圭那几人反目成仇。

而随着颍川名士荀爽于去年年末亲自赴雒阳,大将军何进身旁再次聚集了一群意欲铲除宦官的士人。

放在平时,这不算什么大麻烦,除非宫内常侍自己不小心,被士人抓到了无法豁免的把柄,否则灵帝会护着他们。

真正的问题在于灵帝此次患病久久不见转好。

万一天子撑不过这一劫,呜呼驾崩,史侯继位……

当然,张让、赵忠等人倒不担心史侯,毕竟那位史侯在他们看来亦是如当今天子那般‘贤明’的幼君,至少对他们宦官十分和善,只要不触犯那位史侯的底线即可,问题在于大将军何进身旁的士人。

赵忠低声对张让道:“……确实,我兄赵延亦收到风声,陛下病重,可大将军府那群士人却颇为欣喜,之前我兄撞见大将军府上的府掾吴匡,那厮竟言‘你等死期至矣!’若陛下迟迟不能康复,我等最好早做打算。”

听到这话,张让冷笑道:“这些妄人得意地太早了!他们以为史侯会任由他们肆意妄为?”

赵忠点头附和,但旋即又担忧道:“话虽如此,问题在于史侯根基太浅,若陛下果真有个万一,不幸驾崩,而史侯在此之前无法得到太子名分,介时就只能仰仗何进一方,到时候……”

张让听罢亦皱起了眉头。

可不是么,倘若那位史侯是靠大将军何进一方上位,那岂不是就只能任由何进身边那群士人胡来了?

二人一合计,达成了一致:首先要让史侯得到名正言顺的太子名分,减少对大将军何进一方的依赖。

于是回到玉堂殿后,张让趁灵帝精神还好,劝道:“陛下,史侯至孝,人又聪颖,今陛下龙体欠安,何不委史侯以太子名义监国?”

灵帝闻言皱眉看向张让,狐疑问道:“是谁让阿父替我儿说项?”

在他看来,他儿子刘辩是十分聪慧且懂权谋的,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谋取太子之位来惹他不快呢?

见灵帝不悦,张让连忙匍匐于地,告罪道:“是老臣一己之见。”

在灵帝的逼问下,张让最终还是说出了原因:“……陛下不幸染疾的消息传出后,不止董重一方如临大敌,大将军何进一方亦有些异常,老臣先前见到赵忠,他称他兄长赵延撞见大将军府的府掾吴匡,那厮对赵延言‘你等死期至矣!’老臣怀疑大将军身边之人可能在谋划什么。老臣以为,若史侯能得到太子名分,或能减少对大将军的依赖。”

“……”

灵帝听罢双眉紧皱。

与历史上不同,此时的灵帝并不反对儿子刘辩继位,甚至于十分欣赏儿子的才能,关键在于何进。

当初何进以屠户之子入雒阳的时候,灵帝曾对其十分信任,因为当时的何进不存在威胁,可谁曾想到,那何进竟有着想成为士人领袖的野心,入雒阳十几年,便结交了许多朝中士人,梁冀、窦武的例子就在眼前,灵帝如何会不对何进心生防范?

万一何进在其身边那群士人的教唆下,行梁冀、窦武之举该怎么办?难道要奢望何进顾念舅甥之情?

事关他刘氏社稷,灵帝可不敢寄托于何进对他儿子刘辩的舅甥之情。

握了握虚弱无力的右手,他怅然叹息道:“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收敛一些……”

次日,待刘辩再次来探望灵帝时,灵帝命殿内小宦官退下,旋即对刘辩道:“昨日,阿父亦朕病重,难以理事为名,劝朕立我儿为太子,我儿如何看待?”

你这不是害我么?

刘辩皱眉瞥了一眼张让,神色少有地有些严厉。

为表明自己不清楚此事,刘辩正色对灵帝说道:“儿臣知道父皇的难处,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令父皇不快。”

灵帝微微点头,又问道:“我儿不想成为太子么?”

刘辩正色道:“儿臣注定可以成为太子,只不过早一时晚一时罢了,何必操之过急,令父皇心生不快,影响康复?”

这一番理直气壮的话,说得灵帝哑口无言,心下对儿子的怀疑也减少了几分。

从旁,张让见自己或许帮了倒忙,连忙解释道:“史侯恕罪,老臣是见陛下生恙而令朝中出现不稳,是故才建议陛下立史侯为太子,稳定局势。”

刘辩瞥了张让一眼,正色对灵帝道:“父皇只要安心养病即可,不必担忧朝中。至于朝中事务,父皇先前也不怎么管,儿臣与卢师会代为处理。”

虽说是好话,可怎么说得这么不中听呢?

灵帝表情古怪地看着儿子,半晌苦笑着摇摇头。

片刻后,在刘辩离开玉堂殿没多久,灵帝在一番沉思后下诏:“……传朕诏令,命我儿刘辩主持崇德殿,监国理政,再命羊续、曹嵩、崔烈,录尚书事。”

张让闻言暗喜,旋即又疑惑问道:“陛下,那太子……”

“下诏。”灵帝沉声道。

见灵帝态度已决,张让不敢再说,连忙跑去下诏。

此前刘辩虽然也能自由出入崇德殿,自由观阅各地的奏章,但当时他只能看,并无权自己批阅,充其量给尚书卢植提供一些建议,可如今灵帝这份诏令下达,就代表着刘辩拥有了批阅奏章的权利。

这份权力,其实比单纯一个太子的名分要重地多,但不知为何,灵帝宁可给予刘辩这份权力,也不在封太子一件事上松口。

对此卢植想不通,刘辩本人也想不通。

“可能是永乐宫那边给了压力吧?”卢植猜测道。

不过这猜测他自己都不信,毕竟董太后与董重、董承又不傻,岂会不知监国理政的权力要远远大过单纯一个太子之名?

灵帝连监国之权都能给,就不给太子的名分,这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时辰后,羊续、曹嵩、崔烈陆续来崇德殿报道,相较稳重的羊续,曹嵩、崔烈可激动了。

别看他俩是三公,但其实权力连羊续这个执金吾都不如,可这次的‘录尚书事’,却是确确实实的实权,而且是连何进、董重都渴望的职权,也难怪二人那般激动。

待消息传开,不说董重,何进亦是难以置信,他无法理解灵帝明明让他外甥刘辩监国理政,却不招他这个身为大将军的大舅入崇德殿,录尚书事。

他身边众人纷纷道:“此必宦臣挑唆也!”

何进又惊又疑,当即入宫,直奔崇德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