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雄主 > 第九十九章:处斩王芬

我,刘辩,雄主 第九十九章:处斩王芬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9:43:18

第九十九章:处斩王芬

在羊续的命令下,一队执金卫闯到太学生的人群中,在几经喝问后,终将方才高声喊话的太学生抓了起来。

此举引得太学生大为哗然,鲜少能理解羊续的担忧,更多的则是气愤执金卫的无礼,竟与那队执金卫推攘起来。

眼见局面将要失控,羊续当机立断,拨马来到人群前,厉声喝道:“尔等可是要造反么?!”

大喝间,他的双目在太学生的人群中寻找郑泰或其弟郑浑的踪迹,毕竟如今太学生的领袖正是郑泰,倘若此次太学生要抗议闹事,那么郑泰、郑浑兄弟肯定会有一人在场。

而这正是羊续所担心的,据他所知,当今天子与史侯均不喜郑泰,要时郑泰再在王芬一事上领着太学生作乱,那么就极有可能爆发第三次党锢。

介时别的不说,这群年轻稚嫩、血气方刚的太学生,就会成为主要的牺牲对象。

因此他果断出来控制局面。

所幸在听到羊续的沉喝后,那些太学生少稍稍有所消停,其中个别脸上露出了惧色,不敢再与执金卫推攘,再者,羊续一圈巡视下来,也未看到郑泰与郑浑的影子,这让他暗自松了口气:看来郑泰兄弟多少还是知道好歹的,没有在这件事上蹿腾太学生。

此时卫尉杨彪也已反应过来,亦连忙派手下卫士控制局面,毕竟羊续的担忧同样也是杨彪的担忧。

在羊续与杨彪的及时控制下,太学生引起的骚动得到了控制,避免了一场冲突,但羊、杨二人可就糟了,尤其是羊续。

这不,在得到控制的太学生人群中,就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太学生唾弃羊续,暗自怀疑羊续亦是参与诬陷王芬的其中一人,否则为何要阻止他们太学生提出合理的诉讼?

对于这些人的质疑甚至是大声质问,羊续视若无睹,全部精力都用于控制人群,防止突发变故,毕竟此时要是让太学生冲了押解的王芬等人,那必然就是一场祸事的开端。

不止羊续与杨彪如此认为,其实城门校尉赵延也想到了,一双眼睛滴溜溜地看着那些太学生。

若在以往,今日太学生的所为就是他们攻讦朝臣的有利借口,不过时代不同了,他们这批宦官在史侯的调和下,与士人中的卢植、羊续等人关系得到了缓解,因此他也不想弄得彼此太过于紧张。

片刻后,控制住太学生骚动的杨彪与羊续,令卫士压着王芬等人的囚车绕雒阳城的东南角,又从耗门入,开始了围绕城内街巷的游行,期间一群太学生愤然回学府,但亦有小股学生自发跟在队伍后头。

不得不说,王芬身为八厨之一、一州刺史,他将要以谋反作乱的罪名被处死,这可谓是震惊了整个雒阳的国人,除了一些目不识丁、甚至都不知王芬之名的农夫,但凡是知道王芬的城内居户,上至豪绅、下至平民,皆早早打听好了游街的路线,挤在路旁瞧热闹。

不可否认,此时雒阳朝廷的威望,其实已经很难彻底控制地方,派至地方的刺史、太守,除非个人名望巨大,否则很难控制地方上的豪强,甚至是州府、郡府的官吏,汝南太守赵谦就是个例子。

但在河南、京兆、三辅、三河这块,汉室的威望以及控制力还是不小的,治下之民也倾向于汉刘皇室,今既有灵帝下诏问罪王芬等人,又有栗攀、耿武、闵纯、李历、程涣等人跟车,不断向路人叙说王芬等人谋反的巨细,旁观的路人对于王芬造反这件事,大致还是相信的。

这就导致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好事之徒,手持石子丢向囚车,将王芬、陈逸、许攸五人一个个砸地头破血流,同时也砸熄了王芬与陈逸心中那股仿佛为义赴死的信念,面色亦变得惶惶不安起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杨彪叹息地摇摇头,下令卫士尽可能阻止围观路人的行为。

足足一个时辰的游街,最终王芬等人被带到雒阳西市,准备斩首示众。

同时被处死的,还有王芬的家眷十余口。

明明说要驻王芬几人三族,为何最后只有王芬的家眷被株连,原因很简单,排除掉陈逸这个在上次党锢中就已差不多被株连的以外,王芬是东平寿张人,许攸是南阳人,襄楷、周旌分别是平原与沛国人,在这个通路不怎么便利的年代,光是怕人去擒拿这几人的家眷,恐怕都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灵帝如何等得起?

再者,若暂时留着王芬、陈逸等人的性命,激起天下士人联名请求赦免怎么办?搞不好那就是十三州士人的共同联名,灵帝心中也忌惮。

因此灵帝才决定先处死王芬等主谋,毕竟只要人死了,天下士人就算抗议,也不至于会弄到无法收拾的程度。

“时辰已到,行刑!”

随着作为监斩官的董重一声令下,王芬、陈逸、许攸、襄楷、周旌,同时被斩,尸首分离。

可怜这五人嘴里被塞着布,临死前都没能喊出一句。

倒是王芬的家眷,其叔伯、兄弟、子侄,嘴里并未被塞上布团,被处死前一个个哭天喊地,让羊续、杨彪以及到场旁观的朝臣们大为不忍,别过了头。

最终,上至王芬年过六旬的叔父,下至仅**岁的孩童,皆遭处刑。

看着围观的百姓大多轰然叫好,杨彪、羊续,包括前来围观的袁隗等朝中大臣,一个个心情复杂,各有所思。

既罪犯已伏死,卫尉杨彪留下清理现场,而董重、羊续与赵延则进宫向灵帝复命。

也不晓得是否是因为今日要处死王芬等人,灵帝罕见地没有在宫女胡混,而是坐在崇德殿,难得地与刘辩、卢植一同批阅奏章。

片刻后,待等董重、羊续、赵延进宫复命,灵帝龙颜大悦,直到董重提到太学生的骚动。

不得不说,当董重提及太学生的骚动时,羊续在心中直骂,毕竟就连赵延这个中常侍赵忠之兄,这次都看在他的面子上不曾提及,没想到这董重却说了出来。

你董重也是配是士人?

什么?外戚?哦,那没事了。

心怀对董重的强烈愤慨,羊续正色向灵帝道:“陛下息怒,非是像董骠骑所言有太学生作乱,太学生只是震撼于王芬谋反,受其昔日名声所影响,故而为王芬鸣不平,臣以为不应为此大动干戈。”

从旁,卢植亦旁附和道:“执金吾所言极是,王芬貌忠实奸,昔日蒙骗了许多人,太学生皆是年轻人,难免在激动之下做出鲁莽之举,臣以为姑且可以宽恕。”

“唔……”

灵帝捋了捋胡须,问在旁的张让道:“阿父以为呢?”

“这个……”

张让躬身行礼,表情玩味,若在以往,他与赵延必然是趁机落井下石攻击太学、攻击士人了,不过眼下嘛,他却看向了刘辩。

而此时,卢植、羊续亦频频向刘辩使眼色,请求刘辩出面。

考虑到太学生中有许多是国家未来的人才,刘辩也不希望波及太学,闻言便开口道:“父皇,儿臣附议卢师与羊公的言论,今首恶已诛,何必过犹不及?”

“唔。”

灵帝听懂了刘辩言外之意,再加上诛杀王芬心中痛快,遂不再深究。

这让卢植与羊续松了口气。

片刻后,为了表现对羊续的看重,刘辩亲自将其与赵延送出崇德殿。

待走到殿外时,羊续郑重其事地对刘辩谢道:“方才之事,多谢史侯,否则难保又有一场祸事。”

刘辩笑着道:“羊公言重了,我虽年幼,却也知晓太学生中多有国家的栋梁,就如士人,除了王芬等少数例外,其余大多还是正直忠诚的,我亦不希望再发生二十年前的祸事。”

羊续听出刘辩是在暗指党锢,心中大为欣慰,毕竟他也是经历过党锢之祸的人,对他而言,党人并非荣耀,而是象征着一段黑暗的苦难。

他必须承认,与当年曹节、王甫时相比,如今在这位史侯约束下的张让、赵忠等人,也确实谈不上是大恶,至少再没有人被诬陷入狱,并莫名其妙地死在狱中。

二人正说着,忽见骠骑将军董重走出殿外。

“哼。”羊续当即沉下脸来,显然是对方才之事耿耿于怀。

谁让这次连张让、赵延都没有落井下石,唯独董重揣摩灵帝心思,举报了太学生的行为呢?

对此刘辩倒看得开,毕竟在他眼里,董重不过就是个为博灵帝欢心而不竭余力的真小人罢了,本身既无根基也无能耐,只能通过成为灵帝鹰犬而自重。

说实话,这种真小人其实比王芬那种假以正义之名行事的所谓名士可爱多了——这跟刘辩有奸细安插在董重身边并无关系。

总而言之,王芬谋反这件事算是暂时了了,剩下的就是派人赴平原、东平、南阳、沛国抓捕襄楷、许攸、周旌的族人并漏网的王芬族人,期间,天下士人也必有反应,到时候说不定双方还会有一场争执。

不过眼下暂时无事,朝廷要做的就是嘉奖刘虞、公孙瓒等护驾有功的功臣,同时再派冀州刺史与魏郡太守——虽栗攀、耿武、闵纯、李历等人通过举证王芬免除株连,但这些人原先的官职自然也被一撸到底了,除了刘辩有好感的沮授,其他人估计是很难有机会像历史上那样,在青史中留下一笔了。

没了这些人,历史上的冀州牧韩馥是否还会将冀州拱手相让于袁绍,刘辩根本不去考虑这件事,因为他决定举荐公孙瓒为冀州刺史。

为此他与卢植商议:“卢师,伯圭师兄这次护驾有功,父皇也对他十分欣赏,我想举荐他为冀州刺史。”

卢植听罢面色犹豫:“伯圭昔日为涿郡尉,就算护驾有功,也还不够资格出任刺史,况且,大将军那边已举荐了议郎贾琮、贾孟坚为冀州刺史,此亦是正值忠诚之人,伯圭不及。”

刘辩听罢,也觉得把公孙瓒一下子从涿郡尉提拔为一州刺史确实容易惹来非议,遂斟酌道:“那……取代栗攀,任魏郡太守可否?”

卢植想了想,旋即闭口不言。

刘辩会意,遂叫赵淳私下联系张让,叫张让在灵帝面前举荐公孙瓒为魏郡太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