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2201章 刘正讲学

兴汉使命 第2201章 刘正讲学

作者:开先洞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18:02:01

第2201章 刘正讲学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刘正平静的说道:“德为榜样,唯有才情才是支撑阳明学府传承不绝的力量。要知道在绝对实力面前,德只能引颈受戮,唯一的仰仗就是动刀子的人良心发现。然而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恻隐之心基本上不会存在。”

老者说道:“刘贤师若是心有所感,请向阳明学府的众秀才讲学三日,便算是了断了这份因果。”

刘正无法拒绝,只得顺着老者的话说道:“既然贤师有命,我倒是可以勉力为之。若有错漏之失,还请海涵。”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刘正便在阳明学府里巡回讲析心学见解。

学府精英王守问道:“刘贤师,为何世间德才兼备者寡,用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呢?”

刘正没有犹豫,直接取出一个杯子,在里面装满了温水,然后再取出一壶沸水,慢条斯理的往里面加。

王守看着外溢的热水,终于悟到了:

大德之人,如同满杯温水;大才之人,如同那一壶滚水。温水适口,令人如沐春风;便如同大德之人与人结交,给人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大才之人如沸水,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变凉的温水重新恢复热度。

所谓的德才兼备,便是保持适宜的水温。然而杯子容量有限,德多了,才必定会少;反之亦然!

是以世间德才兼备者寡,唯有上品之人德胜才;中品之人德才兼备;下品之人才胜德;无品之人才德俱无,也可以视为空杯。此类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然而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德优者做不了事,他那种非黑即白的态度,不仅自己做不了事情,还有可能把真正做事的人给搅和坏了。

故而在面对这种人的时候,只能给监督权,不能给决断权。德胜才者,无私。因为无私而无利可图,故而只可监督做事的人,切不可加实权决断,以免坏了做事者的计划。

德才兼备者,一生都在小心翼翼的维系平衡。这样的人走得很稳健,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池,事情也能办得漂亮,至少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

可这样的人一味求稳,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他可以悲天悯人,故而一颗心都在教化百姓之上,却很难在困境中实现逆袭。

唯有才胜德者,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以孤注一掷的态度,闯出全新的高度。对于这类人来说,受道德观念的束缚越小,能够爆发的力量就会越大,故而可以杀出重围,扬名天下。

刘正听了王守的分析,忍不住的打断说:“圣人定制大道,贤者教化众生,勇者守护天地,勤者创造财富,智者引领时代,庸者随波逐流,此非才德之过,纯粹是分工不同而已。”

刘正以分工明确为纲,开始阐述对四类人的分析:

德众才寡,甚至有德无才,可以称之为圣。圣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故而德胜者,他不需要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他站在那里,就是别人学习模仿的对象。

德才兼备,可掌平衡者最优,可以称之为帝。帝者或霸气侧漏,或春风拂面,可聚豪杰,引领众生走向同一个方向。既有德者仁心,亦有霸者铁血。

才胜德者可为皇,或勇胜,或智胜,或谋胜,或义气。总之得其一者,均有独挡一面之能。只是这类人有性格缺陷,方向对了创造价值,方向错了就会造成致命的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伤害。

故而对于这样的人,需要德优者全面监督,抑或是德才兼备者权衡使用。

故而才胜德者,必有灾殃。一旦被德优之人划入不可交之列,就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德优者上位,才优者必定无利可图。既然无利可图,那便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做事的人没有了,或者说不敢做事了,德优者的监督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世间多德才俱损的无品之人,而且这些人德优者只能授之以鱼,故而难有奇效。唯才优者以利诱之,方可唤醒一部分人铤而走险踏上利争之道。

故而大浪淘沙,才优者杀出重围脱颖而出。

故而教化众生之责,唯有才优之辈可以担当。就拿读书人来说,吸引大家努力学习的基础理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就是直言不讳的告诉所有读书人,只要努力读书,就可以有吃不完的粮食,花不完的钱,以及梦寐以求的美人相伴。

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理论基础。

可是光有理论还不够,掌握了读书权的门阀封锁了寒门读书人的道路,后果就是大家都不读书了。所谓的三大项,与大多数读书人无缘,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了。

直到科举横空出世,才让天下读书人看见了出人头地的希望。当一部分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之后,其他人又开始相信读书的三大诱惑。

可是掌控科举的依旧是门阀,他们不可能拿出太多的位置给寒门崛起,却又不能堵死寒门崛起的希望。

对于那些被科举拒之门外的寒门读书人,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来支撑他们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可是千钟粟,黄金屋以及颜如玉均与不第者无缘。若是再以这等理论作为读书人的信念支撑,就纯粹是给人伤口上撒盐。

故而对于越来越多的不第秀才,大德者又推出了全新的理念支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理念一出,就把读书改变命运的三大基础理念给推翻了。新一代的读书人,将不再为衣食而努力,将不再为金钱而努力,将不再为美人而努力。

新一代的读书人,就应该为天地定规矩,为百姓请命,继承圣贤绝学,为天下太平而贡献力量。

这样一来,读书人不沾钱不说,甚至还弄出君子远庖厨的限制理论。

要知道儒家六艺,其中不可或缺的射,指的可不是投壶,而是解决生计问题的打猎。

也就是说传统的读书人,所围绕的核心就是让自己先过好,然后再带着大家一起好。

可是新一代的读书人,竟然放弃了脚踏实地的理想,从而追逐更加远大的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为了符合新理论,竟然坚信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一朝成名便可众所周知。故而:有志者,事竞成,砖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读书人渐渐的变成了追梦人,变成了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敢拼搏,能奉献。他们追求的不再是金钱利益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荣光。

可天大读书人千千万万,可以实践立德、立功、立言之辈屈指可数。久而久之,便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流言蜚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人群体的后备力量补充。

曾几何时,读书改变命运的理论拥有不可撼动的根基。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悄悄的抬头了。

可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帝皇天36洞天和72福地的运转规则,皆是读书人奉命制定出来的,用以约束众生。

刘正说道:“你们都是阳明学府的未来,承载着阳明洞天的希望。我希望你们明白一个道理——凡是有资格参与制定规则者,无一例外皆是读书人。至于很多人根本就无缘立德、立功、立言,那不是读书人的错,而是读书人的努力程度不够,书读得不够好,读得不够多。圣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座诸位:可有读书破万之人?”

王守起身说道:“刘贤师,学生业已读书三万卷,只是大多数皆是走马观花,读通透者不足三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