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37章 内阁制度的演变!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第37章 内阁制度的演变!

作者:风霜半纸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03

第37章 内阁制度的演变!

第37章 内阁制度的演变!

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面就开始在琢磨。

既然会出现太监干政。

既然内阁会出现文官的权力过大,那可不可以有一种办法。

即使那些文官权力不能够扩大,又使太监不能干政的方法出来呢?

朱标也在心里想,其实这就是一个慢慢膨胀的过程。

就算前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让太监不能干政。

但是到了后边,内阁大学士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无法掌控的时候,他必须得要寻求一些人的帮忙。

朱元璋和朱棣甚至朱标这样的雄才大略的人,根本不需要找帮手自己就能够解决一切。

可后边的皇帝,生长于深宫,没有什么见识。

他们对下面的情况了解甚少,又没有办法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文官们往往就欺负这样的皇帝。

就会迫使这些皇帝寻找各种帮助。

而在他们身边,能够信任的就只有太监。

同时他们也会认为太监只能完完全全地依赖于自己,就觉得这样的人不会背叛自己。

可往往事与愿违。

太监的确必须得要依赖于你,但是当他们的权力膨胀之后,他们就不仅仅是依赖你了,而是想要把你当成一个傀儡来使用。

所以朱标在想了半天后,也只能想到一样。

那就是内阁大臣绝对不能从六部尚书中出。

必须得从地方上面选择一些地方治理经验丰富,同时能力出众的大臣来担任。

他们从地方上来,对底层了解。

同时又因为初来乍到,在京城没有根基,就只能依靠于皇帝。

如此既能满足这些个官员位卑权重的要求,又能满足官员没有靠山的要求。

这是朱标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

不过他还是想要听一听陈寒后续会怎么给出解决的方案。

凌汉在听完了之后,也是震惊。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后世,他完全看不起的太监,能够做到那样的程度,能够操控朝政,能够打压六部尚书这样的高官。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那些缺了点东西的东西,一个个心里阴暗,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有所防范的。

可没有想到,到了明朝居然又让这些势力死灰复燃。

而且看起来从内阁成立之初,这死结就已经牢牢地结在一块。

陈寒继续讲下去:“太监干政,以及太监跟内阁之间互相扯皮内斗内耗这种事情,到了后期,那是愈演愈烈。

土木堡之变是个极端案例,但到了后面,产生的恶劣影响依旧存在。

朱祁镇之后,历经了成化、弘治,到了正德年间。

这位皇帝年纪轻轻,但是还算是有作为。

朱厚照此人在历史上风评不好,有可能是被后面的文官给诬陷杜撰,反正他自己打仗这方面打赢了河套之战,同时内部平定了宁王的反叛,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就连教员也曾经夸奖过他。

但是呢,由于内阁与太监之间的斗争,在他这一朝里边也是出现了像刘瑾和谷大用为首的八虎太监集团。

这些太监集团,卖官鬻爵盘剥百姓,与文臣相互斗争,导致矛盾急剧上升。

正德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由于荒淫过度,他没有留下子嗣,便从旁支近脉当中,选出了嘉靖皇帝。

朱厚熜作为皇帝,绝对是整个明朝智商最高的,聪明绝顶,但也是最不务正业的皇帝之一。

朱厚熜登基之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礼仪辩论。

由于他是藩王入主中庭,内阁大学士们都想利用内阁的权力来打压这位年轻的皇帝。

他们的手段就是强迫朱厚熜换爹,认弘治皇帝为爹。

为此朱厚熜与大臣们进行了持续了数年的大礼仪之争。

最后以朱厚熜的胜利告终。

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这位皇帝的心思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他认识到内阁大臣,特别是这些文官士大夫们,一门心思地在这种屁大点的小事上面争来争去,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彰显他们的权威,想让皇帝屈服于他们。

所以朱厚熜在前面的十几年励精图治,将整个天下治理得很好,就是想告诉这些大臣们,伱们不行我行。

可也正因为与这些个大臣的争斗,使他疲惫,以至于到了后边,他十几二十年如一日的不上朝,在皇宫里面修道炼丹,想要成仙。

而朝堂上,由他在幕后操控之下,在他这一朝出现了极为特殊的格局。

外边内阁大学士严嵩,权力获得了巨大提升,内部也有许多太监掌控了批红,大家互相的牵扯,互相的内耗,保障了他在深宫玩弄权力的目的。

但也让整个大明帝**纪废弛、贿赂成风、人浮于事,甚至越发崩溃的地步。

要不是后边他的儿孙们,有高拱、徐阶、张居正这类的超级权臣,大明王朝估计很难走下去。

但是张居正这类的超级权臣只能挽救大明一时,而挽救不了一世。

至于万历之后,泰昌短命,天启登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文官们的齐、楚、浙、东林党的相争,更令天下走向衰亡。

到了此时的士大夫阶层,完全在斗争当中变成了士绅的代言人,只关心眼前的利益,不把家国利益放在心上,以至于崇祯上位匆忙砍掉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导致权力失衡,文官集团彻底把控朝政。

崇祯空有勤奋,能力不足,加上小冰河时期到来,天灾不断,粮食锐减,各地起义不断,文官内耗严重,最终大好河山付之于李自成的起义当中,落入女真异族之手。

崇祯帝也落了个煤山自尽的下场,悲哀啊!

后世学说当中,一直都夸奖万历朝之时,即使万历皇帝几十年如一日的不上朝,内阁依旧能够保证朝廷的运转。

可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整个朝堂本身应该由皇帝来主导,却变成了文官与太监之间斗争的战场。

不是出现超级权相,如张居正、严嵩之类,就是出现了超级权宦,如刘瑾、王振、魏忠贤等。

两方势力互相倾轧,你来我往,争的是双眼血红,两方之间如仇人一般,完全不可能相容。

除了首辅张居正跟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短暂联合之外,偌大的王朝沦落为如此下场,不可谓不悲哀。”

朱元璋他们听完后无不悲怆至极。

堂堂大明沦落成如此模样,让他们握紧拳头,咬牙切齿。

凌汉这时候就急忙问道:“那内阁制度会产生如此变化,难道就没有一种更好的机制来遏制吗?”

陈寒想了想,斟酌着词汇解释,“有一类机制会比内阁更加极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皇帝必须得要勤勉。

不过这个机制可就容易让整个王朝走向极端。”

……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