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中兴 > 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权与选官

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权与选官

乱世用重典。

这是一句千古名言,颇具智慧。

现在的大明朝,就要用猛药来去苛,就要用堪称换血方式的改革才能救回来。

哪怕将这个国家改的面目全非。

“江浙、两淮、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富庶的地方,集中着咱们大明朝多少白银,若是直接将白银废除,那么这些手握海量白银的官绅商人恐怕都不会愿意,他们抱团和朝廷作对,怎么办?”

毕自严虽然也支持朱由检的改革,但他也有担心的地方,因此直言不讳说了出来。

朱由检答道:“朕只说换一套货币体系,没说将白银直接废除,朕的目的,是让白银退市。

新的宝钞问世之后,就好比朝廷出面开了一家钱庄银号,民间的白银可以拿来朝廷进行置换,置换成为等价的宝钞,让民间大量的白银涌入国库,实现逐步退市。

将来等到新的货币体系完全稳定,那么白银再次流入市场,就仅仅是作为一种饰品制作的材料了。

银饰很漂亮嘛,做器具、做首饰都可以,朝廷将来还能靠着卖这些银制品赚点钱,挺好。”

毕自严笑笑,皇帝倒是想的挺远,连后面怎么利用这海量银子的去处都给找好了。

“那群英国人说,他们那里现在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黄金,黄金赶走了白银,成为他们国家中央储备的硬通货,咱们大明现在黄金储备少,没法和人家学。

但咱们现在有比黄金更值钱的硬通货,那就是粮食。

粮食可是人命啊,天灾当头,粮食是走到哪都能救命的好东西,只要朝廷手里握住粮食、握住粮价,就可以实现新旧货币体系的平稳过渡。

后面十年后、二十年后,等咱们也储备足够的黄金之后,再看看怎么改制,现在不急。”

朱由检交代完这件事,便很快看向工部的宋应星。

一个同样很年轻的官员。

“明年朝廷所有的工程全部下马,除了给辽东修边防、给喜峰口等几处长城修关隘之外,运河、漕运的疏浚全部停掉,所有征辟的徭役全部发粮食遣散。

休养生息,共抗时艰,这么要命的关头就不要再想着搞什么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了。

释放大量的劳动力回民间,一来接手大批早已荒耕废置的土地,二来也能振兴一下民间的手工业发展,中棉公司要多加织机扩建,从民间招些女工,帮助民间恢复民力。

咱们现在跟东印度公司的合作已经达成了,中港也会扩招人手,相关的海事学校、造船厂,徐光启那边已经开始筹备,骨干都是从澳门招募的有经验的老水手、工人,咱们福州、泉州、广州的造船厂也不乏老工人。

多些造船厂,多招募培养会造船、能造船的工人,将来咱们的重心是大海不是陆地,守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没什么前途。

尤其是朕看了,未来二十年,这天灾恐怖不会结束还有可能继续恶劣下去,这种情况下,只靠着国内种地那是活不下去的。

东印度公司就给了咱们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人家守着印度,年年躺着不动都能收上来上亿吨粮食,何况万邦各国只有一个印度吗?

咱们跟英国人签了协约,要替人家赶走荷兰人,朕也憋屈啊,都是我大明的儿郎,却要替英国人卖命,这样不行。

可时势逼着朕不得不低头啊,没有东印度公司的粮食,咱们的老百姓就活不下去。

朕是看明白了,英国人拿咱们当刀使呢。

等赶走了荷兰人,英国人一定会抢海权,到时候整个南洋甚至是朝鲜、日本,英国人都会去插手涉足,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大明朝的周围,将全部被英国人所占据,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一个封锁圈,咱们就要被困死在国内寸步难行。

咱们总说咱们的国家很大,幅员万里、物饶丰富,可咱大明再大,大不过这个世界。

失去海权,咱们失去的就是三个大明、五个大明甚至是十个大明!

英国人占领着十个我大明的疆土,奴役着数倍于我大明子民的奴隶,那英国的发展将会多么迅速?

袁崇焕在辽东打仗,用荷兰人的火炮屡屡重创建奴,这就是军功科技进步带来的战争变化,刀枪剑戟、弓弩铠甲将来势必要退出历史。

所以发展才是第一要务,而要发展,就必须要海权!

你们工部要将发展海权作为将来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百年内的重心方向,至于国内的民生建设工程可以适当放放,等将来国家的经济好转再捡起来,咱们要跟英国人抢时间。

南洋只能是我大明的南洋、是我大明后院的池塘,不能给英国人。

甚至于如果你们发展的好,朕就把话给你们扔在这,日本、朝鲜、台湾、缅甸等这围绕我大明一圈的国家都要拿下来,包括英国人现在占据的印度!

万邦堪舆图你们都看过,朕要的, 就是要分一半!起码分一半!”

宋应星年轻,听的很专注,手也很快。

虽然朱由检的话中,很多东西他也听不懂,可却全部抄记了下来。

现在听不懂没事,回头多琢磨就是了。

再不行也可以单独面圣,当面请教。

交代完工部之后,朱由检紧跟着看向周延儒。

“明年开始,铨选官员的事你要多用心,传统的选官方式和科举要逐步退出,但不能一上来就拦腰切,要不然地方又该闹了,你这样。

先指示地方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组织地方乡试,然后将名单直接报到中央来,就像以前举荐察士制度一样,地方选官中央批准。

任命的官员直接在地方上岗,至于三年一度的正式科举就不再举行了。

地方自选官员,举荐朝廷,这样一来地方的世家开心都来不及,更不可能和朝廷作对。

等过两年,这种选官方式逐步替代科举后,朝廷只需要一个出题权、一个批卷权,就能直接废除所有地方世家的政治影响力!

等同于废掉了科举,废掉了地方官员的举荐权。

这是朕的想法,你回到吏部后根据朕的这个想法再做些具体的延伸和细节补充。”

周延儒连连点头,也跟着宋应星一样,笔耕不辍的全部记下。

他可是朱由检的头号迷弟、第一忠臣。

嗯,绝不是因为害怕。

看到周延儒如此,朱由检露出舒心的笑容。

等到张献忠一灭,离着自己恢复中央大一统集权,也就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