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中兴 > 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货币体系

崇祯中兴 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货币体系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2:20

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货币体系

濮阳,洪承畴中军帐。

气氛严肃。

洪承畴端坐,一双虎目死死盯着眼前的年轻男人。

那是他的对手,让他在濮阳城吃了亏的敌人。

傅之纯。

“你不是反民。”洪承畴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这句:“你的气质不像一个从泥里爬出来造反的逆党,以前当过兵?”

傅之纯笑笑,没有回应这个问题,而是自顾自找了把椅子坐下。

“傅某的出身对将军来说很重要吗?”

“对,不重要。”洪承畴不再纠缠,仍旧继续施压:“你好大的胆识,敢一个人来本帅的军营,就不怕,出不去?”

“将军会吗?”傅之纯毫无惧色的抬头看向洪承畴:“我的条件不是将军可以答应的,既然将军说答应了,那就是说这件事是朝廷、是皇帝答应的,皇帝答应的事你洪将军自然要服从遵命,那傅某,将军敢杀吗?”

洪承畴面露怒意,一掌拍在大案上:“傅之纯,你敢在本帅面前如此无礼。”

“将军应叫傅某,傅蕃台!”傅之纯也拔高了调门:“朝廷答应了傅某的条件,连盖着玉玺大印的任命文书都送到了傅某的手上,现在的傅某,是河南布政使,正三品的朝廷命官!

将军自重,莫要一口一个本官名讳,更不要拿势威吓傅某,大家同朝为官,将来还说不准谁高谁低呢。”

洪承畴呵呵冷笑,抬手指着傅之纯虚点几下,最后颇为不甘不愿的放下。

“不送!”

“告辞。”

傅之纯起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洪承畴虽然对傅之纯很不爽,可到底也算是招安了下来,他可以将重心,放到继续平叛上了。

河南那么多股叛党势力并不全是硬钉子,起码没有傅之纯这么硬。

不是每一支反军势力下的老百姓都能像濮阳百姓那样,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朝廷对抗到底。

这让洪承畴重新找回了当年在陕北剿灭高迎祥的感觉。

这才是他熟悉的流民叛军该有的样子。

一触即溃,分化招安的招数屡试不爽。

也正因此,所以朱由检搞出了一个傅之纯,却并不害怕有其他人跟着有样学样的原因就在这。

傅之纯能有老百姓死心塌地的支持,甚至为此不惜和朝廷玩命,其他人就算想要学,能有这种群众基础?

诚然,朝廷的公信力是荡然无存不假,可那些反贼叛党的领袖,又有几个有公信力的?

他们,懂如何握民心吗?

真以为高迎祥那种所谓的‘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就能骗住不识字的老百姓了,就能让老百姓死心塌地了?

没那么简单。

真要是高迎祥那种两句口号就能拉出一支有信仰、视死如归的革命军队,那这造反也太儿戏了。

傅之纯是个单独的特例,他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他是朱由检唯一一个手把手教出来的,这天下,除了朱由检能复制,谁也不可能!

从政策性、组织性、纪律性、政治性等各个方面来植土培源,才让傅之纯拉出了一支能跟洪承畴正面硬刚的起义军。

只可惜,朱由检教给傅之纯的这些办法只有傅之纯自己能用,朱由检都不能用。

两者身份不同,方向也不同。

傅之纯是闹造反,走的是从下往上的方向,造反的核心在于百姓基础。

朱由检是要改革,走的是从上往下的方向,

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稳定。

因此朱由检才折腾来折腾去,搞出了一个傅之纯,又搞出了一个光耀大明的留学计划,这都是在为自己改革准备的其他后手。

如果改革失败,起码,他还为大明朝,为整个神州大地留下了两种不同的思想火种。

无论是将来留学回来的阎应元这群学生闹造反,还是傅之纯干脆把自己教他的造反术发扬光大,自己独立门户做大做强,这江山都轮不到皇太极了!

想入关?

想吧。

梦里啥都有。

-

“等到明年,也就是崇祯三年,一条鞭法就不再使用了,同时,为了稳定民生,尽快度过时艰,停止一切杂赋、杂税和徭役。”

文渊阁内,朱由检召集齐九卿,开始为明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做第一步安排。

“恢复实物税,同时沿用实物折抵的政策,发放官员俸禄和辟工酬劳,除辽东关宁军、京营之外,各省总兵镇的兵饷一律以粮食和布匹代发。

现在民间商人手里握着大量的现银,数目极其巨大,甚至无可估量,如果仍旧维系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效力价值, 那么就等同于增强了这些掌握大量白银商人或者官员、世家们的影响力。

朕和朝廷要做的事,就是要让白银变得不值钱,户部可以恢复宝源局,让铸币司增铸铜钱,然后研究研究,看看怎么样能印出一批不易伪造的新宝钞出来。

另外朕打算着手改制驿站和各省的转运使司,这两个衙门影响着通行,是货物运转的纽带核心,要重视。

如此,加上中粮、中棉、中港,咱们就能握住民生所需的衣食住行,这四个最关键的点把握住,大局就稳定住了。

用这个稳定的大局来确保新宝钞的购买力和公信力,让新宝钞逐步取代白银作为我大明朝的流通货币使用,迫使白银逐步退出市场,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国家经济货币体系出来。”

毕自严斟酌着开口:“替换白银,重铸一个新的货币体系,动静不小。”

“肯定不会小。”朱由检直接言道:“但是动静再大,这事也得干,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那朝廷只能被民间牵着鼻子走,这不行,哪有微观经济领导宏观经济的道理。”

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

这词汇太新鲜,九卿谁也听不懂。

不过白话的好处就在于,再新鲜的词汇你从字面上拆开来去咂摸,都能咂摸出一点味道出来。

微、微小;观,视角。

微小视角经济,那不就是老百姓的民间经济。

宏、宏大;

国家层面视角下的经济。

你看,这不就很好理解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