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487章 除夕日常,突发惊变(5000字)

第487章 除夕日常,突发惊变(5000字)

以往的时候,宝玉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就是那种……很特别的天真大男孩。

不过这两年在走出荣国府后,又身处充当舆论中心的礼部新闻司,不但眼界愈发的开阔,那种批判性的思维已经远远超过了久在官场的政老爷,隐隐与那位笔架大人海刚峰形成了新老两代国朝“第一男喷”!

就方才他说的那些事,若是以前,最多会说一句国贼禄蠹,闹不好连他老子、大伯、姑父甚至是他老子的老子,统统都会骂进去。

但现在的宝二爷已经有了颇为成熟的政治思维,能透过事情的本质去思考,并得出不少正确的结论。

仅从这一点来说,政老爷虽然感觉到儿子的性格“突变”有了些陌生感之外,更多的是感怀欣慰。

当然,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儿子的思维,至少在不少人疯狂攻讦皇帝革新官制这件事中,他没有儿子看得远。

宝玉倒是没有察觉他老爹的神情变化,依旧在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国朝官员万千人,动不动开口仗义死节,可要是把刀把子架在脖子上,一个个却又当了鹌鹑。”

“就拿琮哥儿说的那些,真的是操心朝廷大政吗?我不觉得,他们就是操心自己的官帽,担心改了官制,择了真正优秀之人,把他们给比下去……”

“只要有什么事不合他们心意,就会有如山的折子送进宫去,满篇尽是圣人言。可圣人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何时由他们说了算?”

“今日拿圣人言、祖宗之法压别人,隔日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圣人祖宗都得靠边站。”

“依我看,太子殿下就不该理会那些折子,一把火烧了更干净些。”

“等到正旦大朝会,我定要写份折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好好问问那些阻拦、攻讦革新官制之策的人,他们到底是为了江山社稷、天下万民,还是为了他们能继续躺着捞银子而如此痛心疾首。”

“因自身利益而反对国朝新政,也配站在奉天殿上大放厥词!”

一股脑的道出了心中所想,宝玉这才发现荣禧堂中所有人都惊讶的盯着自己。

特别是他爹政老爷,眼中都有泪光泛出。

“儿呀,你终于长大了!”

祖宗保佑,我儿宝玉有谏臣之姿!

孔圣保佑,我儿宝玉有君子之风!

他贾政被人喊了二三十年的至诚君子,如今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政老爷的喜极而泣,让宝玉有些手足无措。

还是一旁坐着的湘云暗中轻碰了一下他的后背,用眼神示意,宝玉这才心领神会的起身来到政老爷跟前,抿了抿嘴唇,跪下磕了个响头。

“儿子之前荒唐度日,让父亲大人失望了。今后必将继承父亲大人之志向,养浩然正气,扬君子之风!”

贾琮不可思议的瞪大了双眼,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去了。

这是他家的宝二爷?

他这个时候只想去问问礼部右侍郎海刚峰,他到底是如何调教宝玉的?

虽说宝玉自出府任职性子有了变化,但这变化也太大了些!

他一个六品的承直郎,礼部新闻司评议,竟然想着在正旦大朝上开地图炮,炮轰所有反对革新官制的官员。

不算在野的那些士绅,光是贾琮今日在勤政殿统计出来的名单,就已经涵盖了中枢各部寺、地方督抚州县的大量文武官员,人数直追百二三十。

跟着“老喷子”海刚峰混了两年,现在这么猛了吗?

贾琮与赦大老爷、林老爷交换了一下眼神,三人具是有些无奈。

不过宝玉现在就是一根直溜的新竹,过刚的确易折,但三人的心中都还是欣慰更多些。

力保宝玉去“喷人”,就算要折,也不能折在这种事上,那样会打击宝玉的进取心的。

晚膳虽有波折,但荣禧堂的气氛还是极为不错。

儿子有了出息,政老爷本身就是个不怎么懂得“人情世故”的耿直性子,用完膳后直接拉着宝玉去了书房,说是要父子联手,写出一份惊天动地的“喷人”奏章。

林老爷也没有闲着,将女婿拉到了他那,翁婿二人熬到了大半夜。

自家的谏臣要干仗了,他们总要做好后勤才是。

……

腊月的最后一天,整个京城都在噼里啪啦的放着鞭炮。

遵照太上皇老爷子的旨意,顺天府将为京城百姓呈现一场盛大的烟火秀。

露布张贴于京城四门,满京城的百姓都在讨论着今晚的烟火表演,有不少少男少女正悄悄约定,今夜金吾不禁,正是倾诉情意的好时节。

“外祖母今夜可去观赏烟火?杨娘娘派了人过来,说是遵照太后懿旨,邀请各家命妇入宫恭贺盛世,一同守岁哩。”

听黛玉说完,老太太咦了一声:“这不合祖宗之法啊,除夕夜皇家家宴不办了?咱们外命妇也去宫中守岁?”

黛玉捂嘴笑了起来,没想到外祖母竟也说起了祖宗之法。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杨娘娘说圣人也同意了,宫里已经改了原定的计划,在准备宫宴了。”

皇家的这位太后娘娘,本身就是个爱热闹的人。

这些年日子过的舒坦,老人家的身体越发的好了,爱热闹的性子是更加明显。

反正她的养子是皇帝,丈夫爱美人归爱美人,对她还是很尊敬的,整个天下,谁敢说她半个不是?

祖宗之法?估计皇帝老爷这会正等着哪个傻子喊出祖宗之法四个字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嘛,就图个喜庆吉利。

距离宫中夜宴尚早,贾家的旧有流程不变。

贴春联、放鞭炮,一大早就有西街大小族人前来府上给老太太磕头。

老太太有钱啊,她是整个贾家最有钱的人,早就让工匠融了不少银锭,打了整整价值两千两的金银锞子。

福寿禄三仙是金、银锞子上的常客,老太太总想着让小辈们健健康康的,跟着她这个老太太享福。

大大小小的孙子一人十颗金闪闪的金疙瘩,价值对于如今的贾家来说不是很高,包括贾琮在内,一众脑瓜子都在荣禧堂磕的咚咚响。

就连还只会说叠音的贾家大姐儿七七、林家的墨哥儿,都跟着一众亲长咚咚的给老太太磕头谢赏。

贾家这几年的变化很大,但帮扶族亲的传统从未改变。

哪怕如今的西街族人各有各的造化,但老太太还是遵照以往的规矩,只要来府中给她磕头的,每人一个小银锞子,价值不过二两,却也是她的一份心意不是。

倪二带着他的老娘也来了,这个曾经混迹于坊市中的泼皮闲汉,如今已经继承了父祖的遗志向,入了荣国府之门,成了贾家的亲兵家将。

老太太与一众西街的老妇人小媳妇在屋子中说笑扯着家常,倪二则是请了贾琮来到僻静之处,跟他汇报着这两日京城的情况。

“三爷神机妙算,这两日四处串联的人中,不但有那些文官老爷,还有不少是咱们勋贵武将。特别是那些有世袭官爵的人家,这两日有不少人跟文官秘密来往。”

“意料之中的事,革新官制,不仅仅是针对文官,最主要的,是打破将官的世袭制度,选拔出合格的将校。”

贾琮早就想改革军中的世袭制度了,当下的大夏军中,不说别的,龙禁卫中就有许多承袭父祖之职,在军中混日子拿饷银俸禄的人。

按说父祖先人为国朝卖命,血流了泪流了,儿孙安享富贵没什么不对。但军中职位,但凡儿孙不争气,万一上了战场到底还是不是那些想要子孙安享富贵之人原本的打算。

刀剑无眼,更何况这种制度已经违背了初衷,倒不如多给些抚恤银,择优录用更好些。

此处先略过不提,贾琮现在担心的就是皇帝老爷步子跨的大了,这回激起的不仅仅是文臣那边的反对,就连天然与皇家同盟的勋贵武将,也有不少人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这样,你再多派些人,暗中查一查到底有多少武将掺和了进去,把名单都列出来,我先看看都涉及了哪一卫。”

若只是打打嘴仗倒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千万别把军队给搞乱了。

“不至于吧,这可是京城,天子脚下,谁会这么傻?”

就如今天子堪比上古圣皇的威信,倪二不相信谁会犯这个傻,在龙禁卫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但贾琮从来不会低估利益之下有些人的疯狂,更何况龙禁卫中,本身就有人被皇帝的革新官制之策,触及了切身利益。

他再三叮嘱倪二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直到天色渐暗,他才陪着家中的亲长悠悠赶往皇城。

……

元祐十年的最后一夜,整个京城都处于一种喜庆而又躁动的气氛中。

耳边不断回响着鞭炮、烟花的响声,还有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以及大人们的焦急呼唤。

禁军今日不但没有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人手。

崭新明亮的甲胄,闪着寒光的利刃,不但没有让那些孩童感到畏惧,反而一个个羡慕又崇拜的看着面前走过的一队队巡城禁军。

戍守宫门的大汉将军并未阻拦今夜来宫中赴宴的贵人,老太太在儿媳、孙女的搀扶下很快就来到了慈宁宫。

殿中已经坐着不少宗亲命妇,老太太还看到了自家已经嫁去柳家的二孙女迎春。

老太太在拜见完太后娘娘后,就将迎春拉到跟前,小声责怪道:“你这丫头,怀着身孕呢怎么也跑过来了?告个罪呆在家中就好,难道娘娘还会怪伱不成?”

迎春脸上的红润与光泽,无不彰显着她的日子很舒坦。

她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并不显怀的小腹,跟老太太小声解释道:“夫君今日当值,没办法在家中陪我。御医说孙女这一胎很安稳,偶尔出来转转也不碍事,便想着还不如来宫里,也能跟祖母、母亲一同守岁过节。”

这还是迎春从荣国府嫁出去后首次过年,柳湘莲不在家,她一个人守着偌大的理国公府,想想都觉得心慌。

她眼中已经泛红,不自觉的跟老太太撒娇说道:“祖母难道不疼孙女了?今岁我没收到祖母的压岁钱,别扭了好久呢。”

听迎春这么一说,老太太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归根到底,迎春猫儿大些的时候,就被她抱到荣禧堂养着。

虽说平时偏疼元春跟宝玉以及后来的黛玉多些,可迎春也是她的亲孙女,哪有不疼惜的道理。

她直接将自己戴了几十年的玉镯摘了下来,套在了迎春的手腕上。

“儿孙都是讨债的,今日就便宜你这丫头了。”

嘴上这么说,手上的动作是一点都不含糊。不但给迎春戴上了玉镯,还拉着孙女的手不停的叮嘱说今夜就跟着她,不许离开半步。

按说宫中夜宴自有规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但老太太是谁?

圣人老爷子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先荣郡王之妻,敕封荣郡王太妃。

便是慈宁宫的主人,太后娘娘都要给老太太面子,人家偏疼孙女,谁会拦着?

“瞧瞧,你这老太果然是京城最疼孙女的。把孙女看得这么紧,是担心我抢了去?”

曹太后突然扔下几位宗亲,将目光转向贾家命妇这边,让整个慈宁宫正殿中人的视线,全部聚集到了一处。

老太太告罪道:“还请太后娘娘恕罪,实在是臣妇这孙女方有孕不久,家里又没个长辈教导看顾,臣妇难以放心,只好借娘娘宝地叮嘱她几句。”

“哦?你家这丫头竟然有了身孕?”

曹太后招手让迎春上前,仔细打量一番后,摸了摸迎春光滑柔嫩的手背,跟老太太笑说:“一点都不像有了身孕的人,若不是我清楚你的性子,还以为你在骗我哩。来人,去叫御医过来给这丫头瞧瞧……”

跟女官吩咐完后,曹太后还拉着迎春的手,关切的责怪了一声:“既然有孕,跟宫里说一声就好,何苦跑来折腾这一遭。”

只听迎春回道:“臣妇夫君奉圣明巡防京城,家中就只剩我一人,臣妇又是新婚不久,难挨家中清冷,便想来宫中瞧瞧热闹。而且想着祖母与母亲也会过来,臣妇前来也算是与亲长一同守岁……”

若是别人,说不定就会来一句来给太后贺年沾沾福气云云,偏偏迎春老实巴交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心实意,倒是让曹太后更为喜欢。

有孝心,又真诚老实,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这孩子真是……”

曹太后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转头就吩咐身后的女史:“去将那尊子孙娘娘玉像请来,让人送去……孩子,你是嫁给了柳家那小子对吧。大过年的不得不扔下你这丫头一人在家,柳家小子不愧是皇帝夸赞的忠贞之臣!”

从迎春这儿得到确认后,曹太后继续吩咐道:“送去理国公府,让钦天监的道人跟着,安置好后再回来。”

迎春还没反应过来谢恩,老太太就已经欣喜的上前向曹太后道谢了。

子孙娘娘,全称九天卫房圣母元君。

道教尊为“子孙保生元君”、“子孙圣母育德广嗣元君”、“子孙圣母育德广胤卫房元君”、“保生护产卫房圣母”、“九天卫房圣母”、“九天监生明素元君”等,居圣女逍遥宫。

在道教信仰中,这位不仅仅是世间人家送儿送女,保佑小儿一生平安的神祇,而且“宣太上好生之圣德、救阴阳生成之号令”,“录人间之善恶、察女子之贞邪”,并非“只保于一时之生产”,而是“恩可佑于终身”。

曹太后能专门吩咐钦天监的道人前去安置神像,那真是天大的喜事。

这可是太后娘娘当着众多命妇的面赐给迎春以及她腹中孩子的,今后谁还敢拿迎春“庶出”记载嫡母名下的身份说事?

迎春腹中的这个孩子,都得了国母的庇佑,那真是还未出生,身份就直接拔高了好几层,今后说不定还能得个太后赐名,得个恩尚呢。

曹太后看似随心所欲的行为,在殿中的这群命妇官眷中产生了好大的影响。

那些之前还看不起迎春这个“假嫡女”的官家小姐,此时不知有多少人快要揉碎了她们的帕子。

而太后娘娘口中的忠贞之臣柳湘莲,此时正领着一队禁军,在宫城城墙上尽忠职守的巡逻着。

除夕夜的宫城内外四处都挂着大红灯笼,喜庆中也让柳湘莲不得不更为小心。

他一直都是心怀谨慎,认为越是这种年节,人心松散时最容易出事。

“弟兄们都警醒些,注意下四处挂着的宫灯,可别失火了。”

“诺!”

队伍行至宫墙的拐角处,有一眼尖的禁军校尉突然发现穿过宫墙的御河河面有些不对。

他微眯双眼,仔细分辨御河中的景象。

“不对,那是芦苇管,河中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