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485章 金融达人宝姐姐

红楼御猫 第485章 金融达人宝姐姐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485章 金融达人宝姐姐

第485章 金融达人宝姐姐

眼看就要过年了,朝堂上的风波是一波接一波,乱糟糟的令人烦恼。

贾琮身上的正经官职十去**,所性直接呆在家中闭门不出,专心他的开府建衙之事,顺便还给皇帝老爷上了一份“万言书”,专门讲述三权分立以及革新官制的建议。

至于皇帝老爷最后能听进去多少,贾琮对此表示尽力就好,步子跨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哪怕大夏如今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前世某嘤帝国的雏形,但他依然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君主立宪。

小国搞搞还行,就大夏的体量,今天搞了明天就能分裂成十几个邦国。

不过他这个君侯府倒是可以琢磨琢磨,先弄个“小朝廷”出来,专心搞他的改革变法。

朝堂上的事,对于百姓来说绝大部分不过是茶前饭后的乐子,临近年节,京城的年集、庙会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

随着玻璃的量产,价格亲民的玻璃制品在不断的改善着百姓的生活。

千万不要小看玻璃,哪怕品质不怎么好的绿色玻璃,都足以让百姓的屋子更加明亮,有眼尖的人已经跟着勋贵们学会了建造玻璃温室,餐桌上的反季节蔬菜就是最好的明证。

腊月二十七,朝廷正式封印。

贾琮与黛玉换上了常服,混迹于京城大大小小的年集庙会,从永定门一路吃到了德胜门。

“这糖葫芦的花样越来越多了,山楂的常见,香蕉制成的还是第一次吃到,挺新鲜啊!”

小贩收好了那锭银锞子,他认识“人见人爱”的御猫大人,脸上的褶子都泛着笑。

“这还得多亏了侯爷,自打朝廷开了海,坊市中的果子品种是越来越多,小人也是试着制了几种,没想到想要尝鲜的人会这么多……”

贾琮咬了一口糖葫芦,点头赞道:“跟我没多大关系,主要也是你脑子灵活。对了,你回去后再试着弄些其他花样,明日送我家去。家里孩子多,就喜欢吃这酸酸甜甜的东西。”

这方土地上的人最是勤劳,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尽最大的可能去拼搏努力。

坊市中越来越多的零嘴,酒楼饭馆中越来越丰富的菜品,人们身上颜色更加鲜亮的衣裳,以及街面上欢快的娃娃们,无不昭示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这才五年,从贾琮进入皇帝的眼中,经历五年的风雨历程,大夏终于有了真正盛世的样子。

贾琮与黛玉二人,就这么一路吃一路看,一路欣赏着有他们参与铸造的盛世光景,心情随着街市上的热闹愈发的好了起来。

“琮哥儿看那……”

黛玉突然一指前方,一道鲜红色的身影,正在一名男子的陪护下走进一家首饰铺子中。

贾琮觉得那道身影甚是熟悉:“宝姐姐?”

黛玉点了点头,那人的发髻上戴着的步摇,正是她添妆时送的。

两人好奇的跟了进去,不想铺子中还有两位相识之人。

薛家二郎薛蝌,以及贾琮的便宜表姐邢岫烟。

“表姐也在?”

这不开口还好,一开口,邢岫烟被问了个大红脸。

说来也是一桩大喜事,薛蝌这个人在荣国府以及邢家人的眼中,的确是个极好的女婿人选。

自从薛蝌无意中救出了邢家母女后,在老太太的撮合下,薛蝌就与邢岫烟定了亲。

婚期就定在来年的三月,就连向来吝啬的邢夫人都为这个娘家侄女高兴,罕见的掏出了不少积蓄,给邢岫烟备齐了三十二抬的嫁妆。

三十二抬啊,县令家的闺女都没有邢岫烟的嫁妆多。

邢岫烟跟家里的其他姑娘不同,骨子里有着倔强,却也是个温婉的姑娘,被贾琮挤眉弄眼的打趣之下,脖子根都粉红粉红的。

最后薛蝌迎了上来,给贾琮解释道:“前些天我听伯娘说,烟妹妹每日都呆在家里绣嫁衣,连大门都不出,伯娘生怕她熬坏了身子,正好要过年了嘛,我请烟妹妹出来透透气。”

啧,烟妹妹~

贾琮又冲着薛蝌眨眨眼,逗趣道:“表姐夫真会心疼人,等回家后,我一定如实转告母亲跟姨妈,让她们不要拘着表姐在房中绣‘嫁衣’,这段日子就请表姐夫带表姐出去四处转转……”

黛玉见邢岫烟的脸更红了,轻轻拧了下贾琮腰间的肉:“好了,别打趣烟姐姐了,我跟宝姐姐、烟姐姐去楼上看看,你……伱们……”

“对对,二楼有最新款式的头饰、饰品,公主殿下、长姐还有烟妹妹还请上楼……”

这铺子本来就姓薛,薛蝌直接招来管事侍女,迎三位姑娘登上了二楼精品区,他则是请了贾琮与贺崇去了内堂。

当然,他倒不是只为了让未婚妻摆脱表弟的打趣,主要是有件事想要跟两位姻亲商议一下。

……

一杯香茗,薛蝌开始说起了最近才发现了商机。

说起来这件事不算什么稀奇事,但在薛蝌看来,如果此事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对朝廷以及大夏的商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当初的晋商,侯爷应该最是熟悉。虽然八大晋商干了太多有违法纪之事,可他们所建立的钱庄、票号,却是利国利民之事。”

薛蝌让商铺的商贾取来好几张不同的银票,摆在桌上说道:“侯爷、姐夫,您二位瞧瞧这些……”

银票有好几种,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见票即兑……”

“我对这些不甚精通,都是自家人,蝌弟有何想法不妨直说。”

贾琮也点了点头,钱庄、票号,这玩意薛家也有开设。想来以薛蝌的手段,他不屑去干什么借势吞并他人产业之事。

只听薛蝌解释道:“这银票都是大同小异,各家的钱庄、票号也都是大差不差,唯一的区别就是保费、利率的不同。”

他拿起桌上的银票,笑了笑说:“银票是个好东西,可以让行商之人在南来北往时不必辛苦的拉着银子……但有一点,这些钱庄并不互通。若是以前,行商之人往往是固定几个地方,兑换起来也算方便。但如今朝廷开海,商业的繁荣已经让这些银票不足以支撑行商之人不断开拓商路。”

“所以,你是想开设遍布整个大夏的钱庄?”

虽是姻亲,但贾琮立马警觉了起来。

薛蝌若只是求他办些小事,只要不违法乱纪,他也就顺手给办了。但这个,绝对不行!

薛蝌看到了贾琮变得凝重警惕的脸色,立马摆手解释起来:“不,我确实想过,但此事太大,薛家还不想被龙禁卫上门抄家!”

他不是傻子,薛家的确已经改换门庭,成了官宦家族。但薛蝌很清楚,这件事只有朝廷牵头,他薛家只需小小的入上那么一股,就足以让薛家有了成为世家的资本了。

用他脑中的点子,再加上薛家的银子,小小入一股跟着朝廷喝点汤,应该可以吧。

当然,前提是他能说动贾琮,君侯府的开府建衙之权,就是最好的路子。

听完了薛蝌的解释,贾琮脸上的凝重去了三分。

“此事之前我就想过,但涉及银子的事,我不是很精通。不过你的这个想法很好,银子的流通的确抑制了国朝商业的发展。这样,明日你有没有空?你来我家一趟,我带你去见见姑父。”

银行就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银票说白了就是最初的纸币,开设全国甚至是全球性的银行,是促进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不能让行商之人拉着一车车货物与银子,奔波于各地之间吧。

不说路途上的辛苦,光是安全性就制约了商业流通。

薛蝌闻言大喜,果然,跟贾琮说此事是最为正确之事。

“说来我也是头疼了许久,前几日家里的掌柜们来京城报账,成都那边的铺子将去年的营收银子往京里送,没想到还没出川,就差点被贼人截了去。后来换成了蜀地的银票,送来京城后,一万两银子被收取了五百两的保费……”

“这么高的保费?”

贺崇别的不懂,但五百两银子他却明白是多少。

五百两,足够让一户农家十年的生活安稳无忧。

薛蝌无奈道:“钱庄的保费,是按银两的多少以及兑换的距离来算的。相比请押镖的镖局,钱庄还算便宜了。”

“你们在说什么呢?”

这时三位姑娘已经从二楼走了下来,来到了内堂。

宝钗见堂弟满脸的无奈,便开口问道:“是家里的生意遇到了难处吗?”

薛蝌起身迎了宝钗三人坐下,奉上茶点后,又将之前的事重新说了一遍。

“原来是这事~”

宝钗听完后就将目光转向了贾琮:“琮哥儿可还记得很早前,你给我说的那个银行,还有存款利息的事?我觉得当下就是个好机会!”

这事还是好几年前,贾琮吐槽他去钱庄存银子,不但没有利息,还得给钱庄付手续费的事。

当初他对钱庄的事不怎么熟悉,还专门请教了家中有钱庄生意的宝钗。

后来无意间跟宝钗说起过前世银行的盈利手段,让宝钗大开了眼见。可惜当时的薛家正值风雨飘摇,哪有时间去搞什么金融产业,这件事就被抛之脑后。

不想今日又说起了此事,宝钗当即就想起了曾经的想法。

“以户部银库为基础,只要把那个银行办起来,有朝廷背书,存钱又给利息,绝对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的存银。”

宝钗对于经济之道,绝对是稳压在座的众人,包括贾琮。

她已经在短时间内,想到了如何去建立完善的官办钱庄体系了。

贺崇还是第一次见到闪光的妻子,整个人都惊呆了。

黛玉好笑的戳了戳贾琮,用眼神示意他去看呆呆的贺崇……

贾琮赞了一句:“宝姐姐是天生的户部尚书!”

“这倒是,宝姐姐跟着我在礼部有些屈才了……”

黛玉歪歪头,突然开口跟宝钗说道:“宝姐姐愿不愿意去户部效力?”

啊?

“殿下说笑了,宝妹妹一介女子,哪能……”

话说一半,贺崇突然停了下来。

他眼神柔和而又心疼的看了一眼妻子,咬了咬牙,起身向黛玉作揖拜道:“若殿下真能让拙荆去户部任职,贺家感激不尽!”

宝钗现如今还是黛玉的公主府麾下女官,虽在朝廷的命官品秩之中,但在很多眼里,妻子的官职不过是皇帝宠女儿,顺便赏赐给臣子的添头罢了,跟宫里的女史女官没什么差别。

但若是离开了公主府,去了户部就不同了……

宝钗的优秀,别人不知,他贺崇清楚的很。

祖父大人曾说,贺家儿郎加一起,都不及他舍了老脸跑去求了那道赐婚圣旨带回家的孙媳妇。

虽然被祖父大人如此的嫌弃,但贺崇还是想让妻子真正走上前台,让那些曾经嘲笑过宝钗的人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的!

宝钗被丈夫的举动给惊到了,眼中充满了感激以及浓浓的爱意。

她正要开口,却见黛玉先一步笑说:“宝姐姐哪里来的拙?贺家姐夫这是说了个好大的笑话。实际上我早就有过这个想法,义务教育司的差事限制了宝姐姐的。若宝姐姐能去户部,也算是帮了爹爹一把。”

“这倒是,这两年户部的公务翻了倍的增长,姑父已经好一次去陛下那里要人了。但朝中的情况你们也清楚,科举选出来的人,当官没问题,理财嘛……也就那样。”

国朝的科举制度,一开始可以算是最为合适的选官制度。

但随着大夏的发展,如今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不提别的,光是一个理财人才的缺乏,就足够户部捉襟见肘了。

反倒是民间的各家豪商巨贾,足以在理财上吊打朝廷管理财赋的官吏。

贾琮直截了当的拍板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别的不好说,户部那边,陛下都头疼许久了。前些日子还跟我说,想要重新革新明算科的举业制度,可惜至今没个头绪。宝姐姐理财之名名传京城,陛下绝对会同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