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403章 请教一下伦理之学

红楼御猫 第403章 请教一下伦理之学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403章 请教一下伦理之学

倘若瓦剌撤藩设郡并入大夏,秦、晋两省就是连接瓦剌、鞑靼以及大夏的战略要地。

其中以大同、延绥两镇最为关键。而作为大同镇的大后方,开国之初可以说是重兵把守,包括太原府在内的山西所有州府几乎是处处备有常备军,由开国四王之一的北静郡王府以及宁国公府分领大军镇守。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夏三代帝王接连北征大漠,特别是昭武年间五次北征打的鞑子哭爹喊娘,大同镇所要面对的压力骤减。

加之北静郡王府在战时犯下大错,以上交兵权的方式换取了皇帝的原谅,算是明面上退出了山西。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水家在山西经营多年,势力错综复杂,卢氏就是北静郡王府埋在山西的暗棋之一。

布政使司的后院已经被刘淮征用,他将贾琮、张正矩叫到书房,将卢氏的口供交给二人。

“南越国灭,水溶至今不知所踪,没想到这么久了,山西还有水家的人在背后搅风搅雨。”

“水家的人?”

若不是刘淮提起,贾琮都快忘了有北静郡王府这回事了。

水溶啊,好久远的名字……

刘淮点了点头:“目前还不知道这个站在平阳卢氏背后的水家人是谁,毕竟卢氏不过是卢家嫡女的替身,知道的并不多。不过既然涉及到了北静郡王府,琮哥儿,必须谨慎啊。”

娘的,水家还真是阴魂不散啊!

从第一代北静王到水溶,就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都是阴人的主。

“王爷打算怎么处置此事?抓?还是暗中调查?”

张正矩看完了卢氏的口供,心中已经有了个大概的计划。不过此事不但涉及了一桩皇室的丑闻,还跟国朝仅存的异姓王扯上关系了,这就有些难办。

刘淮作为宗正寺的老宗正,地位崇高,还是他来拿主意。

不过刘淮这会也有些发愁,吃喝玩乐他擅长,处理这种麻烦事……

“张小子,你既然有主意了就说,都是自己人,不必吞吞吐吐。”

“我的主意很简单,引蛇出洞!”

张正矩看向贾琮,冲他眨了眨眼:“平阳卢氏既然喜欢躲在背后阴人,那咱们就将计就计,让他们继续闹。闹得越凶,跳出来的人就越多。永丰伯不妨肆意一回,多逼一逼卢家,看卢寰能鼓动多少人跟朝廷对抗,最好能把躲在背后的水家人也钓出来,一网打尽。”

啪!

贾琮双手使劲一拍,兴奋的喊道:“这个好,这段日子都快憋死我了。我这就带人去平阳抄家……”

刘淮一把拉住躁动起来的贾琮,安抚道:“先别急,听张小子说完。”

张正矩的眼睛眯了起来,笑道:“这段日子的确是难为永丰伯了,如今卢寰替朝廷筛选了山西的士绅大族,为了感谢他为朝廷所作的贡献,永丰伯不妨送一块匾去平阳卢家……”

……

钦差行辕定制了一块匾额,上书三晋贤士四字。

这块匾额红底金漆,红绸披盖,铜锣开道,由禁军抬着在太原府城转了一大圈。

很快,太原府的官员百姓都知道了一件事,钦差行辕能这么快就查到诸多贪官污吏及不法士绅豪商,那都是闻名三晋平阳卢氏奉上的名单。

不信?你看山西乱了这么久了,整个山西的士绅、豪族团结在一起对抗钦差,可有卢家人站出来过?

没有吧,那就对了。人家平阳卢氏早就与贾家小儿站在一条线上了,甚至为了交投名状,亲自鼓动山西的士绅大族出来闹事,好让朝廷有理由动手。

原本哄闹的太原府一下子就安静了,那些纠集一块对抗钦差行辕的人就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一般,偃旗息鼓。

绝大部分的人已经无法分辨真假,但他们不得不谨慎的停止了去布政使司衙门叫嚣闹事的行为,打算静观其变。

直到刘淮派了随行的官员带着那块匾,敲锣打鼓的出了太原府南下,聚集在太原府中的士绅们终于炸开了锅。

没人怀疑冀王亲书,盖了钦差大印的“三晋贤士”会是骗人的,他们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骂娘。

“他娘的,咱们都被卢寰这老贼骗了!”

“我就说这老狗始终不愿意站出来,原来是拿咱们做了投名状。”

“我早说过,卢氏女是代王正妃,哪怕如今没了当世子的外甥,只要卢氏女还在,平阳卢氏就是皇亲国戚,跟咱们不是一条心啊。”

事实上太原城中闹事的士绅中,有不少人在前来太原之前去过平阳府。

像这种纠集一起对抗朝廷的事,往往都需要一个能够领头的人。而卢寰,就是站在暗中领导这一切的人。

不是没人怀疑过卢寰,为何平阳卢氏始终躲在暗处不愿站出来。之前卢家还用担心牵连到代王妃给搪塞过去了,如今这个理由反倒成了他投靠朝廷的理由之一。

一时间,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的抗法大集会就好像是失去了主心骨,吆喝喊口号的时候都是有气无力。

等到贾琮笑呵呵的走出布政使司衙门,拔出半截雁翎刀时,“义正言辞”的士绅老爷们纷纷闭上了嘴巴,一哄而散。

新任提督山西学政王镜梓走马上任,开始清查山西治下州府县学,凡是这一次参与集会对抗朝廷的举人、秀才,全部记录在册。

罪责重者剥夺功名,罪轻者三年内不得应试。只这一条,就让整个山西的混乱息了大半。

张正矩这个人型《大夏律》早就把各种律法条令研究的通透,在短短的三日内就给那些闹事的人送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

龙禁卫再次出动,整个太原府的士绅被夺去功名者三百六十一人,府学以及县学空了大半,所谓免税的土地高达一万三千多亩。

这还不算山西其他府县的,王镜梓在得了刘淮的命令后,带了五百禁军开始绕着太原府巡查地方,消息传出,整个山西风声鹤唳,那些身有功名者或是士绅家族,惊惧过后第一反应不是纠集对抗,竟然一个个拿着银钱往县衙跑。

补税的补税,退田的退田。

凡是超过朝廷规定免税的田产,大半换了名字,县衙户房的吏员差点累瘫,最厉害的一位,一日时间写了上百份新的田契。

“所谓投献之害,可见一般。若是遇到仁善之人,投献之后的确能够免去重税之苦。可若是遇到那等贪婪之人,三五年后,田地就要真换了主人了。”

张正矩想起自己中举后,老家周边的百姓捧着田契求着他收下的情景,忍不住感慨起来。

投献,说白了就是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这种事在国朝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数不胜数,徐晋在南直隶清丈田亩推进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投献之风盛行。不但江南的士绅勾结在一起对抗新法,便是百姓也不愿意朝廷清查田亩,废掉投献之法。

好在土豆与玉米在山西已经普及,按照国朝当下施行的田税,便是继续缴纳皇粮国税也不会饿肚子了。

田产,还是握在自己手中更安心些,多缴纳几十斤粮食而已,也就几块土豆的事……

贾琮也是颇有感触,他看完了龙禁卫送来的消息,感叹道:“这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要尽快在江南推广土豆与玉米的种植,好让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填饱肚子。二来是要改革税制,至少要比投献所缴的佃租低。”

张正矩点了点头,提笔就将这两条加在了给皇帝的奏折上。

奏折写完后,他抬起头来对贾琮说道:“太原这边的事差不多了,永丰伯可以出发去平阳了。”

嘿!这个好!

贾琮咧嘴笑了,起身抱拳:“我这就点兵出发,张先生就安心等我的好消息吧!”

……

前往平阳府送匾的队伍出了太原府后一路敲锣打鼓,慢悠悠的走了大概一天后就停下了脚步。

按照张正矩定下的计划,这块花费了二十两银子制成的匾额在当天夜里就被劈成了柴火,塞进了炉中用作煮饭用。

贾琮出城后就与这支队伍汇合,一行浩浩荡荡,快马向平阳府赶去。

四月初,春暖花开的三晋大地处处都充斥着暖意。

平阳知府蓝景文在收到信报后早早迎出了府城,在城北二十里处迎接贾琮的到来。

蓝景文是老丈人林如海的同年,不过他没有林老爷的起点高,当初只是三甲同进士,十余年时间能熬到正四品的知府任上也算是才学不错。

平阳卢氏的异常,还是这位知府大人在听到贾琮来了太原后,秘密派人送的信。

所以贾琮这一回前来没有瞒着他,而且早早派了心腹送信,让蓝景文早一步安排人盯着卢家。

两人碰头后也没有过多的寒暄,贾琮邀请蓝景文登上马车询问起了卢家的情况。

“伯爷,卢震不在府城,下官得到的消息是,卢震早前就去了大同,至今还未回来。”

这倒是奇了,卢震竟然跑去了大同。好像那些在太原闹事的士绅说过,卢寰病的不轻,卢家子孙都在家中侍疾?

贾琮又问:“如今还呆在卢家的都有谁?”

“回伯爷,除了卢震与其两个儿子外,卢家二房、四房、六房的人都在城中卢府。三房、五房还留在襄陵卢家祖宅,七房的卢怆在洪洞书院,其余庶支基本上都呆在襄陵。”

蓝景文能在卢氏一手遮天的情况下,坐稳平阳知府的位子,自然是小有手段之人。

他早就收拢了一小部分对卢氏不满的人,早早布下了探子,对卢氏也算是了解颇多。

“按照下官查到的情况来看,卢氏七房看似团结,但实际上早就各有算计。卢寰上了年纪,卢震作为嫡长子不但没有才华还是个贪财好色之徒。反而七房的卢怆作为卢氏七子中最具才学之人,却被卢震打压不得入京赴试,只能窝在书院当个教书匠。伯爷,此人或可一用……”

“不,卢氏之人,我一个都不会用!”

贾琮摇了摇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平阳府城墙,淡漠的说道:“平阳卢氏之罪行罄竹难书,卢震、卢怆不管是贪财好色还是才高八斗,都是享受着卢氏带给他们的财富。只要他们花过那些带血的银子,就该受到律法的惩罚。”

蓝景文的喉咙动了动,没敢再说什么。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同年林如海的女婿,对贾琮的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位还真不愧是贾恩侯的儿子,一样的狠辣!

“伯爷说的是,是下官想岔了。”

贾琮没有怪罪蓝景文,若他的实力不足,说不定还真就听从了这个建议,分而化之也算是不错的主意。

不过他这回可是带着五千大军前来,不就是平阳卢氏嘛,一群书生能成什么气候?

就是把整个平阳府的士绅大族都算上,他贾琮都用信心在一日之内,平推整个平阳。

“无妨,蓝前辈也是为了朝廷。先入城吧,我对闻名三晋的卢寰大儒还是很敬仰的,听说他最善治《礼》,正好我有些关于伦理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咱们这位‘三晋贤士’!”

贾琮摆了摆手,下令大军入城。

五千禁军入城根本就瞒不住,早就在城门四处安排了探子的卢寰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卢寰的第一反应就是东窗事发,这个感觉实际上在贾琮刚入太原时就有了。

只不过那会他还抱有一丝侥幸,毕竟他卢寰能将整个山西的士绅大族鼓动起来,法不责众,难道朝廷还能将他们都屠了?

“不好了太爷,永丰伯贾琮领着数千大军入城了!”

哐当!

正给卢寰喂药的丫鬟在听到这声惊呼后,手一抖药碗就翻落在了床榻上,把盖在卢寰身上的丝被都给浸湿了。

“奴婢该死,请太爷恕……”

“滚下去!”

卢寰这会反倒是病去三分,脸上泛起了诡异的红色。

他一把揭开被子,抬脚踹翻了跪地求饶的婢女。

他叫来心腹吩咐道:“你立刻派人去府衙打听打听,贾家小儿此来是要做什么?还有,让人赶紧收拾东西……”

“老奴已经让人去打探消息了,主子,依老奴看,贾琮来者不善,主子还是先出城为妙。”

心腹老仆的建议令卢寰心动了,正要安排出逃事宜,却不想贾琮根本没有给他机会。

“太爷不好了,官兵把咱们府给围住了!说是永丰伯听闻太爷乃是治《礼》的大家,想请太爷去府衙探讨一下礼法之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