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90章 杀神【中秋快乐】

红楼御猫 第390章 杀神【中秋快乐】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90章 杀神【中秋快乐】

早前定下朝廷祭祀战死英烈招魂还乡之事,因贪墨抚恤银大案暂时推迟。

虽说此事一波三折,朝廷的脸面因贪官污吏有损,却也算是因祸得福,朝中原本对此有些抵触的官员这一回纷纷闭上了嘴巴。

皇帝下旨工部,于大夏门外建大夏英烈纪念碑,设英烈祠用以存放战死英烈之名册。

并传旨各州府衙门,各城必须建立英烈祠,祭祀英烈,供百姓凭吊。

贾琮奉旨巡视北直隶及宣府、大同一线军卫、州府,当然不会是草台班子。

除却他自己外,皇帝应其所请,从翰林院调了两人担任佐官,辅佐贾琮处理公务。

这两个人就是黔国公沐老公爷的乖孙沐从英,以及礼部尚书贺耀敏的乖孙贺崇。两人都是翰林院编修,一文一武,皆出高门,用处大着呢。

一行冬月初第一场雪刚下,正好越过长城抵达宣府,正式对宣府三卫进行巡抚监察。

宣府镇总兵官齐国梁、三卫指挥使、副将等镇中将领纷纷出城迎接,场面弄得颇为宏大,但其内心中到底欢不欢迎贾琮等人到来,那可就说不定了。

在贾琮出京后,之前因故耽搁的巡视北直隶义务教育事的黛玉再一次入宫觐见。

很快,宫中就给荣国府以及薛家传去旨意,荣国府贾探春、薛氏宝钗,选为公主伴读,充为从六品公主左、右赞善之职,辅佐文安公主……

与宫中其他女官不同,左右赞善可不是普通的宫廷女官而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位秩从六品。

与之对应的东宫、王府左右赞善大夫,分属左右春坊,秩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谏、赞礼仪、教授诸郡王(指太子之子)经籍。

为了不引起朝中官员的抵触,皇帝将其降位两级,但其背后的深意仍旧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贾、薛两家的闺女这一回算是破天荒了,这可是从六品的朝廷命官,不是什么伺候人的宫廷女官,在以往选拔公主、郡主的伴读时,可从未出现过。

一时间,京中世宦之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宫中,皆在等待皇帝下一步的诏令。

只要不是去伺候人的“丫鬟”,自家闺女若也能当个朝廷命官,那也是极好的……

可惜,黛玉为探春、宝钗挣下左、右赞善的官职身份,可不是为了陪她读书,而是为了推行义务教育的百年大计。

打前一次巡视京畿时她就发现了,虽说朝廷免去了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书本费并供应午食,可前去学堂读书的九成九都是家中的男娃,女娃娃少之又少。

重男轻女的现象就如同厚厚的坚冰,黛玉也知道这种偏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总要走出第一步不是。

故而她亦打算出城继续巡视京畿,这一次的重点分为两个:一是巡视京畿各州县的学堂建造、入学率、教学事务;二是督促州县衙门,宣传女子接受教育的好处。

在黛玉心中,女子接受教育并不比男子读书的重要性差。

荣国府就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王熙凤的教训在黛玉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王家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养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大字不识一个的王熙凤差点把她自己,把二表哥贾琏差点推入深渊。

咱也不求女子读书科举,最起码要认字啊,要能读懂律法,能给子女传授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让其干出违反大夏律法的事吧。

这种想法在黛玉心中压了许久了,这一回特意入宫,跟皇帝摆事实讲道理,总算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贾琏的事皇帝也知晓一二,王熙凤当初就是因为没读过书,不通律令,竟然被人哄着去放印子钱,差点坑死一大家子人。

要不是贾琮提醒,仅这一条,就足以毁了贾琏的前程。

圣旨传至荣国府时,别说接旨的探春,就连老太太都震惊了,她的孙女要当官?还是个从六品的朝廷命官?

继黛玉之后,探春也等来了吏部送来的文官服,青色的官服,上绣鹭鸶。

“啊,只有我一个人?二姐姐她们呢?”

探春捧着托盘,眼睛死死盯着那身青色的官服,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好像府中只有自己被封了官。

王熙凤嬉笑着上前,捏了捏探春的脸蛋。

“当然只有你一个啊,总不能什么便宜都叫咱们家给占尽了。再说了,你二姐姐、云妹妹她们也不喜这些,便是得了官也帮不上林妹妹,这事还得你这位贾家‘女相’来!”

众女皆是点头附议,笑盈盈上前恭贺探春。

打趣归打趣,探春的才情是四春中仅次于元春之人,特别是数术方面,比黛玉还要厉害。

办事雷厉风行,才思敏捷,又在这几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担任公主府赞善,都算是屈才了。

若能去书院学上几年四书五经,考个举人压根就不是什么难事。

便是宝玉这个才子,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探春。只能说,贾家的文气都聚集在这群姑娘身上了。

……

宣府原本是直面鞑靼的京畿第一防线,不过随着这几年朝廷与鞑靼达成合约,已有三年的和平。

加上互市之议,原本的肃杀之气早就被喧闹的互市来往驱散,宣府城内外聚集了大量的两国商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贾琮一行抵达宣府后,直接入驻总兵府,欣欣然赴了齐国梁为其准备的接风宴。

宴会嘛,歌舞升平,除了没有接受齐国梁送的侍女外,酒过三巡就已是宾主尽欢,一片欢声笑语了。

当夜,贾琮、贺崇、沐从英尽皆醉倒,这让齐国梁心中的警惕去了三分。

看来贾琮还是顾念旧情的,他齐国梁怎么说也是荣国府老公爷、不对,现在是老王爷的旧部,不就是贪了些银子吗?用得着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贾琮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香着呢,但齐国梁怎么都不会想到,贾琮这么做可不是相信什么荣国府旧部,而是他早有安排。

这一回出京,贾琮把赦大老爷早前分给他的亲兵带来了大半,除却明面上的五十人外,其余近百人早就先一步以商客的名义入了宣府城。

就在贾琮呼呼大睡的时候,这些亲兵就已经聚集在一处院中,汇总着这几天他们收集到的消息。

宣府倒是没有出现克扣将士们的军饷、抚恤之事,但却出现了一件更加恶劣的情况。

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竟然对鞑靼的警惕不足往昔的一半。

原本朝廷定下的规矩,互市只能在城外坊市进行,可宣府总兵齐国梁不知何故,竟然默许鞑靼人入城交易。

仅这一条,就足够齐国梁背上通敌的罪名,抄家问斩。

宣府诸将皆对此视而不见,包括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亦是持同一态度,从未向京中汇报此事。

与之相对的,是宣府诸将包括龙禁卫一个个富得流油,家中资产在这一年内成倍数的增长。

根据亲兵探查,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千户柴承选,仅仅为了纳青楼清倌人为妾,就花费了八千两白银,真正可以说是一掷千金了。八千两是什么概念?按照朝廷的规矩,战死之军士,抚恤银不过百两……

“荒唐!他们哪里来的银子?”

宿醉后的头疼之感,在贾琮看完亲兵秘密送来的消息后,一下子烟消云散。

他越看越心惊,连忙召来贺崇与沐从英,将这些消息告之,三人面面相觑,皆是不敢置信。

仅仅看了一半,便是粗通军略的贺崇也瞧出了宣府镇的危机了。

宣府镇是什么位置?

京畿的北大门,城中居住的鞑靼人竟然占据了总人口的一成。

一万余鞑靼人,明面上是商客不假,可谁敢信这些都是来做生意的商客?

这也就是大夏如今军威赫赫,但凡再现昭武末年之事,谁敢保证鞑靼人不会再次拎起屠刀,来一次里应外合攻入中原。

他娘的,这齐国梁是猪油蒙了心还是脑子被僵尸啃了!

沐从英皱眉说道:“当务之急是赶紧将这群鞑靼人赶出去!”

贺崇却摇了摇头:“不行,这样做容易打草惊蛇。依我之见,咱们先稳住齐国梁,暗中继续收集证据,到时候来一个一网打尽。而且……唉……”

“贺兄是不是还有别的担忧?”

贾琮见其言犹未尽,便开口说道:“都是自己人,贺兄直言便是。”

只见贺崇拱手道:“伯爷,齐国梁可是先荣国的旧部,我担心他的事会影响到荣国府。如今正值文武相争之时,时机不对。”

贾琮笑着摇了摇头,坦然道:“没有什么时机不时机的,祖父的旧部多了去了,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不差他一个。”

贺崇再次拱手,谏言道:“还有一事,伯爷也得考虑到。鞑靼,与瓦剌不同,鞑靼如今还只是大夏名义上的藩国……”

“懂了,贺兄放心便是。”

贾琮并未说出他对鞑靼的打算,此事还需征得皇帝的同意,就是要正式实施,也需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到时候再说吧。

不过对于齐国梁等人的处置,必须得抓紧时间安排了。

宣府重镇,竟文恬武嬉荒唐到了这个份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整整七日,贾琮除了去军中转了几圈外,对宣府镇的军政没有过问过一句,反倒是连番夸赞齐国梁将宣府镇治理的如此繁华,回京后定会在皇帝面前美言。

齐国梁对此颇为得意,宣府镇的繁华在宣大一线,甚至是整个九边重镇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随着瓦剌并入国朝,齐国梁对鞑靼的威胁就开始嗤之以鼻,认为强如瓦剌都投降了,鞑靼算什么?

宁夏那边的羊毛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每日流进宁夏的银子跟流水一样。

他眼馋了,都是跟鞑子做生意,凭什么羊毛只能你们薅?

故而在年初那会就与鞑靼使臣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正式开放宣府镇,互通有无。

短短一年不到,往来宣府的商客就突破了十万之众,包括中原、鞑靼、瓦剌、高丽甚至是罗刹国的商客,都被宣府的低税所吸引。

庞大的商客数量不但弥补了宣府低税的损失,更为其带来了足量的人气,收上来的商税不减反增,在九月时突破了五十万两白银。

一个月五十万啊,一年就是六百万。

除却要送去京城的一百万两定额外,其余五百万两,都是宣府镇的结余。

齐国梁拿走两成,其余诸将共分八成。有了这些银子,谁还看得上穷酸军士的俸禄、抚恤?

他们甚至为了收揽人心,吃肉的时候给军士们分了几口汤汤水水。

军中的普通将士不懂上头的事,还以为宣府城开禁通商是朝廷定下的,收到齐国梁等人的赏赐后,一个个对宣府的将领更加忠心了。

殊不知正是因为如此,加上原本负责监督地方的龙禁卫宣府镇千户所同流合污,朝廷对宣府镇的变故一无所知。

齐国梁的心腹再次送来钦差行辕的动向,贾琮等人颇有兴趣的在城中各处闲逛,买了不少有趣的小玩意。

在这期间,贾琮一行从未刻意打听过其他事,也从未见过任何可疑之人,看似就是正常的逛街游玩。

齐国梁这一下彻底放心了,他笑呵呵的说道:“名声传的再响也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若是贾琏来此我还得小心防备,贾琮嘛,也就那么一回事。你去安排好,一定要伺候好这位小爷,别省银子。不管他喜欢什么,只要多看一眼的,统统买下来送过去!”

……

与此同时,贾琮在亲兵的掩护下,乔装出了总兵府。

接应的人悄悄带着他来到一处普普通通的院落中,刚一进去就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贾琮咧嘴一笑:“二哥来的可真快,我原本还想着再多薅点齐国梁羊毛的……”

齐国梁做梦都不会想到,他忌惮的贾琏真的来了!

贾琏迎了上去,抬手就在贾琮的脑瓜上搓了搓。

他这三弟还真是走哪都能搞出大事来,真不知是不是扫把星转世。

“你的密奏把陛下吓了一大跳,连夜给我传了密诏。宣府镇成了筛子,谁敢耽搁?”

贾琮跟着二哥进了屋子,兄弟二人围坐在火炉旁,相互交换了下情报。

根据贾琏带来的消息,宣府镇之事如今只有二圣、太保大都督英国公张岳、龙禁卫都指挥使曹久功以及他这个荣国府琏二爷知道。

这一回他秘密带来的三千铁骑都是从皇陵暗中调来的皇陵卫,没敢惊动京营任何人。

“二哥,你是荣国府的承爵人,齐国梁到底是祖父的旧部,怎么处置他,你做主吧。”

贾琏冷哼一声:“他也配称一声荣国旧部?为了银子,连军人的职责都忘了。鞑靼人打的什么主意,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真以为天下太平万事皆安?”

一说到这个贾琏就气得不行,老爷子当初在宣大一线出生入死才把鞑靼打服了,给宣大一线的百姓带来了数十年的安稳。

这才太平了多久,齐国梁这个宣府总兵刀剑就生锈了,文恬武嬉到了如此地步。

他恨恨而言:“宣府已成如此模样,京城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宣府诸将皆有失察之罪。陛下已经给了我密诏,杀!宣府镇所有将领,一个不留!”

杀气腾腾的话让贾琮打了个激灵,二哥还真是成了杀神,看来倭寇口中的魔王要在宣府重现了。

“对了,那些城中的鞑靼人陛下有没有说怎么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