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14章 岳父教婿

红楼御猫 第314章 岳父教婿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14章 岳父教婿

贾琮打了个哈欠,眼睛都懒得睁开,甚至往黛玉的身上靠了靠,寻了个舒适的姿势打起了盹。

黛玉原本想要推开的,可看着贾琮疲惫而又慵懒的面容,最后将其放倒,让他枕在自己的腿上,轻轻按揉着额头。

“不愿就不愿吧,我让人去回一声,改日有暇再请各府的姑娘来家里做客。”

贾琮微微睁了睁眼,无所谓的说道:“林姐姐若是不喜欢这些应酬,不必理会……”

黛玉在贾琮的脑壳上轻轻一敲:“瞎说,这些都是一方大员,贾家也好,林家也罢,哪能轻易得罪人?况且爹爹与琏二哥他们在外任职,少不了跟这些人打交道。有这个机会接触接触也好,不提其他,能摸清几位督抚脾性,将来也好打交道。”

贾琮拿脑瓜顶了顶黛玉温软的腹部,惹得黛玉俏脸一红,摁住不老实的脑瓜:“别闹,说正事呢……”

“听着呢、听着呢,林姐姐看着办就好,我全力支持!”

听到贾琮的回应,黛玉眉眼弯弯。

她现在迫切的想要走出内宅,尽看天下风云。这些督抚二代们送来的帖子,恰好给了她最好的机会。

“紫鹃,你去一一回复,就说今日不便叨扰,改日我会给诸府送去帖子,请诸位姑娘来荣国府一聚。”

……

林如海今日清晨刚刚回京,呈上请见的折子后,官驿的驿丞曾说前面排队的各地督抚就有十余名,怎么也得明天才会召见。

不想刚用完午膳不久,宫中就来了内侍,传达皇帝口谕,召中奉大夫、正治卿、右都御史、钦差巡视江南诸州府道盐政使林如海勤政殿面圣。

那些在官驿与林如海扯闲篇的人又一次刷新了对这位的认知,果然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他们可是已经在官驿等了两三天了,人家林探花才回京两三个时辰,就等来了天子召见的口谕。

“盐政大治,林爱卿功不可没。正如爱卿所言,是到了扩大盐场的时候了。”

林如海在一年的时间内整顿江南盐课,打击私盐,剿灭盐匪,开设盐场,平抑盐价。

一斤官盐的价格已经被林如海从银三分、四分,压到了银一分二厘。

林如海有信心在一年后,将盐价再压一半,彻底终结百姓吃不起盐巴的历史。

盐价的降低不但没有使得盐税减少,反而因为私盐的压缩与官盐的售卖扩大,官盐的交易量暴涨了十几倍,盐税硬是如涓涓细流东入海,只半年时间,林如海就押送四百多万两白银回了京城。

刘恒心中对林如海的评价再次拔高了一个等级,真干臣也!

忠贞、清正、廉洁、能力强,真是个完美的宰辅人选啊!

就是身子骨不怎么好……

“来人,传御医过来。”

刘恒是个极其矛盾的人,对臣子的态度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对待贪官污吏如疾风骤雨,却也总是让忠贞的臣子如沐春风,暖心的能化了外面的寒冰。

御医很快到来,一番望问诊切之后,刘恒细心的询问了御医林如海的身体情况。

得知是心神损耗过甚,若不好好休养,恐有碍寿数,皇帝老爷立马就“申饬”了一顿林如海。

“林爱卿,你要记得你还有妻小在京,你那儿子方才一岁大点……”

“国朝臣子众多,但朕得用的人手却就那么点。爱卿是父皇钦点的探花郎,乃国朝之柱石,朕有意让你入阁辅政,可你看看,你才不惑之年,精神头还不如文老貔貅这个老家伙。”

“这一次回京,就好好休养吧。江南盐政的差事,朕会安排妥帖的人去办。”

林如海一听急了,盐政的事他才做了一半,岂能轻易换人?

“陛下,臣……”

刘恒手一挥,打断了林如海的后半句话:“没得商量,朕不想失一左膀右臂!放心,盐政已经走上了正轨,朕会择一妥当人,按步就班做下去。”

至于人选嘛……

老十三最近天天在温柔乡里美滋滋的过他那小日子,朕都没这么舒坦,那就去海边给朕晒盐吧,哼!

“皇爷,户部尚书文同轩求见。”

内侍刚一通禀,刘恒牙根隐隐作痛,这老货……

只见皇帝老爷烦躁的摆着手说道:“就说朕忙着呢,不见!”

“老臣拜见陛下!”

可惜文同轩深知皇帝的脾性,挤开了挡在勤政殿外守门的内侍,直接挤进来就揣着手呵呵笑。

“老臣听说林大夫押着今年的盐税银子进了京,那啥……嘿!”

……

“文老匹夫,朕跟你不死不休!”

皇帝老爷被老倌气的跳脚,将一封手书扔给了文同轩。

一有银子送到京城,这老倌就跟猎犬一样,闻着银子的味儿找过来。

一伸手,就能将他的银子腰斩一半。

不给?老倌熟练地将官帽一摘,躺在勤政殿的地上开始撒泼。

又一次从皇帝老爷的口袋里掏走了还没捂热乎的两百万两白银。

林如海虽早有耳闻,可当他亲眼看到文同轩从皇帝老爷口袋中掏走了两百万两白银后,对这位大夏财相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对皇帝的观感再次上了一层楼——这是一位可以欺之以方、可敬可佩的君主。

文同轩美滋滋的揣着皇帝老爷的手书,跟一同走出勤政殿的林如海说道:“如海啊,既然陛下让你来户部,那老夫今日就跟你说一下做户部堂官最重要的一点……”

“不要脸!”

嗯?好好的,您老怎么还骂人啊?

“老夫的意思是,做户部堂官,就不能要脸。底下的人要银子,你得拉下脸来哭穷。户部有一百万两,在你的口中,就是只有十万两。”

“跟陛下要银子,还是不能要脸。陛下收入一百万两,其中的五十万两就要送去户部。不给,陛下去哪你去哪,哪怕陛下去后宫休息,你也要躺在后宫的宫门口,哭穷!”

文同轩已经干了快十年的户部尚书了,虚衔都升了好几次了,实职迟迟不动。

倒不是二圣不看重这位,实在是文老貔貅在户部,能让二圣放一百个心。

不提别的,二圣早就知道老貔貅在户部银库修建了密室。哪怕这十年国朝的银钱支出甚巨,可他仍然跟仓鼠攒粮一般,秘密存下了五百万两银子。

如此的干臣,皇帝老爷每回被气的要死,可总是会在骂完老货之后,赐下各种补品。

出宫的路上,林如海一路苦笑着听完了文同轩的“指导”。

老前辈威武,在下学废了!

自户部大门外分别后,林如海抬头看了一眼门檐上挂着的金漆红底牌匾,无奈笑了笑。

“姑娘,三爷,老爷出宫了。”

贾琮与黛玉从马车上下来,林如海远远就看到了这对小儿女,脸上的笑意更甚。

挨个搓了搓跟自己请安行礼的女儿与未来女婿,笑呵呵的说道:“天子赐恩,许了为父户部左侍郎,不用回江南去了!”

……

入夜后,荣禧堂的喧闹暂时告一段落。

孩子们都回去休息了,老太太看着坐在下首的女婿,唏嘘不已。

“当初你从翰林院外任江南,一走就是十几年。如今可算是熬出了头,可怜老婆子的敏儿却没有机会再回京城了。”

林如海微微皱了皱眉,他知道老太太对自己终究怀有埋怨之心,可说到底是他辜负了岳父母的嘱托,让妻子遭了难。

这难有妻子娘家人的掺和,同时也有自己当初的疏忽大意。

唉,这就是一笔糊涂账,算不清的那种。

他起身跪下,郑重的说道:“岳母大人,小婿已经向宫中请旨,为夫人请封诰命。小婿的正室夫人,永远只会有敏儿一人。”

老太太的手重重在桌上一拍:“你这是作甚?我又不是逼迫让你不能再娶继室,难道要让墨哥儿一辈子顶着个庶子的名头?”

林如海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实际上小婿之前就想过此事,打算将墨哥儿记在敏儿名下……”

“胡闹!”

老太太愤然起身:“你如今已是六部堂官,将来应酬的事数不胜数。若家中连个正经太太都没有,如何与人来往?”

“这……”

林如海是个直男,根本没有想过内宅之事。被老太太这么一提醒才想到这一茬,一下子头疼起来。

若在外任还好,宦游之人,多有不带家室之例。

可如今回京任职,总少不了内宅交往。

老太太见女婿被自己说的哑口无言,好气又好笑。

儿子也好,女婿也罢,就没一个让她省心的。

“行了,这事不急在一时,你舟车劳顿,先去好好休息,明日再细说。”

……

大年三十,荣国府欢声笑语不断。

林如海回京前就来了书信,故而老太太让人将开有侧门的梨香院收拾了出来。

墨哥儿已经一岁多了,不但能喊出爹爹、妈妈、哥哥、姐姐,还能歪歪扭扭的走上几步。

林如海抱着口水娃,乐的脸上的皱纹都去了几分。

他昨夜与锦瑟说了大半夜的话,对老太太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老太太对他有埋怨是真,当年妻子遭难最终默不作声也是真。

但锦瑟能顺利产子,离不开荣国府、老太太的保护与关照。

要知道他在南直隶这一年多,光是被刺杀就有十余次。若锦瑟真跟着他去南直隶,恐怕早就香消玉殒了。

“呆呆……”

“是爹爹。”

“四呆呆……”

“爹爹!”

“呆呆!”

好吧,呆呆就呆呆吧。

锦瑟温淑贤惠的将一顶虎头帽戴在儿子的头上,掏出手绢将口水娃的脸擦干净。

“老爷想好了,真不打算搬出去?”

林如海摇了摇头:“至少暂时不搬,京城的局势还不明朗,陛下如今才算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这一两年内怕是要有大动作。你与玉儿、墨哥儿呆在荣国府,我才能放心。”

说到此处,林如海突然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说什么了?难道不愿继续住在荣国府?还是说,有人为难你?”

“不、不是……”

锦瑟知道林如海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妾身只是担心若继续住在荣国府,会对老爷的前程有碍,终归是文武有别。”

“你呀,想多了。”

林如海能感受到锦瑟的真情,腾出一只手来,将其搂住:“不必担心这些,文武之分,在到了老爷我这个品级已经不重要了。况且这是荣国府,我这个荣国府的穷女婿住上一两年,不过分吧。谁敢拿这种事说嘴,我就让琮哥儿打上门去……”

“噗嗤……”

“姑父要我去打谁?”

门口两颗脑瓜子让锦瑟羞的整个人都通红通红的,林如海怀中的口水娃无齿笑了。

“姐姐,哥哥,姐姐,哥哥……”

……

黛玉抱着口水娃在软塌上玩着吃手手的游戏,林如海则是考教小女婿的功课。

“你的经义足以过了童子试,但你的策论问题很大。”

林如海将贾琮交上来的数份策论文章看了一遍后,严肃的训了起来。

“虽说策论最重言之有物,可你太言之有物了。不说别的,赋税的改良,也是你一介小童可以说的?”

“在你没有掌握大权之前,你要做的是和光同尘,而不是鹤立鸡群的想要急切的表现。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你贾琮哪怕简在帝心,也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简在帝心的人!”

林如海看着这几份言辞越来越激烈的策论,不禁扶额。

琮哥儿这几份策论,若只是直呈皇帝,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可若放在科场上,八成是要被考官直接黜落。

弄不好还会被说是标新立异,刻意卖直求名。

他看着满脸不服气的贾琮,不得不耐心说道:“你知道你的老师徐青藤当年中会元、状元的策论是什么样子吗?四平八稳,稳中又有一丝新意。那届的考官对你老师最高的评价就是稳重二字。”

贾琮还从未听说过此事,不由好奇心大起。

“难道说,老师在科举时,从未提出过新政变法的事?”

林如海抬手搓了搓贾琮的脑瓜,语重心长的说道:“傻孩子,朝廷选官的第一要求不是有才,而是要足够稳重。徐青藤在翰林院的时候,他都从未公开宣扬过新政变法,而是在外任时开始养望,默默养望十年期,一朝奏疏天下知。你要跟你的老师好好学学,稳中求变!”

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