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193章 大朝会徐晋开炮

红楼御猫 第193章 大朝会徐晋开炮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193章 大朝会徐晋开炮

第193章 大朝会徐晋开炮

自古以来,大朝会的作用往往比不上小朝会,流程基本上都是定好的惯例,奉天殿中摸鱼的比比皆是。

就是内阁的诸位辅政大学士,往往也是揣着手闭目养神。唯有大夏的抠门财神爷,户部尚书文同轩每次大朝会都要跟人干仗。

“我说了,没钱!没钱!没钱!”

文同轩被一群人围着要钱,被逼急了又一次拿出了制胜法宝……

扑腾!

只见财神爷往大殿一坐,嚎了一声:“陛下,户部真的没钱了。治河要走了八十万,九边送去了两百万,好不容易盐课送来了三百万,又遇到了旱灾。秋税还未抵京,户部的银库、粮库连老鼠都饿死了。”

抱屈许久后,文同轩突然幽怨的看向龙椅上的皇帝,嘀咕道:“臣若是没有记错,六月底,江南送来了一千多万两白银……”

嗯?

刘恒原本微眯的眼睛瞬间睁开,咬牙切齿。这个老貔貅,合着嚎了半天是在打内库的主意!

“财神爷,朕发现了一桩极其有意思的事。只要朕攒一些银子,户部的银库、粮库就会饿死一匹老鼠,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文同轩双手一揣,嘿嘿笑了笑。

“六百万,臣只要六百万。”

刘恒差点破口大骂,老匹夫欺人太甚……

“只有三百万,要不要?”

“五百万,少了五百万臣这个户部尚书退位让贤!”

“文卿,这些银子,朕有用。”

刘恒强忍着砍死这老货的冲动,咬牙道:“就四百万,多了没有!”

“臣遵旨。”

文同轩立马来了精神,从地上爬起后,冲着一旁的夏守忠伸了伸手,夏守忠额头的青筋都开始了突突跳动。

成了,预期三百万,如今还多了一百万,户部又可以阔绰一段日子了,今日午膳便加个鸡腿奖赏一下自己吧!

可惜文同轩的好心情连几息都没坚持下来,一听到户部有钱了,当即就被一群人给围了起来。大殿上又开始了一波讨钱的戏码。

奉天殿上乱糟糟的,徐晋闭目养神熬过了惯例的流程后,突然从都察院的队伍中走了出来。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晋,弹劾户部、刑部、工部、宗正寺、大理寺、顺天府各级官吏,治下不严、疏忽怠政,致使今夏大旱,北地五省千万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呼噜呼噜……

炎炎夏日,当太阳升起后,仅存的一丝凉爽也消失不见。还未睡醒的贾琮靠着凉丝丝的柱子,吹着泡泡呼呼大睡。

突然他感觉有人在戳他的脸,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后,才发现是自己的大侄子贾蓉。

“琮三叔,青藤先生和人吵起来了!”

嗯?

贾琮抹了一把嘴角的口水,扭头看去,只见老师徐晋独战好几位紫红官袍的老大人,正侃侃而谈。

“下官对事不对人,七月时下官奉旨巡查顺天府治下一十九县,县县皆是流民遍地……”

“大宗正,您说赈灾的事不关宗正寺的事,这一点没错。可宗亲圈地都圈到河道里去了,致使地方无法梳理水利,您说是不是宗正寺的责任?”

“财相,下官查到户部送到顺天府的赈灾钱粮,户部每过一人手,便会少上几千几万两银子,到县中时,能有一半便已经是得天之幸。请问财相,户部的银库、粮库饿死了耗子,是不是也养肥了硕鼠?”

“王大人,赈灾怎么能与工部没关系?元祐二年朝廷方耗费巨资整修了顺天府的水利,可下官巡视了整个顺天府,河渠淤积、水车十架中有八架不堪用。请问王大人,工部大匠的制造之术,还不如村里的木匠吗?”

“蔡大人、唐大人、陆大人,老百姓伸冤无门,都跑到钦差行辕告状了,刑部、大理寺与顺天府衙门,竟然毫无消息。难道诸位大人忙的都看不见听不到老百姓的苦难吗?”

……

徐晋言辞凿凿,手中的奏章记录了极其详细的数据,几位老大人被驳得哑口无言。

“唉!天灾无可避免,可原本顺天府完全有能力减少大旱对百姓的影响。不说别的,顺天府虽不及江南河网密集,可有元祐二年整修的水利,田中岂会颗粒无收?”

徐晋双手高举厚厚的奏章,躬身拜下:“陛下,这封奏折中,臣详细记载了顺天府治下一十九县河流沟渠的使用情况。其中近七成水利公器私用,多为宗亲勋贵、豪门大族所占。更有山川河道,被大族圈占,臣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了!”

大殿之上安静的可怕,那些宗亲贵戚无不缩了缩脖子,开始回忆自家在京畿的庄子有没有干过这些事……

夏守忠将徐晋呈上的奏折送到皇帝的手中,皇帝每翻一页,便会往殿中的某位臣子身上看去。

“完了,陛下看我了。难道家里的败家娘们真让人干了这些事?”

“老天爷,夫人到底干了什么,为何陛下要看我?”

“嗯?我……我……我在顺天府没置办庄子啊,陛下看我做什么?”

啪!

刘恒突然将看了一半的奏折合上,冷冷扫视大殿中的文武百官。

“徐卿,朕赐你天子剑,主理此次赈灾之事。既然顺天府的问题是你发现了,那便由伱去处理。三品以下,可先斩后奏,诸司不得干涉,必须积极配合……”

“父皇,儿臣请命,愿协助青藤先生赈济灾民。”

宗亲队列中突然走出的刘弘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雏鹰的政治生涯要开始了?

看了好大热闹的贾琮终于知道该自己上场了,于是他从窃窃私语的队伍中走了出去,躬身拜下:“臣贾琮请命,愿随徐师赈济灾民抓老鼠!”

“准尔之请,皇四子刘弘为钦差副使,羽林郎将贾琮领三百羽林郎,护卫钦差巡查地方!”

皇帝不等殿中臣子反应过来,拂袖而去。夏守忠连忙一甩手中浮尘,高呼道:“退朝!”

……

“爹,咱家现在还欠户部多少银子?”

贾琮趴在桌上看着摊开的账册,这种繁琐的记录让他头晕眼花。

费了不少心思,总算将上面的数字整理了出来,荣国府的账上,竟然只剩现银不到五万两,这还包括府库的三万压仓银,轻易动不得。

躺在摇椅上哼着小曲的赦大老爷,连眼皮都没抬,悠悠说道:“咱家十五万,东府八万。”

“这么多?”

贾琮挠了挠脑瓜,提笔开始计算每年的收益和支出。

这几年又是涝又是旱,庄子上的进项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往往还需府中调拨银钱支援。

铺子里的收益还算不错,去年开始与薛家共同经营的商路有了起色,每三月能送来大概一万多两白银。

抛出成本外,一年下来,大概能收入三万两银子。可若是要还户部的欠银,还差太多了。

荣国府家大业大,支出也大。

府库中看似装满了金银玉器,可那些大多是御赐之物,又不能换成银子花。

贾琮不由头疼道:“爹啊,咱家没钱了!”

“不急不急,上次你说的养珠之事已经有了眉目,芸哥儿在广东寻到了合适的地方,到时候别说几万两银子,便是几十万两都不是个事。”

赦大老爷突然给贾琮道出了个好消息,原来贾琮去年时曾嘀咕过珍珠养殖之法。

《文昌杂记》有载:“有一养珠法,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秋即成珠矣!”

珍珠这玩意是需求极大的奢侈品,想来养殖出来的好珠子,会从那些豪商巨贾的口袋中掏出大量的银子。

贾芸是贾氏宗族中难得的人才,虽对读书科举以及行伍之路没有兴趣,但他的经济头脑极为不错。

赦大老爷直接拍板,让他带着家中几位老成持重的掌柜,携带府中帖子去了广东寻地养珠。

上月初,贾芸来信,珠场已经买下,就等明秋收获了。

贾琮虽然欣喜珍珠养殖步入正轨,可他还是一脸的苦闷,嘀咕道:“远水解不了近火,儿子再琢磨琢磨,看从哪能淘换些银子出来……”

“你这么着急要银子干什么?”

贾赦疑惑的坐了起来,将小黑胖子从桌案上拎了下来,严肃的问道:“是不是你二哥之前带你去逛青楼,染上什么坏毛病了?”

你爹我可以当花花太岁,但你小子可不行。老子这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贾琮翻了个白眼,无语的回道:“爹,您瞎想什么啊,儿子这是打算跟四殿下合伙做生意,准备投些本钱进去。”

涉及未来的皇太子,赦大老爷不得不谨慎起来:“什么生意?圣人和陛下会放任你跟四殿下胡闹?”

贾琮跑到房门处,四下打量后关上门窗,跑回赦大老爷身侧小声解释起来。

“老师奏请开海,陛下已经同意。打算在泉州开设市舶司,行商海外。由夏公公的干儿子夏谦负责,组建船队下西洋。儿子与四殿下商议好了,打算参上一股……”

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