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129章 我忍

晋末长剑 第1129章 我忍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5:43

第1129章 我忍

秦王邵瑾已经来到关中一段时日了。

一开始在冯翊,查了查修建在黄河岸边的几座邸阁。

冯翊以及对岸的河东绝对是这一片最富庶的两个地方,定都长安者,经常需要这两地运粮进京,缓解一时的粮食紧张,故黄河两岸的高处修建了好几个邸阁,存粮接近二百万斛。

查来查去,大问题没有,小毛病还是不少的,不过邵瑾引而不发。

司农寺、地方郡县的官员们苦着一张脸,想要凑上去说些什么,却都被挡下来了。这个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有把柄被捏住了。

把柄不大,不至于重罚,但却很烦人。

尤其是造反“老区”冯翊郡,因为频繁的战乱,账目一塌糊涂,地方上的胡人离心离德,怨恨满腹——冯翊郡在晋武帝年间户口是七千七百,也就三万多人,这当然是个假数字,但晋末时冯翊氐羌十余万众骚动,可见此郡成色,不知道的以为是外国呢。

镇西幕府参军、冯翊太守綦毋元以下,对此都躁动不安,好在秦王离开之后,右常侍鲁尚留了下来,与众人“亲切交谈”。

鲁尚出身扶风鲁氏,乃秦王国人。他的身份让一众关西将佐安下了心,随后一番安抚的话语说完,众人不再疑神疑鬼,知道秦王只是小小敲打一下,让他们不要忘了本。

离开冯翊之后,邵瑾在北地、新平、上郡、雕阴的山沟沟里转了一个多月,及至八月上旬才前往长安。

金正对此大为光火,但没办法,派了整整三千步骑前去护卫,连带着邵瑾带过来的二百王府护卫、邵勋拨给他的幽州突骑督一千五百骑、右羽林卫府兵二千四百人,在几个郡四处巡视,比其他几个兄弟威风太多了。

当然,关西情况不一样,形势太过复杂,这是主要原因。

若无精兵猛将护卫,万一某个酋帅铤而走险,击杀秦王于关中,事情可就大发了。

邵勋为了安抚自己的小娇妻和颍川士族,不知道多少人要人头落地,整个雍州估计都要被犁一遍,金正也可以解职回家种地了——若遇上心胸不够宽广的君主,直接找茬杀了他也不无可能。

八月十五,邵瑾抵达了长安附近,进驻阿城,检查武库。

第二天,金正带着幕府长史甄骈、主簿李明、从事中郎辛恕、铠曹掾傅咏、西曹掾严武等人至阿城,拜会邵瑾。

几人中,甄骈算是金正心腹老人了,在河北作战时结识,以宾客起家;

李明出身襄城寒门,族姐李氏乃金正正妻;

辛恕是陇西人,刘汉降官;

傅咏出身北地傅氏,其父傅畅原为镇西幕府长史,已经病逝;

严武是武学生,陈县人,流民之后。历任白超(坞)尉、河清丞、解(县)令,经验还算丰富。

幕僚们都骑着马,身后跟着大群甲士。

邵瑾放眼望去,大约有五百人上下,皆着筩袖铠,器械齐全。

铠甲有些旧了,胸前铁片边缘翻卷着破损痕迹,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暗红色的血迹,似乎怎么清理都弄不干净。

腕甲缠着麻布,手掌宽厚,指节粗大,老茧凸起,此刻正以独特的手法扣着刀柄或枪杆,随时可以劈砍、突刺,几乎已经成为身体本能。

顿项上则是黝黑的面庞,面容平静无比,偶尔见到几个人额角有疤痕,昭示他们过往的经历似乎并不像此刻表现得那样平静。

这是一群在血与火里滚过多回的杀才武夫。而他们的身份却是金正的亲兵,由此可推测这位镇西将军到底是什么风格。

邵瑾早就听闻金正早年身先士卒,经常率精兵突阵,换得满身金创,此言看起来不假。

思及此处,立刻带着王府属吏上前,笑道:“镇西将军来此,有失远迎。”

金正翻身下马,手执马鞭,遥遥行了一礼,道:“殿下言重了。”

说罢,举步上前。

他的身材矮壮敦实,但穿着铁铠时,整个人像是一头横着长的铁甲猛兽,极有压迫力。

这就是凶名播于雍秦二州的“镇关西”啊。

邵瑾压住心中的不适,上前拉住金正的手,道:“往日经常听陛下提及镇西将军,今日一见,果然带得一手好兵。”

他是邵勋的儿子,金正是邵勋的学生,故两人虽然年纪相差很大,却是同辈。

金正没有在意邵瑾示好的话,只问道:“器械可有短少?”

说到此事,邵瑾脸色一正,招了招手。

秦王中尉陈逵立刻上前,身后跟着几名王府护兵,押着一人。

金正看向陈逵。

陈逵拱手道:“好教金督知晓,此人已经承认,盗卖弓梢十把、箭千支、环首刀五十柄。”

金正看向此人,原来是阿城武库一小吏,遂问道:“可属实?”

小吏看到金正就双腿发软,颤声道:“将军饶命啊,仆博戏输了钱,一时糊涂。”

“斩了。”金正不再废话,挥了挥手,说道。

几名亲兵上前,从王府护兵手里夺过小吏,拉到不远处,手起刀落。须臾,一人捧着血肉模糊的头颅,单膝跪地,献给金正。

金正没有接,只看向站在不远处,脸色发白的武库令。

蓦地,他快步上前,拿着马鞭劈头盖脸打下。

武库令不敢躲,虽连声惨叫,仍然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直到金正打完了三十鞭,这才摇晃了一下,轰然倒地。

两名亲兵上前,像拖死狗一样将此人拖走。

金正将马鞭扔给亲兵,又走到邵瑾面前,行礼道:“奸吏坐罪当死,武库令有失察之责,当受鞭刑,免其官。如此处置,殿下可满意?”

邵瑾脸上的笑容都快维持不住了。

他一遍又一遍告诫自己:成大事者,要有容人之量!金正虽跋扈,但威震关西,保得一方安宁,胡汉杂处之地,三天两头造反,就得金正这种人镇守,一定要有容人之雅量!

他暗暗吁了一口气,笑道:“如此甚好。”

王府左常侍袁耽在一旁默默观察。

方才金正亲自动手打的那位武库令,很可能是他的心腹,不然多半被一并处斩了。

阿城这里还有雍州治中从事蒋英(杜陵蒋氏)、京兆太守郑世达等官员,但金正杀人之时没一个人出来阻止。

武库令硬挨着承受了三十鞭才晕倒过去,躲都不敢躲。

被杀的小吏也只求饶了一次,死到临头之时都没敢口出污言秽语。

镇西幕僚、亲兵们视若平常,压根没把这当一回事……

看样子,自五年前金正都督雍梁秦益四州诸军事以来,积威甚深,杀伐甚烈,俨然一地方伯了。

考虑到他是最高级的“使持节”,可杀二千石,在潼关以西可真是呼风唤雨。

天子太信任他了!

袁耽是士人,对这些死人堆里走出来的武夫下意识有点排斥,更有些忧心。

天子在时,一纸诏书就能将金正解职入京。

天子不在,谁能驯服他?

北地的武人属实有点太难对付了,和听到的江东情形完全颠倒了过来。

“殿下先前所述之事,已料理完毕。”金正又说道:“武都、阴平二郡叛乱贼众尽屠之,俘获之生口逾四万,诏命发往荆州,七月已发万人,本月续发一万,秋收后再发两万,如此安排可合殿下之意?”

“孤已飞报洛阳,陛下令弘农、河南、南阳、新野、襄阳五郡拨给粮草,应无大碍。”邵瑾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道:“俘众迁走之后,二郡情形如何?可还有百姓?”

“当然是有的,不过多为暂时顺服。”金正说道:“朝廷也不可能将顺民都杀光,还要他们提供粮草、丁壮攻打汉中呢。”

“攻汉中可有把握?”邵瑾忍不住问道。

“军争之事,谁敢保证?”金正眉头一扬,说道:“昔年我随陛下征战四方,知‘料敌以宽’。殿下乃秦王,天下所重,当知没有哪一场仗是容易的。”

话还是硬邦邦的,不过邵瑾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有点习惯了。

他不断为自己做着心理建设——

关中那么多乱子,换别人来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金正征战多年,一身所学多为父亲传授,对父亲比较尊重。而且他与士族关系极差,也不怎么结交朝臣,纯粹的孤臣一个,只有祸乱一方的本事,没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若国有危难,难道靠大舅领兵出征?

孤先忍着点,忍着点!

想到这里,邵瑾行了一礼,道:“将军征战半生,此诚为至理名言,孤受教了。”

金正见了,微微一愣,然后便点了点头,语气也好了许多,只听他说道:“听闻殿下要去扶风、安定、南安?”

“正是。”

金正踌躇了一下,唤来一人。

“阿爷。”一年约二十的青年顶盔掼甲而来,对金正行礼。

“你带着我的亲兵,护卫殿下西行。”金正说道:“羊彭祖去了武都,阴密、黄石一带有些骚动。卢水胡听闻要南下汉中厮杀,也多有不满。殿下身负天下之望,不容有失。”

“遵命。”青年应道,然后又转身面向邵瑾,单膝跪地,沉声道:“镇西幕府骑兵掾金灌拜见大王。”

“快快请起。”邵瑾上前两步,将金灌搀扶而起。

金灌立刻起身,甲叶子哗啦啦作响,然后侍立于邵瑾身侧,目不斜视。

袁耽眼神一凝,看向金正,这厮有点意思。

“殿下今后当与武人多多亲近。”金正瞟了一眼陈逵、袁耽、郭德等人,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