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魏延不一样 > 第六章 农耕神器

这个魏延不一样 第六章 农耕神器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9:43

第六章 农耕神器

翌日

百姓们养的公鸡纷纷打鸣,将沉寂一夜的革新镇重新激活。

百姓们在吃过早饭后,不管老弱还是妇孺,均提上工具,在队长那里领取任务后,便三三两两的结伴离去。

在革新镇,只要你肯劳动,就有相应的收获,这对被压迫的百姓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毕竟有希望,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他们格外珍惜当下,每天都不用队长的催促,便早早的排队领取任务。

看到这样的场景,魏延虽脸色不变,内心却已乐得找不到北,改变百姓的生活,让所有都吃饱饭,这才是穿越者该做的,去特么的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就算成为天下至尊又如何,不改变底层百姓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和以前的皇帝又有何区别,不过是换了一个人剥削罢了。

“将军,我们是去匠作坊,还是去堆肥厂”

“先去匠作坊吧”

魏延沉吟片刻,决定先去城内的匠作坊视察,至于堆肥厂,他有点心里阴影,还是离开的时候再说吧。

“诺”

……

匠作坊,是革新镇还在规划阶段,就被魏延敲定成立的第一个官办机构,其中聚集了荆州各地的大匠,从事工具的研发与改良,位于革新镇北部,一片低矮的小院里。

而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就是在直辕犁的基础上,改造出曲辕犁。

曲辕犁,可以说是穿越者种田必备,特别是在南方,曲辕犁的出现,至少能提高耕作效率三成以上。

改造直辕犁,不是魏延一拍就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他研究与观察,熟悉它的工作原理后,才让工匠们开始改造的。

直辕犁,两头牛在前扛辕,带动犁头犁地,因为犁头较重,所以经常需要一两个壮汉,在后面将其扶住掌握方向,使其不会左右摇摆倾斜,偏离耕作轨迹。

因为它是直辕的缘故,所以牛儿拉犁时,总是斜向受力的,这样就会导致犁头时不时的跳出地面。

为了不让犁头出地,犁头就必须放置重物,如此一来,直辕犁将会变得非常沉重,耕作效率极其低下。

又因为犁非常之重,所以就需要二头牛来牵引,这样一来,就导致直辕犁转弯半径非常大,在北方大面积种植还好,一到南方,面对星罗棋布的小块碎田,直辕犁也无用武之地。

而且牛儿何其珍贵,魏延怎么舍得使用双牛拉犁。

为此,在魏延幼时,活跃在外公手上的曲辕犁,便成为了他复制的不二之选。

曲辕犁有多么优秀,不需要魏延过多的赘述,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还活跃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地带,几乎家家户户都存着一架。

犁头小巧,能深耕土地,转弯半径小,这些优点都源自于一个小小的改变——曲辕。

它虽然只有一点点改动,但它改变了受力的方向,使斜向牵引受力,变成直向牵引受力,这样犁头就不会跳出地面,也就不需要放置重物,使犁变得娇小轻便。

如此一来,只需一牛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同时,转弯半径也变小,一些犄角旮旯都能犁到,非常适合南方的小田。

为此,他着手成立匠作坊,在荆州各地招募大匠,只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直辕犁的改良,让生产队的开荒,变得更加快捷。

在匠作坊完工后,

他就给领头的匠人,详细阐述过曲辕犁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手绘过一张草图,希望能给他们一点思路。

他相信荆州的匠人们,不会让他失望的,毕竟连诸葛亮都能成为大发明家,那么专业的匠人或许更厉害。

……

还没进入匠作坊,叮叮当当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不知为何,听起来竟有些悦耳。

走入匠作坊,和监事随便寒暄几句,便寻着声音走了过去。

进入一旁的小院子,魏延的目光,就被墙角靠着的两把犁给吸引了去。

先不论被拆掉的犁铲,以及遍布全身的新鲜泥土,单单从外表来看,其基本结构已经和曲辕犁相差不大。

魏延见猎心喜,走上前去提了提,不提不要紧,一提魏延脸色就拉了下来。

这曲辕犁比他想象中还要沉重的多,要想将它稳稳掌握,必须得一个青壮来才行,而且别忘了,这把犁还有铁制的犁铲没有安装。

这样一来, 曲辕犁只能靠牛、驼马来驱动,在魏延的计划中,妇女掌犁,以及使用人力驱动,将变成痴心妄想。

想不明白的魏延蹲下身来,仔细揣摩这把半成品,还别说,真让他找到了原因。

魏延印象中的曲辕犁,是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不知多少能工巧匠层层改良过的。

而眼前的这把犁,是直接从直辕犁的基础上改良过来的,全部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为了不至于在耕地是散架,就必须要增加许多的横、竖的木条,来固定结构,层层加码之下,才让它变得如此沉重。

见此情景,魏延心中长舒一口气,是这个问题还好,他正好有解决方案,就是使用钉子来固定。

钉子,对于现代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说不定在家里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就藏有几颗。

当然,钉子在东汉末年也不是没有,犁头处几个楔形的孔洞,以及孔洞周围红褐色的铁锈,佐证了这一点。

但从孔洞大小来判断,也不能称呼为钉子,称之为楔子更合适一些,你见过一厘米见方的钉子么。

所以,工匠们对于钉子的使用和铸造,恐怕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明确的规格标准。

相信这也是工匠们,为什么采用卯榫结构,而不尝试使用铁钉来固定的原因,毕竟那么大的钉子敲入木头里,再好的木材也会破裂。

找到原因后,魏延便不在屋外耽搁,让亲卫们抬起一把犁,就向着屋内走去,他要今天就将曲辕犁的问题给解决了,为未来的种田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