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614章 杨家幺儿

一品权相 第614章 杨家幺儿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614章 杨家幺儿

对于老爸返回京都,会有不小危险,杨继业早就有所预判,但他相信老爸对其中危险也会有精准的判断。伯权大师随行,路上肯定没什么危险,可到京都后,伯权大师还会留在杨家吗?

太子刘静如今自保都难,皇权争夺,或许比预想要残酷得多。太子府没多少势力,短时间内,能够有自保的力量吗?

不过,力量大小,主要还是看文昭帝的意思。只要文昭帝觉得要保住太子刘静,其他人想动太子刘静就不可能成功。

杨家这边,铁叔他们会不会将之前的旧部,召集返回右丞相府?荣盛镖局这边的力量,在京都确实太薄弱,又没有什么人才可用,对于京都的势力争锋,荣盛镖局的人没有什么经验,应对起来会更难。

如此看来,自己是不是该快一些返回京都?到文朝一年多,杨继业对杨家的认同已经顺利完成,对杨爸、杨妈也完全接受,作为这一世人的父母,他不想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刘老,太子府这边胜局有多少?”杨继业说,随后解释一句,“太子刘静这个人,我觉得坚韧宽厚,如果是他的对手来坐上宝座,我们经营的大环境可能就是另一种势态……”

“杨咏石的顾虑,老夫是明白的。”刘裕说,“皇上突然召回右丞相,我琢磨这不算好事。

这不是对右丞相而言,而是皇上身子可能有大问题,然后才会有这样的落子。我这样猜想,或许京都那边也有类似猜想,然后,街头行刺的事就做出来了。至于,宫内有什么动静,我们远在苏杭,就没法得知,也就不好推论了。”

杨继业点点头,表明自己懂这个事。

刘裕微微沉思,随即又说,“假设皇上身子出问题,那他该怎么做?选择要保太子,才会加急召回右丞相。这些天,太子府和右丞相都处在高度危险之中,但如果闯过这一关,我想太子府就会逐渐接手皇权,京都的局面,一时半会,还不可能明朗……”

“那还好,我们时间上还算够用。”杨继业觉得只要京都那边,一时半会没有真乱起来,他可在苏杭这边多停留几天。

实际上,他即便返回京都,估计也难有作为。按照刘裕的推测,文昭帝可能身体有不小问题,但暂时还不会发作。右丞相到京都后,太子刘静可能会开始监国,权力逐渐转移,这样一个过渡时间,权力之争激化是必然的,但文昭帝那边肯定也会支持太子刘静。

“杨咏石,你对京都的消息更多一些吧,有没有什么最新不进展?”刘裕说。

“刘老,京都那边确实有我们一些人手,开了几家店。不过,他们还得从街上打听,真正机密的信息,是无法得到的。”杨继业想了一阵,觉得还是将自己背后的一些事情,透露给刘裕,这样彼此之间更多信任,“刘老,右丞相有三子一女,老大战死北地,老二不过一八品小官,女儿女婿也不得意。那个幺儿……”

“哦,杨咏石对右丞相一家比较了解啊。”

“能不了解吗,那个幺儿,就是小子……”杨继业笑起来。

“……”刘裕看了看杨继业,摇摇头,苦笑一下,“杨少爷瞒得紧,老朽早该想到才是。荆蛮楚地出来的杨姓,除了右丞相一家,谁还有如此的文采与才干?蛮族军能够折服,本身就不一般之事。”

“刘老,小子并非有意隐瞒。我出来,与家父确实没有丝毫关联。家父在荆蛮楚地,一直居家读书而已,与蛮王见面,不过是每年的端阳节。小子在苏杭这边的事情,家父也仅知晓一二,不会过问……”

“杨少爷的手笔,与右丞相不走相同路。也因为这,才让老朽没想到杨少爷出自右丞相府啊。杨少爷才华横溢,千古一人,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裕不吝啬赞誉之词。

“刘老,这个事情还请您老不外传,京都那边,我看你过些时日会过去,却不想让京都得知我们在苏杭所作的事情。”杨继业说,“苏杭这边的商会,除了在内陆找货源之外,对内不做其他贸易,尽可能减少我们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当然,从海外得到奇物、新品等,在国内商贸,也不是不可,但要走正规商路……”

“杨少爷的用意,老朽明白了。你放心。”刘裕说。对于杨继业的新身份,只会让苏杭这边的股东们有更安全的感受。

“杨少爷,京都形势诡秘,但想来右丞相一定有所防范。虽说右丞相离开京都六年,京都人对右丞相还是最敬佩的,特别是士林中人。右丞相就是士林的一面旗帜、一座最高峰,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容置疑。如此,右丞相返回京都,才有定鼎京都之力……安全问题,想来更不需担心……”

过杨继业的身份后,对于右丞相府的态度,自然不会是冷峻分析和侧目观察的态度。刘裕对杨盛文显然也是崇拜的,他如此说,或许与京都的现实并不相符。

杨继业表达了感谢之意,对于老爸返回京都,明争暗斗,身处危险,也确实无能为力。从实际情况而言,荣盛系列根本没有力量可影响到京都的势力结构,甚至都无法插手其间。

虽有无奈,但杨继业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关于苏杭这边集团的发展与布局,讨论差不多,形势明朗,往后不过是落实而已,资源和资金充足,但要做成杨继业的构想,却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眼下可做的事情也多,一来是广招工匠,尽快突破对材料的研发,对武器的,特别是火炮的制造和威力的提升;二是海战军兵的招收和训练,这方面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苏杭平倭之后,流民必然会返回各地,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到时候,招收兵源会缩减,难度会更大。招收的海战之军兵训练,杨继业也有了规划,那就是乘着平倭之胜局,乘势攻占一些海岛,在海岛上训练军兵,苏杭这边的人都不会得知,能够做到完全的隐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