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278章 九个一

一品权相 第278章 九个一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278章 九个一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谁个酒杯频。

客路鹰山晓,河桥柳水滨。

城南凝望处,梧叶下秋旻。”(? 郭第,稍改动。)

周学朝这首诗诵读出来,无疑是到一定的高度。没有题一个秋字,但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触发而伤感。

看到周学朝面带笑意,自然是为自己这诗而意气风发,完全可将华新社这边的人碾压下去。诗很快被传开,几乎所有人都在念诵,而后体会着诗句的意境。

杨继业听了周学朝这诗,倒是笑笑,诗虽不错,可要说当真传颂千古的程度,却达不到。哪怕传扬出垣武城,都不容易的。

孙晓君反复念过这诗,神情有些压抑,但他先看了看钱儒龙。先知道钱儒龙能不能追上这样的诗句,却见钱儒龙也是神态凝重。再看杨继业时,见杨继业似乎在沉思,也不多打搅他。

钱儒龙知道,这时候还不能让杨继业就上,文峰社那边除了周学朝,另外还有一个周远山的,诗才也不差,至少不会比前面的人差。华新社这边,也唯有堵上杨继业能够出好诗,才可能胜出文峰社。

至于柳风社,虽然也有不错的诗词,总体而言,真正争胜的还是华新社和文峰社两家。

钱儒龙走出人群,到高台中间,神态一沉,便念诵起来:

“秋风吹雨过南洲,一夜新凉是入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夏云英,稍改动)

钱儒龙这诗也是基于城南露洲而发,于情于景也算切合。这诗即使细论起来,可能要稍微逊于周学朝的诗句,但也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如此算来,倒是不算输与对方。

周学朝这时候便说,“孙晓君,你我双方,该出来的人都差不多了,华新社不会是请外人帮忙吧?”

“周兄,杨咏石本来就入我华新社,自然是华新社一员,有什么不对吗?正好你文峰社还有周远山,与杨咏石一拼,我想,周兄肯定会胜出的。”孙晓君故意这样说,倒不是贬杨继业,而是因为周远山三十多岁,杨继业才十六岁,年龄上的差距大了。

“作诗写句,又不是那些下人担担子。看的是谁悟性高,圣学得用心悟。”周学朝冷声说,知道孙晓君故意将这个年龄问题摆出来,那是在为杨继业争年龄优势。

虽说这样的比诗、论诗,是不看年龄大小的,但在各人心目中,对于年龄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一个人的才华、才学,与年龄还是有较大关系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事,还有就是经历,也是积累才行。

杨继业对此自然不多说,等孙晓君说后,周学朝继续说,“要不这样?我们这边先来?算是让华新社占先了吧。”

杨继业这时候,自然要占据更多的优势,说,“之前两次都是文峰社的人先,这一次还是我先抛砖引玉吧。”

孙晓君原本想等杨继业最后,这样也可看看周山远的实力,就更有把握些。只是,见杨继业已经站出来,也不好多说。

周学朝见杨继业如此,笑起来,说,“杨学弟想先,可不要后悔哦。”

杨继业微笑着,先看一圈书生,见他们都带着期待之态。然后微微一笑,随即,将注意力放在远处江边的一条小渔船上。

他看得有些专注,时间也稍嫌长,使得孙晓君、钱儒龙等人也随同看过去。周学朝、周山远等人也顺着目光看去,而后更多的人都看向那边的情景。

有些人的视野被树林遮住,看不到具体的东西,反而更着急一些。见人们的注意力被引过去,杨继业自然在心中笑起来。远处的小船、渔人等,都是他先前就叮嘱巫豹安排人去做这个样子。

这时候,杨继业将桌上的纸和笔拿来,铺展开。挥笔疾走,笔下出现一行字:

秋江独钓

——城南露洲文会即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世祯)

四句写就,杨继业长舒一口气,这也是为了博取文名,再一次抄诗。心中虽有愧,脸上却装叉,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文朝,这东西是开路先锋,打门锤啊。

孙晓君本来是非常紧张的,杨继业这首诗的好与坏,不仅仅是杨继业自身的文名,还将华新社与文峰社之间的竞争、对抗,牵扯其中,就非同小可了。

诵读了这四句诗,孙晓君特意地向远处江边的小船望去,然后,再一次声情并茂地念这诗。随后说,“这诗如何?大家议一议吧。你们看看,江边的那船、那渔人,杨咏石这诗……一诗二十八言,就有九个一,这才是真真将诗做到绝处!这是传世之诗啊。”

不仅是孙晓君、钱儒龙等华新社的人,对杨继业这首诗次高赞,柳风社的秀才们也是给了高赞;周学朝、周山远等人也是瞠目结舌,不知该怎么说。

对一首好诗,如果你睁眼说瞎话,你所说的话也会被传开,作为反面教材,对你的文名也是有较大影响。为此,周学朝他们真不敢直接贬斥杨继业的诗不好。

对于杨继业在一首诗中,连用了九个一的写法,更是佩服到极点。按照孙晓君所说,千古以来,有谁人敢像杨咏石这样写诗,写出传世千古的名篇?

杨继业这首诗,很快传向楼船去。高台这里,还不知大佬们会对杨继业的诗如画评价,可心里明白,这样的诗、用句措辞、意境之高远,无需听到大佬们的点赞已经有结果的。

文峰社那边还有周远山没有作诗,原本是要同样具有竞技的,比较高低品次。这时候,周远山迟迟不肯走出来,孙晓君看着周学朝和周远山,面带微笑,似乎很耐心地等着。

周远山犹豫再三,最终都没走出人群,不想让自己在这样的诗面前,完全比下来。

在等待中,楼船上对杨继业的诗评价传到高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