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48、元武宗创治改法

新视角读元史 48、元武宗创治改法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48、元武宗创治改法

元武宗创治改法

公元1307年,元武宗海山继承了叔叔元成宗的皇位,成为元朝第三任皇帝。元武宗与守成的元成宗不同,他不因循守旧,而是积极创治改法,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可惜,元武宗只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他的改革措施便戛然而止。

海山,是忽必烈次皇孙的儿子。忽必烈很喜欢次皇孙,次皇孙生下两个儿子以后,忽必烈请道教领袖张宗师为两个曾孙取名。张宗师为两个曾孙分别取名叫海山、寿山,并为他们施法祈祷。后来,海山、寿山果然都当上了皇帝。

真金太子死后,忽必烈原想让次皇孙当继承人,可次皇孙突然得病死了,只好让三皇孙铁穆耳接了班。忽必烈对次皇孙留下的两个儿子十分疼爱,从小给予最好的教育,让汉族名儒、著名政治家李孟当他们的老师,学习儒家经典,又让名将教给他们武艺和兵法。因此,海山、寿山兄弟俩长大以后,都是满腹学问,能文能武。

元成宗在任期间,也很器重两个侄子,任命海山为元帅,统领西北诸军。海山不负重托,剿灭了海都残余势力,稳定了西北地区。此后,海山长期镇守西北,为元朝稳定和统一做出了很大贡献,声望很高。元成宗封海山为怀宁王,赐金印。

公元1307年,元成宗驾崩,因为他的儿子早夭,皇位出现了空缺。按照制度,皇位继承应该出自原太子真金这一系,真金的长子甘麻剌这一支,早就被封到漠北,因路途遥远,很少与朝廷联系。所以,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海山、寿山兄弟俩。

可是,元成宗的皇后与海山兄弟的母亲有矛盾,怕海山兄弟登位对自己不利,于是便与几个亲信大臣密谋,打算拥立元成宗的堂弟阿难答称帝,并召阿难答到大都,参与策划。

皇后的计划不符合制度,遭到许多宗王和大臣们的反对。有人跑到海山的军营里,告知皇后的阴谋,请海山速来大都,争夺皇位。

面对政局变化,海山有点犹豫。他的老师李孟进言说:“阿难答继位,违背了世祖典训,必不得人心。不过,有皇后撑腰,此事如果成了,你们兄弟必然受害。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千万不能犹豫,应该火速回京”。海山听从了老师的意见,立即日夜兼程,返回了大都。

李孟与寿山和朝廷大臣商议,决定先发制人,派兵诛杀了皇后的几个亲信,拘捕了皇后和企图称帝的阿难答,拥戴海山登上了帝位,被称为元武宗。

元武宗与弟弟寿山关系十分密切,寿山在帮助哥哥登位中立有大功,因此,元武宗即位以后,立寿山为皇太子,明确了他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同时约定,寿山死后,再由元武宗的儿子继位。元武宗还任命老师李孟为参知政事,参与朝政。

元武宗即位时,元朝貌似强大,其实已经矛盾丛生,弊病不少,主要是朝廷财政困难、冗员冗费严重、行政效率低下、贪污**问题凸显、经济发展缓慢。在李孟的建议下,元武宗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当时,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的官员大都是忽必烈时期的老臣,元成宗基本没有调整过,因而普遍年龄较大,老气横秋,效率低下。但他们都是元勋功臣,元武宗不好将他们罢免,于是独出心裁,又设立了一个尚书省,分了中书省的大部分权力。

元武宗选拔大批年轻俊秀进入尚书省,其中多数是自己的亲信,命皇太子寿山负责尚书省。尚书省的权力很大,几乎取代了中书省,成为实际上的中枢机构。尚书省虽然行政效率很高,但却与中书省产生了尖锐矛盾,遭到许多元老旧臣们的反对,朝廷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元武宗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遏止**,大刀阔斧地进行吏治改革。他颁发《省部纲纪》,规范官员的行为;实行封赠制,增强官员的荣誉感;提高官员俸禄,高薪养廉;加大惩罚力度,严厉打击**行为;在朝廷设立考功司,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些改革举措大多数是好的,可惜元武宗在位时间太短,没有见到大的成效。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元武宗采取提高盐价、征收酒税、增加富户税赋、改革货币、扩大海运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利有弊,同样实施时间不长,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由于元朝统治重心南移,原来的都城和林已经没有了战略意义,元武宗下诏,取消和林都城的地位,改为和林行省,后来改为岭北行省。元武宗又在河北修建了元中都,作为元上都、元大都的辅助城市。

元武宗尊崇儒学,将《孝经》翻译成蒙古文,刻版模印,下发全国,诏喻民众实行孝道。元武宗还下诏免除儒生的差役,提高儒生地位。

元武宗也崇尚藏传佛教,修佛寺、做佛事,出台了优待喇嘛的政策,不允许人们对佛教不敬。元武宗还崇尚优待道教,对于为他起名的张宗师,更是尊敬有加,封张宗师为大真人。

在元武宗时期,儒学、佛教、道教都得到较快发展。不过,元武宗却下令禁止了白莲宗。白莲宗是白莲教的前身。元武宗认为白莲宗不利于他的统治,下诏禁止了。后来,寿山取消了禁令。果然,在元末的时候,白莲教成为反元的急先锋,红巾军起义的领导者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是白莲教的首领或者教徒。元武宗还是挺有远见的。

元武宗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政策。与高丽的关系十分密切,封高丽王为沈阳王;与安南的关系得到改善,双方不再为敌;与几个汗国保持友好往来,汗国仍然尊奉元朝为宗主国。

元武宗最受人诟病的改革措施,是实行封赠制,大肆进行封官进爵。元武宗标榜自己“溥从宽大”,也是为了笼络人心,打破了许多元朝过去的制度规定,封官、封王、赏赐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是,封赏越多,越容易引发争议,造成混乱。

元武宗不拘旧制,创治改法,出发点是好的,有些也见到了成效。可惜他在位时间太短,有些改革出现了问题,没有来得及修正和完善。寿山继位以后,几乎将改革措施全部推翻。元武宗的改革,成为元朝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过,元武宗不循旧制、勇于改革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元武宗最大的不良嗜好,是迷恋酒色。蒙古皇帝一般都喜欢喝酒,但像元武宗这样嗜酒如命的,却不是很多。元武宗经常彻夜痛饮,毫无节制,身边又美女如云,很快耗尽了身体。有大臣劝谏,元武宗一概不听,反而逼着大臣们喝酒。

公元1311年,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元武宗,因酒色过度,一病不起,丢了性命,年仅三十一岁。

元武宗死后,他的弟弟寿山继位,被称为元仁宗。元仁宗又有新的治国之策,他搞起了汉化运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