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44、海外用兵受挫

新视角读元史 44、海外用兵受挫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44、海外用兵受挫

海外用兵受挫

忽必烈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打败弟弟阿里不哥,灭掉南宋,平定诸王叛乱,几乎战无不胜。然而,忽必烈对外用兵却屡遭挫折,全部以失败而告终。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和惊诧。

中国历代有个惯例,每当新君登基的时候,都要告谕四周邻国,邻国应该遣使祝贺。忽必烈当了皇帝以后,也照例行事。高丽、安南等国都表示祝贺,并称臣纳贡,可日本国却不买帐,不予理睬。忽必烈十分恼怒,一个海岛小国,竟敢藐视天朝大国,必须教训他一下。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令由蒙古人、汉族人、高丽人混合编成的三万多元军,乘兵船九百多艘,从高丽的合浦港出发,向东攻击日本。

元军顺利登陆,接着向九州岛进军。日本国多是山地,元军不擅长山地作战,进展迟缓。面对元军入侵,日军奋起抵抗,战事十分激烈。在日军顽强抵抗下,元军不能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日本腹地。

恰在这时,海上刮起了台风,风雨大作,掀翻了元军两百多艘兵船,许多将士葬身大海。元军意外遭受了重大损失,只得撤兵,第一次讨伐日本无功而返。

日本击退元军以后,信心大增,就在沿海一带修筑堡垒,加强防御,并两次杀害忽必烈派来的使者。忽必烈大怒,积极筹划第二次伐日。

公元1281年,元朝第二次攻打日本。忽必烈接受了上次兵少的教训,组织了十几万兵力,兵分两路。一路由蒙古人和高丽人组成的军队四万多人,仍然从高丽出发;一路由汉人范文虎为主将,率领十万汉军,乘三千五百艘战船,从浙江宁波出发。范文虎带领的十万汉军,是由南宋投降元朝的军队组成的,实际上是原来南宋的军队。

两路大军夹击日本,声势浩大,一举夺取壹岐岛,然后向九州进发。日军并不屈服,而且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随即展开大举反攻,把元军又赶回了海上。

当天夜里,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海上又刮起台风,而且比第一次台风更加剧烈。狂风呼啸,海浪滔天,摧毁了元军大部分船只。范文虎只带少数人侥幸逃脱,其余十几万元军沉入海底,葬身鱼腹。

日本人大喜,举国欢庆,广泛开展拜神活动。他们认为是上天相助,降下神风,将入侵者毁灭了。从此,日本对神风顶礼膜拜,在二战中组织了许多“神风特攻队”。

忽必烈两次伐日失败,固然有意外原因,但即便没有台风,伐日胜算也不大。因为两次伐日动用的兵力,蒙古兵很少,多数是高丽人和南宋投降的部队,战斗意志和士气普遍不高。

忽必烈两次伐日没有成功,而且遭受重大损失,但他仍然继续对外用兵,后来不打日本了,而是远征安南。

安南是越南的古称,在现在越南的北部,自秦朝开始就属于中国领土,唐朝在那里设立了安南都护府,所以被称为安南。在五代十国混乱的时候,安南开始独立,但长期以来仍然属于中国的藩属国。

忽必烈称帝时,安南国王遣使祝贺,称臣纳贡,忽必烈十分满意。后来,忽必烈为了控制安南,设立了安南宣慰司,不断插手安南事务,双方产生了矛盾。安南国王没有经过元朝批准,自己立了继承人,引起忽必烈极大不满。

于是,忽必烈以安南“不请命而自立”为由,予以谴责,并擅自宣布,由安南宗室陈遗爱为安南国王,废掉原来的国王。安南当然不服,杀了陈遗爱,与元朝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公元1284年,忽必烈决定武力征服安南,命右丞相唆都、第九子脱欢为主将,率兵南下。唆都是元朝名将,久经沙场,可是,他带领的南征军,仍然以南宋投降的部队为主体,蒙古兵不是很多。

安南早有防备,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抗击元军。安南军队采取灵活战术,集中兵力专打汉人的军队。汉人军队本来战斗力就差,又对元朝灭宋心怀不满,没有斗志,因而一触即溃。皇子脱欢又中了敌人的美人计,屡吃败仗。元军作战失利,唆都引兵撤退,不料中了埋伏,死于混战之中。元军主将被杀,军心涣散,只得无功而返。

忽必烈很不甘心,三年之后,又调集江浙、湖广、江西三省的军队,号称五十万人,由蒙将奥鲁赤和汉将张文虎率领,第二次大举攻打安南。这一次,汉人军队仍然占多数。

元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可大多数是南宋投降元朝的部队,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安南人知道了这一情况,心生一计,令士兵们全都穿上宋朝的服装,与元军作战。元军中的蒙古兵见了,皆大惑不解,认为是南宋势力又起;而汉人士兵见了,同病相怜,皆无心作战,都一哄而散了。

安南境内山地众多,林木茂盛,安南军队凭坚据守,元军进展不大。进入夏季以后,天气炎热,酷暑难忍,蚊虫肆虐,瘟疫流行,大批元军死亡,士气低落,难以再战。安南军队趁机发动反攻,元军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元军只好撤兵北返,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忽必烈两次征伐安南失败,十分气恼,经过一番准备之后,第三次派兵攻打安南。不料,元军出兵不久,忽必烈就死了,只得撤兵而回。就这样,元朝始终没有征服弱小的安南。

许多人怀有疑问,蒙古铁骑天下无敌,为什么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安南?其实,原因很简单,攻打安南的元军,不是昔日横扫欧州的蒙古铁骑,而大多数是士气不高的汉人军队。另外,再加上地形不利、水土不服、疾病流行等原因,所以,元军始终不能取胜。

忽必烈频频对海外用兵,除了能够满足他的称霸野心之外,并没有多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忽必烈多次对外用兵,实际上是在借刀杀人,借外敌消灭南宋的投降力量。

在忽必烈灭宋战争中,有不少南宋军队投降。忽必烈对他们并不放心,可又不能全部杀掉,于是采取了借刀杀人之计,把他们驱赶到海外战场上,依靠外部力量把他们消灭。究竟是不是这种情况,只有忽必烈自己心里才最清楚。

忽必烈如果真有这样的意图,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必然会激起汉族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致使江南反抗迭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