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蒙古诸王叛乱
蒙古诸王叛乱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与阿里不哥内战的时候,蒙古贵族支持他的不多。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又触犯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因此,蒙古诸王不断发生叛乱,其中海都叛乱长达三十余年。
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聪明能干而又狡诈。成吉思汗把窝阔台指定为继承人,并且说,只要窝阔台家族有一个吃奶的后代,就比其他人有优先继承权。可是,拖雷家族的蒙哥却夺走了汗位,窝阔台家族对此十分怨恨,海都更是愤愤不平,发誓报复。
蒙哥死后,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发生内战。海都幸灾乐祸,他支持阿里不哥,希望战争打得越大越好。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以后,宽大为怀,没有追究海都,还封他为王。可是,海都依然对忽必烈怀恨在心,他暗地里联络一些宗王贵族,积蓄力量,准备对抗忽必烈。
公元1268年,海都联络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一些宗王贵族,召开联盟大会,指责忽必烈被汉族同化,背叛了蒙古,宣布出征讨伐。海都在会上被推举为盟主。
宗王联合出兵,势力也不少,曾经一度攻占了都城和林。忽必烈先后派儿子那木罕、大臣伯颜为统帅,率军讨伐海都。海都的联军人心不齐,难以协调一致,被元军打败。海都便带领自己的部队,与元军开展了多年的游击战,最终被消灭。
在平定海都叛乱的过程中,忽必烈派侄子昔里吉率军参加平叛。昔里吉是蒙哥的第四子,在两个叔叔内战的时候,蒙哥的儿子们全都支持小叔阿里不哥,昔里吉也不例外。不料,阿里不哥却失败了,昔里吉只好表示归顺忽必烈,忽必烈封他为河平王。
可是,昔里吉仍然对忽必烈心怀不满,趁此出兵之际,突然发难,拘捕了忽必烈的两个儿子那木罕、阔阔出以及右丞相安童等人,也举兵叛乱了。昔里吉叛乱震惊了朝廷,两个皇子被拘,平叛元军面临崩散的危险。
忽必烈闻讯大惊,急忙派出他最得力的大将伯颜主持平叛。伯颜有勇有谋,在军中有着崇高威信,很快稳定了军心,击溃了昔里吉叛军。之后,元军通过数年征战,平定了昔里吉叛乱,解救了皇子那木罕、阔阔出和安童等人。昔里吉被擒后,流放致死。
在海都、昔里吉叛乱不久,第三任大汗贵由的儿子也发动叛乱,叛军控制了河西走廊,严重影响了元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忽必烈从南方调来军队,攻打河西,最终平定了贵由儿子的叛乱。
西北诸王纷纷叛乱,北方的宗王也不甘落后,辽东的乃颜公开举兵,反对忽必烈,元朝北部也燃起了战火。
乃颜是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的玄孙,他继承了祖上的爵位和封地,在辽东为王,称霸一方。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中央集权,限制地方权力,引起一些宗王不满。乃颜野心勃勃,又急躁轻率,于是产生了反心。
忽必烈得到密报,与大臣伯颜商议。因为乃颜谋反的证据不足,伯颜自请前去观察动向,并进行安抚。伯颜临行时,带了许多上好的皮衣,沿途送给驿站的官员,驿站官员无不感激称谢。
伯颜到了乃颜营地后,见乃颜态度傲慢,反心十分明显。伯颜以好言相劝,根本无济于事,而且感到杀机四伏。伯颜察觉到危险,当机立断,不辞而别,乘快马连夜潜逃,乃颜立即派兵追杀。伯颜每到一处驿站,驿站官员总是拿出最好的马给他换骑,所以追兵始终没有追上。
乃颜追杀朝廷大臣,反心已经完全暴露。乃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合一批北方宗王,举兵十万,公开叛乱,准备南下攻打忽必烈。可是,忽必烈早就有了准备,做好了部署,并决定御驾出征,一举击垮北方诸王的势力。
忽必烈调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蒙将玉昔帖木儿率领,一路由汉将李庭率领。两路大军从上都出发,日夜兼程,直扑辽东。乃颜没想到忽必烈已有准备,更没想到元军来得这么快,仓促应战,屡战屡败,不到半年,就被消灭了。乃颜被擒,忽必烈下令将其处死。此战以后,北方宗王的势力大为削弱,只得接受朝廷设置的行省节制。
忽必烈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面对诸王叛乱,他沉着应对,指挥有方,将叛乱一一平定,维护了元朝的稳固和统一。可是,忽必烈对海外用兵,却屡遭失败,损失了大量兵力。
这其实不是忽必烈的失误,而是有猫腻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