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权臣霍光 > 第八章 丧侄失子

西汉权臣霍光 第八章 丧侄失子

作者:静思默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8:02

第八章 丧侄失子

第八章 丧侄失子

早朝一结束,霍光就来向武帝汇报封禅礼仪事宜。

按职责讲,封禅礼仪是丞相负责的事情,怎么落在霍光头上了呢?

秦朝及汉朝初期,丞相权力很大。汉武帝做了皇帝,就逐步削弱丞相权力。他把广招的人才和宠爱的侍从封为侍中,在宫中与他们议政,形成了具有决策权的“内朝”,使丞相沦为只是执行国策的“外朝”,这样一来,原来丞相管理的一些事就转到侍从手里来了。

“这些方士真是害死人,让我这回又摊上了个麻烦事。”霍光一边急匆匆走着,一边心里嘀咕着。

原来武帝虽说杀死了栾大,可他妄想长生不老成仙升天之心却没有死。过了几天,他又想起了派到太室山迎候神仙的方士公孙卿。

公孙卿,齐地人,是一个有名方士。当他得知武帝得到河东郡太守献的宝鼎后,也想升官发财,胡编乱造出一本《礼书》,进京花钱买通门路,将此书献给武帝。

武帝看罢此书,正中下怀,速召公孙卿入宫面谈。

大凡骗子,都善言谈。

公孙卿谈古论今,谈天论地,向武帝娓娓道来:“皇上,汉朝的兴盛正与黄帝时代运数相合,汉朝的圣主应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一代出现,并有宝鼎出现,现在宝鼎的出现与神的意愿相通,您应当举行封禅大典。”

“先生,您说朕应该举行封禅?”武帝高兴打断公孙卿的话问道。

“对。”公孙卿他进而说道,“古来举行封禅的有七十二个帝王,只有黄帝登上泰山祭天。汉朝的帝王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在泰山祭天了就能成仙升天。”

“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下名山有八座,三座在蛮夷地区,五座在中原地区,这就是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黄帝常去这五座山游赏并与神仙相会。”

公孙卿一番花言巧语,说得武帝心花怒放,不禁感叹:“唉,我如果真能像黄帝那样升天而去,我会把离开妻子儿女看得像脱掉鞋子一样容易。”

“只要皇上心诚意坚,定会像黄帝那样成仙。”公孙卿摆了一下拂尘说。

武帝一听,心花怒放,立即说道,“朕就任命先生为郎官,现到太室山专门迎候神仙。”

公孙卿走后,武帝整天想的就是封禅,想到封禅自然就又想到了去世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因患上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去世了,死前遗书上奏,对武帝歌功颂德,建议登上泰山封禅,让武帝心喜意动。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最高大典,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想到这里,武帝决定东临泰山封禅,并令霍光传旨给五经博士徐偃、周霸等人拟定封禅礼仪。

“封禅礼仪弄出来了吗?”武帝望着进来的霍光,没等他请安就急忙问道。

“皇上,愚臣无能,这……”霍光支吾着。

“又怎么哪?”武帝不解。

原来封禅自秦以后没有举行,礼制未曾执办,隔绝久远,早已荒废,没有人知道内容。以前曾听一方士建议,采用古书中记载的射牛礼仪,但博士们说礼仪过于简单,不够隆重气派,没有体现出儒家文化,便否定没用。

“皇上,徐偃、周霸他们谁也说不清封禅的礼仪。”

“这么多博士都说不清?”武帝开始生气了。

博士源于战国,到秦始皇时封有博士七十人。汉承秦制,诸子百家都有博士。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文帝时,始置《书》、《诗》博士,并立诸子传记博士,有博士七十余人。汉景帝时,又置《春秋》博士。那时,不仅《书》、《诗》、《春秋》有博士,《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也有博士,虽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武帝即位后,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专立五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教授弟子,故称五经博士。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儒家经学以外的百家之学失去了官学中的合法地位,而五经博士成为独占官学的权威。

“是。”

“不能从《诗经》、《书经》、《礼经》里面找吗?”武帝摔掉手中书简恼怒问道。

“皇上,他们太拘泥于这些典籍了。”霍光停了停说:“有的说鲁礼不周全,有的说齐礼不完善,谁也不敢自由发挥,争来论去,不能定决。”

“一群无用的儒生!把他们统统给我免了!”武帝恨恨说道,“他们是读死书,你是死不读书。”

“是,是,是。”立在旁边的霍光吓了一跳,额上开始冒汗。“臣听负责关中民政的左内史儿宽大人说,封禅盛事,经史未详,应由皇上自行裁夺垂定。”

听了霍光的话,武帝在室内转了几圈,停下来对霍光说道:“好,那朕说个大概,你去给朕弄详细。”

武帝边说,霍光边记。

“愚臣告退了。”

就在霍光快要退出室外时,武帝大声说道:“记住,反正要办得庄重隆重、热烈热闹。”

“是,是,愚臣明白。”霍光赶忙答道。

退出室外,霍光擦去脸上冷汗,长长呼了口气。

霍光接到制定封禅礼仪这个任务后,如同大难临头一般,回到家里吃饭后闷

闷不乐躺在榻上。

“大人,您今天怎么啦?”霍显倚在霍光身上问道。

“唉!”霍光长叹了口气,便把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告诉了霍显。

霍显听后想了一会说:“您怎么不找宫里几个朋友商量一下,看他们有什

么好主意没有?”

“对啊!”霍光一听,坐起来说道,我应该去找司马迁、金日磾、上官桀、李陵在一起商量啊!”

李陵虽然因霍去病射死二叔李敢与霍光产生隔阂,但互相都喜欢对方的为人处事,经过一段时间,两人又和好了。

“可大人你还要去找一个人。”

“谁?”

“桑、弘、羊。”霍显把嘴凑到霍光耳边一字一字说出。

“哎呀,我的小宝贝,你真是又漂亮又聪明!”霍光抱着霍显,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说。

桑弘羊虽然不是他的朋友,但已任掌管生产军粮等事的治粟都尉,代行大农令,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等事,主管盐铁专营,也就是负责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是朝中重要的实力派人物。

本年,为了配合盐铁专营和均输在全国普遍推行,桑弘羊创立了“平准”这一项新的财经措施,在京城设立一个隶属于大司农的名叫平准的专门机构,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当某种商品过分涨价时,就以平价向市场抛售,使其物价下降;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过低,就大量买进,促使物价回升,防止富商大贾从中谋取巨利。平准与均输相辅相成,成为控制市场、平抑物价政策的两个不同侧面。平准要靠均输来提供货源,均输征收或收购的物资,运往京城后也要通过平准出售。就在同年桑弘羊出任由大农令改名的大司农后,奏请武帝批准,大力推行纳粟拜爵、补官及其赎罪政策,进一步扩大了纳粟补官的范围,不再限于官吏,也允许普通百姓出钱买官。

这些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特别是增加了国家粮库的储存,仅仅一年国家粮库就堆满了粮食。武帝非常满意,特别给桑弘羊赐爵为左庶长,黄金二百斤。他从此独掌财权二十多年,为武帝的文治武功出谋划策、提供物资支持。

“大人找过丞相吗?”霍显又问道。

“只要桑弘羊说了的事,就不必找丞相了。”霍光松开霍显说。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的秋天,丞相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御史大夫石庆任命为丞相。当时,对外南边征讨南越、东越,东边攻打朝鲜,北边驱逐匈奴,西边讨伐大宛;对内武帝忙着鼓励礼乐、修复古庙、巡查全国、游玩名山、祭祀天地,结果弄得国库又空虚了。桑弘羊开辟财源,廷尉王温舒推行严苛法律,左内史儿宽推行,这“三驾马车”掌握朝中实权。因此,忠厚谨慎的丞相石庆成了摆设,朝中的大事完全不由他来决定。

第二天一散朝会,霍光连忙去找桑弘羊。他多次伴随武帝出巡,深知泰山封禅,衣食住行、修路搭桥、建观立祠,一行下来将要耗费巨大钱财。制定封禅礼仪,没有桑弘羊的参与肯定不行。

霍光与桑弘羊、司马迁、金日磾、上官桀、李陵几个人在一起挖空心思、费尽心机,终于制定出封禅礼仪,还包括出行日程安排和费用开支核算。特别是司马迁在他父亲司马谈指导下,既引经据典又不拘于经典,贡献了不少创新性点子。

为了保险,霍光把制定的封禅礼仪又送去请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的儿宽审阅。

集体智慧形成的封禅礼仪,走完应该走的程序,霍光最后呈报给武帝,一次性通过,还高兴地称赞他们几人为栋梁之才。

听到武帝赞扬,霍光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不由暗自松了口气。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通往缑氏城的驿道上,旌旗飘飘,乐声阵阵,两、三百名“骑吹鼓员”轮流演奏出行音乐,十八万人马护驾着武帝出巡封禅。

朝中大臣,太子刘据、大将军卫青、丞相石庆等人留在京城,其余全部跟随武帝出巡封禅。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骑马跟随在武帝乘坐的安车后面的霍光,心里一阵舒坦。

霍光想到封禅礼仪的形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可一想到快要到缑氏城了,心里又沉了下来。

因为几个月前,派到太室山迎候神仙的公孙卿报告在缑氏城看到仙人留迹,霍光陪武帝曾来过这里,来了之后,什么鬼迹都没看到。

“你不会是学少翁、栾大吗?”武帝严厉问道。

公孙卿镇静地回答:“皇上,求神之事急不得,应当耐心地长期等候。”

不知这次公孙卿又要怎样糊弄皇上,耍什么幺蛾子,又将劳民伤财。霍光心里感到一阵抑伤。

果不出霍光所料。

缑氏城中岳太室山上,武帝在几个近侍要臣的陪同下正在举行祭祀。突然,

跪在武帝后面的公孙卿大声说道:“啊!皇上,您听,山中有呼喊万岁的声音!”

一听有呼喊万岁的声音,武帝马上起身伸直脑袋倾听,隐约感到好像是有,随后向跪在地上的人问道:“众爱卿你们听到了吗?”

跪在地上的近侍要臣无人发声。

“皇上,下臣听到了。”官任直指绣衣使者江充伸直脑袋大声说道。

直指绣衣使者是汉代受皇帝派遣,奉行捕盗、治狱等特殊使命的吏员。平时主要负责京师治安、督捕三辅境内的盗贼、监察官员和王公贵戚的违制行为;还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出巡中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江充是西汉赵国邯郸人,本出身于市井无赖。他有个貌美性妖又善操琴歌舞的妹妹,便将妹妹嫁给武帝的异母兄赵王刘彭祖的长子赵太子刘丹,从而成为赵王的座上客。后又与赵太子发生龌龊,即入长安举报太子丹有种种不法事情。

武帝劾治刘姓诸王及家属极严,根据江充举报,赵太子刘丹获罪死在狱中。武帝见他身材魁梧,容貌英俊,穿的服饰轻细靡丽,谈吐也很出色,便任命他以谒者的官职出使匈奴。归后得到重用,委任他担任直指绣衣使者。

“你们听到了吗?” 武帝向其他人问道。

“听到了。”

“听到了。”

这时大家相继回答。

“臣我也听到了。”司马迁在霍光扯了他衣服最后说道。司马迁根本就没听到,也没心思听。因为他父亲司马谈因病留滞在途中,心里极为挂念。

“好!”武帝说道,“就在此山再修建一个祠,把山下的三百户划为封邑,名字就叫‘崇高’,这三百户除了供奉祭祀,免除其他的赋税和劳役。”

“遵旨。”祠官和缑氏县令答道。

“还有,禁止砍伐太室山上的树木,违令者斩。”武帝指着眼前的树林说道。

“是。”缑氏县令连忙点头。

大家都说听到“万岁”声,令武帝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大手一挥,“下山,到泰山去。”

大队人马立即向泰山奔去。

“叔,您真听到‘万岁’声了吗?”霍嬗边走边向霍光低声问道。

霍光看了看前后,低声回答:“这还不是公孙卿搞的鬼,我想恐怕是弄些方士藏在山中喊的。”霍光朝前看了看武帝的安车说,“此事不要再说,你也不要经常走在我旁边,知道吗?”

“侄儿明白。”霍嬗勒马立住。

行至泰山后,武帝刚刚用完晚饭,正与儿宽、霍光、司马迁、东方朔等人

谈论以前的帝王来泰山封禅的传说,公孙卿前来说道:“皇上,臣有喜事奏报。”

“又有喜事?”

“我的师弟传信说,海边有神仙出现。”

“是吗?”武帝眼睛一亮。

“是的。”公孙卿看了看霍光、司马迁等人说道。

武帝起身说道:“那好。朕看这里草木刚刚发芽,还未成叶,决定先去海边相会神仙,再回转来封禅,那时一片绿色生机,意境更佳,意义更大。”

“皇上英明。”公孙卿拍手称赞。

武帝看着霍光、司马迁说道:“你俩今夜办好书写刻碑之事,霍光你就留在这里办理立碑、设立封禅的祭坛及相关事宜。朕明天动身去海边了。”说罢又对公孙卿说道:“你明一大早就乘快马前去,遇仙即报。”

“遵旨。” 霍光、司马迁、公孙卿同时答道。

当晚,霍光派人找到材质上乘的石料和手艺最好的石匠,将司马迁撰写的铭词刻好。

霍光、司马迁两人仔细看着刻好的石碑。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

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自得。

“写得好!”霍光向司马迁伸着拇指赞道。

“唉!”面对霍光的称赞,司马迁深深叹了口气说道:“皇上现在是不信儒教信鬼神,不问苍生问方士,如此下去,如何是好?”

“但愿这次不出现郡守县令因接待而自杀。”霍光脸色忧虑。

原来继河东郡太守自杀后,元鼎五年十月,武帝在雍城祭祀后越过陇坻,西行登上崆峒山。陇西郡太守因武帝来得突然,无法供应皇上随从官员的饭食,惶恐自杀而死。

霍光、司马迁沉默。

转眼到了四月。人间四月天,一树树叶绿,一簇簇花开,整个泰山沐浴在春

风里,浸泡在清香中。

“霍光兄!”

下午,霍光检查完封禅祭坛和通往山顶的道路,想到已经提前完成皇上交办的任务,心里十分高兴,不由哼着家乡小曲,走到山脚下,听见有人喊他,抬头一望,只见一匹白马奔驰而来。

“霍兄好!”李陵一边将马交给仆役,一边向霍光拱手说道。

“你好!”霍光拱手答道,“你怎么一人回来了?”

“进屋说吧!”李陵拍着霍光的肩膀一同进屋。

李陵大口将一碗苶喝得干净,“渴死我了。”李陵将嘴擦了擦,向霍光讲述分别以来的事情。

“从泰山到了海边后,皇上巡游海上,先后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八神。在公孙卿的策划串通下,近万人上书争献神奇方术,都说海中有神仙。”

“上万人上书?”

“是啊,这些上书都装了几车。皇上越来越兴奋,下令增派船只,让几千方士在公孙卿的带领下去海上寻求蓬莱仙人。过了几天,公孙卿从东莱郡跑回来说,在东莱夜里看见几丈高的巨人,走近不见其人,只有像很大禽兽的脚印。这时江充也向皇上讲,他在海边听见一个牵着狗的老翁说看见巨人,走近也不见其人了。皇上对公孙卿的话开始有点不信,见江充也这样说,就认定那老翁就是仙人,又下令增派驿车,让几千方士在江充的带领下在陆上寻求仙人。”

“寻到仙人了吗?”

“唉,连仙人的毛都没看到一根。停留多天,见海陆两路不见回报遇见仙人,皇上只好决定返回泰山封禅。走到半途中,皇上派我先来察看封禅的准备工作。”李陵喝了口苶继续说:“恐怕过两天就要到了。”

“哦。”霍光停了停问道:“我侄儿霍嬗如何?”

“不错,他和金日磾、上官桀伴随皇上很辛苦,我看皇上对他很满意。”李陵放下茶杯说,“不过,我感觉他脸色不大好,可能是累的吧!”

听罢李陵这话,霍光脸上露出忧虑。近几日,不知何故,他一直心神不宁,总是半夜惊醒,他担心要发生什么事情。

两天后的中午,春阳行至遍披翠绿的泰山之顶,位于山下东方的祭坛上空一片白云。

四月初,武帝起驾到达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武帝令担任侍中的儒家学者戴鹿皮帽,将笏板用丝带系在腰间,参加射牛仪式。

接着来到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用五色泥土垒成。祭坛上前头,铺着从江淮运来的三棱脊茅,用为神灵坐息的垫席。祭坛下摆放着祭天的玉饰文书,书里内容除了武帝和司马迁,其他人一概不知。

武帝和卿大夫以上官员身着冕冠服,卿大夫以下官员身着长冠服,武帝衣服为黄色,所有官员衣服皆为青紫色。

封禅大典仪式由已升为御史大夫的儿宽主司。因原御史大夫卜式不善文辞,武帝将其降为太子太傅,命儿宽接任御史大夫。

武帝及所有官员跪地祭拜,乐府中的两、三百名“郊祭乐员”演奏祭祀音乐。

祭拜结束时,放出上千只当地白毛野鸡和从各地运来的各种奇兽飞鸟,甚是壮观。

“霍嬗,随朕上山。”祭拜一完,武帝高兴喊道。

霍光走近霍嬗,正欲询问他身体情况,听到武帝叫唤,连忙嘱咐道:“快去,护卫好皇上。”

“侄儿知道,叔。”侍中、奉车都尉霍嬗转身向武帝那里跑去。

武帝没有带上任何人,单独和霍嬗两人登上泰山最高山顶,在山巅上秘密祭天,他人不知道一点活动内容,包括霍光。

第二天早上,霍嬗陪着武帝从山北下来,行至山脚下的肃然山祭祀地神。

祭祀完毕,武帝兴奋之中甚感疲劳,便回明堂歇息。

霍嬗由于整晚在山顶巡护,一夜未眠,回到室内便开始发烧咳嗽,不思饮食。

霍光照看霍嬗一夜,早上又与众人来到明堂。

“皇上,臣昨晚出来小解看见天空有光彩闪现。”上官桀说道。

江充见众人没有附声,大声说道:“小臣我凌晨出来方便,也看见一团白云从祭坛升起。”

东方朔低声冷冷说道:“看来上官大人和江大人都是肾亏,他俩行房事肯定不行了。”

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

武帝即位后征召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被任命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这个东方朔虽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家,可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当然也言论政治得失之事,面陈农战强国之计。

武帝没有听到东方朔的话,看见大家在笑,高兴地说道:“看来朕的诚心感动了天地神仙。”

“皇上,还有皇上的丰功伟绩和雄才大略。”李延年赶紧说道。

“对、对、对。”众臣附和着。

“好!朕决定把今年的年号改为元封元年,大赦天下。”武帝站起来说道:“古代天子每五年到泰山祭祀一次天地,诸侯都要有朝拜的住所才行,朕特令诸侯各自在泰山下建造府第。”

武帝扫了扫众臣,突然发现霍嬗不在,便问道:“霍嬗怎么没来?”

“皇上,霍嬗病了。”霍光答道。

“病了?怎么了?”武帝关切问道。

“他患了风寒。”武帝关切问道。

“霍光,朕令你专门照看他。他是昨晚在山上护卫朕病了的,他父亲死的太早,你要仔细照护啊!”提到霍去病,武帝不由有点伤感。

“遵旨。臣替霍嬗向陛下谢恩。”

霍光话音刚落,李陵进来奏道:“皇上,公孙卿来报,说蓬莱仙岛的仙人又出现了,皇上刚在泰山封禅,感动了神仙,再去就可能遇见神仙。”

一听可能遇见神仙,武帝一下又高兴起来了,连叫霍光平身都忘记说了,“好,朕再去海边,快走!”

海边的夜晚,半轮孤月从云缝里冷冷地窥视着大海,海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无边的镜子,时而一阵轻微海风吹皱海面,把波浪轻轻推送到岸边,拍打着海岸,发出低低的呜咽。

海边附近的驿舍一片寂静,疲劳的武帝及众多随从们浸在睡梦之中。只有一间室内还亮着灯,床边一个人拉着躺在床上的人的手,双泪长流。

这就是霍光与他的侄子霍嬗。

霍光一路护理的霍嬗,途中只能喝点稀粥,时烧时冷,服药不见好转。到了海边的当晚,霍嬗突然病情急剧加重,时至半夜昏迷过去了。

“嬗儿,嬗儿!”霍光一边用手掐着霍嬗的人中穴位,一边轻声呼喊着。

“叔叔!”霍嬗慢慢睁开眼睛,用舌头舔着发焦的嘴唇说。

“嬗儿,你醒了。”霍光擦着眼泪说道。

“叔叔,我不行了,我……”

“不能这样说。等我们回到京城就好了。” 霍光打断霍嬗的话,用沾水的布巾轻轻擦着霍嬗的嘴唇。

这时,霍嬗脸上浮上红光,尽力将双手放在霍光手背上说: “叔叔,四年前我父亲将我托付给您,今天……”霍嬗停下喘了几口气说:“我把我弟就、就……”霍嬗接不上气来。

“嬗儿,嬗儿!”霍光拍按着霍嬗的胸部喊着。

“就托付给、给、给您了。”霍嬗用力说完。

“嬗儿,你放心吧!”霍光将另一只手放在霍嬗手背上说道。这时,霍嬗望着霍光的眼睛不动了,两行眼泪滚了下来。

“嬗儿!”霍光悲痛地低声哽咽。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不能放声痛哭,只能强力抑制住自己,身体强烈抽搐着,不一会他也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霍兄!”一声叫唤把霍光惊醒。他放下霍嬗冰冷的手,开门一看,原来是金日磾。

“霍嬗!”金日磾看到霍光红肿的眼睛和躺着不动的霍嬗,心时马上明白霍嬗死了,径直走到床前跪下行拜。

“谢谢你!”霍光拉起金日磾问道:“你这么早找我有什么事?”

“皇上要亲自出海去蓬莱寻找仙人,据当地渔民讲,这几天有暴风雨,可谁也劝阻不了。我想,也许只有你能劝阻皇上。”金日磾答道。

“那我们快走!”霍光看看了霍嬗说。

霍光和金日磾赶忙来到武帝行宫。

一进入宫内,听见东方朔正在劝着武帝:“皇上,只要皇上诚心,神仙会自己来的。泰山封禅不是就有‘万岁’声和虹光祥云吗?公孙卿说过,寻遇神仙是急不得的。”

“哼。”武帝恼怒,正要斥责东方朔,抬头看见满脸悲痛的霍光和金日磾进来,随即问道:“怎么了?”

“皇上!”霍光跪在地上流着泪说:“霍嬗死了!”

“什么,霍嬗死了?”武帝一下歪了下去,旁边的侍人急忙扶住武帝,让他在椅子上坐下来。

室内寂静。

“霍光听旨!”武帝在小黄门擦去眼泪后,从椅子上慢慢站起来说道,“霍嬗和他父亲霍去病是朕的忠臣,是大汉的忠臣,一定要厚加赙殓。霍光你先护送霍嬗灵柩回京,将他安葬在他父亲墓旁吧!”武帝擦了擦眼泪说,“令霍嬗长子袭父……”武帝这时才想起霍嬗还没结婚生子,赶忙打住。

“臣遵旨,谢皇上隆恩!”霍光跪在地上头说,“皇上,臣走之前还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求皇上看在死去的霍嬗和他父亲分上,听从下臣们的建议,不要亲自出海。”霍光伏在地上流泪说道。

“皇上!”众臣跪下齐声喊道。

“好吧,朕不出海了。”武帝望着跪在地上的众臣,叹了口气说道,“那朕就诚等神仙来临。”

霍嬗死后,武帝很想念他,特地作《思奉车子侯歌》: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

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霍光走后,武帝沿海北上到达碣石山,也没遇见什么神仙,感到十分失望,便从辽西开始巡视,经过北方边境到达九原,于五月底回到甘泉宫,此行共周游一万八千里,用去财钱巨万金。

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霍光正往家中赶着。骑在马上的霍光神情恍惚,悲痛欲绝,几次差点摔下马来。

护送霍嬗灵柩到霍嬗家,霍去病两个夫人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他心痛不已,特别是霍去病夫人流泪告诉他,他的双胞胎儿子中的小儿子霍启被人害死了,犹如晴天霹雳,当场昏倒在地。

“霍大人回来了!”几个邻居见霍光回来,脸色异样纷纷问道。

“你们好!”霍光翻身下马,强献出笑脸向邻居们问好。

“爸爸!”与邻居小孩在一起玩耍的女儿霍梅向他跑来。

“梅儿!”霍光一把抱起女儿。

“爸爸,小弟死了。”霍梅望着霍光说道。

“爸爸知道了,不哭。”霍光擦着女儿的眼泪,自己的眼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大人!”霍显看见进屋的霍光,奔扑在霍光身上放声恸哭。

“哇!”儿子霍禹拉着霍显的裙子,见大人和姐姐哭着,也哇哇哭了起来。

屋里哭声一片。

屋外邻居们听到屋内哭声,有的流泪,有的叹息,然后默然回到各自家中。

一家人哭了一会,霍光放下霍梅,扶着霍显坐在榻上。看着数月不见的妻子,妩媚的脸上流满泪水,显出有些憔悴。霍光心中生出怜意,拉着霍显的手问道:“启儿是怎么被人害死的?”

霍光一句话又引起霍显抽泣一阵。

“人死不能复生,哭也不能把启儿哭回来。告诉我,启儿是怎么被人害死的?”

霍显停止抽泣,躺在霍光怀中。

“孩子在屋里看着。”霍光说道。

霍显从霍光怀里坐了起来,倚在霍光身上,一边流泪,一边告诉霍光。

“自大人陪伴皇上出巡封禅一月后,我按照您出门前的吩咐,上午去看望两位嫂子。”其实她主要是去街上买蜀锦回家做套窄袖紧身的绕襟曲裾深衣,她知道这绝不能告诉霍光。霍显停了停说,“我留下霍梅和霍禹霍启在家,出门时告诉霍梅,我在几案上放了数枚钱,玩一会了,就去旁边的那个小店铺买夹有葡萄的蒸饼吃。”

自张骞通西域,引入了葡萄、石榴、胡瓜、胡桃、胡萝卜等物产,一些商贩便将葡萄放入麦饼中蒸了贩卖,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销量很好。

“我还嘱咐霍梅与弟弟三人不能跑远更不要分散。”霍显看了看霍梅继续说道。

虽说霍梅不是她所生,但霍梅的母亲生前对她情同姐妹,完全没有把她当仆人看待,死之前数次流泪嘱托她好好看护霍梅。所以霍梅的母亲死后,她也没有像那些不善的后母那样对待霍梅。

“那?”霍光问道。

“唉,等我中午前回家,门口站着几个邻居,进屋只见霍梅与霍禹在哭,不见霍启。”

“霍启呢?”

“霍梅告诉我,我走了一会,来了两人在附近耍猴弄蛇,霍禹霍启便要霍梅带着去看。看了一会,又来了一个卖泥娃娃的。霍启跑去看了很喜欢,要买一个。等霍梅回家拿钱去买时,那卖泥娃娃的和霍启都不见了。”说到这里,霍显又哭了起来。

“我以前就说要找个丫头,你说不要,你看,你一出门就出事了。”霍光叹了口气说道。

原来,霍光在与霍显结为夫妻后,认为霍显身份已由仆人成为主人,就要霍显去老家找个女仆。可霍显一想到自己是由婢女引诱男主人成为女主人的,担心“引狼入室”,就说没有必要。

“爸爸,妈妈,是我不好,是我没有看好弟弟。”霍梅哭着说。

“孩子,不怪你。”霍光拉过霍梅问:“没有问周围的人?”

“问了,大家都说在看耍猴弄蛇,没有注意。”霍显说道。

“找了吗?”

“找了。请了很多人帮忙找,最后在城西边一座桥下找到的。我看见他时,鼻子和嘴下面全是血。我可怜的启儿啊!”霍显大哭起来。

霍光一行眼泪流下,“这是被毒死的。”

“街上的郎中也是这么说。”霍显哭着说道,“是谁下的毒手,为什么要害死我们的儿子?”

面对霍显的哭问,霍光两眼向前直盯着,陷入沉思。

“会不会是李敢家里的人?”霍显望着霍光问道。

“绝不会,李家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霍光摇头否定。

“那是?”

面对妻子的发问,霍光想了一会,缓缓说道:“肯定是方士干的。”

“为什么?”

“因为我奉皇上的命令,秘密跟踪栾大,揭穿了他的骗局,被皇上杀了。现在到处都是方士,京城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他们不报复我吗?”霍光握着拳头说道。

“这些骗官骗财千刀万剐的方士,你们不敢跟皇上斗,竟然对我的儿子下毒,我要毒死你们!”霍显咬着牙齿说道,妩媚的眼中发出一道凶光。

望着被仇恨燃烧的霍显,霍光压根儿没想到,用毒药杀人在霍显心中已经打下了深深印记,多年后并用此法来帮助她女儿成为皇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