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328章 国富论(下)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28章 国富论(下)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328章 国富论(下)

朱玉颖有些好奇的拿起送上门,还沾着墨香的书籍,何秋和他父皇朱棣的约定,她也是知道的。

朱玉颖也想知道自家夫君会拿出什么样的稿子。

想来能让何秋有胆气喊出至少比肩《管子》的书,应该差不到哪去吧?

打开书封,首先就看到的是何秋写的绪论。

整片绪论都有将近一万字,全部都是在提前解释经济学的一些术语的。

比如什么叫生产者,什么叫消费者,何为生产力,何为生产关系等等。

朱玉颖看的头都大了,只觉得晕晕乎乎的,但到底是自家夫君的著作,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等她翻开第一章,就看到里面又开始说起商品、劳动、市场等等了,这下子朱玉颖放弃了,开口调笑何秋道。

“夫君难道不打算当勋贵,准备跑去做生意了吗?”

何秋正了正坐姿,认真的说道。

“我这是写的如何经世致用的东西,你若是仔细研读,说不定确实对你经商有所帮助。”

“我打算写一个系列,将这些东西命名为‘政治经济学’。”

朱玉颖撇了撇嘴,嘟囔道。

“能不能经世致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看得人肯定很少。”

这是朱玉颖的真实感受,这本书他看了只觉得很是晦涩难懂,这还是朱玉颖平日里读的书不少,也稍稍能理解何秋的想法。

要是换了其他从小读着圣贤书长大的人,恐怕是一个字都读不进去。

何秋很是洒脱的说道。

“我相信有脑子的人,肯定会认真看下去的,而且必然能得到不少收获!”

朱玉颖大怒,娇嗔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我没脑子吗!”

气恼的朱玉颖抄着小手就往何秋的身上敲了起来,何秋连声惊呼,笑着躲开了朱玉颖的‘追杀’。

何秋写出来的这本《国富论》,中心思想只有三点:国家需要调控市场,把控整体的经济形势;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解放人力资源,调整已经不合适的生产关系。

其实这中间还隐藏了一点,如何公平分配的话题。

不过在现在这样的封建王朝,和气要是明目张胆的说什么公平分配,多劳多得,恐怕能先被朱棣关进大牢。

至于里面填补的一些细节,大都是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和历朝历代的经济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也算是放马后炮吧。

不过经济学不就是这点用吗?

指导当下的社会生产,单单指望经济学是不可能的,这么干最好的结果就是脱离实际,引起国家动荡。

何秋也只能尽量根据自己的见闻,指出当前大明的一些经济问题,并且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开出自己的法子,管不管用另说。

说到底,还只能当作农业社会的一种社会指导,毕竟现在的大明连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革命的萌芽都看不出来,怎么提出警惕资本?

要说资本家,或者说商人,中国自古以来就已经很警惕了,也用不着何秋上杆子去提醒。

所以,算下来,能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了。

别看整本书的自述不算多,也就六七万字,可也是把何秋来到大明后的一些想法几乎全部掏空了。

幸好接下里的百科全书,或者说《永乐大典》并不需要何秋费神,直接拿出来抽到的全本一点点慢慢删改就行了。

皇宫中,一名内侍匆匆将何秋所写的书籍奉上。

“陛下,这是良乡候新著的书籍。”

朱棣有些好奇的接过书稿,喃喃道。

“这小子,怎么写这么快?”

一边的朱元璋也起了兴致,让太监帮他也拿了一本,书刚到手里,两人就被封面的《国富论》三个大字吸引住了。

试问那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呢?

看完绪论和第一章,朱棣就已经开始感慨何秋的思维之活跃了。

任谁都想不到,何秋这次竟然是直接抛开了儒家,话里提都不提仁义道德,直接讲起了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朱元璋虽然老了,精力有些不济,但多年的皇帝生涯也能让他看出来这本书的妙处,和朱玉颖这个傻孩子可不一样。

沉吟片刻,朱元璋说道。

“何秋的这本书,还是太过艰涩了,恐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啊!而且更是难以充当变法派的理论依据,有些不合时宜啊!”

这话真的没错,单单看这本书前面一大堆的定义,就能把人劝退了,很难有人能坚持着读到最后。

而且,朱棣之所以让何秋写书,重点不就是找到一个能够用于变法的论据吗?

就像是王安石变法前,玩出一出新学,这样的操作,朱棣父子也是很羡慕的。

朱棣不以为然的说道。

“那就让他写一本更简单的书出来就是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何秋打死都想不到,本来叫上这一本书就够了的,结果还被重新抛来,让自己写上一本通俗易懂的《国富论》。

何秋坐在府中,真的是欲哭无泪啊。

纵然是自己的身子都感觉被掏空了,可这事又能交给谁呢?

推脱?推脱是不可能推脱的,朱家父子决定下来的事,又有几人能够推脱呢?

至少何秋没这个本事,苦逼的何秋再次埋头开始秉烛写书,发愤图强。

熬了五夜,勉强赶出来一本《国富论小识》,这本书里压根就不再提那些定义了。

何秋在这本书里将国富的概念玩出花来了,直截了当的定义了国富和国强的关系。

开篇开宗明义说,国强自然国富,国富不一定国强。

而且何秋也举出了两个例子,分别是汉唐和两宋。

前两者都是国强、国富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国家强大,所以才富,百姓们也能在汉唐时期感受到国家的富强。

而两宋只是单纯的国富,国家并不强大,也因此他治下的百姓终日提心吊胆,压根感觉不到国家的富强,日子过的并不安稳。

先点明了这两例子,何秋这才开始解释,如何做到国家富强。

这一次,他就没有单单从拗口的经济学方面解释了,而是找了两个易于理解的东西。

一个叫国家的组织领导能力,一个就是国家的整体产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