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327章 国富论(上)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27章 国富论(上)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327章 国富论(上)

何秋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

“陛下应该也知道臣的为人吧?臣可是向来不说空言的。别看四书五经这些东西,看起来精炼,可实际上说的东西只是仁义道德而已。

臣自觉就算写不出四书五经,写一本《管子》还是能做到的。”

朱棣迟疑了一下,缓缓开口道。

“《管子》吗?也足够了,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做吧。”

何秋看到朱棣脸上的神色还是有些不相信,哼哼两声说道。

“臣还打算再写一本书,这本书要包罗万象,涵盖所有能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成为一本百科全书!”

朱棣有些疑惑的问道。

“百科全书?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本书里写到的方面齐全。”

何秋有些骄傲的说道,他这话不是吹的,他手上就有抽到的百科全书,只是和时代差距太大,需要进行删改。

朱棣嘟囔了一句。

“既然如此,何必叫什么百科全书?叫《永乐大典》岂不是更好?”

说完,没等何秋反驳他,朱棣骤然兴奋了起来。

“对,你这本书就叫《永乐大典》好了!父皇的时候有《洪武字典》,我的永乐朝也不能落下!”

何秋张了张嘴巴,有些说不出话来。

这父子俩,真的是一个毛病!

ttǎ n ¢ 〇

太不要脸了!

之前的时候,自己在那整理字典,就被朱棣献上去给朱元璋,硬生生把本来弄好的字典,变成《洪武字典》,何秋都快憋屈死了。

好家伙,这次的百科全书,也要被朱棣抢走,何秋很是不满,有些愤愤的说道。

“陛下,臣想要做的这本书是为了构架新的知识体系,而非用于歌功颂德的!”

虽然何秋很不高兴,但朱棣很开心啊,笑眯眯的说道。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不管你怎么说,这本书肯定就是在我永乐朝写出来的,这样的一本鸿篇巨制,不缀上朕的年号有些说不过去吧?”

何秋虽然很是生气,可也拿朱棣没什么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堪称天底下最为流氓的人之一了。

区区臣子,想要和皇帝争,实在太难了,何况是朱棣这样霸道的皇帝。

朱棣瞧出来何秋的神色不太好看,也怕何秋就这么撂挑子了,当即许诺道。

“这本《永乐大典》和之前的字典不一样,朕会把你的名字写在最前面,让世人都知道这是你编纂的。”

何秋的神色这才好看了些,但还是坚持道。

“空口无凭,请陛下立下字据吧!”

朱棣有些讪讪的摸了摸鼻子,这种不信任的姿态,也是没谁了。

但他也不好再得罪何秋了,老老实实的拿出来自己的私印,给何秋写下字据,约好了此事。

何秋拿到字据之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收起条子,就直接离宫了。

朱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情也挺不错的,当了皇帝才知道皇帝到底有多孤独。

之前能和自己有说有笑的那些人,现在都畏畏缩缩的,也只有何秋还是像之前那样对他,这让朱棣能从他这寻找到少许的乐趣。

先不说朱棣怎么在那臭不要脸的耍无赖,何秋回到自己府中,就先拿出自己之前已经写好的一份稿子。

这篇稿子,之前他就已经写好了,可是改来改去怎么都不算满意。

其实何秋写的就是一本经济学的东西,说他是宏观经济学也行,是政治经济学也行,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要说经济学的思想,中国先秦时期也出现过,而且不止一家。

《管子》一书中的治国篇、侈靡篇以及轻重等篇都着重提到了经济生产,可以视为中国最早涉及经济学概念的书籍了。

而后的荀子也专门写了一篇《国富》,探讨如何富国强民,提出以农为本,肯定商贾的作用,但同样提出了要限制商贾的思想。

这样的思想和商鞅、韩非子的思想几乎不谋而合,深刻的影响了后世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而正是因为此,何秋才觉得自己这本书如果写成,绝对不亚于《管子》。

可是何秋使足了力气,也很难讲后世的一些经济学术语,转化成简炼的文言。

比如经济学中常提的自然人、法人、理性人等等概念,若是换成文言,可能要把人绕晕,至少何秋是没那个水平,把这些东西换成文言还能给人掰扯清楚的。

咬了咬自己的笔杆,何秋最后还是自暴自弃了,索性就把这本《国富论》纯用白话文解释妥了。

何秋的这本《国富论》,既有亚当斯密的一些思想,但更多的还是用的马恩的一些想法。

毕竟前世的时候,何秋受马恩熏陶了那么久,而且在大明,他手上只有一本《资本论》,可没有《国富论》。

说到底,这本《国富论》也是想蹭蹭荀子的光,谁让荀子有篇文章叫《国富》呢?

再次认真校对了自己的这篇文稿,何秋直接将稿件交给大明内务府的印刷机构,由他们遣专人印刷。

如今大明的印刷行业,也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这一点说起来和何秋折腾出来的《红楼梦》这些书,还有些关系。

本来何秋虽然弄出来了蜡印机,可蜡印机印刷出来的东西,质量不好,用来传递公文还行,印刷书籍,就有些简陋了。

但又因为书籍出版业和小说行业的火爆,有大批商贾和富家子弟往印刷术里砸钱,直接弄出来了价格昂贵的铜版印刷术。

一套完备的铜版活字,价格将近几十万贯,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了。

目前为止,也只有朝廷的内务府、还有大明的两家大书商手里有这样完备的铜活字。

何秋作为朱棣的女婿,他想要印书,自然而然的,就找上了内务府。

这里面的人也不敢怠慢何秋,谁让何秋是皇亲国戚呢?

收到了何秋的文稿,这群人连夜安排人挑拣活字,在这里印上了,紧赶慢赶,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将三百本新出炉的《国富论》送到了何秋的府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