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222章 朱元璋的担忧(上)

第222章 朱元璋的担忧(上)

不提朱元璋心中的这些感慨,只说蓝玉打算离京,回到凤阳府编书的事,就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可是蓝玉啊,刚立下灭亡北元的大功,忽然就要回家修书了?

不少文官们暗地里弹冠相庆,蓝玉现在是武勋里最大的那面旗帜,又是太子的亲家,之前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他要离京了,这对文官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而且从这事上,不少精明的人都看出了问题,蓝玉上书回家修书,朱元璋批准,这其中居然没有太孙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蓝玉都是太子的舅舅,朱允炆的嫡母可是人常氏,也是蓝玉的外甥女,算起来朱允炆同样也要喊蓝玉一声舅父。

可是如今蓝玉辞官离京,朱允炆居然不闻不问,连个挽留的姿态也没做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太孙不喜欢蓝玉?

更进一步的说,是不是太孙对武勋们没有好感?

再联系到现在太孙身边没有一个武勋子弟,这些文官们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工作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

不少人已经在心里盼着朱元璋早点死了,这样一来只要太孙登基,他们文官的春天就来了!

要知道终洪武一朝,虽然武勋被处置的很多,但是文官被处置的更多啊!

而且武勋一直骑在文官的脖子上拉屎撒尿,这些从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丘八,才不会对文官们有多尊重。

也就当年跟着他们一起打天下的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在他们面前有几分面子,那也是因为他们在大明建立的过程中出过大力。

可现在朝中的文官,大多不过是科举读书才当上官的,而且这些人一向眼高于顶,对武勋是一百个看不上眼。

认为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才熬成了一方大员,可是上面有朱元璋紧紧盯着,一旁又有他们这些整天胡嚷嚷的武勋看笑话。

更何况有些武勋那真的是大字都不是一个,就凭之前从龙的功劳,官位还在他们之上,这让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的这些人如何能忍?

蓝玉如今离京了,老一辈的国公还在京城的,就只剩下信国公了,汤和一向不怎么管事,这也是他们都知道的。

这就意味着武勋成了一盘散沙,他们想怎么拿捏,就能怎么拿捏。

有些热血上头的官员已经在私底下写弹劾信了,誓要给这群武勋们一个好看的。

蓝玉对自己离京后,武勋们的处境也是心知肚明,但他是真的护不过来这么多人。

何况很多武勋屁股下面也是一堆屎,就连蓝玉自己也不怎么看的过眼,他蓝玉别的不说,至少敢拍着胸口保证,没有克扣过士卒们的粮饷。

文臣们屁股下面也不干净,可是人家吃相上,就比武勋好看了太多,何况笔杆子在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就是蓝玉也对这些文官没什么好办法,最多只能是视而不见了。

现在的蓝玉才有些明白,为什么徐达对文官那么友善了,信国公汤和这个资历这么老的,从来不掺和具体的朝政。

他们早就看明白了,只要天下大定,武人就是比不过文人,何必在这种事上和他们这些人浪费口舌。

但只要是在位的皇帝不傻,就不会真的放弃他们这群武勋,毕竟与国同休的还是这些老弟兄们,而不是文臣。

若是真的到了王朝崩塌的时候,文臣们还可以改头换面,投奔新朝,他们这些武勋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朱元璋最近也是有些累了,毕竟年纪上来了,手下的儿子们又来了一出兄弟相残的戏码,自己最喜爱,也是最出色的儿子朱标去世。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反思,自己是真的老了,所以宁愿多抽些时间,拉着汤和聊天下棋,把其他的一些日常事务大都能交给朱允炆处理。

朱元璋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朱允炆快速成长起来,毕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朱允炆早些接触朝政,若是有什么处理不好的地方,朱元璋还能帮着兜底,可若是等他去世之后,骤然让朱允炆这个孩子接手大明,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这一日,朱元璋正在和汤和下棋,让朱允炆侍奉在旁。

朱元璋看看棋盘上的残局,老朱这次输得很彻底,也就是汤和这个老朋友了,别人恐怕就不敢下赢他,更遑论给他来此屠大龙了。

朱元璋笑着说道。

“鼎臣近来棋艺见长啊。”

汤和拱了拱手,笑眯眯的说道。

“不是臣棋艺见长,而是陛下心思在国事上罢了。”

朱元璋看着汤和,有些感慨,能跟他这样说话的老朋友越来越少了,有些是病逝了,有些被他杀了。

就连汤和如今的这番表现,又有几分是出于真心,又有几分是表演呢?朱元璋已经有些看不清了,也懒得再去深究。

朱元璋转头看向一边的朱允炆说道。

“改革之事,推行了也有半年了,派往地方的太学生、新科进士和勋贵子弟也都回来了,你去接见下他们,认真听一听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之后,朕就打算全面推行改革了。”

朱允炆有些迟疑,如今真的要就这么全面推展改革了吗?

“皇祖父,如今朝廷之中对改革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听说地方上也是怨声载道,是不是可以暂缓一下,等到朝中诸事稳定后再行改革?”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

“正是要趁现在朝中动荡才好安排人进行改革,若是朝中一潭死水,又有几人会推动改革呢?”

朱元璋的这种思路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不从什么为国为民的大道理给朱允炆解释,只说明了一点。

当官的总是想要升迁的,如果现在朝廷大肆推行改革,总有些人会因为此事出头,而朝中有些动荡,空出来不少官位,恐怕不少人都在盯着。

在这种时候朱元璋如果放出去全面改革的信号,就是为了升迁,下面的官员也会大肆吹捧改革,至少表面上要当改革的急先锋。

而朱元璋让朱允炆去接见的都是一些年轻人,有文有武,还都是到地方上采风半年多的,不管能力如何,至少态度是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