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蓝玉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蓝玉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蓝玉

朱元璋收到蓝玉上的折子,考虑良久,最终还是幽幽的叹了口气,批准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现在蓝玉说要闭门修书的意思,就是不愿意在掺和这堆朝政了,大概也有因为太子之死心灰意冷的缘由。

蓝玉自陈如今年近五十,多年征战,身子骨大不如前,每到雨天腿脚就隐隐作痛,这些事朱元璋也是早有耳闻。

而且蓝玉所说的,替他姐夫常遇春和他自己修兵书这个事,也确实击中了朱元璋的内心。

常遇春堪称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猛将,可是却英年早逝,子嗣又不算争气,也就是这次常茂敲登闻鼓让朱元璋高看了他一眼。

可是常遇春的家学一点也没流传下来,常茂这两个小子都不知兵,若是由蓝玉这个做小舅子的整理兵书,也算合情合理。

朱元璋自然没有什么借口阻拦,何况他现在也看出来了,朱允炆好像并不打算对常蓝两家亲近。

虽然朱元璋一心想让朱允炆多和他们接触,毕竟他们两家本就是太子一系最有力的支持者,还是武勋,手中有军权。

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允炆明显很不情愿,就是有些接触,也很是敷衍。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恐怕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就只能对常蓝两家痛下杀手了。

这也是朱允炆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如今蓝玉如此知情识趣,急流勇退,朱元璋就是为了死去的常遇春和原太子妃常氏着想,也应该批准。

只是这样一来,朱元璋就不得不为日后的朱允炆感到忧心,他手底下全是文官,没有武勋支持,这对于天子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乱世之中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再清楚不过一个道理,手中有兵,说话才有底气,单指望那些文臣,是没有用的。

现在朱允炆等于是自废一臂,文臣一家独大,而锦衣卫朱元璋这次大肆清查之后,也没遗留下来多少力量。

如此一来,当皇帝的就很容易被官员蒙蔽了,何况朱元璋还在推行改革,也希望朱允炆推行改革,这也是朱元璋父子二人共同的心愿。

如果朱允炆做不到这点,继承不了父祖的志向,就实在让朱元璋感到伤心了。

只是朱元璋也不清楚,朱允炆到底能不能领会他的心意,本来朱元璋还觉得朱允炆确实不错,仓促之下选的太孙也和朱标挺像的,有仁义之风。

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朱元璋发现他和太子还是差了太多,太子朱标那是真的明白民间疾苦的,亲自在各地奔走了很多次。

而朱允炆自幼生在深宫,一次皇宫都没出过,想让他体会到民间疾苦,那实在是太难了。

最少要让朱允炆多次出宫,深入民间查探,可是经过朱标被害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又怎么敢这样把朱允炆放出去?

可是不放出去,朱允炆就永远不能真正体会到民间疾苦,简直成了一个死循环,让朱元璋苦恼不已。

而且朱元璋也发现了,朱允炆和太子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缺乏自信!

朱标是很自信能够把握朝政,带着大明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所以赞成改革,力主破旧迎新。

而朱允炆似乎就把心思放在他身上,只想着讨好朱元璋,顺利继位,至于大明江山如何,大概从来没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改革变法之事,他也只是嘴上喊得响亮。

这是比朱允炆是个废物更让朱元璋为难的地方。

心思就歪了,以后如何能继承他和朱标的遗志?

如果是个废物,朱元璋还好办些,不行就真的在废掉太孙,换上自己的儿子们,或者是朱标的其他儿子。

那样朱元璋也有底气,他日在地下和朱标相见的时候,说明此事,不是爹爹不愿意让你的子嗣当皇帝,实在是这人不堪造就。

可是眼下朱允炆,能力是有一些的,但心思不在正道之上,朱元璋也已经六十多了,实在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再去认真教导一个朱标出来。

自太子死后,朱元璋明显感到自己的经历大不如前,原本可以一手总览的朝政,官员升迁罢免事宜均由他一人而决。

可是现在,朱元璋不得不把权力又让渡给了手下的臣子,如今朱元璋已经明显能感到下面官员对他的态度有所变化了。

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老朱是什么人,那点轻慢隔着奏章他都能闻出来,只是朱元璋要忙得事情太多了,而且样样都是大事。

地方的改革,还有朝中的一些大臣能帮着处理下,可是军队上的改革,有哪个敢接手?

而且如果朱元璋不趁着自己还在,把这些东西改好,指望朱允炆,一没威望,二没关系,恐怕最后只会不了了之。

而且朱元璋还要帮着教导太孙,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只有皇孙教育好了,才有可能继承他的遗志。

要不然人亡政息,就是他朱元璋事情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朱元璋又拿起手边的另一份奏报,说的是朱允炆在跟着禁军将领习弄武事的表现。

虽然这些给朱元璋报告的人,说的都很委婉,但是朱元璋还是看出来了,这位太孙朱允炆在习武的时候,表现得很差劲。

倒也不是说他身体不好,不能持续锻炼,学一个十人敌。

而是朱允炆对武事非常厌恶,每次去习弄武事都非常不情愿,就是给他讲一些兵书和实例,都是一副蔫蔫的样子。

这还是经过上奏的人修饰过的,可想而知,平日里朱允炆对武事的真正态度如何。

这一点才是朱元璋最感心痛的,朱允炆完全没有意识到朱元璋让他学习兵法,操弄武事的深意。

只是把它当成一件可有可无随便应付的差事。

如果朱允炆这样做下去,很可能就会和朝中的武勋们离心离德,边将不受重视,恐怕大宋文贵武贱的风气又要在大明出现了。

朱元璋辛苦了一辈子,最后临老了还要推行改革,为此折进去两个儿子,可不是为了看到大明变成另一个大宋的。

不说回到那种出将入相的年代,至少也要文武并重。

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汉唐雄风,才算真正铸就一个即便王朝灭亡,仍然被百姓感念的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