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84章 先行安排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84章 先行安排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84章 先行安排

不管方孝孺和黄子澄他们这群人什么时候到,蒙古降兵的处理不能再拖了。

何秋让军中的士卒们帮着看着这些人,每天让他们一起修路,现在密云附近的军将很多,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何秋本来还一直派人盯着这群蒙古人,防着他们聚众闹事,毕竟谁知道有没有脑子不好使的呢?

结果发现,这群蒙古人老实的不得了,何秋派去的人就跟他汇报,说是压根不用人盯着。

何秋感觉非常好奇,就领着两个护卫,窜到这群蒙古人的营地了。

刚到这群人的营地,何秋就差点没被扑面而来的骚臭味给熏死,何秋差点没喘过气来。

好不容易适应了,就找着营地里的蒙古人问。

“你们觉得现在的日子过的幸福吗?”

然后何秋发现,他对面的这个蒙古人跟他大眼瞪小眼,绝了,这个蒙古人压根不会汉语。

何秋无奈之下,只能让营地里懂汉语的人出来,跟着一起,当个翻译。

然后重新问了一遍。

他面前的蒙古人就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就是,他感觉现在的日子很好,能吃饱,有火炕,不会冻着,他还想一直这么干下去,问何秋这样的活能干到什么时候。

何秋又连着问了好几个蒙古人,都是这么回答他的,搞的何秋看那个翻译的眼神都不对了。

不会是你小子报喜不报忧,随便翻译糊弄我的吧?

跟着他的那个蒙古翻译,大概看出了何秋的意思,涨着脸,给何秋解释道。

“贵人,我没骗你,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之前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日子也就是比现在好过一点,但我的族人们每年还会被冻死不少。”

“所以,我也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卖卖力气,又不用跟着那群头人们打仗卖命。”

何秋仔细打量了下眼前的这位翻译,好像还真是一个部落首领,穿着都和其他蒙古人不太一样。

这样看来,这些人说的都是真的了?

要是如此,那何秋之前考虑的安排计划,可能就要做一些修改了,因为就目前来看,普通蒙古人对这样修路干活,确实不怎么排斥。

他们也不是很懂怎么种地,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他们变成自己手下的建筑队?或者是工坊里的工人呢?

何秋想到这,匆匆和这位翻译说了一声,就离开了蒙古降兵的营地,跑去找朱棣了。

朱棣听完何秋说的,他也有些心动,毕竟是几十万人,如果真的能做到老实干活,不反抗,那对北平都司的道路建设,是有大用的。

能增强北平都司,就是变相的增强他燕王府的实力。

不过考虑到事关重大,他还需要好好想想,再和蓝玉等人商议一下,再行上报朝廷。

何秋也不急于一时,反正现在修路的活还够,就让这群蒙古人先干着,再偷偷往作坊里塞点人就是了。

何求现在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就是之前蓝玉耍阴招,针对方孝孺。

蓝玉是太子的亲戚,又是朝廷的永昌侯,方孝孺了不起就是一个文人,现在好像还没有官身,怎么就值得蓝玉这么大动干戈?

听到何秋问这些,朱棣的面容也有些奇怪,沉吟了一会,说道。

“方孝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何秋满脑子问号,他就知道这人后来被他面前的这位永乐大帝诛了十族,别的也就是前些天才知道,方孝孺是太子的师兄弟,难不成他的身份还有什么特殊的?

“方孝孺也就是个一般的文人吧?就算是太子的师兄弟,蓝玉真想动他应该挺简单的?”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

“方孝孺是太子的师弟,也是我的师弟,都是宋濂师傅教的。”

何秋吃了一惊,还有这么个大瓜?好像是的呀,宋濂也当过朱棣的老师。

诶,那这样看的话,那未来朱棣诛十族,杀得方孝孺的弟子,其实都算是宋濂的徒孙,还要喊朱棣一声师叔喽?

啧啧,朱棣这个浓眉大眼的,手真够狠的。

何秋有些感叹的说道:“还真看不出来,你都和他有些关系!”

朱棣嗤笑道:“要真只是因为这个,蓝玉会不敢动他?”

“这个人很有名气,特别是士林中的名气,在儒学上的造诣挺高的,有人说他能成一代文宗,比肩宋先生。”

然后又斜瞄了何秋一眼,说道。

“他这个人又很清廉,品行端正,父皇也知道他这方面的名声,还亲自见过他。”

“另外,他的好学之名,也流传很广,当年求学的时候,一个月只吃九顿饭,还能用功读书。”

何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离谱了。

太子、天子、士林这几方看起来还都挺欣赏方孝孺的,这人不是就成了一只刺猬,就是有心下手,都不知道怎么整治他。

怪不得蓝玉要悄默默的给他下绊子,如果不出意外,方孝孺肯定会成为一代名臣大儒,可惜后来太子死得早。

就目前来看,就是朱棣也很难动他。

一个背景深厚,品行上佳,人脉挺广的读书人,身上还没有黑点。

这人来了,要是真的像蓝玉说的那样,整出来一堆破事,恐怕这些蒙古人的安排就麻烦了。

所欲何秋也打算快刀斩乱麻,怂恿朱棣抓紧和蓝玉等人商量,之前的计划可以做一点改动,如果按照现在修路的那些蒙古人说的,那他们可能真的能够融入到大明。

也不用担心他们轻易有什么反叛之举,毕竟这世道就是这么操蛋,只要能让人吃饱喝足了,很少有平头百姓愿意过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生活,专门当反贼,跟朝廷作对。

朱棣也不含糊,很快就跟蓝玉等人说了下何秋的建议,蓝玉和王弼亲自去蒙古降兵的大营里看了之后,也赞同何秋的说法。

于是,几人就再次联合上表,论证了让这群蒙古人当建筑工人的可行性。

现在还是要等南京方面的回复,只是大营里的就先这样安排,何秋考虑再三,试着给西山煤矿的地方,拨去了三千蒙古人,专门用来开矿。

如果这次也不出现什么问题,那就是真的可行了,至少在北平附近是这样。

剩的时间里,何秋也没啥好做的了,只能在心里念着太子的人和朱元璋的旨意会什么时候到,会不会反驳他们这些人对蒙古人的处理意见。

就在何秋这样忐忑的念叨着方孝孺这群东宫文臣的时候,这些人也终于是来到了密云的大营里。

还没等方孝孺到这安稳两天,方孝孺就抛出一个极其劲爆的方案。

让这些已经投降了的蒙古人,重回草原,大明给他们发放耕具,牛羊,帮着盖房子等等。

一时间,军情哗然。

这真的就离谱了,对待大明境内的百姓迁徙,大明官方给出的条件大概也就是如此了,蒙古人是要比大明的人金贵吗?

何秋百思不得其解,这方孝孺到底是想干什么?

本来他还以为,这么不靠谱的言论,那自然是得不到什么人的支持的,没想到东宫属臣里南方的那些人,竟然纷纷赞成方孝孺的这一方案。

这让何秋差点没把鼻子给气坏了,这群儒生是怎么想的,真就是离谱。

明明是大明打了胜仗,这怎么整的像是大明输了一样。

另一边的营帐里,黄子澄苦苦劝着方孝孺。

“你不能这样做呀,这会让太子很被动的,现在这的都是军中的实权派将领,正式向他们展示太子的想法的时候,不能这么迂腐呀。”

黄子澄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走之前就知道方孝孺会很难搞,但没想到有这么难搞。

就这么在人家的地盘上,提出这种安排建议,把天子和太子的命令也抛在了一旁。

没想到方孝孺瞪着眼睛看黄子澄,怒气冲冲的反驳道。

“此为夫子的仁义之道,要行大道,何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呢?”

黄子澄更绝望了,看样子是劝不了方孝孺了,这人也太书生意气了。

跟着一起来的李景隆,就坐在一边看着,丝毫没有出力的打算,这又是一个只想旁观的‘太子心腹’。

黄子澄只想到过,队友不怎么靠谱,没想到会这么不靠谱,要是他知道正史上,未来他就是跟着这么一群人辅佐朱允炆,说不好现在就会吐血而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