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49章 大动作(上)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49章 大动作(上)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49章 大动作(上)

一日,朱棣和姚广孝一同私下来到了知行书院,找何秋商量事情。

何秋得到消息后,赶回自己的院子,看着坐在茶室的两人,朱棣面色凝重,姚广孝还是穿着那身黑色僧袍,老神自在,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何能给三人上好茶,就出去了,只留他们三个私底下聊天。

何秋呷了一口茶,把茶杯放下,抿了抿嘴,说道:“发生什么事了?”

朱棣不做声,姚广孝只能自己给何秋回话,“朝廷现在颁布了几条新政,其中局势变化莫测,燕王有些拿捏不准,所以来请教你。”

何秋哑然,“朝中局势我还没你姚和尚了解呢,问我,问我有个屁用。”

姚广孝淡淡的说:“这改革之事,不正是你向陛下进言的吗?”

说完还斜觑了何秋一眼,意思是你自己惹出来的事,自己解决。

何秋有些尴尬,“那你先和我说说,到底有何事吧。”

“唔,其一是陛下将你献上的良种在边地推行,以充军粮。”

“此乃善政,应该也没什么人反对吧?”

“其二,派遣御史及刑部各官员巡视地方,展开清查。”

何秋有些迷惑,“刑部的?还要展开清查?清查什么?土地?鱼鳞册刚制好没多久吧?”

姚广孝回到:“自然是清查地方官员不轨之事。”

这不就是后世的巡视组吗?

可是现在这时候,地方上的事情哪能是这么容易被中央的官员一次巡查就弄清的。

更不用说,御史台的御史们大都是刚中进士不久的小年轻,虽然足够热血,也有理想,但普遍没什么手腕,很容易就被糊弄过去了。

除非是某地官员弄得天怒人怨,否则再怎么明察暗访,也很难查出什么。

说白了,大明的官员不可能和百姓有什么交集,这是完完全全的两个阶层。他们也只可能到访到士绅一层,若是士绅和官员勾结,呵呵。

何秋直言:“此次清查恐怕查不出来什么,顶多查处一批蠢货。”

朱棣听到这,忍不住反驳:“何先生未免有些小视我父皇了,据京中的人汇报,此次巡查单单京师附近几省就有数百名官员被牵扯进去。”

还特意举例,“比如苏州府知府买卖妇女,横征暴敛,甚至还敢袭击下去清查的钦差,如今已被我父皇拿下,革职查办。”

何秋只是冷静的看着他:“这是很光荣的事吗?而且这还是京师附近,算是离天子最近的地方了,就这都有如此多的贪腐之辈,可想而知,偏远地区民生如何。”

朱棣被他说的涨红了脸,但又无力反驳,只能重重的哼了一声,用力拍了一下桌面。

何秋连忙安抚:“喝茶,喝茶,你消消气。”

姚广孝冷不丁幽幽的说了句:“此次清查力度之大,只怕有上万人落马。就是那些下去清查的钦差们,怕是也会有不少搭进去。”

何秋和朱棣齐齐陷入了沉默,上万人啊,若是对北元作战,万人丧命看起来还能接受,毕竟是战场。

可如今单单是官场反腐就能死掉上万人,可见大明吏治之败坏,当然也可能是朱元璋对贪污**容忍度太低了。

这还是前两年刚掀起一场“胡惟庸案”,要不然死去的人可能更多。

嗯?胡惟庸案?

何秋想到这面色严肃了起来,“此次清查,可涉及勋贵?”

“自然,军中清查和地方清查是一同展开的。”

“京中大都督如今是谁?”

“傅友德。”

如此一番对白,让何秋彻底明白了,看来朱元璋要把李善长案提前办了,不过这次是否会涉及到李善长,还是两说。

何秋长叹一句:“陛下有仁心啊。”

姚广孝附和道:“不错。”

朱棣有些迷茫,你们俩在打什么哑谜?

姚广孝看到朱棣脸上的疑惑,开口道:“颖国公,孤臣也,本为陈友谅一方降将,和淮西勋贵格格不入,而且在军中少有亲近的将领。

此次将他提拔为大都督,一面避免了淮西勋贵私下求情,另一面又可使太子和颖国公多亲近一二,太子自然要多护持颖国公,更能和蓝玉相互制衡。

此后东宫与开平王、曹国公、颖国公三系将领都有接触,维持东宫地位,太子也可在陛下大行之后有大将可用。”

何秋微微颔首,说起来太子朱标的待遇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秦汉以来,哪朝哪代的皇帝和太子都即是父子,也是君臣,更是敌人。

纵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有巫蛊之祸;唐太宗亦有子嗣争嫡,不得不废掉太子。

而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已经是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了。

还在东宫,就给他配置了超一流的武人集团,常遇春、李文忠、蓝玉、傅友德等等。

换上其他任何一位皇帝,太子有如此庞大的军事武力,早就恨不得以莫须有之名,废掉太子了。

朱棣听完姚广孝的话,心情更加不好了,“太子有如此班底,我又如何才能登临大宝呢。”

姚广孝眼神现出一抹精光:“我看太子不是个长命的人,燕王莫要灰心。”

何秋有些咂舌,这是安慰,还是真神仙?自己要不是从后世过来的,单看朱标脸色红润,神气十足,怎么都想不到他会壮年崩殂。

何秋岔开话题,直言不讳:“我看这次清查,到最后弄不好就又是一个胡惟庸案。”

朱棣有些吃惊:“我父皇还要清洗勋贵吗?”

想到前两年朱元璋掀起胡惟庸时的血色风暴,朱棣就有些头皮发麻,他这位父皇手可太狠了。

何秋说道:“那是自然,这才过多久,各家勋贵就已经堕落,不下狠力气清洗一番,如何才能放心的交给太子?”

“更何况,陛下不单单是淮西人的陛下,更是天下人的陛下,淮西勋贵怎可能例外,而今常平王、中山王、曹国公等大将全都病逝,不正是下手的大好时机吗?”

朱棣被何秋前面那句陛下不单是淮西人的陛下,更是天下人的陛下打动了。

而且就东宫的反应来看,这太子怕也是天下人的太子啊。明知军中清洗勋贵,常平王、曹国公一系的人也都逃不开,还是直接下手了。

这就是我不如太子的地方吧!

何秋没管朱棣,继续问到:“其他的呢?可还有其他动静?”

姚广孝放下茶杯,说道:“这个和上面的两件相比起来就是小事了,陛下要开海禁,大力收取商税,户部所定的商法已经被打回去重改,听说陛下现在对户部极为不满。”

“哦,看来那些大臣们又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吧?”

“何先生高见。据传当初朝议之时,开海禁一策被积极通过了,特别是江南一带的大臣,极力想要推行,甚至差点和北地出身的大臣们打起来。”

“可是到了商定商法的时候,不少大臣劝说陛下,不可与民争利,陛下大怒,下旨罢官抄家。可这明面上的反对没有了,户部给出来的第一稿商法,税率之低,收税范围之小……”

姚广孝说到这里,忍不住摇了摇头。

何秋一看就知道,恐怕这部商法过于离谱。

朱棣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何先生,你说这些户部的大臣们是怎么想的,若是朝廷的税收多了,他们户部的不是第一个受益吗?为何还要这般阳奉阴违?”

何秋心里听了只想笑,不慌不忙的给三人一并续上茶,这才开口道:“他们是户部的官员之前,首先是地方上的豪绅,家中经商之人怕是不少。而且陛下想定的商税,应该是连带官员一起征收吧?”

朱棣点了点头。

何秋笑的更厉害了:“本朝官员俸禄之低,实属罕见,各级官员如果真的只靠俸禄过活,怕是早就饿死了。”

“你大可算一算,一名正七品的县令月俸七石多,这几乎只够他一家勉强吃饱。可地方上小吏的薪水又全是由他支出的,一县之低,小吏最少几十人,若是靠俸禄怎么都养不起。”

“这还没算官员的迎来送往,参加同年聚会之类的,所以有不少官员就在上任之时,夹带商品,躲过关税,更直接的就是和地方豪绅滑吏一同贪污**。”

“再者,大明的税收全部都提取到中央了,地方没有截留,至少明面上没有截留,官员若是截留部分税收用在地方,按如今的规定可也算是贪污了。”

“若是再把商税收到他们身上,那些清廉点的官员就没法做下去了,恐怕最后也不得不与其他贪官同流合污。”

说到这,何秋看了眼惊讶的朱棣,“这恐怕就是一部分对地方情况心中有数的大臣们反对的原因了。

至于另外一部分,不外乎是家中有人经商,官商勾结,靠着家中有人当官,偷税漏税,如今陛下这一刀都砍在人家脑门上了,还不准别人叫两声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