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穿越崇祯 > 第337章 币制之论

朱元璋穿越崇祯 第337章 币制之论

作者:风醉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32:37

第337章 币制之论

朱元璋穿越崇祯第337章币制之论顾继坤看了吴其沆一眼,笑道:「这几年我曾搜集过相关资料,初步估计,每年流入我大明的白银约三四百万两。」

「要知这是禁海的数量,若是朝廷放开海禁,数量必会大大增加,他们若要收购,无异于螳臂挡车......」

朱元璋虽长于战略,但在经济一途,却略有不足。

此刻听了顾继坤的话,好似拨云见雾,豁然开朗。

不过他也有一个担忧,就是顾继坤的方法虽好,却太过被动。

因为按此做法,朝廷仍然没有掌握铸币权。

这时,张名振突然开口道:「忠清兄,我听西洋的传教士说,西洋因信仰问题又发生大战,加之海盗猖獗,恐怕开了海禁,流入我朝的白银也不会增加多少吧?」

朱元璋闻言,有些诧异地看了张名振一眼,随后又看向顾继坤。

顾继坤笑道:「张大人,你说的虽在理,却疏忽了一点,便是习惯。」

「要知这些年下来,西洋人早已习惯了我朝的茶叶、瓷器等物,短时间内必不会改变。」

「何况能购买瓷器等物的人非富即贵,纵使战乱,对他们又有多大的影响?」

张名振自也听出顾继坤话里的讥讽之意,不过他生性豪迈,毫不在意地道:「话虽这样说,但这些年白银流入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若开海禁后,白银的数量达不到预期,而富商又加以囤积,恐对大局不利。」

顾继坤闻言,摇头道:「张大人,你多虑了,要知商人皆是重利忘义之辈,根本不可能囤积那多白银。」

「而且纵使他们囤积也无妨,我们还可以发行宝钞,让他们的白银成为一种摆设。」

张名振偷瞥了朱元璋一眼,见对方神色如常,才开口道:「我朝早年也曾发行过宝钞,反而成了富商剥削百姓的工具,现在若再发行宝钞,百姓应不会接受。」

「而且现在战乱连连,若强行发放,恐会引起......骚动!」

朱元璋听了张名振的话,对他不禁有些改观。

因为朱元璋建国后,因铜矿产量不足,铜钱数量满足不了交易的需求,他便按照宋、元之法,发行大明宝钞。

根据当时交易的需求,大明宝钞的面值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种。

为了宝钞顺利流通,他还特立颁布法律条令,禁止金银的流通,并严令规定超过百文钱以上的交易,一律使用宝钞。

随后又按照一贯钞兑一两白银,四贯钞兑一两黄金的比例,强制老百姓把手里面的金银兑换成宝钞。

除此以外,为了防止民间制造假钞,宝钞除了使用特殊的防伪措施外,还规定印制假钞者一律斩首。

通过这些举措,宝钞开始流通时,效果确实不错。

只是后来随着宝钞的增多,以及假钞的泛滥,使得宝钞快速贬值。

最后被逼无奈,只得又恢复到最原始的以物易物。

以至一些官员领了俸禄后,还要去市集摆摊,换成自家所需的柴米油盐等物......

就在朱元璋沉思时,顾继坤的声音响起道:「先前宝钞之所以难以流通,是因为发行数量没有标准所致。」

「若以国库金银作为基础,或是根据百姓所需发放,并适时调整宝钞数量,自能避免此弊端。」

张名振闻言,摇头道:「现今就是因国库不足,才要发行宝钞,以金银作为基础自不合适。」

「至于你说根据百姓所需发放,未免太过笼统,要知百姓尚且不知他要多少银钱,我们又如何知道?」

顾继坤见朱元璋露出赞同之色,冷笑道:「张大人,这就是你言义不言利的坏处。」

「要知我刚才只是说以国库金银为基础,又没有说一比一的发放,怎会不可行?」

「其实我们只需应对初期的钞银兑换,待恢复百姓的信心后,完全可以采用一比二、一比三,甚至一比十的方式发放。」

「至于说百姓需要宝钞数量,根本不用去统计百姓的需求,只需依据户部的赋税去换算即可。」

「因为百姓购买的就是粮食、丝绸等物,我们有了总数,便能根据其价格推算出当年或当季所需宝钞金额,进行发放或回收,就能保证宝钞的价值......」

张名振听了顾继坤的讲述,觉得此法看似合理,却难以落实。

不过因顾继坤对他语带讥讽,为免对方觉得他在故意挑刺,便没有再开口。

夏完淳见张名振欲言又止,也猜到了几分,于是他直言道:「亭林先生,您这构想虽然合理,却有三个难处,第一就是如何确认宝钞金额。」

「因为宝钞并非只使用一次,而是可以循环使用,那宝钞数量到底比货物总数少多少合适。」

「第二个就是如何调整宝钞的数量,要知户部每年核准各地的税收已是不易,您这宝钞不仅要年调,还要季调,执行起来恐非易事。」

「第三点便是如何让百姓接受宝钞,因为现今百姓已习惯了银钱等物,您突然推出不受欢迎的宝钞,必不会为百姓所接受!」

顾继坤因与陈子龙相熟,对夏完淳也颇为欣赏。

此刻见他年纪轻轻,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心中对其更加看重。

顾继坤略一沉思,便笑道:「夏大人,其实要百姓接受宝钞并不难,因为现今的金银数量不一,使用起来远没有金额固定的宝钞方便。」

「所以我们只需通过试点,恢复百姓对宝钞的信心,他们必会使用宝钞。」

「至于确认宝钞的数量也并非难事,可通过历年银钱使用量和试点情况进行估算,而且宝钞的数量只需一个大致数即可,并不用很精准,因为此点可通过后期调整。」

顾继坤说着,又看向朱元璋道:「但若要调整宝钞的数量,恐需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让各地的官员有权处理当地的财政,这样才能及时调整......」

朱元璋听到前面两点时,本还微微点头,不过当他听说要放权后,眉头立时皱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