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穿越崇祯 > 第336章 海禁之辩

朱元璋穿越崇祯 第336章 海禁之辩

作者:风醉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32:37

第336章 海禁之辩

朱元璋穿越崇祯第336章海禁之辩「归庄,你为何觉得此事不可行?」

朱元璋看了顾继坤一眼,又对归庄道。

归庄先前出言反对,主要还是听说让叶方恒参与海外贸易,心中不忿所致。

此刻闻言,他愣了愣,躬身道:「陛下,江南看似富庶,其实也是危机暗藏,稍有不慎,立时就会烽烟四起......」

他说着,偷瞥了朱元璋一眼,见对方神情如常,又继续道:「众人皆只知江南的农业、商贸繁盛,却不知这些东西都掌握在宗室、官僚以及像叶方恒那样的富商手中。」

「江南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少人都沦为奴隶和佃户,除去一些清贫的读书人外,只有少部分手艺人,依靠丝绸、瓷器等物,活得稍微有些尊严。」

「先前众富商虽也偷偷出海,但因海上盗匪猖獗,常有船毁人亡之险,所以海外贸易获利虽丰,规模却并不大。」

「若陛下开放海禁,有了朝廷的支持,海上风险降低后,官僚、富商必蜂拥而至,他们为了谋求暴利,定会对那些家庭作坊加以迫害,到时江南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失去生计。」

「先前就有不少农奴因不堪忍受盘剥,暴力抗法,要是连那些手艺人也无法安身立命,众百姓会因看不到希望而铤而走险,到时局势恐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归庄的讲述,朱元璋的脸色逐渐阴沉。

不过他却并不在意,反而阐述得越发激烈。

一旁的夏完淳、张名振闻言,在怜悯百姓的同时,也暗中替归庄捏了一把冷汗。

反倒是顾继坤和吴其沆神情自若,面带笑容地看着归庄。

「若依你之言,只要不开海禁,江南就不会乱,百姓才能活下去?」

朱元璋在归庄讲完后,冷声问道。

归庄摇头道:「非也,不开海禁也只能暂缓矛盾,若要江南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废除分封,整顿吏治,让耕者有其田......」

尽管朱元璋的眼中隐现怒色,但归庄依然视而不见,自顾自地说着。

朱元璋见状,心中怒火更盛。

他既恨江南的官僚和富商,也恼归庄的直言不讳。

只是他气归气,却也知归庄说得在理,待对方说完后,沉声道:「归庄,你的胆气和见识,咱都十分欣赏,若是咱让你去江南整顿吏治,你有几分把握?」

归庄闻言一愣,随即高声道:「草民的把握在乎陛下的决心!」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咱已令秦王将淮安的藩王押往凤阳皇陵,你觉得咱有多大的决心?」

朱元璋此言一出,在场之人皆是大惊。

归庄惊讶过后,恭敬地道:「陛下圣明,请恕草民狂言之罪!」

朱元璋冷声道:「怎么,你不敢?」

归庄昂头道:「草民怎会不敢......」

「陛下,草民觉得现在并非整顿江南吏治的良机,还是先开海禁为宜!」

这时,顾继坤打断归庄的话,恭声道。

朱元璋先前因要折服归庄,才步步紧逼,此刻闻言,看了顾继坤一眼,故意为难他道:「方才归庄说若开海禁,只会让江南大乱,你为何要坚持?」

顾继坤道:「陛下,方才玄恭兄之言并无不妥之处,因为凡举一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若陛下骤然开海,事情可能会如玄恭兄所言,但陛下谋定而后动,去其弊而取其利,则是江南百姓之幸!」

朱元璋见他比先前恭敬不少,知已初得其心,便缓颜道:「你且说说,有何弊,又以何法去之?」

顾继坤看了朱元璋

一眼,沉声道:「当今之大弊在于税役管理粗犷,税赋僵化,商农不均。」

「要知我大明建国已两百余年,民生已发生极大的变化,但税赋征收的标准仍沿用太祖一朝的规定。」

「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官僚、富商又巧立名目,将税赋强摊给百姓,以致逋赋者日众。」

「朝廷虽时常减免田税,却都被官商所得,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一点好处,终日劳作仍食不果腹,甚至不惜卖儿卖女,以求一夕之安宁。」

「而商人获利颇丰,税赋却较低......」

.......z.

「若陛下能因时制宜,适时调整农业与商业的税赋,在丰凶之年实行不同的税制,则开海禁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元璋听完顾继坤的讲述,看向夏完淳道:「夏卿,你觉得顾继坤说的可在理?」

夏完淳闻言,道:「亭林先生所言确实是江南之弊,只是此疾存之已久,若不革新吏治,恐难成功!」

顾继坤摇头道:「刚才草民所言乃治本之策,现今天下惶惶,不宜再添变数,所以此法只能缓缓行之。」

「今若要开海禁,则要杜绝此事,可新设有司衙门管理海外交易,一来可以培养人才,为将来革新吏治做准备。」

「再则亦可抑商增赋,用之养兵安民,以免他地再起战乱。」

「三则可......治尾大不掉......」

顾继坤含糊过第三点后,又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闻言,知他是暗指郑氏一族,不由对他多了一分看重。

这时,夏完淳又开口道:「现今战乱不断,农田荒芜,粮食不足,而海外交易所得多是白银,一旦这些白银涌入,恐会推高粮价,让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顾继坤闻言,笑道:「夏大人,你恰好说反了!」

「要知百姓之所以困苦,就是因为白银太贵,而且大都掌握在富商手中,由他们定价,所以无论是否丰凶之年,百姓所得都有限。」

「若是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涌入,富商就失去了定价之权,加之他们手中的银子已没先前那般值钱,为减少损失,必会减少。」

「这样流通的银子多了,百姓的粮食也就值钱了,那他们自会比先前富裕些。」

众人闻言,皆露出沉思之色。

这时,一直沉默的吴其沆突然开口道:「忠清兄,你这是建立在富商抛售白银的基础上,若是他们不抛售白银,反而大力收购呢?」

朱元璋才理清思路,此刻听到吴其沆的话,不由又皱起了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