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230章 惜福

寒门帝师 第230章 惜福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230章 惜福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230章惜福一堂写作课讲下来,扬州府学的师生们全都觉得获益匪浅。

其实徐鹤迄今为止,针对科举,只提出了两个诀窍。

一是将自己代入进去阅读理解,二是结合时义写文章。

说穿了,这道理可能很多人都懂,但徐鹤通过举例说明,让大家觉得真是上了生动一课。

生不生不动先不说,但徐鹤这碗鸡汤确实给大家灌得迷迷糊糊。

毕竟自己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被老师们灌了不少,如今他也是信手拈来。

最后徐鹤以一句:“诸位只要努力,明年桂榜,我扬州府学士子的大名,必然登录大半!”

能在府学里读书的,像吴德操一样混日子的很少,大多都是对科举还有期待的,这碗鸡汤灌下,整个明伦堂里全都哇哇叫,摩拳擦掌得要读书。

以往让高壁头疼的倦怠学风,似乎一下子扭转了过来。

一场学习分享大会和励学大会圆满结束。

附生徐鹤,算是彻底在扬州府学打响了名声。

接下来,除了廪生,增生、附生的训导就要带着自己班级的学生回教室了。

焦泽领着一帮附生回育英斋,一路上高国光兴奋地在徐鹤面前问这问那。

其中只有吴德操一人懒洋洋的。

有同斋舍的人问他:“亮声今天讲得这么好,耀臣兄难道听了没触动吗?咱们一个斋舍里,还是要相互砥砺,相互追赶才好!”

吴德操撇了一眼那家伙,然后道:“你懂什么?亮声贤弟虽然说得好,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想要高中举人,可不是听了他的那番话就能被取录的!”

一帮子附生闻言全都转头看向吴德操,包括训导焦泽。

焦泽对这个府学中的老油子颇有些头疼,但他不是那种严师类型的,听到这话,心里埋怨吴德操泄了大家这口上劲的气势,但又不想当面斥责于他,于是只能自己憋得脸红,一边走一边摇头叹气。

吴德操说话也没避开徐鹤,所以徐鹤自然也是听到了的。

不过他对吴德操的这番话不仅不反感,反而诧异于他的人间清醒。

确实,科场是残酷的,不是说你付出努力了就能得到回报。

科场遭受重创最甚者,莫过于柳永,他是皇帝亲自拿掉的。

他本来考得不错,自己也信心满满,曾对人夸口说,“定然魁甲登高第”。可没想到,宋仁宗认为他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落第后,柳永心灰意懒,无脸见人,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歌曲和词的艺术创作。

科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雨霖铃》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离愁别恨,催人泪下;《八声甘州》痛苦愤懑,愁绪如水;《望海潮》极尽铺陈,美不胜收,竟引得金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

一时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成了婉约派的“龙头老大”。

由此看出,甭管你是什么才华纵横的大佬,上了科场,上面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不仅如此,科举还看命。

说到这点,左宗棠最有发言权了。

左宗棠跟徐鹤一样,都是十五岁参加科举。

同样,他在县试中得了案首,道试也是案首。

但当时主考觉得左年纪小,一下子拿两个案首,会让他骄傲。

于是就把左宗棠的名次压后一名,成了第二。

接下来,第三场母亲去世,守孝三年,三年期满,正准备去考,父亲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去世了。

又得空等27个月,简直无语。

后来家中父老觉得他有才学,但一直卡在秀才这也不是个事,干脆大家凑钱帮他跳个级直接参加举人乡试得了。

于是大家给左宗棠捐了个监生,算是让他踏上了参加乡试的绿色通道。

这次左宗棠总算扬眉吐气了吧?

人家一下子考中了全身第十八名。

但这次成绩,那也是侥幸中的侥幸。

可能是憋久了,左宗棠在这次考试中文章标新立异,过于头角峥嵘。

几位阅卷官意见分歧很大。

大家都知道,科举八股,最好多写些“大德不逾闲”之类的朦胧诗,可这个猛人直接剑走偏锋,写了个《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的文章。

当时他的阅卷官看完后连连摇头,这小左在文章里写怎么选拔精干的官员,如何训练强悍的士兵,如何重用立功的功臣,这种文章一看就是品味不高,属于引车贩浆者的粗鄙之言,难登大雅之堂。

于是,阅卷老师毫不犹豫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三个大字——欠通顺,接着丢进废纸篓,淹了。

但好在这一年恰逢道光帝五十大寿,是万寿恩科,原来湖南录取举人的名额是十七个,现在“皇恩浩荡”,再追加六个名额,主考亲自在遗下的五千多份卷子里再择优挑出六篇。

左的文章就是这六分之一。

但左的运气也在这次用了个精光。

这位老兄参加进士考试时,在洞庭君祠堂写下“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

这个联是说,前路漫漫,我只是个匆匆过客;你虽然掌管八百里洞庭,但跟我一样也不过是个书生。

这联的潜台词是,安知他日,我不能更得擅场?

狗屁。

从这次之后,左宗棠的三次进士考试,全都名落孙山。

后来这家伙干脆不考了,整日里牢骚怪话。

要不是好友曾国藩的推荐,他这一辈子估计也就只能埋没乡里了。

由此看来,科考对运气的要求也很重要。

所幸,迄今为止,徐鹤的文运还算不错,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一直都这么幸运来着。

徐鹤一边走一边想:“为今之计,不过惜福二字,戒骄戒躁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