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172章 盐法(2)

寒门帝师 第172章 盐法(2)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172章 盐法(2)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172章盐法“怎么办?”徐鹤反问。

“要了解怎么办,我们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盐法下,收益最大的那批人!搞定了他们,我们提出的盐法才是切实可行的盐法!”徐鹤斩钉截铁道。

陈华点了点头:“没错,但你刚刚说了,开中法,牟利的都是大小官吏和盐场不入流的那些小人们!”

“之前你说的裁汰世袭盐霸,订立制度管理这些人不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徐鹤摇了摇头:“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趴在上面吸血的肯定不仅仅只有这么点人。我先说一个,囤商的事情你怎么解决?”

所谓囤商,自然是囤积居奇的商人。

盐业中的商人按照性质可以分成三种,一是边商,这些人就是运粮到九边,然后拿着仓钞、勘合到盐司提盐的这帮人。

二是内商,这些人就是天天守在盐场里的那些所谓坐商,他们手里拿着盐,如今官盐价格高企,他们手里的官盐往往卖不出去,一压在手里就是十年八年,苦不堪言。

三是囤商,这帮人就厉害了,边商或者内商遇到天灾**亟需用钱,他们这些人就趁机低价买入盐引或者官盐,然后乘着盐价高企的时候再把卖出去,也就是所谓的囤积居奇。

这些囤商大多出自内商之中,他们这些人想做这种生意,不仅要有巨万家资,还有强大的政治后台。

他们这些人是肯定不想看到既得利益受损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那就别轻易动盐法,不然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势力绝对能玩死陈华和徐家。

陈华刚刚燃起的改革的雄心壮志,在徐鹤一番分析下顿时分崩离析。

没错,他想青史留名,他想官路亨通,但那是建立在没有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的。

陈华可不想成为商鞅、乐毅那样的人物,国家因为他们的改革强大了,自己却死得凄凉无比。

他的犹豫和退缩,徐鹤尽收眼底,但他不准备劝导,因为他需要的是个改革坚定的襄助者,而不是半途退缩的懦夫。

所以,他继续道:“除了囤商,还有首辅和齐王,次辅和太子,包括……”

他手指了指上方,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陈华在听完这些后已经彻底决定放弃了,什么狗屎改革,特么这是把上上下下全都得罪了个遍,改革个毛线。

徐鹤见火候差不多了,于是笑道:“陈大人,你是不是听到这些名字,害怕了?”

陈华脸瞬间红了,不是被诬陷后的激动,而是真的惭愧了。

没错,他是真的怕了。

徐鹤对此也能理解,人家就是官僚集团,你指望他跟张居正似的,明明自己就是官僚集团的人,还天天挖官员的坟,最后好了,官员的坟没被挖掉,他自己被开棺戮尸,凄惨无比!

徐鹤朝他微微一笑道:“有一种方法,朝廷有税收,灶丁有活路,囤商还四处说你好话,什么首辅、次辅,什么太子、齐王全都对这种方法大声称赞。最后只有咱们那位陛下没了盖道观的内库银,这你干不干?”

“什么?”陈华唿地站起,激动道:“还有这么好的办法?”

徐鹤点了点头。

陈华兴奋道:“干!为什么不干?能有这种办法,我第一个上奏,而且还会找……,咳咳,找一些朝中重臣帮忙说项!”

徐鹤心中大笑,这陈华也是个有意思的聪明人。

因为他知道,任何一种制度,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两害取其轻,不好意思,陛下,咱们不带您玩了!

徐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国家、百姓有银子,我特么管你什么皇帝老儿。

到时候至正帝不是不爽吗?

那你去跟你的大臣们掰头去吧,于我无瓜。

“徐公子到底有何良策,请速速道来!”陈华差点拉着徐鹤的手促膝长谈了。

徐鹤点了点头道:“我这个办法叫纲运法!”

“啥?啥意思?”陈华不解。

徐鹤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缓缓道出他给大魏朝设计的盐法……纲运法。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灶丁们自产自销,多劳多得。

当然,这种多劳多得跟徐岱那种完全不同,因为盐价的议价权由朝廷主导,灶丁、盐商参与讨论,三分互相牵制,朝廷不能强制灶丁、商人产盐、购盐,灶丁和商人也有了议价的权利。

三方共管盐价,相当于后世的招投标,朝廷根据百姓生存状况设置一个盐价天花板,在这个天花板下面,由灶户和盐商商量价格,灶丁们觉得这个价格能养活自己,且还有积蓄,商人觉得这个价格有利润,那最终的盐价就此诞生。

说白了,就是市场和供需关系决定了盐价,避免了老百姓吃不起盐,也避免了盐贱伤害灶丁的利益,且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商人。

这种由商人和灶丁直接参与生产销售的方法,也避免了行政命令过多,不遵循市场规律瞎指挥的弊端。

陈华闻言点头道:“让灶丁和商人参与议价,这个确实匪夷所思,但若真能搞成,好像确实如你所说,对大家都好!”

徐鹤继续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商人作为三方之一,非常重要,朝廷要辨别商人的购买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这不是小打小闹,你想参与到盐业买卖中来,不仅要求你上溯三代清白,还要家资巨万。”

陈华点头表示理解,这年头,你要没点银子,像盐这种大宗交易商品压根玩不转。

比如两淮盐场,遇到风、雪、雨、台风这些灾难,说不定就会歉收。

小商人付了定金,盐场交不出货,失去了周转资金那还搞毛?

只能破产了事。

而且滴滴拉拉的小商人,朝廷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来维持,所以盐这东西要么朝廷专卖,朝廷专卖搞不定,私人就必须资材雄厚。

那么这些人从哪里来呢?

囤商。

囤商虽然奸诈,买低卖高囤积居奇,但他们一是有钱,二是有人。

如果让他们参与进来,岂不是完美解决了盐法推行的困难问题,以及囤商反对新法的问题?

“所以,我们只要提议朝廷,着盐院设薄,按资排序,勘定一册,将两淮之盐分为十纲,每纲扣定纳过余银者整二十万引,以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十字编为册号,每年以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

陈华眼睛一亮,徐鹤这办法意思就是,大家放心,朝廷不会不管手里有旧引的商人,只不过你们别一拥而上挤兑盐,我这每年都有一纲的商人帮忙偿还你们的盐。

这样的好处是,朝廷照样收另外九纲的盐税,又不耽误还积年的旧债,财政和盐业不会一下子崩掉,大家全部玩完,而且往年许下的空头支票有新的盐商代为偿还,朝廷分子儿不出,妙啊!

新的盐商也不会因为旧账不堪其扰,反正大家帮着一起还,跟盐业专卖赚到的钱相比,十年才贴一年的钱,这事有搞头。

尤其是旧引迟早有还完的一天,到时候他们就是世袭的纲商,子子孙孙躺着赚钱了就。

这一盐法,苦了手上有旧引的商人了。

但他们手上的旧引已经跟废纸无异,如今朝廷帮你兜底,虽然时间较长,但你们最少还有希望不是。

陈华用钦佩的目光看向徐鹤,这他么哪是人才啊,这是天才,天纵其才!

「这些章节中涉及到很多盐法的知识,盐法展开说,二十章都不够写的,但大家肯定不喜欢看,所以我调了些重点说了,也有些跟本书无关的我就不再赘述。

总之,这几章或许有点枯燥,但是却是后续章节的重要引子,不得不交代!

有人看这本书吗?有的请留言,每人发个老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