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突将 > 第九十九章 衣

三国突将 第九十九章 衣

作者:爪哇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7:16

第九十九章 衣

随着长史到任,襄阳政令得以顺畅运行。

赵统随着各处人手缺乏,赵统也在降军中提拔一些品行端正的军吏和士卒充任各处,这才将襄阳八县的官吏缺口堪堪补上。

此时,刘备已在襄阳处理朝政一月,便召赖文前来。

“卿在襄阳半月,可知赵统其人?”

“府君身必躬亲,带动诸长吏一同行事,常事半功倍,其人在军中也是如此,必身先士卒,与士卒同住,有君侯遗风。”

刘备看向一旁的赵云,便挥手让赖文下去。

“子龙伤势如何?”

“主上,臣这几日恢复尚可。”

“朕欲将成都朝廷迁到襄阳,子龙以为如何?”

“此朝廷事耳,臣乃武将,不擅朝廷之事,主上可与丞相、尚书令商议。”

刘备一阵沉默,最后叹道:“云长、益德走后,朕在梦中时常见到河北往事。”

赵云道:“臣也有二十余年未曾回到常山。”

刘备道:“那便跟孙权和谈吧。”

赵云缓缓站起,拱手道:“臣守在襄阳,必不让贼子南下。请主上整合南方兵力再行北伐!”

刘备愕然。

赵云道:“汉中有文长以实兵镇守诸围,可当十万大军。襄阳与上庸新得,须合三万人守襄阳,一万人守上庸三郡。余下兵力,当倾力灭吴。”

刘备笑问道:“子龙在成都,可一直说国贼乃曹操,先图关中,复高帝之业。为何到荆州后,却要先灭吴,再北伐?”

赵云咳嗽一声,道:“此一时彼一时,孙权两次因荆州背盟,与北方虚以委蛇,臣担心再现建安二十四年之事。”

刘备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以八万人守荆北和湘西,尚且恨少。若东征,军中以何人领兵?”

赵云沉默以对。

与刘备行宫的沉闷不同,荆州各处一片欣欣向荣。

诸葛亮西归成都后,便将赵云本部兵马归还赵云,随着该部进驻襄阳,赵云便让上庸太守由邓芝担任,西城太守由马岱担任。廖化、向宠则在襄阳领军。空出来的宜都太守、郡尉则由刘备中军的陈到担任,把守入蜀要道。

这样,荆州实际划分为三大区,荆北都督下的襄阳赵统,南乡谢承,房陵郤辑、上庸邓芝、西城马岱,朝廷直接治理的南郡史郃、宜都陈到、江夏关兴;还有荆南都督下的武陵樊伷、零陵习珍。

赵统拿出了纺纱机,并传授了使用方法,一日可织一匹布。这样,荆州布帛价格下降,让百姓都能穿好。

“今日赵某教汝等制衣。”赵统回想现在衬衫、T恤等样式开始在纸上画出来。

“哎呀,赵府君,按照这样做,得浪费多少布帛啊?”一名村妇惊叫起来。

赵统有点意外,问道:“胡婶,这怎么说?”

胡婶道:“你这种样式的衣服给我家男人穿了,也不方便在田地里劳作啊。”

赵统心道:“草率了!”

胡婶继续道:“府君,一户人家要用三亩桑田养蚕,产丝在15斤,不过在3匹中等布。如果都按府君设计的这种衣服,我等在交完官府所需的布以后,就做不了几件新衣了。”

赵统见一旁的赖文和石伟一脸赞同,便叫他们上前商议。

“赖长史,石主簿,汝等以为如何?”

赖文刚上任,说话就比较官方:“赵府君,连年征战,民生艰难,请府君爱惜民力,不负主上所托。”

石伟则直接指出:“将军不可为了施政罔顾百姓,若按这种衣服样式让百姓穿,恐大部分百姓都衣不蔽体。”

汉朝民风并不保守,反而十分开放,保守是从宋明开始的。赵统推的现代衣服只因要的布料太多,才不为百姓接受。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那么多布就不要设计太费布料的衣服。玩移风易俗这套,得给百姓带来好处,这才能让百姓接受。

赵统目前并未对这些了解通透,只觉得现代科技拿回古代就是为百姓好。

见到自己两大幕僚都劝了,赵统决定看看百姓所用的布帛。

汉末,百姓多穿麻衣,士人以上才穿所谓布衣,贵族则穿朱紫这样艳丽的颜色,方便区分一个人的品第。

对于接受人人平等教育的现代人,赵统不喜欢这样通过衣服区分人的做法。

这也是赵统打算先从衣服开始改变的原因。既然布帛生产能力有限,那就找系统要生产线。

系统说,需要有原材料。像棉花是南北朝才传入,好在习宏在日南,赵统提供地图给习宏,让他派人前往贵霜(今印度)收集棉花种子,只要解决原材料,赵统再推广现代衣服。

衣服这个推进没这么快,赵统上书刘备,请求派遣使者沿着中南半岛前往贵霜收集种子。

但“食”这方面,倒是推进的比较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