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28章 国公府中议局势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28章 国公府中议局势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当贾瑀被晋封为沈国公的喜讯传来,整个府中瞬间陷入一片欢腾的海洋。下人们兴奋异常,奔走相告,那难以抑制的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眼睛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嘴角咧得大大的。

然而,在这看似热闹喜庆的氛围中,贾瑀本人却并未沉浸于这份看似无上荣耀的喜悦之中。他眉头紧锁,神色之间尽是深深的忧虑,双目失神,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此时,贾瑀与公孙羽、李白居等人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正严肃地谈论着此次叛乱事件所引发的种种影响。

贾瑀率先打破了这沉重的沉默,他紧蹙着眉头,神色忧虑,缓缓说道:“此次我被晋封为沈国公,表面上看似是荣耀加身,风光无限,实则却是危机四伏。如今这朝堂局势犹如一团乱麻,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盘根错节。这爵位的骤然提升,不知会引来多少人的嫉妒与算计。”他边说边摇头,脸上满是无奈和担忧。

公孙羽微微颔首,神情严肃,紧接着说道:“确实如此,此次叛乱虽说已被平定,但后续的影响却如涟漪般持续扩散。那些在叛乱中失势的家族,定然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现状,必然会在暗中窥探时机,伺机而动。您如今新获高位,毫无疑问会成为众人攻击的首要目标。

再者,此次贤德妃娘娘生下的是一位小公主,这或许也是让皇帝能暂时放下戒心的原因之一。倘若贤德妃生的是皇子,那大人您如今的处境恐怕就会截然不同,更加艰难险峻了。”公孙羽目光凝重,表情严肃,眉头皱得紧紧的。

李白居轻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毅恒此次在平定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毅恒带着府军卫及时出现,力挽狂澜,如今的局面恐怕会不堪设想。

可是如今,皇帝却对毅恒心生猜忌,实在是寒了功臣的心呐。这皇帝,如此对待功臣,怎能不让人失望?”李白居说着,脸上露出愤愤不平之色,双眉倒竖。

公孙羽紧接着说道:“其实,正因为大人您能够只身夺取府军卫的兵权,并成功平叛,才让皇帝对您心生戒心。如今这皇帝,疑心病愈发严重,对谁都难以给予完全的信任。”公孙羽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李白居听后,略显激动地又说道:“那又如何?最终的结果难道不是帮助皇帝稳定了局势吗?如此对待忠臣良将,真是让人失望透顶!”他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

公孙羽摇了摇头,面色沉重地说道:“此次事件使得皇帝性情大变。他今后不仅对大人您,对所有人的猜忌之心都会愈发加重。这般作为,实在是让人心寒不已。”他长叹一口气,满脸的愁苦。

贾瑀长叹一声,满脸愁容地说道:“如此局面,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往后行事,我们务必加倍小心,如履薄冰,稍有不慎,恐怕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可皇帝如此行事,让臣子们如何能全心全意地效命?”他紧皱眉头,目光中充满了焦虑。

公孙羽神情郑重地说道:“大人,如今我们必须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既要向皇帝充分展现我们的忠诚不二,又要想方设法保存自身的实力。只是面对这样让人心生失望的皇帝,这忠诚能换来什么,实在难以预料。”公孙羽一脸严肃,表情坚毅。

李白居也紧接着说道:“此外,还需密切留意朝中其他大臣的动向,切不可被他人暗中算计了还浑然不知。皇帝这般猜忌,让朝堂上下人人自危,又如何能齐心合力为朝廷效力?”李白居忧心忡忡,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贾瑀微微颔首,目光坚定但又带着一丝忧虑,说道:“诸位所言,我定会铭记于心。只是这往后的道路,恐怕是愈发艰难险阻,充满荆棘了。”他表情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众人听后,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房间内的气氛愈发沉重压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但同时也怀着坚定的决心,誓要与贾瑀一同共渡这重重难关。

贾瑀提出:“要不我向皇帝申请,重新继续丁忧,为父亲守孝。”他一脸的愁闷,目光中满是犹豫。

李白居说道:“这也是一个办法。如果毅恒能够远离朝堂几年,皇帝想必也会对你放下戒心。”李白居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公孙羽接着说道:“皇帝肯定不会同意。大人此次立下大功,如果皇帝这时同意了大人的丁忧,反而会显得他慢待功臣。他一定会挽留,这样反而他会对大人产生更深的猜忌之心,觉得大人是在故作姿态要挟他。”公孙羽瞪大了眼睛,表情紧张。

李白居说道:“哎,人言伴君如伴虎,确实如此啊。”他无奈地叹息着,脸上满是沧桑。

李白居说道:“其实皇帝还好,皇帝无论做什么,他终归要用大臣。我们又没有什么反叛之心。真正可怕的是其他人。前者,我父亲都说过,现在不仅是京中,连外省很多人提起毅恒来都是嫉妒。毅恒刚刚弱冠之年,不仅仅封爵国公,如今又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恐怕以后朝廷中会有很多人盯着毅恒。”李白居边说边皱起眉头,眼神中透着担忧。

贾瑀说道:“这人,身居名利场,不进则退。我们以后不仅要小心谨慎,同时对于小人的无端挑衅,我们也要及时回应,这样才能打消一些宵小之辈的觊觎之心。”他目光坚定,表情严肃。

公孙羽说道:“大人说的对,一味的忍让退让,这些人不会觉得你好,只会觉得你可欺,不会觉得你仁义。”公孙羽目光锐利,神情坚决。

公孙羽接着又说道:“虽然我们没有什么,虽然主公,虽然大人您没有什么其他心思,但是我们如今必须拉拢一批人,团结一批人为我们所用。因为以后有什么事情,不可能次次都是大人亲自上场。”公孙羽表情认真,眼神专注。

李白居继续说道:“毅恒毕竟还是年轻,进入朝堂的时间也短,如今的根基不稳,也是正常。”李白居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惋惜。

公孙羽说道:“如今朝廷大动,空缺了无数的职位,两次叛乱,又有无数的人被驱逐下狱。明年皇帝一定会,明年皇帝不仅会开常科,会照常开常科,还会开恩科,大量的补充新生力量。”公孙羽目光中透着思索,表情凝重。

公孙羽玩味地看着李白居,就说道:“逸怀兄,你我二人,不如下一科再考。我们进入朝堂之后就能帮助大人了。”公孙羽嘴角上扬,带着一丝期待。

李白居笑道:“你可饶了我吧!如今我的书本早不知丢哪里去了。再考,恐怕很难吧。”李白居苦笑着,脸上满是无奈。

公孙羽说道:“大人如今的力量,在朝中的力量,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武勋这边。但是今后朝堂上真正操控朝中局势的还是文臣,而且如今皇帝也处心积虑地要把大人拉回文臣的行列,所以大人要,所以大人还是要想办法多拉拢一些文臣。”公孙羽表情严肃,目光坚定。

贾诩说道:“确实,这一点我也明白。只是这几年一直在外任干,疏于了和朝中众人的来往,连当年的一些同年、同窗、好友,如今也疏远了不少。”贾诩皱着眉头,满脸的懊悔。

李白居说道:“对,我们当初的几个同窗好友,除了围观的几个,我们以后想办法把他调入军中。还有其他几人,随后我去联络,鼓励他们这次前来科考。”李白居拍着胸脯,眼神中充满自信。

公孙羽又说道:“明年常科,大人是礼部侍郎,又是大学士。十之**主考会是大人,即使不是大人,大人也会是副考。所以大人,如今大人在天下,虽然有无数人的嫉妒,但也同样是声名远播,想必到时必定有人投靠。大人到时一一甄别,选出几名人才,纳入我们的阵营。”公孙羽目光炯炯,神情兴奋。

贾瑀说道:“想当初,我只是贾府的一个庶子,只盼着自己能有些好的生活,能够自立于人前。如今这些都已得到,但是人啊,得陇望蜀,永远不会有止境。”贾瑀微微仰头,脸上满是感慨。

公孙羽说道:“这不是大人的问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努力地向前,想要沉沦、想要放纵那是不可能的。哎,人怎么可能什么也不去想,只想着贪图玩乐呢?就如同这凌宏凯一样,以前就是京中一个二世祖,每天除了欺男霸女、吃喝玩乐、**宿娼以外,什么也不做。结果呢,不学无术,终于把自己陷进去了。”公孙羽一脸的不屑,撇了撇嘴。

李白居笑道:“哎,云生,我怎么听着你像说我一样?”李白居笑着,眼中却带着一丝嗔怪。

公孙羽笑道:“逸怀兄,当日在金陵,也是这样吗?”公孙羽调皮地眨了眨眼。

李白居就笑道:“我比那凌宏凯要强吧,我至少没有欺男霸女。不过当时遇到毅恒之前,我也每天也是醉生梦死,想着自己只是家中的幼子,家族的振兴、家族的命运和自己也无关,自己每天浑浑噩噩地活着。直到遇到毅恒之后,和易恒干了这几件大事,才觉得大丈夫当不负平生。”李白居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宫中有一个小太监来到贾瑀的国公府上传信,原来是建阳长公主星瑶在此次事件中,由于出面阻拦武义和忠顺二人,但是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好评,反而是让一些人现在对她颇为反感。因为前朝,因为女子参政出现过很多事情,所以大淳朝是特别反感女人参政的。而星瑶虽然出自好心,但是犯了忌讳。所以她现在很苦恼,想和贾瑀见面。

那小太监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传达着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